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造双面添纱针织物、特别是花丝针织物的横机和方法

制造双面添纱针织物、特别是花丝针织物的横机和方法实质审查 发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针织系统的横机,该针织系统具有分配给第一针床的至少一个第一针织三角,用于制造针织物,该针织物由至少一个第一纱线例如合股线以及至少一个第二纱线例如提花线形成,其中,至少一个第一纱线和至少一个第二纱线可通过分离的导纱器供应,其中,第一针织三角设置有用于第一织针和第二织针的两个不同的退圈三角(Abzugskurven),其中,第一退圈三角将第一织针退出到第一和第二纱线垫放位置,并且第二退圈三角将第二织针仅退出到第一纱线垫放位置。

相关背景技术

[0002] 为了扩大针织纺织品中图案的多样性,已经提出在针织物中制造所谓的镂空图案,其中,线圈或线圈组进行转移,使得在针织物的预定区域中产生开口。这里的缺点是,由于转移过程,更少的线圈容量可用于产生线圈。此外,针织物的使得线圈转移的所在区域失去稳定性。
[0003] 对于较旧的横机,可以使用花丝技术(Filigrantechnik)形成针织物,因为在后续针织系统中未选择的织针仍在弯纱。
[0004] 为了采用花丝技术制造针织品,EP 2 671 989 A1描述了存在两个针织系统的横机。先将相对较细的合股线垫放在上游的针织系统中(集圈),但现有的纱线(线圈)不会脱圈。它留在针舌上(已垫放的集圈)。在下游的针织系统中,第二纱线被垫放到选择的织针中。然后织针弯纱,由此,一根或两根纱线已经垫放到其中的织针形成线圈。
[0005] 为了能够更好地利用现有的机器能力,并提高针织速度,EP 3 556 921 A1提出了一种横机,其中,单个针织系统足以制造花丝针织物。但是,利用这种横机只能制造单面针织物。

具体实施方式

[0045] 图1a示出横机的具有前面的第一针织三角101和后面的第二针织三角102的针织系统100,其中,第一针织三角101被分配给第一针床,并且第二针织三角102被分配给第二针床。
[0046] 在所示示例中,为每个针织三角101、102,特别是在三角入口处设置两个依次布置的在此仅象征性地示出的选择点A1和A2。也可以有更多或更少的选择点。此外,设置了在针织方向SR上依次布置的两个导纱器F1、F2,用于向针织三角101、102供应纱线。也可以使用两个以上的导纱器。为了简化示图,仅示出了用于与针织过程相关的织针的三角镶条SN和用于相关的针织元件特别是中间滑动件的三角镶条SZ。导纱器F1的纱线供应发生在比导纱器F2的纱线供应更早的时间点。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导纱器F1被设置用于供应第一纱线,而导纱器F2被设置用于供应第二纱线。第一纱线的供应因此发生在比第二纱线的供应更早的时间点。然而也可以想到,改变导纱器F1、F2的相对位置,从而首先供应第二纱线,然后供应第一纱线。
[0047] 在选择点A2处选择的织针的退回(参见部分实线的三角SN)比在选择点A1处选择的织针的退回(参见部分虚线的三角SN)在更早的时间点发生。
[0048] 在第一选择点A1处,其中,第一选择点A1被设置用于第一和第二针织三角101、102,这里未示出的中间滑动件移动到位置2或中间滑动轨道(部分虚线的三角镶条SZ),从而通过这些三角部件控制激活的未示出的织针,使得这些三角部件既将导纱器1的纱线又将导纱器2的纱线垫放到针钩中。在第二选择点A2,其中,每个针织三角101、102都具有第二选择点A2,此处未示出的中间滑动件移动到位置1或中间滑动件轨道(实线的三角镶条SZ),从而通过这些三角部件控制激活的未示出的织针,使得这些三角部件仅将第一导纱器F1的纱线垫放到针钩中,然后被退出一定程度,使得它们无法再利用其针钩捕获第二导纱器F2的纱线。
[0049] 针织三角101、102中的针路(三角镶条SN)用实线表示。用虚线表示如下的针路区域(三角镶条SN),在这些针路区域中,针踵或耦接件踵被压紧,并且织针在这些针路区域中运动,这两个纱线都来自导纱器F1、F2。
