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用于生产针织织物的机器,具体涉及用于这些机器的装置以及用于直接在袜类或针织品圆机上闭合筒状制品的一端的方法。
相关背景技术
[0002] 袜类和针织圆机基本上包括一旋转针筒,该旋转针筒在其周边具有多个平行沟槽,这些沟槽收纳相同数量的、垂直布置的,即垂直定向的平行于针筒母线的针。替代地,在所谓的双筒机器中,设置有两个旋转针筒,一上一下,它们都具有周向沟槽并且彼此上下安装,使得各自的沟槽彼此对齐。因此,可以根据需要将针滑入一个或另一个旋转针筒中。每个针筒都旋转,并且至少一根待编织的纱线经由与针筒组合的一个或多个喂纱工位(也称为喂送器)喂送给所述针。
[0003] 针包括所谓的钩部和适于在针脚形成步骤中闭合钩部的锁,并且可以响应于由凸轮施加的应力在升起位置、中间或受限位置和降下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凸轮与旋转针筒的外表面组合,以便靠近或远离它移动,从而拦截至少一根纱线并形成针脚。
[0004] 因此,这些机器生产的筒状制品的两端都是开口的。具体地,如果必须生产形状像袋子的部分,例如在袜子的情况下,各部分旨在嵌合在使用者的脚跟和脚尖上,则每个旋转针筒都可以以连续运动和往复运动方式旋转。通常,袜子是以从边缘开始并在脚趾部分结束的方式生产的。
[0005] 近年来,已开发允许将制品一端——具体地,在其生产开始或结束时对应于袜头的一端——的边缘接合起来的装置,从而获得几乎完整的制品,在其生产后要应用的可能的附属要素除外,以继续进行可能的后续染色和/或修整和/或熨烫步骤。
[0006] 特别地,已经提出了这样的织袜机,其构造成使得它们能够通过使用同一台机器的针筒针来连接袜子的端部边缘。
[0007] 具体地,文献WO2007/110894A2涉及一种用于从内部闭合筒状物品(例如袜子)的机器,通过该机器从边缘开始生产该物品,但在生产过程中保持将其向上抽吸。制品从生产开始就被抽吸到在机器构件的通常非空心轴的高度处形成的凹部内。该凹部的尺寸非常小,因为由于同一机器的结构问题,这种轴不能具有大直径。因此,不利的是,袜子不是以传统方式生产,而是在其形成过程中被保持在反面伤,这是一种极其复杂的操作,一直被吸入小尺寸的凹部内,导致故障,并且涉及对同一机器和袜子的正常生产方法进行的大量修改。
[0008] 还提出了一种根据文献US2010/319410A1的机器和方法,该文献涉及一种用于闭合筒状袜类制品的端部的装置。为了将针脚从第一针拱转移到相对的第二针拱,该装置包括半圆形扇区,该扇区可以翻转并且具有终止于分叉的多个元件,每个元件都具有适于接合由对应的针形成的末端针脚并将其转移到第二针拱的对应的针的突起。不利的是,这种方案可供用于将筒状物品末端的两端接合起来,而同一物品保持其最终构型,因此不会内外翻转。因此,筒状制品的接缝位于同一制品的外部,结果是令人不快的,并且通常不被消费者接受,因为消费者习惯于将接缝隐藏在袜子的内侧。
[0009] 为了克服这些缺点,申请人的国际专利申请WO 2021/124067涉及一种方法和一种圆机,其提供在筒状制品闭合之前将其翻转的步骤。根据所提出的方案,该机器与用于将筒状制品内外翻转的装置组合,该装置在筒状制品形成期间相对于机器的针筒保持侧向移位,并且仅在翻转步骤期间被带到该针筒处。
[0010] 已经提出了这样的方案,即在生产筒状制品期间,机器针筒上方的空间被机器的头部和喂纱工位占据,但事实证明,这种方案在结构上很复杂,因为该装置的横向移动及其相对于机器针筒的定心很难实现且成本高昂。特别是在生产长袜的情况下,该装置的高度会大大增加,因此其操作和定心就更加复杂。
