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从短袜针织机自动取出针织物的短袜试样后自动 缝合短袜袜头的方法和设备,其时所述短袜针织机已将所述试样针织 于袜头部分。 通常制造短袜的方法是使用短袜针织机如圆型针织机,其包括从 罗纹袜口到袜身、袜跟、袜脚到袜头、针织出短袜试样并缝合袜头织 边等步骤。 缝合袜头织边的步骤包括从短袜针织机取出针织物的短袜试样, 将短袜试样的内侧翻出、和用接缝缝纫机手工缝合袜头织边。 由于针织物的短袜试样必须经过从短袜针织机中取出,转移到袜 头织边缝合站,将内侧翻出,放置到接缝缝纫机上,用手工缝合袜头 织边等步骤,致使短袜的生产效率降低,总成本增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方法和设备、以便能自动地将针 织物的短袜试样的内侧翻出并从短袜针织机中移走,缝合其袜头织边, 这样来提高短袜的生产效率,节约能源,从而降低生产总成本。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在权利要求1中限定的缝合 短袜袜头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在短袜针织机织出短袜试样后,将针 织针保持在特定的高度,从相应针织针的针舌向下移出针织物的短袜 试样在袜头部的线圈,将这些线圈保持在特定的位置;将一组装备移 圈针的活动台排列成圆形使之正好在短袜针织机之上方;设定在装备 移圈针的活动台上的移圈针使它们接近针织针的针钩;提升针织物的 短袜试样使其内侧翻出,并借助升高的移图片使短袜试样在袜头部上 的线圈从针织针转移到相应的移圈针上,从而使内侧已被翻出的针织 物的短袜试样从短袜针织机被转移到装备移圈针的活动台上;将装备 移圈针的活动台排列成两个互相对准而对置的直线列,将针织物短袜 试样的袜头部平整地从两侧夹在两个直线列的中间;将装备移圈针的 活动台转移到袜头缝合位置;用设在袜头缝合位置的缝纫机缝合针织 物短袜试样的袜头部。 按照本发明的权利要求2,在权利要求1中限定的缝合短袜袜头 的方法可修改为还包括:当针织物的短袜试样被移圈针保持在袜头缝 合位置时,用提升件提起针织物的短袜试样使其在袜头部的线圈扩大, 将多个各有凹槽设在其上侧的钩针插入到相应的扩大的线圈内,从移 圈针上移走提升片(lift bit),并用缝纫针缝合在袜头部的线圈,其时缝 纫针沿着每一钩针的凹槽在其内完成间歇而往复的运动。 本发明所提供的在权利要求3中限定的短袜袜头缝合用的设备具 有,一组装备移圈针的活动台,它们可在圆形位置和直线位置之间转 换,而在直线位置上成为两个对置的直线列,它们可正好在短袜针织 机之上上下移动,还可在短袜针织机的前后方向上水平地移动;当装 备移圈针的活动台被排列成圆形位置时安装在其上的移圈针可在径向 上运动;在装备移圈针的活动台被排列成圆形位置的圆心上设有可上 下移动的导环,当移圈针向内前进时,该导环将移圈针的针尖保持在 一圆上使移圈针与短袜针织机上相应针织针的针钩接近;有一真空吸 管可在导环内上下移动,并且当保持在下位时通过抽吸可从上方拉动 用短袜针织机织出的针织物的短袜试样,从而使短袜试样内侧向外翻 出并被提起;还有一台缝纫机安装在装备移圈针的活动台水平移动可 到达的位置上用来缝合短袜试样的袜头部。 按照本发明的权利要求4,在权利要求3中限定的缝合短袜袜头 的设备可修改为还具有:一个提升件,其用来提升在袜头部缝合位置 保持在移圈针上的针织物短袜试样;多个钩针,每一钩针在其上侧各 有一个凹槽可相对于保持在移圈针上的针织物的短袜试样的相应线圈 来回移动;和缝纫机,其用来沿着各保持一个线圈的每一个钩针的凹 槽在其内完成间歇而往复的运动,使在针织物短袜试样袜头部的线圈 能被缝合。 