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一种电动撑杆及车载润滑系统及该系统的使用方法

一种电动撑杆及车载润滑系统及该系统的使用方法有效专利 发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撑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动撑杆及车载润滑系统及该系统的使用方法。

相关背景技术

[0002] 电动撑杆,是一种用在汽车尾门上,且用于承担汽车尾门开启和关闭工作的部件,目前,在配置较高的车辆上一般都会安装电动撑杆来实现尾门的自动启闭。
[0003] 然而,电动撑杆在活动的过程中,内管和外管之间容易产生刚性摩擦,因此,长期以往极易使得电动撑杆报废。
[0004] 另外,在电动撑杆打开时,空气中的灰尘极易吸附在内管上,而在电动撑杆关闭时,这些灰尘也会增大内管和外管之间的摩擦,从而影响电动撑杆的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98]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99] 实施例1
[0100] 如图1‑3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撑杆,由内轴10和外管11组成,所述内轴10和外管11能够相对的轴向滑动以驱使汽车尾门打开或关闭,在本实施例中,该外管11的一端设有润滑组件2;其中,所述润滑组件2至少具有进油端、进气端、出油端以及排气端;该进油端、进气端能够被车载润滑系统供给润滑油和/或气体,并对内轴10和外管11进行润滑和/或对内轴和进行清洁。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润滑组件2包括:端盖20,设于外管11的一端,且具有供内轴10穿过的中心口21;润滑轴承22,转动连接于端盖20内部,且表面分布有过滤孔220;其中,所述端盖20上设有形成进油端的进油嘴23、形成进气端的进气嘴24、形成排油端的排油嘴(在本实施例排油嘴为设置在润滑轴承22上的过滤孔)以及形成排气端的排气口25;所述端盖20内形成有连接进气嘴24和排气口25的气体腔室26,所述排气口254分布中心口位置,且用于向内轴10喷气。
[0101] 参考图1‑3,本实施例的原理为:在供气时,车载润滑系统将气体送入气体腔室中,并从排气口喷出,对内轴进行除尘,即:在内轴与外管伸出时(为电动撑杆打开的状态),此时尾门打开,空气的灰尘易吸附在内轴上,在内轴与外管收缩的过程中,供气开始,并通过排气口对内轴进除尘,而内轴缩入的过程可以使得供气对内轴的各个位置进行除尘,以确保内轴与外管的活动不受内轴上的杂质影响;在润滑时,车载润滑系统将润滑油自进油嘴送入,并经过润滑轴承上过滤孔的过滤从而与内轴接触,从而达到对内轴的润滑,以确保内轴和外管顺畅的活动。在本实施例中,端盖可以与外管的端部螺纹连接,在必要时,能够将端盖拆卸下来进行维护。
[0102] 实施例2
[0103]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一种车载润滑系统,其能够向实施例1的润滑组件供油和/或供气,在本实施例,车载润滑系统包括:油源30(装油润滑油的容器,必要时,还可以设有油泵,油泵用于将润滑油送入外腔内);交换体,由外体31和内体32构成,且内体32具有内腔320,并和外体31之间形成通过进油管33与油源30连通的外腔310;输出体34,内设驱动板340,且利用该驱动板340将输出体34内分为出气腔341和出油腔342;驱动器,由分别驱动内体32在外体31内升降活动的第一驱动器35以及用于控制驱动板340在输出体34内升降活动的第二驱动器36组成,第一驱动器34和第二驱动器36可以是电动推杆;进气管37,连接出气腔341和内体32;出油管,由连接外腔310和出油腔342之间的第一出油管381以及与出油腔
342连通的第二出油管382构成;单向阀,由设于出气腔341上的第一单向阀391、第一出油管
381上的第二单向阀392、设于第二出油管382上的第三单向阀393以及设于进气管37上的第四单向阀394构成;排气管32a,形成于所述内体32的底部,且自外体31穿出并向进气端供气;
