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一种毛衣编织用横机及毛衣生产工艺

一种毛衣编织用横机及毛衣生产工艺实质审查 发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毛衣编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毛衣编织用横机及毛衣生产工艺。

相关背景技术

[0002] 毛衣编织过程中,需要使用电脑横机进行编织衣片面料。电脑横机是一种双针板舌针纬编织机,大致的编织过程为:在织针上升的过程中,线圈逐步退出针钩,打开针舌,并退出针舌挂在针杆上;在织针下降的过程中,针钩勾住新垫放的纱线,并将其牵拉弯曲成线圈,同时原有的线圈则脱出针钩,新线圈从旧线圈中穿过,与旧线圈串联起来,众多的织针织成的线圈串互相联结,便形成了编面料,在编织时,为了避免针钩内的线圈随着织针的上升而上升,即防止线圈上浮,电脑横机上通常都会安装牵拉装置,以对编织好的面料进行持续向下牵拉。
[0003] 现有的牵拉装置包括一对前后对称设置的罗拉辊组件,罗拉辊组件包括主动辊、从动辊与设置在主动辊和从动辊之间的罗拉,一对罗拉转动方向相反并且转速相同,编织完成的面料穿过一对罗拉并且在一对罗拉的作用下移动;由于面料与罗拉的接触面积很小,这样一对罗拉对于面料的作用力有限,当面料比较薄的时候,会出现一对罗拉无法带动面料的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以下结合附图1‑8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6] 本申请公开一种毛衣编织用横机,参考图1和图2,包括底座10、水平移动设置在底座10上的机头20、设置在底座10上的送纱机构30、下拉机构和一对卷绕机构60;底座10的中部设置有出料槽100;出料槽100沿着机头20的移动方向的垂直方向两端开口设置;出料槽100的上侧壁上成型有供编织好的面料竖直穿过的上穿孔101;下拉机构和一对卷绕机构60设置在出料槽100内并且下拉机构位于一对卷绕机构60的上侧;下拉机构用于带动面料竖直下移;卷绕机构60用于收卷面料。
[0037] 参考图2和图3,下拉机构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下拉部件50;一对下拉部件50沿着出料槽100的开口方向分布并且两者之间的间距可调设置;下拉部件50包括下料架51、下拉上辊56、下拉下辊57、罗拉58、调节组件和水平驱动组件;调节组件包括调节架54和调节件;下拉上辊56转动连接在下料架51上;调节架54呈开口水平设置的“凵”字型并且一对调节架
54的开口相互靠近;调节件包括一对支撑座59和平移驱动件;一对支撑座59分别弹性竖直移动在调节架54相应侧的横向部上;下拉下辊57转动连接在一对支撑座59之间;下拉下辊
57位于下拉上辊56的下侧;平移驱动件用于水平驱动调节架54;调节架54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罗拉58的罗拉驱动件;罗拉驱动件包括转动连接在调节架54的一对横向部之间的主动辊
55和用于驱动主动辊55转动的下拉驱动件;主动辊55靠近调节架54的纵向部并且在竖直方向上位于下拉上辊56和下拉下辊57之间;下拉下辊57、下拉上辊56和下拉下辊57的轴向分别与机头20的移动方向平行;罗拉58设置在下拉下辊57、下拉上辊56和下拉下辊57之间;水平驱动组件用于驱动下料架51水平移动。
[0038] 参考图3,下料架51包括一对沿着机头20的移动方向的平行方向分布的下料支撑板511和成型在一对下料支撑板511的端部之间的下料连接板513;一对下料连接板513位于两对下料支撑板511相互远离的一端;一对下料连接板513的上端面之间成型有侧卧的L型的上支架514;上支架514的水平部远离其竖直部的一端靠近出料槽100的相应侧开口;上支架514的上端面远离其竖直部的一端垂直成型有标尺箭头515;出料槽100的上侧壁上靠近两端开口的位置分别设置有沿其开口方向设置的标尺;标尺箭头515与标尺一一对应并且其上端正对相应侧的标尺。