安装在装备移圈针的活动台上的移圈针的数目与短袜针织机上针 织针的数目相同。导环在其外侧设有相同数目的凹槽用来接纳移圈针 的针尖并使它们定位。 装备移圈针的活动台具有一个长方形的上块和下座。在下座内设 有一组凹槽,移圈针可活动地安装在该凹槽内。装备移圈针的活动台 能通过一个三角件被气缸驱动。 图1为一纵向剖视图,示出一个短袜转移机构和一台短袜针织机, 在短袜针织机上有一针织物的短袜试样在按照本发明的初始阶段被保 持在其上; 图2为一纵向剖面的前视图,示出一个短袜转移机构和一台短袜 针织机,在短袜针织机上有一针织物的短袜试样在初始阶段被保持在 其上; 图3为一纵向剖面的前视图,示出一个升起的转移片; 图4为一纵向剖面的前视图,示出下降的短袜转移机构; 图5为一纵向剖面的前视图,示出在下降的短袜转移机构上的导 环; 图6为一纵向剖面的前视图,示出移动接近短袜转移机构上导环 的装备移圈针的活动台; 图7为一纵向剖面的前视图,示出真空吸管下降到短袜转移机构 内; 图8为一纵向剖面的前视图,示出在短袜转移机构内真空吸管用 吸力保持着针织物的短袜试样; 图9为一纵向剖面的前视图,示出在短袜转移机构内的真空吸管 被提升; 图10为一纵向剖面的前视图,示出转移片被提升; 图11为一纵向剖面的前视图,示出转移片被降下; 图12为一纵向剖面的前视图,示出短袜转移机构被提升; 图13为一纵向剖面的前视图,示出装备移圈针的活动台从短袜转 移机构内的导环上离开; 图14为一纵向剖面的前视图,示出短袜转移机构内的导环被提 升; 图15为一纵向剖面的前视图,示出装备移圈针的活动台在短袜转 移机构内被排列在直线位置上; 图16为一放大的平面图,示出装备移圈针的活动台在短袜转移机 构内被排列在圆形位置上; 图17为一放大的平面图,示出装备移圈针的活动台围绕短袜转移 机构内导环的外侧对齐; 图18为一放大的平面图,示出装备移圈针的活动台被转移到短袜 转移机构内的直线位置上; 图19为一放大的平面图,示出装备移圈针的活动台从图18所示 状态进一步被转换到直线位置; 图20为一放大的平面图,示出装备移圈针的活动台被排列在短袜 转移机构内的直线位置上; 图21为一放大的平面图,示出短袜转移机构的一种转换装备移圈 针的活动台的位置的装置; 图22为一纵向剖面的前视图,示出短袜针织机和在初始阶段的针 织物的短袜试样; 图23A、23B和23C分别为一个纵向剖面的前视图,示出针织针 和移圈针之间的关系,一个放大的侧视图示出针织针和移圈针之间的 关系,及一个说明图示出针织物的短袜试样的线圈从短袜针织机被转 移到转移机构上的情况; 图24A和24B分别为一个纵向剖面的前视图,示出针织针和移圈 针之间的关系,所述移圈针带有被转移的针织物的短袜试样的线圈, 和一个放大的侧视图,示出针织针和移圈针之间的关系; 图25A和25B分别为移圈针的前视图和侧视图; 图26A和26B分别为三角件的平面图和侧视图; 图27为钩针保持针床的平面图; 图28A、28B和28C分别为示出钩针保持针床主要零件和钩针的 透视图,钩针的透视图和钩针的横截面图; 图29A和29B分别为插置在移圈针之间之前的提升条的前视图, 和插置在移圈针之间的前视图; 图30为一平面图,示出用来缝合短袜试样袜头部上的线圈的缝纫 机的主要零件; 图31为示出该缝纫机的主要零件的侧视图; 图32A和32B分别为纱线松弛消除装置的内部剖视图和透视图。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将结合有关附图予以说明。 