[0104] 其中,所述内体32能够在第一驱动器35控制下形成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下,第一驱动器35控制内体32上升,并与外体31的顶部接触,当输出体34的驱动板340在第二驱动器36驱使下上升时,将出气腔341内的气体送入内体32中,并经过外腔310润滑油的冷却后送入进气端内;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下,第一驱动器35控制内体32下降,并与外体31的顶部分离,油源30将润滑油送入外腔310时,位于上层的润滑油会溢出并进入内腔320,随后从排气管32a进入进气端中并对气体腔室进行清洁或润滑。
[0105] 在本实施例中,进油管、进气管以及出油管均设有控制阀30a。
[0106] 在本实施例中,内体32上具有密封盖32b,且第一驱动器35用于驱动密封盖32b升降,且本实施例所说的第一驱动器35控制内体上升是为了封闭内体34,而控制内体下降,是为了打开内体32的顶端,即:在另外一种实施例中,可以不具有本实施例的密封盖,而第一驱动器35控制内体上升时,可以使得内体顶部敞开的开口与外腔的顶部接触从而封闭内体,而在内体下降时,则使得内体顶部敞开的开口打开。
[0107] 在本实施例中,进气管的另一端与本实施例的密封盖35b连通,并用于向内腔内供气。
[0108] 参考图4,本实施例的原理在于:在供油时,打开控制阀,第二驱动器首先控制驱动板上升,并使得出油腔的容积扩大,并将外腔内的润滑油送入出油腔中,第二驱动器再控制驱动板下降,并将出油腔内的润滑油自第二出油管排出,并送入润滑组件内进行使用;在供气时,打开公执法,第二驱动器首先控制驱动板下降,并使得排气腔的容积扩大,并从外界吸入空气,随后,第二驱动器再控制驱动板上升,并将排气腔内的气体自进气管送入内腔中,经过外腔内润滑油的冷却后,再从排气管送入气体腔室中,最终喷向内轴,完成对内轴的除尘(还可以进行散热)。
[0109] 值得提及的是:在气体腔室中存在异物造成堵塞时,可以通过油泵将润滑油送入外腔中(此时关闭出油管上的控制阀),外腔中的润滑油液面上升,并在打开密封盖的状态下,润滑油部分进入内腔中,随后关闭密封盖,当润滑油流动至排气管时,通过第二驱动器的控制向内腔内供气,将润滑油送入气体腔室中,可以使得润滑油润滑气体腔室,减少异物与气体腔室的摩擦,从而配合气体将异物从排气端排出,以此来杜绝气体腔室堵塞。
[0110]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好的使用润滑油,还在排油腔和油源之间设置了回油管30c(回油管上也设置了控制阀30a),在需要将外腔和/或排油腔内润滑油回收时,可以启动回油管将润滑油送入油源中。
[0111] 实施例3,同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
[0112] 如图5‑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腔310的顶部设有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能够在内体32和外体31的顶部接触时对两者的接触面起到密封作用;即,在本实施例中,顶板42(含密封盖32b)可视为外体31的顶部,且在密封盖32b和内体32接触时,两者的接触位置形成有供密封组件卡入的环形密封槽4a。
[0113] 其中,所述密封组件包括:若干个密封片40,通过转轴41转动连接于所述外腔310的顶部,在本实施例中,外腔310的顶部设有能够被第一驱动器35控制的顶板42,密封盖32b设于顶板42上,密封片40与顶板42转动连接;若干个驱动轮43,分别与各转轴41连接;传动件44(在本实施例中为传动带),传动连接于各驱动轮43之间;其中,任意的驱动轮43能够被电机驱动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并在驱动轮43顺时针旋转时,各密封片40靠近内体32并对内体32和外体31的接触面密封且夹紧内体32;在驱动轮43逆时针旋转时,各密封片40远离内体并松开内体32。
[0114] 参考图5‑7,本实施例的原理是:
[0115] 本实施例为了提高内体在供气时的密封性,在外腔中设置了密封组件,并且该密封组件能够在不影响实施例2的使用完成对内体的密封,其原理在于:在密封时,电机控制驱动轮顺时针旋转,并利用传动带带动各个驱动轮同时活动,随后各个密封片在驱动轮的控制下靠近内体并完成对内体和密封盖接触位置的密封,同理,在分开时,可以驱使驱动轮逆时针旋转。在本实施例利用传动件可以实现各个密封片的同步运行,使得密封和密封片分离的工作更加的便捷。
[0116] 实施例4,同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
[0117] 如图8‑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气管37上设有清洗组件,其中,所述清洗组件包括:清洁体容器52和清洁剂容器53,通过进料口54与进气管37连通;电磁组件,设于进气管37上,且分别在通电时产生磁磁性和断电时失去磁性;活塞55,在电磁组件的控制下封闭或开启进料口5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磁组件包括:壳体60,安装于进气管37上,且缠绕有电磁线圈;铁芯61,设于壳体60内,且在电磁线圈通电时产生磁性;复位弹簧62,设于壳体60内,且连接于活塞55和壳体60的底部之间。
[0118] 在本实施例中:清洁体容器52可以装有清洁体(一般是颗粒状干燥剂),清洁剂容器内可以装有清洁剂。
[0119]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体32包括:本体,固定的设于外体31内;端盖(即:本实施例的密封盖32b),能够被所述第一驱动器35控制升降的设于本体的顶部;其中,所述端盖上设有若干个滑动口63,并在端盖内侧壁上滑动连接有清洁部7;所述传动件44在活动时能够带动各清洁部7在滑动口63处进行往复移动,并对本体内进行清洁。
[0120] 在本实施例中:密封盖32b(即:端盖)通过连接轴32d与顶板42连接,且在连接轴32d上通过轴承安装有所述传动件44,本实施例的传动接44为齿轮,并且能够与驱动轮(也是齿轮)啮合。
[0121]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参考图11‑12),还可以在顶板42上设置支撑轴42a,并在传动件44上设有供支撑轴42a活动的限位口42b,传动件44通过支撑轴42a支撑在顶板42上。
[012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传动件44为与各驱动轮啮合的主齿轮,其中,所述清洁部7包括:清洁体70,滑动的设于端盖(即:密封盖32b)上,且通过活动于滑动口63处的联动块71与主齿轮(即:传动件44)连接,清洁体70上具有清洗刷70a,相邻滑动口63之间形成有滑动腔室(滑动腔室形成于端盖内,且两端与相邻的滑动口内壁连通),并在各滑动腔室内活动有能够与联动块71接触的密封部,各密封部在联动块71活动时,在滑动腔室内活动,并封闭滑动口的其他区域,即:密封部71a可以确保在联动块71活动的同时,来增加内体的密封性;气流腔72,形成于清洁体70内,且具有能够与进气管37对准的输入端72a和以倾斜方式向内腔320供气的输出端72b,即:进气管37与端盖的连接处37g具有8个,且分别分为X组和Y组。过滤部(过滤网,图未示出),形成于气流腔72的输入端。
[0123] 参考图8‑13,本实施例的原理是:在对内体进行清洗时,端盖(即:密封盖)与内体的顶部接触,并封闭内体,此时,与清洁剂容器对应的电磁组件通电,并打开对应的进料口,使得清洁剂进入进气管中,并在第一单向阀位置连接水源,在第二驱动器控制驱动板启动时,将水抽入排气腔中,并通过进气管送入内体中,在水流活动的同时,将清洁剂带入内体中,随后,在控制传动件顺时针和逆时针交替活动时,利用清洁体(以及清洁刷)对内体的内壁进行刷洗,从而完成对内体的清洗;
[0124] 值得说明的是:在对内体的清洗过程中,传动件被驱动轮控制顺时针和逆时针交替活动,因此密封片也会在靠近和远离内体之间进行活动,并且,可以利用密封片轻微的敲击内体来使得内体振动,以此来辅助对内体进行清洁,提高清洁效果;
