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医疗辅助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伤口包扎辅助装置。
相关背景技术
[0002] 医院经常有头部创伤的伤员,伤口大小、深度不一,创缘整齐或不整齐,有时伴有皮肤挫伤或缺损,由于头皮血管丰富,血管破裂后不易自行闭合,即使伤口小出血也较严
重,甚至因此发生休克,因此如果不能快速及时有效的止血,后果不堪设想。
[0003] 包扎是外伤现场应急处理的重要措施之一,及时正确的包扎,可以达到压迫止血、减少感染、保护伤口、减少疼痛以及固定敷料等目的。目前急诊科接收到头部受创的患者
时,由于有时候头部上的伤口不集中,而且伤口大小不一致,而医护人员通常是清理伤口后
在伤口处覆盖带药的敷料,然后在用纱布进行包扎,进行多次缠绕,实现伤口固定,从而使
得患者头部经常被重重包裹,不仅不美观,医护人员也不便于操作,效率较低;而且有时候
头部上的伤口需要长期对伤口进行按压止血,而使用纱布胶带缠绕固定纱布的方式止血效
率差,不利于用于急诊达到的快速止血处理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
围。
[0030]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和暗示所指的位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式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
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31]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
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
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2] 请参阅图1至图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伤口包扎辅助装置,包括支撑架10和按压组件20,支撑架10用于戴在患者的头部上,按压组件20通过滑动件30可滑动的设置在软板14
上,用于对头部伤口按压止血。支撑架10包括定位弧杆11、定位柱12、支撑环13、软板14以及
两个绑定带15,支撑环13用于环戴在患者的头部上,定位弧杆11的两端分别可滑动的连接
在支撑环13内侧面的顶部,定位柱12的底部转动贯穿支撑弧杆的中部并转动连接有软垫
40,软板14的一端可拆卸的连接在定位柱12上,另一端滑动连接在支撑环13的顶部,软板14
的数量设有多个,每个软板14上均设有滑动件30和按压组件20。其中,两个绑定带15的一端
分别固定连接在支撑环13的相对两外侧面,两个绑定带15的另一端环绕到患者下巴底面粘
接连接,通过两个绑定带15将支撑环13进行固定,使得按压组件20对伤口压迫时,支撑环13
能够固定在头部上保持不动。
[0033] 使用时,当医护人员对患者头部上的伤口清洗处理和使用敷药后,通过将支撑环13戴在头部上,使得支撑环13环绕着额头位置,同时支撑柱位于头部的顶部;通过将软板14
的一端部移动至支撑环13的合适位置后,接着通过滑动件30在软板14上移动至伤口位置的
上方,使得按压组件20压在伤口位置上,最后将软板14的另一端连接在定位柱12上,从而使
得按压组件20对伤口进行压迫止血;而且多个软板14的设置使得头部上不同位置的伤口均
能够被按压组件20进行压迫止血,使得头部上的每个伤口都能够同时进行压迫止血,操作
方便。
[0034] 请一并参阅图3,具体地,滑动件30包括滑动块31和把手,滑动块31的底面开设有滑动槽311,软板14能够套设在滑动槽311能够滑动连接,滑动槽311内的相对两侧壁的底部
均开设有滑槽312,两个滑槽312内均设有可滑动的滑块32,且两个滑块32相互靠近的一端
分别突出对应的滑槽312延伸至外侧,每个滑槽312内均设有滑动弹簧33,滑动弹簧33的一
端固定连接在滑槽312的内底壁上,另一端固定连接滑块32位于对应滑槽312内的端面上,
通过把手能够驱动两个滑块32向相向或相反方向运动,从而封闭或打开滑动槽311的底部
