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脑横机用全自动送丝结构及其送丝方法

电脑横机用全自动送丝结构及其送丝方法有效专利 发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电脑横机送丝技术领域,具体为电脑横机用全自动送丝结构及其送丝方法。

相关背景技术

[0002] 电脑横机的送收丝结构是由电脑程序控制全自动运行的,电脑横机在起底时收丝结构使穿线钢丝穿过各悬弧线圈的起口横列,在完成起底后收丝结构收回穿线钢丝,实现无间纱的起底编织;现有的送收丝结构由收卷轮实现对穿线钢丝的收和放卷,由两个联动的辊轮实现对穿线钢丝的送和收丝。
[0003] 但是,收卷轮在对穿线钢丝进行收卷时,容易发生错乱地叠加,致使成卷的穿线钢丝的粗细不均匀,而收卷轮收放卷时转动的圈数是由电脑程序控制且固定的,从而导致每次收放卷穿线钢丝的长度不一致,进而导致无法精确控制每次送丝或收丝的长度,如,当收卷轮收卷穿线钢丝长度超标时,导致钢丝末端固定连接的连接扣卡在钢丝入口处,从而导致钢丝末尾的一节被拉长拉细,进而导致两个联动的辊轮在送或收丝的最后阶段容易出现打滑,从而导致钢丝最终送出和收回的长度存在较大的误差
[0004] 基于此,本发明设计了电脑横机用全自动送丝结构及其送丝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请参阅图1‑7,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电脑横机用全自动送丝结构,包括安装板1,所述安装板1前侧转动连接有收卷轮2,所述收卷轮2收卷槽的外壁绕设有自后向前呈顺时针盘旋的钢丝3,所述安装板1前侧转动连接有位于收卷轮2右侧的丝杆4,所述丝杆4外壁螺纹连接有移动座5,所述移动座5在前后方向上与安装板1滑动连接,所述移动座5顶端转动连接有两个前后分布的第一导向转轮6,所述安装板1前侧在左右方向上滑动连接有移动块7,所述移动块7上端转动连接有第二导向转轮8,所述移动块7和移动座5下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半圆柱9和第二半圆柱10,所述第一半圆柱9和第二半圆柱10的直径分别与第二导向转轮8和第一导向转轮6上的环形凹槽的最小直径相同,所述第一半圆柱9和第二半圆柱10分别与第二导向转轮8和后侧的第一导向转轮6同轴心线设置,所述第二半圆柱10外圆壁的前侧左端与第一半圆柱9外圆壁的后侧右端之间固定连接有金属丝编制带11,所述金属丝编制带11的厚度与钢丝3的直径相同;所述移动块7固定连接有位于其右侧的移动板12,所述移动板12与安装板1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板12左侧与安装板1之间固定连接有弹性伸缩杆13,所述移动板12上转动连接有送丝轮14、第一从动挤压轮15和第二从动挤压轮16,所述第一从动挤压轮15和第二从动挤压轮16分别位于送丝轮14的左侧和上侧,所述钢丝3自收卷轮2外壁上侧依次穿过两个第一导向转轮6之间的缝隙、第二导向转轮8的后侧、第一从动挤压轮15与送丝轮14之间的缝隙、第二从动挤压轮16与送丝轮14之间缝隙,所述第一从动挤压轮15和第二从动挤压轮16均能够与送丝轮14夹紧钢丝3。
[0034] 所述收卷轮2后侧设有用于驱动收卷轮2转动轴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收卷轮2的转动轴与丝杆4的转动轴之间设有用于驱动丝杆4转动的第一传动机构;所述丝杆4的转动轴与送丝轮14的转动轴之间设有用于驱动送丝轮14转动的第二传动机构,所述送丝轮14的环形凹槽的移动速度能够与收卷轮2收卷槽外壁的移动速度相同,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均位于安装板1后侧。
