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水线传送设备

流水线传送设备无效专利 发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流水线传送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流水线传送设备。

相关背景技术

[0002] 在部件或产品的流水线加工过程中,很多时候都需要对部件或产品进行加热或者预热工序,现有的流水线生产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式对部件或产品进行加热。一种采用烤
灯热辐射加热,该烤灯设置在流水线生产设备的上方以对流水线上的部件或产品进行加
热,但该方法容易有照射盲区导致加热不均匀,且存在消防隐患。另一种采用高频电源和高
频加热圈进行感应加热,但该方法对被加热的部件或产品的形状和材质有限制,即感应加
热限制预热工件的形状且非金属类工件无法进行感应预热,此外,感应加热无法满足在对
部件或产品加热的同时允许操作人员对该部件或产品进行加工操作。
[0003] 为了解决目前流水线加热或预热工序中所存在的缺点,急需对流水线生产设备进行优化设计以更好地对流水线上的部件或产品进行加热或预热,提高生产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0038]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流水线传送设备100能对产品200进行快速均匀加热,适用产品的范围广、安全可靠且便于操作人员在产品进行加热的同时对产品200进行
加工操作。
[0039] 参见图1所示,该流水线传送设备100包括:用于搭载产品200并沿传送方向输出的传送带1和用于加热传送带1并通过传送带1加热产品200的流体加热装置。
[0040] 现有的流水线生产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式对部件或产品进行加热。一种采用烤灯热辐射加热,另一种采用高频电源和高频加热圈进行感应加热,但该两种加热方式各自存
在着缺点,如对产品加热不均匀、存在消防隐患、对被加热的产品的形状和材质有限制,并
且无法满足在对部件或产品加热的同时对该部件或产品进行加工操作等问题。
[0041] 相较于现有的流水线生产的加热方法,本发明的采用的流水线传送设备100采用流体加热装置对传送带1进行加热,并通过传送带1对搭载在传送带1上的产品200进行加
热,即传送带1对产品200不仅具有传送功能,还具有加热功能,该加热方式为直接接触加
热,能对产品进行快速均匀加热、产品200温度上升快、加热效率高、能耗低且不需要额外加
盖保温围房,能满足操作人员在产品加热的同时对产品进行组装等加工操作,生产效率高;
并且,流体加热装置对被加热产品200的形状、尺寸和材质均没有限制,使用范围广、安全可
靠。即本发明的流水线传送设备100不仅适用于对金属材质的产品200进行加热,也适用于
对非金属材质的产品200进行加热,适用范围广泛。具体地,产品200可为家用电器部件,例
如为家用电器的门体门壳,家用电器的门体门壳在流水线生产时需要经过预热工序。
[0042] 可选的,传送带1可为闭式循环传送带并限定出位于流水线上游端与流水线下游端之间的传送带内环腔11,流体加热装置设置在传送带内环腔11。如图1所示,传送带1可为
闭式循环传送带,即传送带1为首尾相接的闭合环部并可连续循环转动来传送产品200。其
中,沿流水线的传送方向,定义相对靠近流水线的起始端的位置为“流水线上游端”而相对
远离流水线的起始端的位置为“流水线下游端”。
[0043] 闭式循环的传送带1限定出位于流水线上游端与流水线下游端之间的传送带内环腔11,传送带1包括转动至传送带内环腔11上方且用于搭载产品200的上部有载带段和转动
至传送带内环腔11下部且不搭载产品200的下部无载带段,流体加热装置设置在传送带内
环腔11中,即流体加热装置设置在传送带1的上部有载带段和下部无载带段之间,不占用传
送带1上方空间,从而不影响操作人员的操作空间。此外,本发明的流体加热装置将加热功
能与传送功能同时整合至传送带1上,若需对现有的流水线进行改进以增加加热设备时,可
无需对流水线进行大改,直接将本发明的流体加热装置设置在传送带内环腔11中即可,安
装设置方便。并且,本发明的流体加热装置采用接触式热传递方式,传热效率高,且不仅不
需占用传送带1上方空间,也不需要额外加盖保温围房。
[0044] 具体的,如图1所示,流水线传送设备100还可包括位于流水线上游端的上游输送辊2和位于流水线下游端的下游输送辊3,传送带1的两端分别盘绕于上游输送辊2和下游输
送辊上3,由此保证传送带1的正常运转。当然,除了上游输送辊2和下游输送辊上3,流水线
传送设备100还可包括更多的设置在传送带内环腔11中的输送辊,本发明不限于此。
[0045] 进一步的,流体加热装置100可包括分布在流水线上游端与流水线下游端之间的流体介质循环流道6以及用于加热流体介质循环流道6内的流体介质的流体加热单元。具体
的,流体介质循环流道6设于传送带内环腔11中并可设于传送带1的上部有载带段的下方,
由此可通过流体介质循环流道6加热传送带1的上部有载带段从而再通过传送带1的上部有
载带段加热被搭载的产品200。
[0046] 其中,为了提高流体介质循环流道6的加热效率和加热速度,流体介质循环流道6可形成为在流水线上游端与流水线下游端之间呈盘管状延伸的金属管道,如此,流体介质
循环流道6可加大与传送带1之间的传热面积以提高流体介质循环流道6的加热效率和加热
速度。当然,流体介质循环流道6还可形成在流体介质循环箱体结构中,在该箱体结构中可
通过交错设置的挡片形成多个U形的迂回流道等,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流体介质循环流
道6中容置有流体介质,流体介质可通过流体加热单元进行加热。流体加热单元可同样设置