[0050] 为此在选择点A1处通过中间滑动件激活的织针进入到针织三角101、102中,并且分别通过针织顶出部分10被顶出到线圈高度。位于针钩中的线圈因此被带到相应的针舌后面。在织针退回时,这些织针为了纱线垫放而通过退圈三角23、24即第二针织三角半部中的三角轨道的水平区段11被减慢速度,并且通过导纱器F1在垫放位置E1将纱线垫放到第一和/或第二针床的所有选择织针的针钩中。然后,在选择点A1被选择或激活了的织针的致动踵通过此处未示出的中间滑动件和压件30被压到三角接合部的一半。由于所描述的措施,被压靠到三角接合部的一半的织针进入到在这里以虚线示出的退圈三角23中,在退圈三角23中这些织针被保持在用于纱线垫放的顶出高度上,即它们保留在水平区段11上。在保持在所述位置的织针中,第二纱线通过导纱器F2在垫放位置E2被垫放到织针的针钩中,导纱器F2在针织方向SR上布置在导纱器F1的下游。纱线浮置在已经退出的织针上。
[0051] 然后,将所有参与针织过程的织针在沿针织方向下游的退圈部分40处退出至所需的弯纱深度,其中,将分别位于针舌后面的旧线圈脱掉。
[0052] 还示出了纱线垫放部,其中,仅将第一导纱器F1的纱线垫放到第一和/或第二针床的为此选择的织针的针钩中。在选择点A2通过中间滑动件激活的织针进入到针织三角101、102中,并且通过针织顶出部分10被顶出到线圈高度。位于针钩中的线圈因此被带到相应的针舌后面。在织针退出时,这些织针为了垫放纱线而通过水平区段11被减慢速度,借助导纱器F1将相应的纱线在垫放位置E1垫放到参与针织过程的织针的针钩中。在选择点A2激活的织针然后借助形成在针织限制部分20上的引导面21(特别是与水平方向或针织方向SR成陡角地)被退回,直到导纱器F1的纱线无法垫放到其针钩中。随后是在针织限制部分20上的引导面22,该引导面具有与引导面21不同的非水平的走向,特别是相对于水平面具有更小的角度,并且适配于相应另一针床的仍处于纱线垫放部高度的相对织针的织针几何形状。退圈三角24因此具有非水平的区段21'和以不同方式延伸的非水平的区段22'。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区段21'、22'设计成直的,并且相对于水平面或针织方向SR具有不同的角度。引导面
21、22相应地被设计成平坦的。
[0053] 区段21'相比于区段22'以相对于水平面比更大的角度来布置。
[0054] 然后,将所有参与针织过程的织针在沿各自针织方向下游的退圈部分40处退出至所需的弯纱深度,其中,将分别位于针舌后面的旧线圈脱掉。通过可被引入到针织物中的不同的接结和打结方式,例如可以影响针织物的伸展性、弹性或触感。
[0055] 图1b中示出了针织系统100'的替代实施方式,其具有分配给第一针床的第一针织三角101'和分配给第二针床的第二针织三角102'。对应于根据图1a的针织系统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部件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0056] 在根据图1b的针织系统100'中,对于每个针织三角101'、102'不仅规定了选择点A1、A2,而且还规定了仅被象征性地示出的另外的选择点A3、A4。选择点A1‑A4被分配给相应的针织三角101'、102'。它们优选布置在三角入口处。在选择点A1‑A4处可以将中间滑动件选为针织元件,并且相应地根据三角镶条SZ被分配给用于针织元件的位置0‑4或轨道(中间滑动件轨道)。如果中间滑动件位于位置3或4或所分配的轨道,则它们以及织针的相关联的耦接部分踵在三角中心在点15处被压紧,使得相关联的织针无法被顶出到线圈高度。因此,至少一个集圈被垫放到该织针中。在E1处垫放纱线之后,将织针从导纱器F1退出,该织针的中间滑动件在轨道或位置3上穿过针织三角101'、102'。其中间滑动件在轨道或位置4上穿过三角的织针保留在纱线垫放部的高度,并且附加地在E2处垫放来自导纱器2的纱线。
[0057] 未示出的是未被选择的中间滑动件的三角通道。这些中间滑动件保留在轨道或位置0上,并被压紧在那里,相关联的织针的耦接部分踵因此脱离于三角接合。