[0035] 上述方案在投入实际使用时,当需要送丝的时,先通过驱动机构驱动收卷轮2的转动轴顺时针转动,收卷轮2的转动轴带动收卷轮2顺时针转动,收卷轮2开始放卷钢丝3;收卷轮2的转动轴通过第一传动机构驱动丝杆4转动,丝杆4通过螺纹结构的传动作用带动移动座5以及两个第一导向转轮6向后移动,两个第一导向转轮6带动钢丝3向后移动;第一导向转轮6与第二导向转轮8之间的钢丝3和金属丝编制带11随着移动座5的移动发生相同形态改变,移动板12以及移动块7和第二导向转轮8在弹性伸缩杆13的推动下向右移动,从而使第一从动挤压轮15与收卷轮2之间的钢丝3始终处于适当的绷紧状态;丝杆4的转动轴通过第二传动机构带动顺时针送丝轮14转动,送丝轮14与第一从动挤压轮15和第二从动挤压轮16的配合实现对钢丝3的送丝;当钢丝3达到设定的送丝长度后,驱动机构停止运行;当需要收回钢丝3时,驱动机构驱动收卷轮2的转动轴逆时针转动,同上理,反向传动,从而使送丝轮14与第一从动挤压轮15和第二从动挤压轮16配合对钢丝3抽回,使收卷轮2对钢丝3进行收卷,并使两个第一导向转轮6带动钢丝3向前匀速移动,从而使钢丝3自后向前呈顺时针盘绕在收卷轮2收卷槽的外壁上,同时使移动座5以及第二半圆柱10向前滑动,第二半圆柱10拉动第一半圆柱9从而使移动块7和移动板12逐渐向左滑动至复位;这样,该结构中钢丝3在收卷时能够随着两个第一导向转轮6均速向前移动,从而实现被均匀的呈螺旋状盘绕在收卷轮2收卷槽外壁上,从而避免了钢丝3成卷时出现错乱叠加、粗细不均匀的现象,进而能够通过收卷轮2顺逆时针转动的圈数来精确确定钢丝3送出和收回的长度。
[0036]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17和电磁刹车装置20,所述电机17和电磁刹车装置20均与安装板1固定连接,所述电机17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蜗杆18和刹车盘19,所述电磁刹车装置20能够固定住刹车盘19,所述蜗杆18啮合有蜗轮21,所述蜗轮21与收卷轮2的转动轴固定连接。
[0037] 上述方案在投入实际使用时,电脑程序控制电机17启动,电机17带动蜗杆18转动,蜗杆18带动蜗轮21转动,蜗轮21调动收卷轮2的转动轴以及收卷轮2转动,从而实现收卷轮2对钢丝3的收放卷工作。
[0038]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一链轮22,所述第一链轮22与收卷轮2的转动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链轮22通过第一链条23传动连接有第二链轮24,所述第二链轮24与丝杆4的转动轴固定连接。
[0039] 上述方案在投入实际使用时,当驱动机构驱动收卷轮2的转动轴转动时,收卷轮2的转动轴带动第一链轮22转动,第一链轮22通过第一链条23带动第二链轮24转动,第二链轮24带动丝杆4的转动轴以及丝杆4转动,从而实现控制移动座5的前后移动。
[0040]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第三链轮25,所述第三链轮25的分度圆直径与第二链轮24的分度圆直径相同,所述第三链轮25与丝杆4的转动轴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三链轮25通过第二链条26传动连接有第四链轮27,所述第四链轮27与送丝轮14的转动轴固定连接,所述第四链轮27分度圆直径与送丝轮14环形凹槽的最小直径的比例和第一链轮22分度圆直径与收卷轮2收卷槽的外圆壁直径的比例相同,所述所述第二链条
26的中部与送丝轮14的转动轴之间设有用于自动撑开第二链条26的从动双撑机构。
