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技术细节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型转移针。
[0005]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0006] 一种新型转移针,包括水平针体和设置在水平针体前端的勾舌,在水平针体上还设有径向施力部,所述的水平针体后端设有L形摆杆,所述的L形摆杆下端通过后铰接结构铰接在水平针体上,在L形摆杆两端之间设有摆杆铰接孔,所述的水平针体近勾舌处设有能够当L形摆杆驱动水平针体时限制水平针体运行方向的被动摆臂组件。
[0007] 被动摆臂组件能够在水平针体径向移动时,限制水平针体的行进方向,通过被动摆臂组件和L形摆杆组合的方式进行驱动使得其疲劳韧性较先前连接件得到了显著提升,L形摆杆下端铰接在水平针体上,能够彻底消除原先当水平针体径向移动时连接件容易存在变形疲劳的问题。
[0008] 在上述的新型转移针中,所述的被动摆臂组件包括连接臂,所述的连接臂上端设有铰接连接座,所述的连接臂下端与水平针体近勾舌处通过前铰接结构相连。
[0009] 铰接连接座用于与转移盘体之间铰接配合,连接臂与转移盘体之间的连接稳固,连接臂下端通过前铰接结构与水平针体铰接相连,能够彻底消除原先当水平针体径向移动时连接件容易存在变形疲劳的问题。
[0010] 在上述的新型转移针中,所述的连接臂为可形变的支撑件,所述的铰接连接座替换为固定连接结构,所述的前铰接结构替换为一体式连接结构或可拆卸固定结构。
[0011] 连接臂为柔性可形变的,其疲劳韧性较先前连接件得到了显著提升,固定连接结构用于与转移盘体之间连接配合,连接臂与转移盘体之间的连接稳固,连接臂下端通过一体式连接结构或可拆卸固定结构与水平针体相连,连接稳固。
[0012] 在上述的新型转移针中,所述的连接臂为可形变的支撑件,所述的前铰接结构替换为一体式连接结构或可拆卸固定结构。
[0013] 连接臂为柔性可形变的,其疲劳韧性较先前连接件得到了显著提升,铰接连接座用于与转移盘体之间铰接配合,连接稳固,连接臂下端通过一体式连接结构或可拆卸固定结构与水平针体相连,连接稳固。
[0014] 在上述的新型转移针中,所述的铰接连接座上设有第一C形卡口,在第一C形卡口与铰接连接座之间设有能够当悬挂铰接轴进入或移出第一C形卡口时改变第一C形卡口的开口大小的第一弹性复位结构。
[0015] 铰接连接座上的第一C形卡口与转移盘体上的悬挂铰接轴铰接配合,第一弹性复位结构能够当悬挂铰接轴进入或移出第一C形卡口时改变第一C形卡口的开口大小,以便于第一C形卡口和悬挂铰接轴之间的拆装。
[0016] 在上述的新型转移针中,所述的第一弹性复位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一C形卡口内侧上的第一开口伸缩槽,或者所述的第一弹性复位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一C形卡口至少一侧上的第一开口伸缩槽。
[0017] 第一C形卡口至少一侧上的第一开口伸缩槽在悬挂铰接轴进入或移出第一C形卡口时,能够改变第一C形卡口的开口大小,以便于第一C形卡口和悬挂铰接轴之间的拆装。
[0018] 在上述的新型转移针中,所述的第一开口伸缩槽内端上设有第一形变孔。
[0019] 第一开口伸缩槽内端上的第一形变孔即可以方便变形让位,又可以防开裂。
[0020] 在上述的新型转移针中,所述的连接臂包括簧丝或条形簧片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0021] 簧丝或条形簧片的疲劳韧性较先前连接件得到显著提升。
[0022] 在上述的新型转移针中,所述的固定连接结构包括挂钩,所述的挂钩与连接臂连为一体。
[0023] 挂钩用于与转移盘体之间进行配合连接,便于连接臂的安装,连接臂的固定稳固,拆装便捷。
[0024] 在上述的新型转移针中,所述的挂钩与连接臂之间设有基片。
[0025] 基片用于与转移盘体上的基片卡槽之间配合连接,让位槽在长条形柔性柱摆动时起到让位作用,弧形加强部起到加强结构的作用。
[0026] 在上述的新型转移针中,所述的簧丝上设有至少一个伸缩弯折部,所述的伸缩弯折部呈U形、Z字形、波浪形或S形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0027] 伸缩弯折部可与转移盘体之间配合连接,以增强簧丝与转移盘体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使得连接更加稳固,并且还能够提升疲劳韧性,使其更为耐用,提升了使用寿命,降低了维护频率。
[0028] 在上述的新型转移针中,所述的前铰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水平针体近勾舌处的第一前铰接孔,所述的连接臂下端上设有第二前铰接孔,所述的第一前铰接孔和第二前铰接孔通过前铰接轴铰接,在连接臂与水平针体之间的铰接处设有能够使连接臂的最宽处的侧面与水平针体的最宽侧面平齐或位于侧面内侧的第一让位结构。
[0029] 连接臂与水平针体之间通过前铰接轴实现铰接相连,连接臂与水平针体铰接处上的第一让位结构起到让位作用,能够使连接臂的最宽处的侧面与水平针体的最宽侧面平齐或位于侧面内侧。
