首页 / 一种食材暂存投放装置及方法

一种食材暂存投放装置及方法实质审查 发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烹饪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食材暂存投放装置及方法。

相关背景技术

[0002] 餐饮店中往往涉及到按份加工烹饪的制作流程,比如面条、水饺等,传统烹饪方式为逐份投放食材,烹饪后由人工打捞出进行后续制作流程。也有通过煮篮、炸篮等结构盛放食材,多份食材连通煮篮、炸篮同时投入烹饪锅中进行煮制、炸制的烹饪过程,在烹饪后单独或分批进行打捞。目前存在一些自动化煮制和打捞的设备,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13455932A)中公开了一种油炸食品全自动烹饪设备,设置多个炸篮,可进行多组食物同时的油炸烹饪,按照设定的程序,依据所需烹饪时间和烹饪流程执行烹饪过程。
[0003] 但现有技术中的方案多集中于对熟成过程的自动化,而对于熟成烹饪前的食材投放过程有所欠缺;中国专利(公开号:CN 213787044 U)中公开了一种投料机构和炒菜机,设有储料单元和驱动单元,储料单元设有多个储料格,储料格是贯穿储料单元的通孔,通孔底部由垫板进行封堵,储料格内的食材是由垫板进行临时承载的,在垫板和储料单元共同移动至下料口上方时,利用垫板和储料格的相对转动使储料单元内的食材下落排出。在其投料过程垫板与储料格的相对转动会使所承载的食材跟随垫板转动,从而由储料格通孔内壁推动食材下落,此过程适用于蔬菜、调味料等较为松散的食材,而对于鲜面条、现包饺子这类质地柔软且容易出现黏连的食材并不适用,在垫板和储料格相对转动的过程中,受到储料格内壁阻挡而使食材脱离垫板,会导致鲜面条、现包饺子等柔软食材与储料格内壁产生挤压,造成食材损伤;同时,对于距离下料口较远位置的储料格,食材与垫板之间的相对滑动距离更长,对食材的挤压过程和摩擦时间更长,食材损伤后会粘附在垫板、储料格内壁及垫板和储料格的间隙内,导致设备转动卡滞,难以满足食材暂存投放的需求。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实施例1
[0035] 本发明的一个典型实施例中,如图1‑图6所示,给出一种食材暂存投放装置。
[0036] 食材10自动投放过程中,鲜面条、现包饺子等柔软食材10容易与投放设备的储料结构之间发生挤压作用,导致食材10损伤,传统应用于炒菜机等烹饪设备的食材10投放结构无法转用,导致柔软并带有一定黏性的食材10比如鲜面条、现包饺子等难以实现投放。基于此,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食材暂存投放装置;利用衬垫6承托食材10并在投放口位置翻转下垂,模拟人工投放食材10的翻转过程,在暂存移动和投放过程中减少食材10和衬垫6的相对滑动以降低损伤,提高投放效率保证食材10完整度,满足烹饪需求。
[0037] 如图1所示,食材暂存投放装置主要包括框架1和储料仓2,储料仓2安装于框架1,框架1为储料仓2提供支撑作用和提供投料口4。
[0038] 具体的,如图1所示,储料仓2包括回转盘5和绕回转盘5环向分布的多个容纳格7,储料仓2为圆盘形结构,容纳格7能够暂存待投放的食材10。储料仓2连接有框架1,利用框架1对储料仓2进行支撑,以架起储料仓2,在储料仓2下方形成供食材10下落的空间。