具体实施方式
[0061] 在这些图中,用于袜类或针织品的圆机总体用1标识。该机器可以属于适合生产短袜或长袜的类型。这些图通过示例的方式描绘了单筒类型的机器,也称为单筒机器,但是该机器也可以为双筒类型。
[0062] 该圆机1包括底座2、头部3、至少一个主针筒或下部针筒4,该针筒与底座结合并且可以进行至少部分旋转(称为行程),其中多个竖直布置的针5可滑动地并排安装以形成一个圆,该圆包括第一半圆SC1和第二半圆SC2,它们都具有相同数量的针,如图13所示。该机器还可以包括未示出的上部针筒,该上部针筒与头部组合并安装在针筒4上方与之对齐,使得针5可以滑入这些针筒的任何一个中,以便形成平针或反针针脚。根据生产步骤,可以选择性地操作每个针筒以使其以连续或往复运动的方式旋转。
[0063] 为简单起见,以下描述将涉及单筒机器,即仅设有一个针筒的机器,但不由此排除以下描述也可适用于双筒类型的机器,即还设有上部针筒的机器。
[0064] 至少一个喂纱工位6与头部组合,用于向针喂送至少一根待处理的纱线7(也称为底纱),以生产筒状制品8,该筒状制品8由至少所述纱线的一系列针脚组成,所述针脚形成多个连续的线径。用词“线径(course)”是指在一个行程、即针筒的一整圈或不足一圈中形成的针脚。通常,将至少一根第二纱线(称为主纱)和可能的其他类型的纱线(例如所谓的色纱)喂送到机器针,以产生图案、图画或文字以及弹性纱线或各种类型的纱线。
[0065] 为了产生针脚,通常针可以包括被称为钩5'的部分以捕捉和保持要处理的纱线,以及用于在针脚形成期间闭合所述钩的锁5”。每根针可以选择性地被带到:
[0066] ‑降下位置,在该降下位置,钩不会拦截纱线,但会卸下前一行程中产生的针脚,[0067] ‑升起位置A或卸载位置,在该升起位置或卸载位置,钩拦截纱线,并且如图14所示,将在前一行程中形成的针脚带到锁下方,以便在针被带到降下位置时能够将其卸下,或者
[0068] ‑限定为保持位置B的中间位置,在该中间位置,如图14所示,钩将在前一行程中形成的针脚保持在锁上方,并拦截纱线。
[0069] 具体地,筒状制品可以是袜子,并且其制造从其边缘部分开始,接着是要穿在使用者腿部的至少一部分上的腿部部分(如果有的话),然后是足部部分,并且结束于要穿在使用者脚趾上的脚趾部分。制品生产结束时,在针筒的针上有针脚8”,其形成制品的最后一个线径8',即,构成制品的末端的针织圈。
[0070] 筒状制品在其形成过程中保留在机器针筒4中,并借助于通常设置在本发明目的类型的机器上的抽吸装置向下抽吸。这样就无需对机器进行任何变更,除了闭合筒状制品的端部以及特别是闭合袜子的脚趾部分所必需的变更之外。
[0071] 根据本发明,该机器包括翻转器9,该翻转器9配置成在机器的针筒4的正上方操作,并且始终与所述至少一个针筒同轴布置。翻转器构造成在筒状制品成型后将其翻转,从而将其内外翻转。优选地,翻转器包括框架10,用于将其固定到圆机的底座上,并且能够从上向下移动,或者反过来,以移近或移离针筒。为此,翻转器可通过能相对于框架滑动的支承装置11约束到支承框架,支承装置例如为滑动装置。有利地,支承装置可以是机动的,以便能够自动执行其下降和上升行程。
[0072] 该机器还可与转移设备12组合,转移设备12适于从针筒的针5的至少一半连续的针、即从至少一个第一半圆SC1收集最后一个线径8'的至少一个前一半的相应针脚,并且将收集到的针脚定位在针筒的另一半针上,即定位在另一个半圆SC2上,或者反过来,以使得这些针中的每一根不再支承单个针脚,而是支承一对针脚,其中一个针脚属于最后一个线径的前一半,另一个针脚属于最后一个线径的后一半。