开口。而且,当滑动弹簧33处于自然伸展状态时,两个滑块32相互靠近的两端部之间的距离
小于软板14的宽度,使得软板14不能从两个滑块32的端部之间脱离出来,当通过把手能够
驱动两个滑块32向相背离方向运动导致滑动弹簧33处于压缩状态时,两个滑块32相互靠近
的两端部之间的距离大于软板14的宽度,使得软板14能够从两个滑块32的端部之间穿过进
入到滑动槽311内。
[0035] 当将支撑环13戴在患者头部上时,通过把手驱动两个滑块32向相背离方向运动,使得两个滑块32之间的距离变大,直至能够使得软板14能够通过,此时滑动然后处于压缩
状态;之后将软板14移动至滑动槽311内,松开把手,利用滑动弹簧33的恢复弹力推动两个
滑块32移动至初始位置,从而将滑动槽311的底部开口封堵起来,使得滑动块31滑动连接在
软板14上。
[0036] 其中,把手包括第一调节杆34和第二调节杆35,第二调节杆35的直径小于第一调节杆34的直径,滑动块31的顶部内部开设有贯通的调节孔313,调节孔313延伸方向与滑槽
312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第一调节杆34从调节孔313的一端插入且滑动连接,第一调节杆
34位于调节孔313内的端部面沿轴线方向开设有调节槽341,第二调节杆35的一端从调节孔
313的另一端插入后再插入调节槽341内滑动连接,滑动槽311内的相对两侧壁的底部均开
设有第一避让槽314,两个第一避让槽314分别与两个滑槽312连通,调节孔313内的底侧壁
开设有第二避让槽315,第一调节杆34位于调节孔313内的端部底侧和第二调节杆35位于调
节槽341内的端部底侧均固定连接有推块36,推块36的底部分别滑动穿过对应的第一避让
槽314并固定连接在两个滑块32相互靠近的端部顶面上,位于第二调节杆35底侧的推块36
能够插入第二避让槽315内且滑动连接。
[0037] 当需要打开滑动槽311的底部开口时,使用双指分别按压第一调节杆34和第二调节杆35的端部,使得第一调节杆34和第二调节杆35的端部向相向的方向运动,此时第一调
节杆34位于调节孔313内的端部推动对应的推块36带动对应的滑块32移动,第二调节杆35
位于调节槽341内的端部推动对应的推块36带动对应的滑块32移动,使得两个滑块32相互
靠近的端部向相背离的方向运动,打开滑动槽311的开口,便于软板14的穿过;而且连接在
第二调节杆35底侧的推块36在第二避让槽315内同时移动;通过松开第一调节杆34和第二
调节杆35的端部,使得两个滑块32复位。第一调节杆34和第二调节杆35的设置使得驱动两
个滑块32十分方便,操作简单。
[0038] 优选地,第一调节杆34位于调节孔313内的端部外侧套设有第一调节弹簧37,第一调节弹簧37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调节杆34的外壁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调节孔313的内
壁上,第二调节杆35位于调节槽341内的端部外侧套设有第二调节弹簧38,第二调节弹簧38
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调节杆35的外壁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调节槽341的内壁上。
[0039] 当按压第一调节杆34时,第一调节弹簧37被拉伸,当按压第二调节杆35时,第二调节弹簧38也被拉伸,通过第一调节弹簧37和第二调节弹簧38的设置方便第一调节杆34和第
二调节杆35的复位;而且第一调节弹簧37和第二调节弹簧38的设置加强了两个滑块32处于
初始位置的稳定性,使得两个滑块32封堵着滑动槽311底部的开口。
[0040] 请一并参阅图4和图5,本实施例中,定位柱12的顶面沿轴线方向开设有多个容纳槽121,软板14的数量设有多个,每个容纳槽121内均转动设有锁紧杆16,锁紧杆16的底部开
设有贯通的锁紧孔161,软板14远离支撑环1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锁紧绳17,锁紧绳17远离软
板14的一端能够穿过锁紧孔161并缠绕在锁紧杆16上,每个容纳槽121内的顶部均固定设有
内部设有螺纹的螺纹环18,每个容纳槽121内均螺纹设有螺杆19,螺杆19的底部螺纹穿过螺
纹环18并抵接在锁紧杆16的顶面上。