[0039] 如图3所示,框架1上设有容纳储料仓2的凹槽3,凹槽3与储料仓2形成转动连接。凹槽3呈顶端开口的圆柱状,凹槽3的底板20边沿设有扇环状的投料口4,用于将储料仓2内对应投料口4的食材10向下排出,投入到外部烹饪设备中。如图2所示,储料仓2绕其轴线转动,改变容纳格7与投放口的相对位置,投料口4位于容纳格7的回转运动轨迹下方,投料口4呈匹配容纳格7底部开口的扇环状,当储料仓2的某个容纳格7转动至投料口4上方时,容纳格7底部能够开启,该容纳格7与投料口4连通,从而使容纳格7内的食材10穿过投料口4落下排出。
[0040] 凹槽3的底板20下方可以布置驱动元件18,驱动元件18的输出端穿过凹槽3的底板20接入储料仓2,使得储料仓2能够转动,为了便于输出端接入储料仓2,驱动元件18连接有传动元件19,在凹槽3的底板20上设有供传动元件19穿过的传动孔。
[0041] 当然,在此说明的是将驱动元件18布置在凹槽3的底板20下方的形式,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可以根据需求配置驱动元件18的所处位置,比如架设在凹槽3上方,驱动元件18输出端位于储料仓2上方并通过传动元件19接入储料仓2,以驱动储料仓2转动。也可以将驱动元件18布置在侧面的位置,输出端通过传动元件19驱动储料仓2转动,传动元件19跨储料仓2的半径分布。驱动元件18可以采用步进电机、伺服电机等电驱动元件18,传动元件19可以采用齿轮、销轴组合。
[0042] 对于储料仓2的结构,呈圆盘形,包括回转盘5和围绕回转盘5分布的多个容纳格7,回转盘5转动配合底板20,容纳格7底部设有柔性的衬垫6;沿储料仓2转动方向上,衬板下游一端固定于容纳格7侧壁,衬板上游一端为自由端11,衬板于非投料口4位置贴合底板20以封堵容纳格7底部开口,衬板于投料口4位置下垂并探入投料口4内以敞开容纳格7底部开口。
[0043] 具体的,如图4所示,回转盘5外圆周面上连接有多个隔板9,所有隔板9沿回转盘5环向上间隔分布,隔板9一端连接回转盘5,另一端连接外环筒8,外环筒8为筒状结构并与回转盘5同轴布置,利用隔板9连接外环筒8和回转盘5,保持外环筒8和回转盘5的相对位置,使结构维持稳定。
[0044] 其中,外环筒8与回转盘5之间的环形空间被多个隔板9分隔为多个容纳格7,即X个隔板9将环形空间划分为X个沿环向依次分布的容纳格7。每个容纳格7的顶部敞开,容纳格7的侧壁由相邻隔板9的侧面以及相邻隔板9之间外环筒8的内壁节段、回转盘5的外壁节段组成,容纳格7的底面由衬垫6进行封堵,衬垫6底部贴合于凹槽3底板20,于非投料口4范围内衬垫6将容纳格7底部封堵,衬垫6能够跟随容纳格7移动,整体绕着回转盘5轴线回转以改变位置,衬垫6能够承载食材10。
[0045] 容纳格7被移动到投料口4位置时,衬垫6相对于转动方向的上游一侧下落,从而将容纳格7底部敞开,使衬垫6上所承载的物料落入投料口4。
[0046] 如图4所示,隔板9可以沿回转盘5的径向分布,隔板9也可以与其连接回转盘5处的法向呈夹角分布,隔板9主要起到分隔相邻容纳格7、带动衬垫6移动以及维持储料仓2结构稳定的作用,本实施例中,将隔板9沿回转盘5的径向布置,便于匹配衬垫6结构,形成形状规则的扇环状容纳格7。
[0047] 隔板9沿回转盘5轴向上的高度取决于容纳格7内暂存的食材10尺寸,当容纳格7上所暂存的食材10为位置能够保持稳定的食材10时,比如鲜面条、水饺等,隔板9高度可以采用较低的方式,能够形成视觉上的分隔作用以便于分容纳格7放置食材10即可。当容纳格7内所暂存的食材10为不易保持稳定的食材10,比如汤圆、红枣等,隔板9高度可以采用相对较高的方式,比如设置为与回转盘5顶端平齐,形成良好的物理分隔作用,避免不同容纳格7里的食材10相互窜动。