[0058] 图1c示出了针织系统100”的替代实施方式,其具有分配给第一针床的第一针织三角101”和分配给第二针床的第二针织三角102”。对应于根据图1a的针织系统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部件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0059] 本实施方式的特殊之处在于,预先仅将一个选择点A1分配给针织三角101”、102”。对于3路技术,必须在原先的滑架方向上已经表明或者决定下一行中的哪根织针应执行动作。在滑架反转后,再次区分已选择的沉降片,从而确定哪些中间滑动件在位置1或2或所分配的轨道/三角镶条ZS上通过相应的针织三角101”、102”。
[0060] 在三角101”、102”和随后的三角103”、104”之间的一侧有两个选择点A5、A6。在所示的滑架方向SR上,这些选择点被分配给针织三角103”、104”,或布置在至这些针织三角103”、104”的三角输入侧。在针织三角103”、104”的情况下,因此在选择点A5、A6处依次地选择织针。
[0061] 因此,一个选择单元可以由一个选择点(A1)或多个选择点(A5、A6)组成。
[0062] 针织系统100”的另一个特点是在针织和移圈之间的切换。这是通过如下方式来实现的:在针织顶出部分10上方的限位三角部件13和接圈限制部件12交替地接通或断开。在图1c所示的位置,限位三角部件13接通,接圈限制部件12断开。
[0063] 在针织顶出部分10的区域和接圈限制部件12的区域中的三角镶条SN不相互对应。织针在耦接部分的后脚处由这些三角部件来控制。为了前脚可以沿着这条路径一起运动,接圈限制部件12被切换到不活动状态。后面的耦接部分踵被压紧在半脚接合部上,前脚因靠近织针中的夹持点而无法被压紧,从而移动经过三角。
[0064] 图2a示出了对应于图1a中的位置a的织针位置。此处未示出的第一和第二针床的两根选择的织针SN1、SN2被第一和第二针织三角101、102顶出,并且将分别位于针钩中的线圈带到针舌的后面。在此示图中,两个织针SN1、SN2在水平区段11中均位于纱线垫放部E1的高度。来自导纱器F1的纱线被垫放到两个织针SN1、SN2中。
[0065] 图2b示出了对应于图1a中的位置b的示图。第一针床的织针SN1的耦接部分踵被压件30被压至半踵高度,第二针床的织针SN2的耦接部分踵未被压件30压下。第一针床的织针SN1的耦接部分踵因此到达三角镶条SN的虚线部分,并且停止在纱线垫放部的高度。来自导纱器F2的纱线现在被附加地垫放在织针SN1的针钩中。第二针床的织针SN2通过其耦接部分踵在三角镶条SN中被退出得如此之深,以至于不能将来自导纱器F2的额外纱线垫放在其针钩中。来自导纱器F2的纱线浮在织针SN2上方。织针SN2现在位于图1a的针织限制部分20的较平坦的引导面22的区域中,该引导面适应于相对的仍处于纱线垫放部的高度的织针SN1的织针几何形状。然而,第二针床的织针SN2仅退出到一定程度,使得垫放在其针钩中的来自导纱器F1的纱线仍然可以越过第一针床的处于纱线垫放部的高度的织针SN1的针胸。
[0066] 图2c示出对应于图1a中的位置c的织针位置。对于第一针床的织针SN1的耦接部分踵,现在第一针织三角101的退圈部分40上开始退回运动。第一针床的织针SN1的针钩捕获导纱器F2的纱线。第二针床的织针SN2在引导面22上进一步退出,并且跟随第一针床的织针SN1的从针胸到针钩的轮廓。该织针SN2仅退出到这样的程度,即来自导纱器F1的已垫放在其针钩中的纱线仍然可以越过第一针床的织针SN1的针杆。
[0067] 图2d示出对应于图1a中的位置d的示图。第一针床的织针SN1的耦接部分踵在退圈部分40处进一步退出。在其针钩中有来自导纱器F1、F2的纱线。第二针床的织针SN2在引导面22上进一步退出,并且跟随第一针床的织针SN1的从针胸到针钩的轮廓。织针SN2仅退出到这样的程度,即导纱器F1的垫放在其针钩中的纱线仍然可以滑过第一针床的织针SN1的针杆。然而,它退出得如此深,以至于垫放到第一针床的织针SN1中的纱线可以滑过第二针床的织针SN2的针钩。
[0068] 图2e示出对应于图1a中的位置e的织针位置。第一和第二针床的织针SN1、SN2的耦接踵在第一和第二针织三角101、102的相应的退圈部分40上退出到期望的线圈长度。旧的线圈被脱圈。在接下来的过程中,两根织针SN1、SN2又被带入它们的原始位置,并准备好进行下一次针织操作。