[0041] 通过软板14设置有多个,使得头部上多个不集中的伤口能够分别进行敷药和压迫止血,避免使用纱布将整个头顶面包裹起来;当头部上的伤口敷药完成后,将锁紧绳17的端
部穿过锁紧孔161缠绕在锁紧杆16底部上,使得锁紧绳17在锁紧杆16的圆周侧面上叠加在
一起,然后移动滑动块31至伤口上方,使得按压组件20压在伤口上的敷料上,之后捏着滑动
块31保持不动,同时转动锁紧杆16,将锁紧绳17拉紧,最后转动螺杆19,使得螺杆19的底面
抵压在锁紧杆16的顶部,从而将锁紧杆16固定,使得锁紧杆16不能转动。
[0042] 优选地,螺杆19的底面开设有定位孔,定位孔的内壁上设有防滑套50,当螺杆19在容纳槽121内向下移动时,使得螺杆19插入防滑套50内。通过将锁紧杆16的顶部插入定位
孔,能够增大锁紧杆16与螺杆19的接触面积,而且防滑套50的设置能够增大螺杆19与锁紧
杆16的摩擦力,使得锁紧杆16更加不能相对螺杆19转动,从而使得按压组件20的位置保持
不动。
[0043] 如图1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按压组件20包括按压罩21,按压罩21为顶部小底部大的漏斗状,按压罩21的顶部固定设有卡接环板22,滑动块31的底面两侧边缘处固定设有
卡接柱23,卡接柱23外侧沿轴线方向固定套设有多个间隔的卡接球24,卡接球24具有弹性,
卡接环板22的顶面两侧均开设有贯通的卡接孔,当卡接球24能够穿过卡接孔,使得卡接柱
23插入卡接孔内卡接连接。
[0044] 当滑动块31移动至伤口上方时,使得按压罩21向伤口方向移动,进而使得按压罩21的底部压在伤口上的敷料上,对伤口进行压迫止血;而且通过调节卡接球24穿过卡接孔
的数量,从而调节按压罩21对伤口的压迫力度;另外卡接环板22与滑动块31的可拆卸性使
得按压组件20分别拆卸更换,同时也使得当不要压迫止血时方便拆除按压组件20。
[0045] 优选地,按压罩21的底部圆周边缘往外翻折形成延伸环板25,延伸环板25的底面粘接有海绵垫26。通过伸环板能够增加与伤口区域的按压接触,海绵垫26能够进行缓冲作
用,避免力度冲击过大。
[0046] 本实施例中,由于定位弧杆11的端部与支撑环13滑动连接,使得定位弧杆11能够转动,从而避让和露出头部的伤口,若伤口的位置位于头部的顶部,可以通过支撑柱的底部
压在伤口上,从而将敷料固定住,同时通过调节绑定带15的绑定松紧调节其压迫力度。
[0047]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使用时,当医护人员对患者头部上的伤口清洗处理后,使用带药的敷料敷在伤口上,通过将支撑环13戴在头部上,将两个绑定带15的端部环绕到患者下
巴底面粘接连接,将支撑环13固定在头部上;之后移动软板14的端部至支撑环13上的合适
位置,按压第一调节杆34和第二调节杆35,使得软板14进入滑动槽311内;接着将锁紧绳17
的端部穿过锁紧孔161后并缠绕在锁紧杆16上叠加起来;然后将按压罩21按压在伤口上的
敷料上,将滑动框保持不动,转动锁紧杆16,使得锁紧绳17不断缠绕在锁紧杆16上,将软板
14拉紧;再之后转动螺杆19,使得锁紧杆16的顶部插入防滑套50内,从而将锁紧杆16固定。
[0048] 当有多个伤口且位置不集中时,在支撑环13上增加对应数量的软板14和滑动件30,从而对不同位置的伤口进行固定压迫。
[004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伤口包扎辅助装置通过两个绑定带15将支撑环13固定在头部上,通过滑动件30将按压组件20连接在软板14上,使得滑动块31能够在软板14上移动至
伤口的上方,方便按压罩21压迫在伤口的敷料上,从而进行压迫止血,同时也将敷料固定在
伤口上,防止敷料移动位置,也使得头部不必缠绕太多的纱布;而且当伤口不需要压迫止血
时,按压组件20的可拆卸性使得按压罩21能够从滑动块31上拆卸下来。
[0050]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
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
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
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