[0048] 可以理解的是,所有隔板9在回转盘5的环向上可以均匀分布,也可以非均匀分布,如图1所示,可以设置11个隔板9,11个隔板9沿回转盘5环向上均匀间隔分布。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可以设置9个、10个或其他小于11数目的隔板9,也可以设置12个、13个或其他大于11个数目的隔板9,隔板9的数目可以根据所承载单份食材10的体积来进行相应配置,使得相邻隔板9间形成的容纳格7的体积能够满足容纳单份食材10的需求。
[0049] 为了应对混合食材10投放的需求,也可以将隔板9在回转盘5上非均匀分布,例如,将其中一个隔板9与其一侧隔板9的圆心角设置为α,该隔板9与其另一侧隔板9的圆心角设置为β,且α≠β,对应的隔板9即为不均匀分布,在容纳格7沿径向尺寸相同、环向弧长不同的基础上,使得相邻隔板9之间形成容纳格7的体积不同,适配混合食材10对相异容纳格7不同体积的需求。
[0050] 如图6所示,衬垫6与容纳格7一一对应分布,衬垫6呈扇环结构状,其外圆弧一端所对应沿径向分布的第一边12连接于隔板9,外圆弧另一端所对应沿径向分布的第二边13为自由端11,隔板9拖动衬垫6绕回转盘5轴线转动,改变与投料口4的相对位置。
[0051] 隔板9沿环向转动穿越投料口4时,隔板9所拖动的衬垫6在所承载的食材10作用下产生下坠,在衬垫6自由端11移动至投料口4范围内时,衬垫6下垂并绕第一边12位置向下转动并趋近于平直,其上承载的食材10不再被衬垫6所承托,在重力作用下坠落至投料口4内,完成食材10投放。
[0052] 为了使衬垫6能够顺利下落,衬垫6可以采用柔性光滑材质,比如涂覆有聚四氟乙烯的柔性橡胶板,或者其他能够满足落料顺滑效果的材质。如图5所示,在非投放口范围内,接受凹槽3的底板20的承载作用,保持对容纳格7底面的封堵,带动食材10跟随回转盘5转动调整位置;在转动至投放口位置后,能够顺利下垂解除对食材10的承托使食材10下落。
[0053] 可以理解的是,衬垫6下垂后会暂时悬挂于第一边12下方,并探入投料口4内,能够对投料口4一侧进行遮挡,避免食材10具有水平初速度时直接接触投料口4侧壁造成黏连,以及避免食材10从投料口4侧面偏离。
[0054] 其中,衬垫6下游一端固定于隔板9朝向其对应容纳格7的一侧,衬垫6未连接隔板9的各条边的边沿底板20平面方向延伸至容纳格7外。定义衬垫6的外圆弧边为第三边15、衬垫6的内圆弧边为第四边16,为了提高衬垫6对食材10的承载效果,减少食材10从衬垫6与容纳格7的侧壁之间缝隙中泄露、掉落或黏连的问题,对处于非投放口范围内的衬垫6,衬垫6的第一边12沿回转盘5轴向向回转盘5顶部端面方向延伸,并固定于隔板9,衬垫6的第二边13延伸至另一隔板9的两侧面之间,衬垫6的第三边15延伸至外环筒8内侧壁与外侧壁之间,衬垫6的第四边16延伸至回转盘5外侧壁内,使得衬垫6覆盖容纳格7底部范围,消除衬垫6与容纳格7之间的缝隙,从而解决因缝隙导致的泄露、掉落或黏连的问题,提高投料精度,减少残渣卡滞转动问题。
[0055] 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图5所示,衬垫6一端从容纳格7下方绕过并沿回转盘5轴向延伸后贴合相邻另一容纳格7的侧壁,并固定;衬垫6的第一边12能够穿过容纳格7下方并延伸后固定于另一容纳格7的侧壁,即衬垫6的固定端穿过相邻容纳格7之间的隔板
9后固定于隔板9的侧面,衬垫6压于隔板9下方,将隔板9与凹槽3的底板20相分隔,防止摩擦力作用衬垫6的自由端11导致的衬垫6倾斜、引起食材10在输送过程中滚动或偏移的问题;