[0073] 优选地,转移设备借助于支承件13与底座组合,支承件13具有可围绕同一支承件旋转的臂13',以使转移设备在如图1和12所示的休止位置与如图2‑11所示的作用位置之间移动,在休止位置,转移设备相对于机器的至少一个针筒侧向移位,在作用位置,转移设备位于机器的针筒处并与针筒对齐。
[0074] 通过转移设备,最初布置在属于第一半圆SC1并且构成最后一个线径的前一半的针脚与本来由第二半圆SC2的针支承并构成最后一个线径的后一半的针脚一起布置在属于第二半圆的针上,使得最初相对于分隔两个半圆的直径D位于彼此相对位置的两个针脚8”结果位于属于第二半圆的同一针上,如图14、图15、图17和图18所示。用语“相对于针筒的直径位于彼此相对位置的针”是指相对于所述直径轴对称的针。此操作通常称为“针脚翻转”,并且允许最后一个线径的前一半和后一半——即构成筒状制品的一端的两个针织半圆——彼此靠拢。
[0075] 一旦已从前一半针筒的针收集针脚,就可将这些针带到降低的位置,以免干扰后续工序。
[0076] 优选地,转移设备被设计成从所有的针筒的针收集最后一个线径8'的相应针脚,将所述针脚两两组对,并将每对针脚定位在属于第一或第二半圆的针上。
[0077] 转移设备本身是已知的。具体地,转移设备12可以包括支承元件14,该支承元件14优选地具有环形形状并且承载多个转移构件15,转移构件的数量与机器的针的数量相等,以收集存在于机器的针上的所有针脚。转移构件可以布置在与针相同的方向上,如图所示,每个转移构件位于一根相应的针上方,使得每个转移构件的自由端16可以与一根相应机器针的上部相接触并收集存在于其上的针脚。替代地,转移构件可垂直于针布置并且相对于针筒径向移动以便能够从相应的针收集针脚。
[0078] 在将最后一个线径的针脚转移至相应的转移构件之前或之后,翻转器10将筒状制品翻转,以便将其内外翻转,然后将相对的针脚彼此组对,并将成对针脚布置在一半针筒针上。随后,翻转器将筒状制品重新定位在下部针筒内以闭合端部。
[0079] 优选地,在将筒状制品内外翻转之前,翻转器从升起或空闲位置移动到降下或作用位置,在所述升起或空闲位置,翻转器移离定位装置,在所述降下或作用位置,翻转器的下部部分位于定位装置处,如图3‑11所示。
[0080] 转移设备可包括与其上部部分组合的套筒12',以确保当布置在降下位置时与翻转器正确联接。
[0081] 在已将筒状制品内外翻转并重新定位在针筒中之后,翻转器有利地从降下位置返回到升起位置。
[0082] 因此,转移设备配置成收集最后一个线径的针脚并将它们定位在机器的针的一半相邻的针上,而翻转器构造成从机器的针筒中抽出筒状制品并将同一筒状制品内外翻转,同时保留在针筒上方,然后将其重新定位在针筒中。
[0083] 在一种优选的方案中,转移设备的支承件14包括固定部分14'和可移动部分14”,每个部分均承载相同数量的转移构件。固定部分和可移动部分通过接头17彼此组合,从而允许所述可移动部分在例如图1‑7中所示的它与固定部分对齐且共面的初始位置与相对于初始位置旋转180°的位置之间移动,使得所述可移动部分的每个转移构件15靠近或接触固定部分的一个相应转移构件,如图8和图9所示。转移设备还包括用于将针脚从针筒的针移位到转移构件——可能从可移动部分的转移构件移动到固定部分的转移构件——以及从固定部分的转移构件移动到针筒的针的装置。用于使针脚移位的装置可以包括收纳在转移设备中的未示出的钩和/或推动元件。
[0084] 优选地,在将最后一个线径的针脚转移动到定位设备的转移构件上之前,翻转器将筒状制品内外翻转。