在传送带内环腔11中,当然,也可外置于传送带内环腔11外;流体介质可为液体,例如可为
水、水溶液或油等,当然,流体介质也可为气体;流体加热单元也可采用加热管等加热元件
等,本发明不限于此。或者,流体介质循环流道6中还可设有泵和流体介质储存箱等。具体
的,流体加热单元可为模温机5,如图1所示,模温机5外置于传送带内环腔11外。
[0047]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流体介质循环流道6与传送带1的接触面积和提高传送带1的承载能力,液体导热装置100还可包括设置在传送带1与流体介质循环流道6之间用
于中间热交换的导热板4,导热板4平行于传送带1且彼此贴合设置。具体的,如图1所示,导
热板4的下板面与流体介质循环流道6接触导热,导热板4的上板面与传送带1的上部有载带
段接触导热。导热板4平行于传送带1的上部有载带段的带面且彼此贴合设置,由此可保证
传送带1的正常循环运转和减少传送带1的磨损,并且可提高导热板4与传送带1之间以及导
热板4与流体介质循环流道6之间的传热效率。
[0048] 可选的,流体加热单元可包括温度传感器和加热控制器,温度传感器用于感测位于流体加热单元的入口端的入口端流体介质温度,加热控制器配置为根据入口端流体介质
温度控制流体加热单元的加热功率。即温度传感器可对传热后的流体介质的温度进行监
控,并将相应的温度信号反馈至加热控制器中,加热控制器根据该温度信号自动调节流体
介质的加热温度以保证流体介质的温度相对恒定。
[0049] 具体地,流体加热单元的加热方法可包括如下步骤:
[0050] S1:接收温度传感器感测的入口端流体介质温度;
[0051] S2:在入口端流体介质温度低于第一预设温度值时控制加大流体加热单元的加热功率,在入口端流体介质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值时控制降低流体加热单元的加热
功率。
[0052] 如此,流体加热单元可精确地控制调节流体介质的温度,对产品200进行均匀稳定的加热。
[0053]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流体介质循环流道6可包括从外部延伸进传送带内环腔11的流道入口12和从传送带内环腔11向外伸出的流道出口13,温度传感器也可设置在
流道出口13中以检测换热后的流体介质的余温并将相应的温度信号反馈至加热控制器中,
加热控制器根据该余温调节流体加热单元的加热功率,从而保证与产品200直接接触的传
送带1的温度的稳定。
[0054] 可选的,为了提高传送带1的使用寿命,提高传送带1的传热效率,传送带1可采用能够耐受100摄氏度温度且导热系数K大于50W/mk的材质,例如为铁氟龙材质的传送带。
[0055] 本发明的流水线传送设备100在实际测试中,当环境温度在10℃时,产品200的温度为环境温度,传送带1的长度为5m,产品200的加热时间为8s,流体介质的加热温度约为70
℃,传送带1的表面温度约70℃,产品200从传送带1的上游端开始预热到传送带1的下游端
停止预热,产品200的表面温度可升高至35℃,预热温度上升了25℃。由此可见,采用本发明
的流水线传送设备100的预热工序升温速度较快、传热效率高、能耗利用率高。
[0056] 综上可见,本发明的流水线传送设备100采用流体加热装置对传送带1进行加热,并通过传送带1对搭载在传送带1上的产品200进行加热,即传送带1对产品200不仅具有传
送功能,还具有加热功能,该加热方式为直接接触加热,能对产品200进行快速均匀加热,且
不需要额外加盖保温围房,能满足操作人员在产品200加热的同时对产品进行组装等加工
操作,生产效率高;并且,流体加热装置对被加热产品的形状、尺寸和材质均没有限制,使用
范围广、安全可靠。
[0057]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58]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
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
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59]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
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
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60]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
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
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
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61]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
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
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
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
合和组合。
[0062]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
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