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气连接箱以及线束

电气连接箱以及线束实质审查 发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电气连接箱以及线束。

相关背景技术

[0002] 以往,在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电气连接箱,其构成为利用导热片将来自继电器以及汇流条的热传递到容纳框体。该电气连接箱在容纳框体的底板设置有保持部,该保持部向导热片侧突出,经由导热片来保持汇流条。
[0003] 另外,以往,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电气连接箱,其具备对继电器以及汇流条进行冷却的导热板。该电气连接箱在壳体设置有经由安装螺钉来安装导热板的安装凸台部。
[0004] 现有技术文献
[0005] 专利文献
[0006]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1‑153362号公报
[0007]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087173号公报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以下,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另外,下述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置换的要素、或者实质上相同的要素。
[0033]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方便,将相互交叉的三个方向称为“长度方向(第一方向)X”、“宽度方向(第二方向)Y”、“高度方向(第三方向)Z”。在此,长度方向X、宽度方向Y和高度方向Z相互正交。典型地,长度方向X和宽度方向Y相当于水平方向。另外,典型地,高度方向Z相当于铅垂方向,并将铅垂上方称为上部、上侧,将铅垂下方称为下部、下侧。
[0034] 实施方式的电气连接箱10搭载于汽车等车辆,如图1所示,组装于线束WH。线束WH例如为了搭载于车辆的各装置间的连接而通过连接器等将用于电源供给、信号通信的多个布线材料W与各装置连接。线束WH具备具有导电性的布线材料W和与布线材料W电连接的电气连接箱10。布线材料W例如由金属棒、电线、电线束等构成。金属棒通过绝缘性的覆皮部来覆盖导电性的棒状部件的外侧而成。电线通过绝缘性的覆皮部来覆盖由多个导电性的金属线材构成的导体部(芯线)的外侧而成。线束WH也可以构成为还包括索环、保护器、固定件等。
[0035] 电气连接箱10将连接器、熔断器、继电器、电容器、分支部、电子控制单元、将它们单元化而成的电子部件单元等电子部件汇集并容纳于内部。电气连接箱10例如设置于车辆的发动机舱、车辆室内。电气连接箱10经由布线材料W等而连接于电池等电源与搭载于车辆内的各种电子设备之间。电气连接箱10将从电源供给的电力分配给车辆内的各种电子设备。电气连接箱10有时也被称为接线盒、熔丝盒、继电器盒等,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它们总称为电接线盒。此外,在各图中,取出电气连接箱10的一部分而示意性地图示。
[0036] 如图1至图4所示,实施方式的电气连接箱10具备发热部件11和冷却部12。此外,电气连接箱10中,虽然在图中没有明示,但发热部件11以及冷却部12容纳于树脂框体。
[0037] 发热部件11是伴随通电而发热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发热部件11是继电器1以及汇流条2。发热部件11也可以是连接器、熔断器、电容器、分支部、电子控制单元、将它们单元化而成的电子部件单元等电子部件。
[0038] 冷却部12对发热部件11进行冷却。冷却部12包括金属冷却板3、导热部件4和间隔件5。