衬垫6的第二边13接触另一衬垫6,由于此时衬垫6在隔板9的约束下保持良好的平齐状态,能够在回转运动过程中保持稳定,因此减少了食材10向第二边13方向的移动,从而只需要的第二边13接触另一衬垫6固定位置的区域即可满足遮挡需求,同样能够保证食材10的稳定输送。如图6所示,衬垫6为柔性结构,目的是能够形成良好的承托作用,并能够被转动的隔板9稳定带动,衬垫6下垂状态和承托食材10状态的对比如图6所示。
[0056] 另外,底板20上设有连通投料口4的投料管17,实现对投料口4下落食材10的导引,框架1上设有识别元件14,识别元件14用于获取容纳格7内是否存有食材10并发送至控制器。识别元件14可以采用红外传感器或超声波传感器,识别元件14作用于投料口4上游的容纳格7位置,在该识别位置的食材10清空后,说明整个储料仓2的所有食材10均已投放完毕,识别元件14发出信号至控制器,由控制器输出提醒信息以提醒工作人员添加食材10。
[0057] 设置识别元件14获取容纳格7内的食材10存留情况,能够将食材10存留情况发送至控制器,在容纳格7内的食材10消耗完毕后,发出信号至控制器,由控制器连接的警示提醒元件发出信息,提醒对食材10进行上料。
[0058] 实施例2
[0059] 本发明的另一典型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6所示,给出一种利用食材暂存投放装置的工作方法。
[0060] 利用如实施例1中食材暂存投放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0061] 非投料口4位置的容纳格7内被放置有待投放的食材10,储料仓2转动带动食材10调整相对于投料口4的位置;
[0062] 待承载有食材10的容纳格7转动至投料口4上方时,该容纳格7对应的衬板一端翻转后下垂,所承载的食材10落入投料口4内;
[0063] 继续转动,使下一承载有食材10的容纳格7转动至投料口4上方进行投料,已投料的容纳格7转动至非投料口4位置并使衬板复位至容纳格7底部。
[0064] 其中,食材10沿环向上依次分布在容纳格7内,储料仓2分步转动,每步转动切换投料口4所对接的容纳格7。
[0065] 结合实施例1及图1‑图6,对上述食材10残存投放装置的工作方法进行说明。
[0066] 将待投放的食材10放置在非投料口4位置的容纳格7内。然后,启动驱动元件18,使储料仓2转动,带动食材10调整相对于投料口4的位置。当承载有食材10的容纳格7转动到投料口4上方时,衬垫6的一端会翻转下垂,食材10就会顺利地落入投料口4内。随后,储料仓2继续转动,使下一个承载有食材10的容纳格7转动到投料口4上方进行投料。已投料的容纳格7则会转动到非投料口4位置,衬垫6复位至容纳格7底部,等待下一次投料。
[0067] 分步转动的方式,每次只切换一个投料口4所对接的容纳格7,可以确保食材10投放的准确性和顺序性。同时,由于衬垫6的柔性设计和翻转动作,食材10在暂存移动和投放过程中的损伤也会大大减少,提高了投放效率和食材10的完整度。
[0068] 为了进一步提高投放的准确性和效率,配备识别元件14,用于获取容纳格7内是否存有食材10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这些信息来控制驱动元件18的转动,从而实现自动化的食材10投放。
[0069] 食材暂存投放装置的工作方法,通过模拟人工投放食材10的翻转过程,有效地减少了食材10的损伤,提高了投放效率,保证了食材10的完整度,满足了烹饪的需求。
[0070]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