如图1到15所示,针织短袜袜头的设备包括,一台短袜针织机1 如圆型针织机,其用来针织出针织物的短袜试样;一个短袜转移机构 3,它具有由许多装备移圈针的活动台2,该活动台不仅可在圆形位置 和排成两个互相对准的列的直线位置之间调换,而且可在短袜针织机 1之上上升和下降运动,还可以在短袜针织机1的水平方向上运动, 使短袜针织机1制出的由标号A指出的针织物的短袜试样能够自动地 从短袜针织机1上移出并水平地转移到另一个阶段上;还包括一台缝 纫机,其用来缝合来自短袜转移机构3的针织物的短袜试样A的织边。 如图1到22所示,短袜针织机具有:一个可旋转的圆形针筒4, 许多针织针5支承在设在针筒4外侧的凹槽内以便上下运动而针织出 针织物的短袜试样A,许多的沉降片6安装在针筒4的沉降片床上以 便与针织针5一起生成线圈,许多的转移片7安装在针筒4的内侧以 便用来从沉降片6的推片(finger)上移走线圈并将在针织针5上的线圈 转移到下面要说明的移圈针上,和一个安装在针筒4内的真空吸管8 用来通过真空作用吸取和降下针织物的短袜试样A。操作时针筒4旋 转,针织针5被未被示出的三角驱使作上下升降运动,这样便可从罗 纹袜口到袜身、袜跟、袜脚和袜头针织出短袜试样A。 短袜转移机构3的支柱10直立地安装在基板9上与短袜针织机隔 开一个距离。基板11水平地安装在支柱10上,可环绕支柱旋转并沿 该支柱10上下运动。基板11的上下运动由装在基板11和基板9之间 的气缸12驱动。有一内直径基本上与针筒4的外直径相同的管状件 13安装在基板11上,当基板11位于短袜针织机上方时该管状件13 正好在短袜针织机1之上并与它同轴。 具有许多凹槽14设在其外侧的导环15被配装在管状件13内可上 下运动。导环15的上下运动由装在基板11和升降板16之间的气缸 17驱动,升降板16固定地连接在气缸17的顶部。设有一个真空吸管 18,其可在导环15内上下运动用来吸取并提升短袜针织机1所制造的 针织物的短袜试样A。真空吸管18的上下运动与导环15的上下运动 同步。而且,真空吸管18还能独立地通过气缸20的作用上升和下降, 气缸20装在导环15的升降板16和连接在气缸20顶部的升降板19之 间。 在基板11下面设有多个装备着移圈针的活动台2,该活动台可在 圆形位置和直线位置之间转换,在直线位置,所述活动台正好在管状 件13的轴线的下方成为彼此对置并对齐的两列。 每一装备移圈针的活动台2都各具有一个长方形的上块21和下座 22。在下座22上设有一组凹槽23,当活动台排列在圆形位置上时, 这些凹槽都沿径向延伸。移圈针24和三角件25都可移动地安装在每 一个凹槽23内。由于气缸26的作用,一组移圈针24能够通过三角件 25同时作用。 图16到21示出装备移圈针的活动台2的配置。在所示配置中, 八个装备移圈针的活动台2a到2h以相等的间隔排列在圆形位置上。 而在直线位置中,两列各四个活动台2互相对准而对置着。 有一对导轨27安装在基板11下面、管状件13轴线的两侧。导引 件28可沿每一个导轨27的外半部移动并安装在该导轨27上,在导引 件28上设有枢轴29,一对基本上成L形的支架30可绕枢旋转作水平 运动地连接在枢轴29上。支架30有一枢轴销31设在其远端,一个装 备移圈针的活动台2可绕枢旋转地连接在枢轴销31上如图21所示。 枢轴销31可移动地配装在狭槽33内,而该狭槽设在安装于基板11下 侧的定位导引件32内使枢轴销31能与导轨27成直角地移动。 导引件34可沿每一导轨27的内半部移动并安装在其上,在导引 件34上设有枢轴销35,有两个装备移圈针的活动台2可绕枢旋转地 连接在其上。在每一个活动台2上还各装有一个枢轴销36。枢轴销36 可活动地配装在设于支架30上的弧形狭槽37内。 由于上述配置,当成对支架30绕枢向外旋转一个角度如图16到 19所示时,装备移圈针的活动台2被排列在一个环绕管状件13轴线 的圆形位置上。