[0039] 参考图3,下料支撑板511的下端面上成型有下支撑板512;同一下料架51的一对下支撑板512之间转动连接有下导辊516;当下拉上辊56和下拉下辊57之间的罗拉58处于竖直状态时,下拉上辊56和下拉下辊57之间的罗拉58的外侧竖直表面所在的竖直竖直面与相应侧的下导辊516靠近另一个下导辊516的一端的竖直切面共面。
[0040] 参考图3,出料槽100的一对竖直侧壁之间成型有两组沿着出料槽100的开口方向水平设置的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一对沿着出料槽100的开口方向水平设置的上支撑板13;同一支撑组件的一对上支撑板13相互靠近的端面之间成型有一对沿着出料槽100的开口方向的垂直方向分布的水平导杆;水平驱动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同一支撑组件的一对上支撑板13之间的水平驱动螺栓52;水平驱动螺栓52、水平导杆的轴向分别与机头20的移动方向垂直;一对水平驱动螺栓52的头部相互远离并且为正六边形;上支架514的竖直部下端垂直套设在一对相应侧的水平导杆上并且螺接在相应侧的水平驱动螺栓52上;下料支撑板
511靠近另一个下料架51的端面上垂直成型有一对上下分布的水平插杆;水平插杆水平插设在另一个下料架51的相应侧的下料支撑板511的端面上。
[0041] 参考图3,平移驱动件包括固定在下料连接板513上的平移驱动电缸53;平移驱动电缸53方向与出料槽100的开口方向平行;调节架54的纵向部固定在平移驱动电缸53的活塞杆上。
[0042] 参考图3‑图5,支撑座59包括方形柱状的支撑座本体591和设置在支撑座本体591上的竖直限位件;调节架54的一对横向部上分别成型有供支撑座本体591竖直移动的竖直滑移槽540;竖直滑移槽540的上下侧壁之间成型有圆柱状的滑移导杆541;支撑座本体591竖直套设在滑移导杆541上;滑移导杆541的上部套设有压簧542;压簧542的上端抵靠住竖直滑移槽540的上侧壁、下端抵靠住支撑座本体591的上端面上。
[0043] 参考图4和图5,支撑座本体591的底面中部成型有方形槽状的限位槽5910;竖直限位件包括一对限位驱动电缸592和一对限位压座593;一对限位驱动电缸592分别固定在限位槽5910的一对相对的竖直侧壁上;限位驱动电缸592与限位压座593一一对应并且限位压座593固定在相应侧的限位驱动电缸592上;一对限位压座593位于滑移导杆541的两侧;限位压座593包括固定在相应侧的限位驱动电缸592的活塞杆上的限位推板5931和一对固定在限位推板5931远离限位驱动电缸592的端面的限位压块5932;一对限位压块5932上下分布并且靠近滑移导杆541的端面上成型有与滑移导杆541配合的半圆柱槽状的限位槽。
[0044] 初始状态参考图3,此时下拉上辊56和下拉下辊57之间的罗拉58处于倾斜状态,需要调节时,首先限位压块5932与滑移导杆541分离,这样支撑座59处于竖直移动滑行状态,然后一对调节架54相互靠近,此过程中,由于支撑座59和下拉下辊57的自重和压簧542的推力,支撑座59会随着下降,即下拉下辊57下降,此过程中下拉上辊56和下拉下辊57之间的罗拉58长度也变大,直到下拉上辊56和下拉下辊57之间的罗拉58处于竖直状态,然后限位压块5932靠近并且抵靠住滑移导杆541,这样罗拉58与面料的接触面积最大,从而可以提供更大的向下拉力。
[0045] 参考图6‑图8,卷绕机构60包括沿着出料槽100的开口方向移动的卷绕底座61、用于驱动卷绕底座61的卷绕水平驱动部件、一对沿着出料槽100的开口方向的垂直方向水平移动设置在卷绕底座61的上端面上的卷绕侧支撑板64、一对用于驱动卷绕侧支撑板64的卷绕平移部件、第一卷绕部件66、第二卷绕部件67和一对卷绕驱动部件;卷绕平移部件与卷绕侧支撑板64一一对应;第一卷绕部件66转动连接在其中一个卷绕侧支撑板64上;第二卷绕部件67转动连接在另一个卷绕侧支撑板64上;第一卷绕部件66和第二卷绕部件67两者的旋转中心轴处于同一水平轴上;其中一个卷绕驱动部件驱动第一卷绕部件66;另一个卷绕驱动部件驱动第二卷绕部件67;当第一卷绕部件66和第二卷绕部件67相互靠近时,两者共同收卷织物;当第一卷绕部件66和第二卷绕部件67相互远离时用于取下收卷的织物。