[0069] 图3a‑3e示出了用于使用根据本发明的针织系统制造针织物的纱线垫放的不同的可能性。
[0070] 图3a示例性示出了第一可能的纱线走向。来自导纱器F1的纱线被垫放(R‑R)到第一和第二针床V、H的织针A‑T、a‑s中。来自导纱器F2的纱线被垫放(添纱)到第一针床V的所有织针A‑T中。在第二针床H上形成的线圈可以在随后的针织三角中脱圈,或者在滑架反转之后,用相同的针织三角脱圈。由此产生一个长毛绒图案。
[0071] 图3b示出了第二可能的纱线走向。来自导纱器F1的纱线被垫放到第一针床V的所有织针A‑T和第二针床H的每第二个织针b、d、f、h、j、l、n、p、r中。来自导纱器F2的纱线被垫放(添纱)到第一针床V的所有织针A‑T中。在第二针床H上形成的线圈可以在随后的针织三角中脱圈,或者在滑架反转之后,用相同的针织三角脱圈。由此产生一个长毛绒图案。
[0072] 图3c示出了另一种替代的纱线走向。来自第一导纱器F1的纱线作为5×5罗纹被垫放到第一针床V的织针A‑E、J‑N、S‑T和第二针床H的织针e‑i、n‑r中。来自第二导纱器F2的纱线作为5×5罗纹以1×1被垫放到第一针床V的织针A、C、E、J、L、N、S(每第二个织针)和第二针床H的织针e、g、i、n、p、r中。例如可以根据在导纱器F2中使用的纱线来影响针织物的弹性。
[0073] 在图3d所示的纱线走向中,来自导纱器F1的纱线被垫放到第一和第二针床V、H(R‑R)的所有织针A‑T、a‑s中。来自第二导纱器F2的纱线以1×1被垫放到第一针床V的织针A、C、E、G、I、K、M、O、Q、S和第二针床H的织针b、d、f、h、j、l、n、p、r中。例如可以根据在导纱器F2中使用的纱线来影响针织物的弹性。
[0074] 在根据图3e的纱线走向中,来自导纱器F1的纱线被垫放到第一针床V的所有织针A‑T中。来自第二导纱器F2的纱线被垫放到第一针床V的每第三个织针A、D、G、J、M、P、S中。结果是网眼外观。例如可以根据在导纱器F2中使用的纱线,例如在用于排汗的运动服中,影响在身体侧的针织物的特性。
[0075] 总之,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中,在根据图1a、1b所示的示例中,可以在第一和第二针织三角101、101'、102、102'的两个彼此间隔开的选择点A1、A2处分别选择用于顶出的织针,由此决定是从导纱器F1、还是从导纱器F2、还是从导纱器F1和F2垫放纱线。在根据图1c的示例中,可以在选择点处选择用于利用导纱器F1来垫放纱线的织针和用于利用两个导纱器F1、F2来垫放纱线的织针。为此,所述的或相应的针织三角101、101'、101”、102、102'、102”的一个或多个中间滑动件可移动到位置1或位置2(还有轨道1、轨道2)。对于两个纱线垫放位置E1、E2,织针顶出可以是相同的。在相应的织针被顶出时,位于针钩中的线圈可以被带到相应的针舌后面。在织针缩回时,通过第一和/或第二导纱器F1、F2,纱线可以在第一和/或第二针织三角101、101'、101”、102、102'、102”的一个或多个垫放位置E1、E2处被垫放到在选择点A1(和必要时的A2)处选择的织针中。选择的织针可以通过水平区段11减慢速度。根据位置1由中间滑动件激活的织针可以通过针织限制部分20,在根据位置2由中间滑动件激活了的织针之前被退回,从而它们只能在垫放位置E1垫放入一根纱线,而不会到达垫放位置E2。在水平区段11之后,由根据位置1的中间滑动件激活的织针可以首先以陡峭的三角角度,然后以较为平坦的三角角度(对应于引导面21、22)退圈。根据位置2由中间滑动件激活的织针可以通过压件30压到针踵的一半高度处,由此使这些织针进入第二三角镶条,第二三角镶条使这些织针保持在纱线垫放位置,从而纱线能够由第一和/或第二导纱器F1、F2中的一个在垫放位置E1垫放到织针的针钩中。借助于第一和第二导纱器F1、F2中的另一个,可以在垫放位置E2将纱线垫放到已根据位置2通过中间滑动件选择的织针中。随后,参与该针织过程的所有针可以通过沿针织方向下游的退圈部分40被退圈至期望的弯纱深度。

当前第1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