[0085] 旋转器10包括容纳体18或固定管,其中可滑动地安装有筒状元件19。嘴部20可以与容纳体组合,并且未示出的抽吸装置可与其组合。未示出的抽吸装置也可与筒状元件组合。
[0086] 有利地,当翻转器布置在降下位置时,容纳体的下部部分插入到套筒12'中。这允许容纳体相对于定位设备定心并且限定密封连接,以确保正确的抽吸。在第一翻转步骤中,通过管21的向上移位将最后一个线径的针脚向上推,该管21被定义为针筒管,通常布置在机器的针筒4内以在筒状制品形成期间收纳筒状制品。这样,最后一个线径的每个针脚被推到相应针的锁5”下方。为了便于此操作,管21可在其上端处包括喇叭形部分21'。
[0087] 随后,利用布置在转移设备处的翻转器,将筒状元件向下移位,使得其一部分位于筒状制品内部。
[0088] 在一种特别优选的方案中,筒状元件在其一个下端附近可设有至少一对锚固叉19',锚固叉19'能够以可抽出的方式与筒状元件组合,使得它们能够在它们位于筒状元件内部的空闲位置与它们从筒状元件出来的作用位置之间移动,如图3所示。这些锚固叉可被用作与筒状元件组合的抽吸装置的替代或补充,以在将筒状元件内外翻转时将其保持在筒状元件上。事实上,已经观察到,特别是在长制品的情况下,吸力可能不足以保持其在上升步骤中与筒状元件正确组合。因此,筒状元件配置成并移动以插入到筒状制品中,使得其下端从筒状制品中出来。一旦将锚固叉带到作用位置,锚固叉便阻止筒状制品的下端(如果筒状制品是袜子,通常为边缘)滑出筒状元件。
[0089] 为了限制翻转器的高度,筒状元件可以是伸缩的。
[0090] 一旦内外翻转,筒状制品就位于容纳体18或固定管内,并且可通过与嘴部20组合的抽吸装置保持在正确的位置。
[0091] 有利地,将翻转器与机器组合,使其布置在针筒上方并与针筒轴向对齐,允许执行使筒状制品处于适合直接在机器针筒处闭合其一端的条件所需的所有操作。另外,与现有技术的一些方案不同,用于将筒状制品内外翻转的装置的存在允许以其正常构型生产筒状制品并将其保持在机器的针筒中,并且能够在其生产结束时将其内外翻转,另外的优点是不必将其相对于针筒侧向移位。另外,由于翻转器在垂直方向上具有相当大的范围,因此特别有利的是,它始终布置在针筒上方,从而避免必须将其侧向移动。甚至更加有利地,为了能够将其始终保持在针筒上方,翻转器可设有用于使其竖直移动的装置,以便在筒状制品生产期间将其保持在机器的头部上方,并且在将筒状制品内外翻转并转移针脚8'的步骤期间将其移近针筒。
[0092] 为了允许翻转器翻转筒状制品所需的操作并且能够将定位设备布置在机器的针筒处,机器的头部3和喂纱工位6与同一机器1组合,以便能够在作用位置与空闲位置之间移动,在作用位置,它们位于针筒附近的位置并有助于筒状制品的形成,如图1和12所示,在空闲位置,它们移离针筒,以完全释放其上方的空间,如图2和3所示。
[0093] 为此,头部3和喂纱工位6由移动装置承载,该移动装置优选属于机动类型,包括固定元件22和容许相对于固定元件移动的支承元件23。具体地,支承元件可相对于作用位置向上或侧向旋转一角度,该角度适合于释放针筒上方的空间,该空间足以接纳转移设备并允许翻转器移动到降下位置,而不会干扰头部和纱线的喂纱工位。优选地,该角度至少为45°,但更优选地为约90°,以使针筒上方的空间完全释放。
[0094] 一旦完成了一半针筒针上的成对针脚的转移、筒状制品的内外翻转及其随后在针筒中的定位,转移设备就返回到休止位置,翻转器被带到升起位置,并且移动装置使头部和喂纱工位从空闲位置返回到作用位置,使得它们能够有助于闭合筒状制品的端部。