[0046] 参考图2、图6‑图8,出料槽100的底面上固定有主驱动齿条70;主驱动齿条70的长度方向与出料槽100的开口方向平行;卷绕底座61的下端面上成型有供主驱动齿条70水平穿过的下避让槽610;一对卷绕底座61相互靠近的端面分别成型有上安置槽611;上安置槽611与下避让槽610连通;卷绕水平驱动部件包括固定在上安置槽611的侧壁上的卷绕水平电机681和固定在卷绕水平电机681的输出轴上的卷绕水平驱动齿轮68;卷绕水平电机为伺服电机;卷绕水平驱动齿轮68与主驱动齿条70啮合;出料槽100的一对竖直侧壁靠近出料槽
100的两端开口的位置分别成型有导向支撑板11;同一侧的导向支撑板11之间的下导杆12;
下导杆12的轴向与机头20的移动方向垂直;卷绕底座61靠近一对下导杆12的端面上分别成型有下导块612;一对下导块612位于卷绕底座61远离出料槽100开口的一端;下导块612水平套设在下导杆12上。
[0047] 参考图6‑图8,卷绕平移部件包括固定在卷绕底座61的上端面上的卷绕平移电缸62;卷绕平移电缸62的方向与机头20的移动方向平行;卷绕平移电缸62与卷绕侧支撑板64一一对应并且卷绕侧支撑板64固定在相应侧的卷绕平移电缸62的活塞杆上;卷绕底座61的上端面上成型有一对沿着出料槽100的开口方向分布的导向座63;一对卷绕侧支撑板64相互靠近的端面的下端分别垂直成型有一对卷绕平移导杆641;卷绕平移导杆641伸缩设置在相应侧的导向座63上。
[0048] 参考图6‑图8,第一卷绕部件66包括圆形板状的第一卷绕支撑板661、同轴成型在第一卷绕支撑板661靠近第二卷绕部件67的端面上的圆柱状的卷绕中心柱662、若干圆周均匀分布的径向移动设置在卷绕中心柱662的圆柱面上的圆柱状的内压柱664和若干用于驱动内压柱664径向移动的径向驱动组件;径向驱动组件与内压柱664一一对应;内压柱664与卷绕中心柱662两者的轴向平行设置;径向驱动组件包括若干沿着卷绕中心柱662的轴向的平行方向分布的径向驱动电缸663;径向驱动电缸663固定在卷绕中心柱662的圆柱面上;内压柱664固定在相应侧的径向驱动组件的径向驱动电缸663的活塞杆上。
[0049] 参考图6‑图8,第二卷绕部件67包括圆形板状的第二卷绕支撑板671和若干成型在第二卷绕支撑板671靠近第一卷绕部件66的端面上的圆周均匀分布的外压块672;外压块672的横截面呈开口朝内的月牙形;第二卷绕支撑板671靠近第一卷绕部件66的端面上成型有供卷绕中心柱662的端部插入的圆柱槽状的中心插槽6710;第一卷绕支撑板661靠近第二卷绕部件67的端面上成型有若干供外压块672插入的侧插槽6610;外压块672与内压柱664一一对应并且外压块672位于相应侧的内压柱664的径向外侧。
[0050] 参考图6‑图8,卷绕驱动部件包括固定在卷绕侧支撑板64上的卷绕驱动电机65;卷绕驱动电机65为伺服电机;第一卷绕支撑板661同轴固定一个卷绕驱动电机65的输出轴上;第二卷绕支撑板671同轴固定在另一个卷绕驱动电机65的输出轴上。
[0051] 收卷前,收卷所用的卷绕机构60位于出料槽100内,然后所有的内压柱664径向内移远离外压块672,这样编织成的面料下端竖直穿过相应侧的外压块672和内压柱664之间,然后所有的内压柱664径向外移靠近外压块672,这样面料的下端别被外压块672和内压柱664夹紧,然后一对卷绕驱动电机65带动,第二卷绕部件67和第一卷绕部件66转动,这样面料逐步卷绕在外压块672上;收卷完成后,卷绕机构60水平移动到出料槽100的外侧,接着所有的内压柱664径向内移远离外压块672,然后第二卷绕部件67所在卷绕侧支撑板64水平移动,外压块672的一部分从收卷的面料内抽出,接着第一卷绕部件66所在卷绕侧支撑板64水平移动,此过程中外压块672完全从收卷的面料内抽出,然后卷绕的面料位于所有的内压柱
664的外侧,接着操作人员从内压柱664上抽出收卷的面料,这样方便收卷的面料出料。
[0052] 一种毛衣编织用横机的工作原理如下:编织好的面料经过上穿孔101进入到一对罗拉58之间,然后一对罗拉58同速并且
相反方向移动,这样面料竖直向下移动,接着面料收卷在第一卷绕部件66和第二卷绕部件
67上,接着操作人员从第一卷绕部件66和第二卷绕部件67上取下收卷的面料。
[0053] 一种毛衣生产工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001,编织:使用上述的横机进行面料编织;
步骤S002,验布;
步骤S003,裁剪;
步骤S004,缝制;
步骤S005,整烫。
[0054]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