当成对支架30被向内移动而致互相平行如图20所示 时,装备移圈针的活动台2被排列成两个对置而互相对准的列,每列 四个活动台。 当装备移圈针的活动台2a到2h向内移动如图19到20所示时, 它们可能会互相碰撞。这时为了消除碰撞,支架30的枢轴销31对枢 轴销35的位置可稍加改变,从而可使装备移圈针的活动台2对准成为 两列如图20所示。 支架30的绕枢转动可由气缸或电动机驱动。 装在图13所示装备移圈针的活动台2的凹槽23内的移圈针24的 总数应等于短袜针织机1上的针织针5的数目。而且设在导环15外侧 的凹槽14的数目也应与此相同。 如从图25可最好地看到,移圈针24具有一个反L的形状,在其 远端有一环状针尖38可用来作开启和闭合运动,在移圈针腿部的中间 区设有一个小突块39,该突块可配装在装备移圈针的活动台2的凹槽 23内。驱动移圈针24用的三角件25如图26所示,装有一个三角40 可用来使移圈针24向前移动到其圆形位置,还装有一个三角41可用 来使移圈针24向后移动到其直线位置。两个三角将小突块39夹在中 间。每一个装备移圈针的活动台2的移圈针24和三角件25都可立即 用一个压力缸26驱动。 在本发明的短袜针织设备具有上述配置的条件下,现在说明针织 短袜袜头的方法。 参阅图1到22,当针织物的短袜试样A的制造在短袜针织机1内 完成后,短袜转移机构3就驱动水平的基板11使它环绕支柱10转动, 一直到正好停止在短袜针织机1之上。结果,短袜转移机构3的管状 件13、导环15和真空吸管18便可与短袜针织机1的针筒4同轴地被 定位。基板11可用气缸或电动机驱动。 其时基板11处在其上位,而导环15的下边和真空吸管18停留在 基板11之上的高位。安装在基板11下侧上的装备移圈针的活动台2 被排列在与短袜针织机1的针筒4同轴的圆形位置上,其内直径略大 于针筒4的直径。装备移圈针的活动台2的移圈针24停留在从活动台 2的前端缩进的位置上,而其向下伸出的针尖38与短袜针织机1上相 应针织针5的上端垂直地间隔开。 当短袜针织机1完成其制造针织物的短袜试样A的动作后,其针 织针5便被升起到退圈位置而针筒4仍保持在原位置。其时,由于在 短袜针织机1内的针织物的短袜试样A被真空吸管8的吸力拉开,其 袜头上的线圈a从针织针5的针舌5a上脱开并停留在沉降片6a上, 如图23和24所示。 然后,一个上钢线圈(未示出)被提升,并且转移片7被升起一 个台阶,如图3所示。将短袜针织机1的针筒4转动一个整圈,取消 真空吸管8的吸力。再将针筒4转动一个整圈使针织物的短袜试样A 上的线圈保持在相应沉降片6的片颚(finger)上。 接下来将短袜针织机1的转移片7下降到其在图2中示出的下位。 然后,由于气缸12的作用,正好在短袜针织机1之上的短袜转移机构 3的基板11被下降到图4所示位置,致使活动台2上移圈针24的针 尖38与短袜针织机1上针织针5的针钩5a齐平。同时,导环15和真 空吸管18由于气缸17的作用被下降,如图5所示,一直到导环15的 下端移动到装备移圈针的活动台2的圆形位置内并达到移圈针24的高 度水平为止。 于是,起动装备移圈针的活动台2的气缸26,驱动三角件25的 三角40,这样来将移圈针24向前推进到其面对导环15的弧形位置, 如图6所示。当移圈针24进一步前进到其前端进入设在导环15上的 相应凹槽14内时,它们被定位在一个环绕短袜针织机1的针筒4的轴 线的圆上如图17所示。结果,移圈针24的针尖38便可与短袜针织机 1上相应针织针5的针钩5a接合,如图23所示。 接下来由于气缸20的退缩作用使真空吸管18下降,一直到其下 端开口与沉降片6齐平为止,如图7所示。于是,真空吸管18的吹风 机起动以便从短袜针织机1中吸出针织物的短袜试样A。结果如图8 所示,在吸力作用下,针织物的短袜试样A的内侧被翻出。