[0041] 上述方案在投入实际使用时,第二链条26的初始状态为不紧不松的状态,当第一传动机构驱动丝杆4的转动轴转动时,丝杆4的转动轴带动第三链轮25转动,第三链轮25通过第二链条26带动第四链轮27转动,第四链轮27带动送丝轮14的转动轴以及送丝轮14转动,从而使送丝轮14能够与第一从动挤压轮15和第一从动挤压轮15配合来实现对钢丝3的送出与回抽;当送丝轮14以及送丝轮14的转动轴随着移动板12在左右方向上进行移动时,从动双撑机构能够使第二链条26始终稳定地保持不紧不松的状态。
[0042]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从动双撑机构包括弧形滑槽28,所述弧形滑槽28开设于安装板1后侧面且位于第三链轮25和第四链轮27之间,所述弧形滑槽28的圆心位于丝杆4转动轴的轴心线上,所述弧形滑槽28内滑动连接有弧形滑块29,所述弧形滑块29固定连接有基板30,所述基板30滑动连接有第一齿条31,所述第一齿条31一端与送丝轮14的转动轴转动连接且另一端朝向丝杆4的转动轴,所述第一齿条31啮合有第一齿轮32,所述第一齿轮32与基板30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32的转动轴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33,所述第二齿轮33的分度圆直径是第一齿轮32的分度圆直径的一半,所述第二齿轮33啮合有与第一齿条31同侧的第二齿条34,所述第二齿条34与第一齿条31平行且与基板30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齿条34与靠近丝杆4转动轴的一端垂直固定连接有C型滑套35,所述C型滑套35位于第二链条26正中间且与基板30滑动连接,所述C型滑套35上下两端均滑动连接有滑杆36,所述滑杆
36远离C型滑套35的一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五链轮37,上下两个所述第五链轮37分别与第二链条26内上下两侧中部传动连接,所述第五链轮37转动轴外壁远离C型滑套35的一侧均转动连接有推杆38,所述推杆38面向第五链轮37的一侧均与送丝轮14的转动轴转动连接,所述推杆38与第五链轮37轴心线、第四链轮27轴心线之间的间距分别与第五链轮37的分度圆半径、第四链轮27的分度圆半径相同。
[0043] 上述方案在投入实际使用时,当送丝轮14以及送丝轮14的转动轴随着移动板12在左右方向上进行移动时,送丝轮14的转动轴推动第一齿条31朝向或远离丝杆4的转动轴的方向进行斜向滑动,第一齿条31带动第一齿轮32转动,第一齿轮32带动第二齿轮33转动,第二齿轮33带动第二齿条34以第一齿条31的二分之一移动速度与第一齿条31进行同向的移动,第二齿条34推动C型滑套35移动,同时,送丝轮14的转动轴通过第一齿条31推动基板30沿着弧形滑槽28进行围绕丝杆4转动轴的小幅度转动,从而使C型滑套35始终位于第二链条26的正中间;在送丝轮14转动轴移动的同时,送丝轮14的转动轴通过上下两个推杆38分别推动上下两个第五链轮37沿着C型滑套35进行相向或背向的移动,从而使第二链条26的上下两侧始终处于撑开的状态;这样,该结构中左右移动的送丝轮14转动轴能够通过从动双撑机构自动撑开第二链条26的上下两侧,且因为推杆38与第五链轮37轴心线、第四链轮27轴心线之间的间距分别与第五链轮37的分度圆半径、第四链轮27的分度圆半径相同,使第二链条26上同时与第四链轮27和第五链轮37相切的一段的长度始终不变,从而使第二链条
26始终保持最初的、不紧不松的状态,使第三链轮25能够通过第二链条26始终稳定地带动第四链轮27转动,进而使送丝轮14、第一从动挤压轮15和第二从动挤压轮16能够始终稳定地进行送丝或收丝工作。