[0095] 在一种特别优选的方案中,带有喂纱工位的头部相对于作用位置侧向旋转至少45°的角度,优选地该角度为约90°。为了确保转移设备相对于针筒的正确定心以及各种运动的同步,转移设备可借助于机械惰轮装置24连接到头部,使得头部在第一方向上移位以使其移离针筒对应于转移设备的移位以使得其位于机器的针筒处,并且可以反过来,头部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移位以便使头部位于针筒处对应于转移设备移位以便其移离针筒。优选地,机械惰轮装置24在一侧枢转至承载转移设备的臂13',在另一侧枢转至头部和喂纱工位的支承元件23。
[0096] 在将筒状制品的最后一个线径的成对针脚定位在一半针筒针上之后,在将筒状制品重新定位在针筒4中之后,以及使头部和喂纱工位返回到它们的作用位置之后,再次将至少一根纱线7喂送给这些针,从而通过用喂送给所述针的该纱线将针脚直接编织在一起来将这些针脚结合在一起。为了执行该操作,使针筒以往复运动方式旋转,以便进行至少三次、优选地至少五次、特别是七次方向相反的半旋转,并且将针带到不同的位置以产生将最后一个线径8'的两个一半线径的针脚8”彼此编织在一起所需的针脚。这允许采用用于生产制品的相同针筒针将筒状制品特别是袜子的端部的两个一半线径在机器中直接接合。
[0097] 在一种优选的方案中,在将针脚转移动到一半针筒针上的步骤中,所述针被保持在升起位置A。这允许减少进行接缝的时间并改善相同的接缝,特别是在使用单根纱线进行接缝时。
[0098] 优选地,在至少三次半旋转期间,将至少一根纱线7喂送到被带到升起位置A的针。
[0099] 喂纱工位各自都设有一个或多个导纱器,以将纱线带到可以被针——该针被带到升起位置A——拦截的位置。
[0100] 有利地,借助于被称为底纱25的导纱器的导纱器将至少一根纱线7喂送给机器,因为该导纱器相对于例如通常喂送所谓的主纱或所谓的色纱的导纱器在降下位置喂送纱线。这样,为了拦截纱线7,将针相对于平面P带到第一高度h,该高度低于其分别拦截主纱和色纱而必须达到的高度h'和h”。
[0101] 优选地,至少对于第一半旋转,借助于至少一个辅助导纱器25'将至少一根额外的纱线7'喂送给针,所述辅助导纱器可以是通常用于喂送色纱的导纱器,关于针筒的旋转方向R布置在包括底纱25的导纱器的喂纱工位之前的位置。由于针筒以往复运动方式旋转,因此它还容易沿与旋转方向R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R'旋转,如图17中的箭头所示。因此,未示出的辅助导纱器关于针筒的旋转方向R'可以布置在包括底纱25的导纱器的喂纱工位之前的位置。
[0102] 作为至少一根额外的纱线的替代或补充,可以将又一根纱线喂送给机器的针。具体地,该纱线可以是弹性纱线,借助于属于未示出的弹性选择组件的所谓弹性导纱器喂送,所述弹性选择组件通常存在于针织品或针织袜圆机中。这样,将又一根针织加强纱线添加到主纱中,从而使接缝更加结实耐用,因此特别适用于在使用过程中承受高应力的运动袜或工作袜。
[0103] 有利地,在针筒的至少一个半旋转期间,与一半针筒针相邻并在其之前的至少两根针,优选至少四根针,其承载筒状制品的最后一个线径的成对针脚,和/或与一半针筒针相邻并在其之后的至少两根针,优选至少四根针,其承载筒状制品的最后一个线径的成对针脚,被带到升起位置。这允许在接缝的端部形成两个小的针脚段,当筒状制品的闭合端受到不同方向的应力时,所述两个小的针脚段可防止纱线滑出。
[0104] 优选地,接缝借助于至少三次、优选地至少五次方向相反的半旋转、特别是七次半旋转来进行,具体取决于制品的类型和制造该制品的纱线的类型。