[0039] 金属冷却板3具有由金属材料形成为板状的金属板3a。在各图中,金属板3a的矩形状的板面沿着长度方向X以及宽度方向Y,并朝向高度方向Z配置。金属板3a形成为高度方向Z的板厚恒定。另外,金属冷却板3在金属板3a的上侧的板面具有两个凸台3b。凸台3b朝向高度方向Z的上侧延伸,从上侧拧入用于固定发热部件11的螺栓8。
[0040] 在此,如上所述,实施方式的发热部件11是继电器1以及汇流条2。该发热部件11在继电器1的下部设置有一对汇流条2。即,发热部件11在一个继电器1连接有两根汇流条2A、2B。汇流条2A、2B形成为板状,在各图中,汇流条2A、2B的板面沿着长度方向X以及宽度方向Y,并朝向高度方向Z配置。从高度方向Z观察时,汇流条2A、2B弯曲形成为L字形状。汇流条
2A、2B的弯曲成L字形状的一端侧构成为与继电器1连接的继电器连接部2Aa、2Ba,另一端侧构成为与布线材料W连接的布线材料连接部2Ab、2Bb。继电器1具有主体1A和固定片1B。主体
1A形成为长方体形状,在底部设置有与汇流条2A、2B的继电器连接部2Aa、2Ba连接的各连接端子1Aa(参照图3以及图4)。即,汇流条2A、2B与继电器1的主体1A的底(高度方向Z的下侧)连接。固定片1B是供上述螺栓8沿着高度方向Z贯通的部分。固定片1B设置于主体1A的两个部位,分别在主体1A的侧部沿包含长度方向X和宽度方向Y在内的水平方向上的相反方向延伸设置。因此,继电器1通过从上侧拧入凸台3b的螺栓8,与汇流条2A、2B一起被朝向高度方向Z的下侧的金属板3a按压而固定于凸台3b。
[0041] 导热部件4由具有绝缘性以及弹性的部件形成,存在于发热部件11与金属冷却板3之间。导热部件4具有形成为板状的导热板4a。在各图中,导热板4a的板面沿着长度方向X以及宽度方向Y,并朝向高度方向Z配置。导热板4a形成为与金属冷却板3的金属板3a大致相同的矩形状的板面。导热板4a形成为高度方向Z的板厚恒定。另外,导热部件4具有将导热板4a沿着高度方向Z贯通的两个贯通孔4b。贯通孔4b是供金属冷却板3的凸台3b插入的部分。在发热部件11固定于凸台3b的状态下,导热部件4被插入于贯通孔4b的凸台3b定位,导热板4a的下侧的板面与金属板3a的上侧的板面接触地配置。另外,导热部件4具有将导热板4a沿着高度方向Z贯通的多个容纳孔4c。容纳孔4c以在发热部件11固定于凸台3b的状态下沿着汇流条2A、2B的L字形状配置于汇流条2A、2B的板面的下侧的方式排列设置有多个。在实施方式中,容纳孔4c以矩形状的孔形状贯通导热板4a。容纳孔4c的孔形状不限于矩形状,也可以是各种形状。
[0042] 间隔件5具有绝缘性,由具有与发热部件11(汇流条2)和金属板3a同等或以上硬度的部件形成。例如,间隔件5由树脂材料形成。间隔件5插入并容纳于导热部件4的容纳孔4c的内部。间隔件5形成为与容纳孔4c的孔形状相同的形状。因此,间隔件5以在插入到容纳孔4c的状态下使导热部件4在与容纳孔4c的贯通方向即高度方向Z交叉的方向上不弹性变形的方式被容纳。如图3以及图4所示,在组装电气连接箱10时,间隔件5被容纳于导热部件4的容纳孔4c的内部,并且被设置为能够将导热部件4贯通而与发热部件11(汇流条2)和金属板
3a抵接。因此,间隔件5与导热部件4一起存在于发热部件11(汇流条2)与金属板3a之间。如图3以及图4所示,间隔件5具有与导热部件4一起存在于发热部件11(汇流条2)与金属板3a之间的高度方向Z的介入尺寸(日语:介在寸法)T1。
[0043] 如图2所示,这样构成的电气连接箱10沿着高度方向Z从下侧开始按照金属冷却板3、导热部件4、发热部件11的顺序重叠。另外,如图3所示,电气连接箱10在导热部件4的容纳孔4c的内部容纳有间隔件5。在该状态下,如图3所示,电气连接箱10使螺栓8从上侧贯通继电器1的固定片1B而拧入于金属冷却板3的凸台3b。如图4所示,电气连接箱10的螺栓8拧入凸台3b,直到金属冷却板3的金属板3a的上侧的板面与发热部件11(汇流条2)的板状的下表面抵接于间隔件5为止。因此,电气连接箱10中,金属冷却板3的金属板3a的上侧的板面与发热部件11(汇流条2)的板状的下表面的间隔维持为在它们之间存在的间隔件5的介入尺寸T1。此时,导热部件4在发热部件11(汇流条2)与金属板3a之间被弹性地压缩,并与金属冷却板3的金属板3a的上侧的板面以及发热部件11(汇流条2)的板状的下表面接触。如图3所示,导热部件4在压缩前的自由状态下,存在于属冷却板3的金属板3a的上侧的板面与发热部件