[0044]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收卷轮2的上侧与第一从动挤压轮15的下侧之间的钢丝3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后侧的所述第一导向转轮6的轮缘后侧与安装板1前侧面之间的间距始终大于第二导向转轮8轮缘后侧与安装板1前侧面之间的间距,所述送丝轮14、第一从动挤压轮15和第二从动挤压轮16位于同一垂直面上。
[0045] 上述方案在投入实际使用时,在钢丝3出现变形扭曲时,该结构中第二导向转轮8和两个第一导向转轮6始终使位于收卷轮2与第一从动挤压轮15之间的钢丝3处于水平面的S形状态,并通过第一从动挤压轮15、第二从动挤压轮16与送丝轮14之间的挤压使第一从动挤压轮15到第二从动挤压轮16之间的钢丝3处于垂直面的S形状态,在进行往复的送丝或收丝时,上述两个S形状态能够实现对钢丝3进行前后上下四个方向的反复弯曲,从而实现消除钢丝3变形扭曲的应力,进而使钢丝3回复顺直的状态(钢丝3的强度高,平直的钢丝3适当的弯曲后能够立刻回复直的状态,如第一导向转轮6、第二导向转轮8、第一从动挤压轮15和第二从动挤压轮16对钢丝3的弯曲幅度,钢丝3只有在过度弯曲后,弯曲位置产生应力,致使钢丝3无法自主回复平直状态,这时,可通过对钢丝3弯曲位置进行弯曲方向反向的反复弯曲来消除应力来使钢丝3回复平直状态),同时,第一从动挤压轮15与收卷轮2之间的钢丝3在弹性伸缩杆13的推力作用下始终处于适当绷紧的状态,这样绷紧的状态能够提高水平面的S形状态对钢丝3的复直效果,且第一从动挤压轮15和第二从动挤压轮16与送丝轮14对钢丝3的夹紧状态能够提高垂直面的S形状态对钢丝3的复直效果。
[0046]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丝杆4前端转动连接有固定座39,所述固定座39与安装板1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39后侧固定连接有位于移动座5正前侧的第一触碰感应器40,所述收卷轮2前后固定连接有正后侧的第二触碰感应器41。
[0047] 上述方案在投入实际使用时,当移动座5向后移动至触碰第二触碰感应器41时,钢丝3正好达到设定的送丝长度,此时第二触碰感应器41向电脑发出信号,电脑控制电机17停止主动转动,并控制电磁刹车装置20抱死刹车盘19,使蜗杆18立刻停止转动,以便于精确控制钢丝3的送丝长度;当移动座5向前移动至触碰第一触碰感应器40时,钢丝3正好达到设定的收丝长度,此时第一触碰感应器40向电脑发出信号,电脑控制电机17停止主动转动,并控制电磁刹车装置20抱死刹车盘19,使蜗杆18立刻停止转动,以便于精确控制钢丝3的收丝长度。
[0048] 电脑横机用全自动送丝结构的送丝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9] 步骤一:先通过驱动机构驱动收卷轮2的转动轴顺时针转动,收卷轮2的转动轴带动收卷轮2顺时针转动,收卷轮2开始放卷钢丝3;
[0050] 步骤二:收卷轮2的转动轴通过第一传动机构驱动丝杆4转动,丝杆4带动移动座5以及两个第一导向转轮6向后移动,两个第一导向转轮6带动钢丝3向后移动;
[0051] 步骤三:第一导向转轮6与第二导向转轮8之间的钢丝3和金属丝编制带11随着移动座5的移动发生相同形态改变,移动板12以及移动块7和第二导向转轮8在弹性伸缩杆13的推动下向右移动,从而使第一从动挤压轮15与收卷轮2之间的钢丝3始终处于适当的绷紧状态;
[0052] 步骤四:丝杆4的转动轴通过第二传动机构带动顺时针送丝轮14转动,送丝轮14与第一从动挤压轮15和第二从动挤压轮16的配合实现对钢丝3的送丝;
[0053] 步骤五:当钢丝3达到设定的送丝长度后,驱动机构停止运行。

当前第1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