[0105] 有利地,形成紧密针织针脚的半旋转与形成松散针织针脚的半旋转交替进行。
[0106]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包括直接在圆机上闭合筒状制品的端部,特别是袜子的脚趾部,而不需要与机器组合的任何连结或缝制设备的帮助。这种闭合可以这样实现:将筒状制品内外翻转,将最后一个针脚的成对针脚定位在一半针筒针上,每对针脚都包括最初由属于一半针筒针的一根针承载的一个针脚和最初由另一半针筒针的关于针筒的直径D的一根相对针承载的一个针脚。因此有利地,制品的端部、特别是脚趾部(如果它是袜子的话)借助于针筒针的一部分被闭合或接合,从而有助于形成制品的剩余部分,其中制品被内外翻转,以便实现保留在其中的接缝,并且在以传统方式制成制品之后,通过将其保持定位并在其形成期间像往常一样吸入机器的下部针筒4中。
[0107] 优选地,将第一半圆SC1的针的针脚定位于第二半圆SC2的针上,但这不排除本来由相对的针筒针支承的成对针脚相互结合,然后旋转期望的角度,此后各自被布置在一半相邻针筒针的一根针上。
[0108] 为了实现物品端部的接合,使针筒进行至少三次旋转,优选至少五次旋转,优选地,使针筒以往复运动方式旋转以进行至少三次方向相反的半旋转,有利地进行五至七次半旋转,其中,在喂纱工位,针被带到升起位置以编织至少一根纱线,其中每对针脚由一半针筒针的每根针承载。
[0109] 在接合其端部的针脚的步骤结束时,将制品从机器卸下,其一端已经闭合。因此,该方法允许以传统方式制造制品,从其一端、即在袜子的情况下从边缘开始,该端旨在保持开口,并在制品生产结束时以由机器针直接闭合的相对端结束。
[0110] 为了使转移设备能够布置在针筒上方并且翻转器能够在翻转、收集和定位步骤期间移近转移设备,头部和喂纱工位通过翻转或侧向移位移动至空闲位置。
[0111] 在将筒状制品内外翻转并从针筒抽出之后,最后一个线径的一半针迹由可移动部分的转移构件收集,而另一半可能由固定部分的转移构件收集。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将可移动部分翻转到固定部分上并推拉存在于可移动部分上的针脚,使得它们通过固定部分,来将针脚彼此组对。在一种替代方案中,可在从针筒针收集针脚之后将筒状制品内外翻转。
[0112] 最后,在将可移动部分移开之后,通过合适的方式将如此组对的针脚从固定部分移位通过一半的针筒针。在仅收集一半针脚的情况下,在收集结束时,将可移动部分直接翻转到后一半针筒的针上,并且将其所支承的针脚带到这些针上。随后,将筒状制品定位在针筒的内部。
[0113] 此时,使头部和喂纱工位返回到作用位置,以通过借助于针脚布置在其上的一半针筒针处理纱线来帮助闭合制品的端部。
[0114] 因此,本发明基于以下概念:将筒状制品内外翻转,收集布置在相邻的针筒针上的筒状制品的最后一个线径的至少一半针脚,将收集的针脚移位,使得本来布置在相对针筒针上的成对针脚位于一半针筒针上,并通过处理至少喂送给所述另一半针中的针的纱线来将这些针脚接合,从而使筒状制品的端部由帮助形成制品的相同的针直接闭合。因此,为了满足附带的和特定的需要,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或图示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多种变更和改型,它们都包含在通过附后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