气缸20 然后前进,将真空吸管18提升到图9所示保持在导环15内的位置。 然后,将短袜针织机1上的转移片7提升,一直到针织物的短袜 试样A的线圈a被保持在相应的移圈针24上为止,如图10所示。图 23和24示出将针织物的短袜试样A上的线圈a从短袜针织机1的针 织针5上转移到移圈针24上的步骤。其时由于移圈针24与相应针织 针5的针钩5a接合,当将内侧外翻的针织物的短袜试样A通过真空 吸管18提升时,能顺利从针织针5将线圈转移到相应的移圈针24。 这样由短袜针织机1制造的内侧翻出的针织物的短袜试样A便被保持 在短袜转移机构3中。然后转移片7被降下到其无作用的位置。 接下来气缸12前进,使基板11从下位返回到图12中示出的上位, 并使移圈针24的针尖38从相应针织针5上的针钩5a脱开。 由于气缸26的退缩作用,驱动移圈针24从其弧形位置往回移动 如图13所示。于是将真空吸管18和导环15提升到其无作用位置如图 14所示。当装备移圈针的活动台2a到2h从其圆形位置转换并移向针 筒4的轴线时,它们互相对准成为两列停留在其直线位置如图15和 20所示。针织物的短袜试样A以其袜头部被夹持在这两列装备移圈针 的活动台2之间,这从图15可最好地看到。袜头部上的织边被图25 所示的移圈针24的针尖38a保持着,位于装备移圈针的活动台2的下 方。 当针织物的短袜试样A的两个部分被夹持在两列装备移圈针的活 动台2a到2h之间时,将短袜转移机构3的基板11环绕支柱10转动 使它离开短袜针织机1,这样夹持在两列活动台2之间的针织物的短 袜试样A的两个部分便可转移到正好在缝纫机之上的一个位置上,于 是被保持在活动台2下面的移圈针24的针尖38a上的短袜试样A在 袜头部的织边便可用缝纫机自动缝合。 为了缝合针织物的短袜试样的袜头部处的织边,本实施例有一钩 针床44,其上设有以等距离间隔排齐的许多钩针,如图27所示。操 作时使钩针43在移圈针24还没有被提升之前进入到移圈针24的针尖 38a所保持的针织物的短袜试样A的相应线圈a内。 更具体点说,每一钩针43都被安装在保持针床44上,钩针的近 端47被插入到设在保持针座44的凹槽45上的孔46内,如图28A所 示。 钩针43在其上侧设有一条纵长凹槽48。 在钩针43进入到针织物的短袜试样A的相应线圈a内之前,用图 29A和29B所示的提升件60将线圈a扩大使钩针43容易插入到相应 线圈a内。 提升件60具有一列由平面件制成的提升条61。提升条61以与移 圈针或图28所示的钩针43的间隔距离相同的等间隔距离直线对齐。 更具体点说,提升条61是与移圈针24交替对准的。 当用适当的装置使提升件60前后移动和上下升降时,其提升条 61将从图29A所示位置移动到图29B所示位置,使每一提升条61都 来到任何两个相邻移圈针24之间。于是,在针织物的短袜试样A的 两线圈a之间的每一部分就可由提升条61提升,因此可使被相应移圈 针24的针尖38a保持的线圈a扩大。 这样就可使钩针43无困难地进入到针织物的短袜试样A的被提升 条61保持扩大的线圈a内。而且,由于线圈a被均匀地扩大,它们被 缝合时不会产生不规则的线迹。 在钩针43进入到相应的线圈a内后,便可使提升件60下降离开 钩针43和移圈针24,从而抽出提升条61使它离开移圈针24。 当保持在移圈针24针尖38上的针织物的短袜试样的线圈a被图 27所示在保持针床44上以等距离间隔对齐的相应钩针43抓住并略微 下降时它们仍有利地保持相等的间隔。 然后用缝纫机49缝合针织物的短袜试样A的线圈。该缝纫机如图 30和31所示,包括一个装在其一端的间隙传动机构50,其时从动轮 53停留在静止状态而一个装在驱动针轮51上的销针52与设在从动轮 53上的四个狭槽54中的任何一狭槽都没有接合。 操作时,当驱动针轮51转动一整圈,间隙传动机构50只转动1/4 圈,这样来提供螺旋轴55的1/4节距的间歇运动。 