[0030] 在上述的新型转移针中,所述的第一让位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水平针体与连接臂铰接处的相邻面上的第一让位槽和第一让位台阶。
[0031] 水平针体上的第一让位槽与连接臂上的第一让位台阶形成了叠层结构,从而能够使水平针体两侧与连接臂两侧能够分别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使得结构更为小巧紧凑,从而能够在安装盘上安装更多数量的转移针。
[0032] 在上述的新型转移针中,所述的可拆卸固定结构包括设置在水平针体近勾舌处的卡槽,所述的连接臂下端上设有能与卡槽配合的卡体,在卡槽与卡体之间还设有防脱离结构。
[0033] 连接臂下端上的卡体能够卡接入水平针体上的卡槽内实现配合连接,连接臂与水平针体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且拆装便捷,在卡槽与卡体之间的防脱离结构能够防止连接臂在发生摆动时,连接臂下端的卡体从卡槽中脱离,用于加固连接臂与水平针体之间的连接。
[0034] 在上述的新型转移针中,所述的防脱离结构包括设置在卡槽外端上的缩口部,所述的缩口部的口径宽度小于卡槽的槽宽。
[0035] 卡槽外端上的缩口部能够防止连接臂在发生摆动时,连接臂下端的卡体从卡槽中脱离,用于加固连接臂与水平针体之间的连接。
[0036] 在上述的新型转移针中,所述的后铰接结构包括穿设L形摆杆和水平针体的后铰接轴,所述的L形摆杆与水平针体之间的铰接处设有能够使L形摆杆的最宽处的侧面与水平针体的最宽侧面平齐或位于侧面内侧的第二让位结构。
[0037] L形摆杆与水平针体之间通过后铰接轴实现铰接相连,L形摆杆与水平针体铰接处上的第二让位结构起到让位作用,能够使L形摆杆的最宽处的侧面与水平针体的最宽侧面平齐或位于侧面内侧。
[0038] 在上述的新型转移针中,所述的摆杆铰接孔呈C形,在摆杆铰接孔与L形摆杆之间设有能够当摆杆铰接轴进入或移出摆杆铰接孔时改变摆杆铰接孔的开口大小的第二弹性复位结构。
[0039] 摆杆铰接孔呈C形能够减小接触面积,以减小受到的摩擦力,摆杆铰接孔与L形摆杆之间的第二弹性复位结构能够当摆杆铰接轴进入或移出摆杆铰接孔时改变摆杆铰接孔的开口大小,以便于摆杆铰接孔和摆杆铰接轴之间的拆装。
[0040] 在上述的新型转移针中,所述的径向施力部包括设置在水平针体后端上的加高块,所述的加高块与水平针体连为一体,在加高块与水平针体之间设有径向施力半孔;L形摆杆的下杆体的下端由下至上逐渐变宽,在加高块上方两端均设有让位斜面。
[0041] L形摆杆的下杆体的下端由下至上逐渐变宽,加高块上方两端的让位斜面在L形摆杆摆动时起到让位作用。
[0042]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能够彻底消除原先当水平针体径向移动时连接件容易存在变形疲劳的问题。2、被动摆臂组件的疲劳韧性强,被动摆臂组件与转移盘体、水平针体之间的连接更稳固可靠。
法律保护范围
涉及权利要求数量18:其中独权1项,从权-1项
1.一种新型转移针,包括水平针体(1)和设置在水平针体(1)前端的勾舌(2),在水平针体(1)上还设有径向施力部(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平针体(1)后端设有L形摆杆(4),所述的L形摆杆(4)下端通过后铰接结构(5)铰接在水平针体(1)上,在L形摆杆(4)两端之间设有摆杆铰接孔(6),所述的水平针体(1)近勾舌(2)处设有能够当L形摆杆(4)驱动水平针体(1)时限制水平针体(1)运行方向的被动摆臂组件(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转移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被动摆臂组件(7)包括连接臂(8),所述的连接臂(8)上端设有铰接连接座(9),所述的连接臂(8)下端与水平针体(1)近勾舌(2)处通过前铰接结构(10)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转移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臂(8)为可形变的支撑件,所述的铰接连接座(9)替换为固定连接结构(11),所述的前铰接结构(10)替换为一体式连接结构或可拆卸固定结构(1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转移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臂(8)为可形变的支撑件,所述的前铰接结构(10)替换为一体式连接结构或可拆卸固定结构(13)。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新型转移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铰接连接座(9)上设有第一C形卡口(14),在第一C形卡口(14)与铰接连接座(9)之间设有能够当悬挂铰接轴进入或移出第一C形卡口(14)时改变第一C形卡口(14)的开口大小的第一弹性复位结构(1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转移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弹性复位结构(15)包括设置在第一C形卡口(14)内侧上的第一开口伸缩槽(16),或者所述的第一弹性复位结构(15)包括设置在第一C形卡口(14)至少一侧上的第一开口伸缩槽(1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转移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开口伸缩槽(16)内端上设有第一形变孔(17)。