[0125] 不仅如此,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进气管的输出端具有若干个且分别与端盖连接,且本实施例进气管与端盖的连接处具有8个且分为两组,即:当清洁剂加入内体时,可以通过这8个连接处加入,并且,在清洁体活动时,清洁体上的气流腔的输入端可以在活动过程中分别与X组对应或者与Y组对应,并且将从X组连接端送入内体内的清洁剂或从Y组连接端送入内体内的清洁剂首先进入气流腔中,并且在气流腔中活动的过程中,从气流腔的输出端甩至内体的内壁上,即:本实施例清洁剂不仅能够直接通过进气管与端盖的连接端加入内体中(直接接入内体中是竖直掉落在内体中)或者进入气流腔中,并通过气流腔的输出端以与内腔底部倾斜的角度甩入内腔中,以此来增加清洁剂在内腔中的分布面积,并在此状态下,再通过清洁体对内腔进行刷洗时,可以提高清洗的效果以及清洗的效率;
[0126] 另外,在清洗完毕后,在对内体进行风干时,也可以通过X组连接端和Y组连接端的同时进气,即:在清洁体的气流腔不与X组连接端以及Y组连接端对应时,进气管自各连接端向内体送入垂直的气体,并且在清洁体的气流腔与X组连接端或Y组连接端对应时,进气管的气体部分以垂直的方向向内腔中送入气体,另一部分则进入气流腔中以倾斜的角度,并且伴随着清洁体的活动,可以使得送入内腔中的气体围绕内腔的内壁活动,以此来提高风干的效率;
[0127] 本实施例的排气管还可以通过阀门连接有排污管,该阀门只在对内体进行清洁时打开,以排出内体中的杂质,且排气管上也应当设置阀门,避免在清洁时污水进入气体腔室中。
[0128] 实施例5,同实施例4的不同之处在于
[0129] 如图1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清洁体70的清洁端(即:清洁刷70a)与清洁体70活动连接,且端盖(即密封盖32b)的内壁边缘设有用于支撑清洁体70一端活动的导轨结构,所述导轨结构8包括:环形导轨80,安装于端盖上,且内圈形成有环形槽81;若干个安装口82,周向分布于环形导轨80上;呼出部83,能够升降活动于安装口82,并具有限位环830;弹簧84,套设于呼出部83上,且弹簧84的两端分别与限位环830和环形导轨80相抵;其中,环形槽81内活动由供清洁体70安装的活动轮85,当活动轮85与呼出部83接触时,能够将呼出部
83向下压,当活动轮85与呼出部83分离时,呼出部83因弹簧84复位;所述本体内形成有通过呼出部83控制移出或缩入本体内壁并能够与清洁体70的清洁刷70a接触的撞击端,所述撞击端由纵向撞击部860和横向撞击部861构成,且纵向撞击部860和横向撞击部861的适配端设为曲面,使得纵向撞击部860在受到呼出部压力时,能够将横向撞击部861顶出,而横向撞击部861上设置了复位弹簧862,可以使得横向撞击部861复位,该复位弹簧862的一端与横向撞击部861上的复位块8610相抵,复位块8610和复位弹簧862均设于形成于内体中的复位槽8611中。
[0130] 参考图14‑15,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对内体的清洗效果,本实施例还设置了撞击部,撞击部能够在呼出部的控制下自内体的内壁中伸出,并撞击清洗刷,使得清洗刷远离内体,其目的是:
[0131] 由于清洗刷与清洗体活动连接,因此,在清洗体活动时,由于惯性。清洗刷会偏离清洗体保持静止时的状态,并在活动时,清洗刷与内体的内壁接触进行刷洗,当清洗刷受到撞击部的撞击后,清洗刷首先远离内体的内壁,随后因其自身重力又向内体的内壁靠近,并在与内体接触时,可以重重的与内体的内壁接触并刷洗,其可以达到对内体内壁的“强刷洗”效果,从而来提高对内体的清洗效果;
[0132] 值得说明的是:
[0133] 本实施例的导轨结构旨在为清洁体的一端提供支撑,即:清洁体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导轨与联动块的“双重稳定”,以此来提高清洁体的稳定性,并且利用导轨结构内的呼出部来控制撞击部,达到驱使清洁刷的目的,以此在稳定清洁体的同时,来控制清洁刷的目的,而清洁刷摆动会造成清洁体的晃动,因此,原先仅通过联动块来支撑清洁体以及达不到本实施例的要求,故通过导轨结构既可以稳定清洁体,还能够达到控制清洁刷活动的目的,从而实现一举两得。
[0134]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