而且,当驱动针轮51转动时,一对齿轮56和57被驱动,从而驱 动安装在针杆58上的缝纫针59使它作间歇的往复运动。 由于这两种运动,当缝纫针59由于一对齿轮56和57的作用进入 保持在移圈针24上的线圈a内时,驱动针轮51的销针51就没有与间 隙传动机构50中的从动轮53的任何一个狭槽54接合,这样螺旋轴 55便可停止不转,将缝纫机49保持在原始位置上。 由于钩针43的作用,针织物的短袜试样A的线圈a以等间隔距离 被保持着,因此能被缝纫针59的间歇往复作用沿着每一钩针43的纵 长凹槽48在其内精确地缝合。 缝纫针59的侧向运动是由驱动针轮51作出的。当缝纫针59由于 齿轮56和57的作用而后退时,驱动针轮51的销针52便与从动轮53 的狭槽54接合,而在驱动针轮51带动从动轮53同时转动1/4圈后, 销针52从槽54上脱开。这样就使螺旋轴55转动,从而驱使缝纫机 49上的缝纫针59移动到下一个钩针43的位置以便在下一个钩针43 上缝合线圈a。 当用缝纫机将针织物的短袜试样A的织边缝合后,便可将真空吸 管18的吹风机关掉并将装备移圈针的活动台2返回到圆形位置。于是 可将完成的短袜从短袜转移机构3中取出。缝合针织物的短袜试样A 的袜头部的一个周期便告完毕。然后设备便可转回到短袜针织机1之 上,下一个操作周期便可开始,其时上钢圈须降下以便针织针织物的 另一个短袜试样。 设有导纱器用来将一段纱线喂给缝合设备,其时该纱线用一张紧 器以恒定的力量张紧使它在喂给时不容易松弛或缠结。 为了维修或其他操作,当纱线的喂给暂时中断时,张紧器和缝纫 设备进口之间的距离可能会被改变,导致纱线松弛或与邻近纱线缠结。 在较坏的情况下,纱线可能被切断或以缠结状态喂给,造成系统的停 工。为了补救,最好在张紧器和缝纫设备之间设置纱线松弛消除装置。 图32A和32B分别为一纱线松弛消除装置的内部剖视图和透视 图。纱线62从上方引入通过松弛消除装置内的通孔63来到装在下方 的袜头缝合设备。通常,纱线62在袜头缝合设备的拉力和张紧器的张 力之间取得平衡,因此能够不松弛地喂给到袜头缝合设备内。 当纱线喂给暂时中断以便进行维修或其他能使该袜头缝合设备脱 位的操作时,通孔63可被一股空气流充塞,该空气流由空气泵产生, 通过空气管64从空气出口65引入。这样,当由于张紧器与脱位的袜 头缝合设备进口之间的距离被缩短而致纱线62产生松弛部分时,该松 弛部分可被空气流从设在空气进口65对面的孔眼66吹出并张紧,并 由于自身重力作用而悬挂在孔眼66旁,如图32A中的点划线所示, 因此能防止与纱线的其他部分缠结。 在维修或其他操作完成后,袜头缝合设备被恢复到其原始位置, 纱线62的松弛部分于是可从孔眼66退回到通孔63内。当纱线62通 过通孔63直线喂给袜头缝合设备时,针织物的短袜试样的织边便可重 新开始缝合。 如上所述,由短袜针织机制造的针织物的短袜试样被来自上方的 吸力提升并将内侧翻出。然后,短袜试样袜头部的线圈从短袜针织机 转移到装备移圈针的活动台上,而活动台由圆形位置转换成直线位置。 当短袜试样袜头部的线圈被直线地或平整地夹持在两列装备移圈针的 活动台之间时,由于活动台的转动,这些袜头部的线圈被送到袜头缝 合站,从而可被缝纫机自动缝合。这样从针织短袜试样到袜头织边的 缝合的程序都可自动化,高质量短袜的生产在效率上和节能上都可改 进,因此制造成本能够降低。 而且,短袜试样的内侧翻出并直线地保持其袜头部使袜头部的织 边能用缝纫机正确地缝合。 另外,在袜头部的织边被缝合前,用提升件提升针织物的短袜试 样使其袜头部上的线圈扩大,因此能容易地将该线圈从移圈针转移到 相应的钩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