8.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新型转移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臂(8)包括簧丝(18)或条形簧片(19)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9.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新型转移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连接结构(11)包括挂钩(20),所述的挂钩(20)与连接臂(8)连为一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型转移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挂钩(20)与连接臂(8)之间设有基片(21)。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转移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簧丝(18)上设有至少一个伸缩弯折部(25),所述的伸缩弯折部(25)呈U形、Z字形、波浪形或S形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转移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铰接结构(10)包括设置在水平针体(1)近勾舌(2)处的第一前铰接孔,所述的连接臂(8)下端上设有第二前铰接孔,所述的第一前铰接孔和第二前铰接孔通过前铰接轴(26)铰接,在连接臂(8)与水平针体(1)之间的铰接处设有能够使连接臂(8)的最宽处的侧面与水平针体(1)的最宽侧面平齐或位于侧面内侧的第一让位结构(27)。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新型转移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让位结构(27)包括分别设置在水平针体(1)与连接臂(8)铰接处的相邻面上的第一让位槽(43)和第一让位台阶(28)。
14.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新型转移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拆卸固定结构(13)包括设置在水平针体(1)近勾舌(2)处的卡槽(29),所述的连接臂(8)下端上设有能与卡槽(29)配合的卡体(30),在卡槽(29)与卡体(30)之间还设有防脱离结构(31)。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新型转移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脱离结构(31)包括设置在卡槽(29)外端上的缩口部(32),所述的缩口部(32)的口径宽度小于卡槽(29)的槽宽。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新型转移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铰接结构(5)包括穿设L形摆杆(4)和水平针体(1)的后铰接轴(34),所述的L形摆杆(4)与水平针体(1)之间的铰接处设有能够使L形摆杆(4)的最宽处的侧面与水平针体(1)的最宽侧面平齐或位于侧面内侧的第二让位结构(35)。
1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新型转移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摆杆铰接孔(6)呈C形,在摆杆铰接孔(6)与L形摆杆(4)之间设有能够当摆杆铰接轴进入或移出摆杆铰接孔(6)时改变摆杆铰接孔(6)的开口大小的第二弹性复位结构(36)。
1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新型转移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径向施力部(3)包括设置在水平针体(1)后端上的加高块(39),所述的加高块(39)与水平针体(1)连为一体,在加高块(39)与水平针体(1)之间设有径向施力半孔(40);L形摆杆(4)的下杆体的下端由下至上逐渐变宽,在加高块(39)上方两端均设有让位斜面(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