11(汇流条2)的板状的下表面之间的介入尺寸T2形成为大于间隔件5的介入尺寸T1。并且,如图4所示,导热部件4在被压缩的状态下成为与间隔件5的介入尺寸T1同等的介入尺寸T2’。在该状态下,间隔件5经由容纳孔4c而贯通导热部件4,并与金属冷却板3的金属板3a的上侧的板面和发热部件11(汇流条2)的板状的下表面抵接。
[0044] 这样的电气连接箱10如图4所示,导热部件4的导热板4a的各板面紧贴于金属冷却板3的金属板3a的上侧的板面和发热部件11(汇流条2)的板状的下表面而提高导热性能。另外,电气连接箱10通过间隔件5来维持金属冷却板3的金属板3a的上侧的板面与发热部件11(汇流条2)的板状的下表面之间的规定间隔,确保供绝缘性的导热部件4的导热板4a存在于其间的绝缘距离。
[0045] 如上所述,实施方式的电气连接箱10具备发热部件11和冷却发热部件11的冷却部12,冷却部12包括:金属冷却板3;导热部件4,其具有绝缘性且存在于发热部件11与金属冷却板3之间;以及间隔件5,其具有绝缘性且与发热部件11和金属冷却板3抵接并在发热部件
11与金属冷却板3之间维持规定间隔。
[0046] 另外,实施方式的线束WH具备:布线材料W,其具有导电性;以及电气连接箱10,其与布线材料W电连接,电气连接箱10具备发热部件11和对发热部件11进行冷却的冷却部12,冷却部12包括:金属冷却板3;导热部件4,其具有绝缘性且存在于发热部件11与金属冷却板3之间;以及间隔件5,其具有绝缘性并与发热部件11及金属冷却板3抵接且在发热部件11与金属冷却板3之间维持规定间隔。
[0047] 根据该电气连接箱10以及线束WH,通过间隔件5,在发热部件11与金属冷却板3之间维持了规定间隔,导热部件4存在于该规定间隔。因此,实施方式的电气连接箱10以及线束WH能够确保导热部件4的绝缘距离。其结果是,实施方式的电气连接箱10以及线束WH能够适当地确保冷却性能。
[0048] 另外,在实施方式的电气连接箱10以及线束WH中,导热部件4在自由状态下具有超过间隔件5的介入尺寸T1的介入尺寸T2,并在存在于发热部件11与金属冷却板3之间的状态下被弹性地压缩。
[0049] 根据该电气连接箱10以及线束WH,导热部件4通过间隔件5的介入尺寸T1而在发热部件11与金属冷却板3之间以规定间隔配置,并且与发热部件11和金属冷却板3紧贴。因此,实施方式的电气连接箱10以及线束WH通过间隔件5的介入尺寸T1来保持导热部件4的压缩率,能够防止在振动时导热部件4达到压缩极限的状况,能够提高导热部件4的耐久性。其结果是,实施方式的电气连接箱10以及线束WH能够提高导热部件4的冷却效果。
[0050] 另外,在实施方式的电气连接箱10以及线束WH中,导热部件4贯通形成有供间隔件5插入的容纳孔4c,间隔件5经由容纳孔4c与发热部件11和金属冷却板3抵接而设置。
[0051] 根据该电气连接箱10以及线束WH,能够通过间隔件5来在容纳孔4c周围的范围确保导热部件4的绝缘距离。其结果是,实施方式的电气连接箱10以及线束WH通过在想要确保绝缘性的导热部件4的期望的位置(例如,与发热部件11(汇流条2)对应的位置)贯通形成容纳孔4c并将间隔件5插入,从而能够确保适当的绝缘性能。
[0052] 另外,上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气连接箱10以及线束WH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电气连接箱10以及线束WH也可以通过适当组合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变形例的构成要素而构成。

当前第1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