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一种冲切模

一种冲切模有效专利 实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切模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既能切断水口料又能切断金属片的冲切模。

相关背景技术

[0002] 一些带金属片的塑胶件,在注塑时,会在模具内放入金属片,金属片的一部分埋入塑胶件内,另一部分暴露在塑胶件外。为了方便金属片的定位,暴露在外的部分会设置较长并在其上开设定位孔,方便金属片在注塑模具内定位。在注塑完成后,需要把塑胶件的水口料以及金属片的多余部分切断。
[0003] 现有技术中,一般将切断金属片多余部分和切除水口残留分成两个步骤进行:先在一模具中利用金属片进行定位,以切除水口残留,然后转移至另一模具切断金属片的多余部分。现有技术需要至少两套模具,且需要进行两次冲切,不仅成本较高,而且工作效率较低。另外,在切除水口残留时,一般在上模或下模内设置切刀,合模时切刀从上侧或下侧切断水口料。由于塑胶件表面具有拔模面,采用从一侧切断水口料的方法,容易出现多切或少切情况,难以保证塑胶件切水口位置的尺寸及表面整齐度。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能切断水口料又能切断多余金属片的冲切模。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冲切模,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和下模之间设置有腔体,上模包括上固定座、上切刀和压件,上切刀和压件均设置在上固定座内,且上切刀能向腔体移动,压件的下部伸入腔体内;下模包括下固定座、下切刀和冲件,腔体设置在下固定座和上固定座之间,下切刀和冲件均活动设置在下固定座内,下切刀和上切刀上下排列设置,压件和冲件上下排列设置,下切刀和冲件均能向腔体移动,且冲件和压件滑动连接。
[0006] 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设置上切刀和下切刀对切,用于从水口料的上下两侧切断水口料,有利于保证塑胶件的切断面的平整度,进而保证其尺寸符合设计要求,防止塑胶产品反边;通过设置压件,用于向下压紧金属片的固定端,防止固定端与塑胶件发生松动,通过设置冲件,用于向上冲断该金属片的多余部分;本实施例既能切断水口料,又能切断多余的金属片,全程只需一次定位和合模,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工作效率高的优点。
[0007] 进一步的方案是,在垂直开模的方向上,上切刀的刀刃与下切刀的刀刃相距预设距离。
[0008] 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设置上切刀的刀刃与下切刀的刀刃相距预设距离,防止在冲切过程中上切刀和下切刀发生撞刀现象,有利于保证冲切的正常进行和延伸切刀的使用寿命。
[0009] 进一步的方案是,上切刀在靠近下切刀的一侧开设有避让槽,避让槽沿上切刀的移动方向延伸。
[0010] 进一步的方案是,下切刀的刀背开设有第一润滑槽,第一润滑槽沿下切刀的移动方向延伸。
[0011] 进一步的方案是,下固定座设置有滑槽,滑槽沿开模方向延伸,冲件的上部活动插装在滑槽内。
[0012] 进一步的方案是,压件沿开模方向开设有凹槽;冲件沿开模方向设置有凸部,凸部与凹槽凹凸配合。
[0013] 进一步的方案是,凸部开设有第二润滑槽,第二润滑槽沿凸部的延伸方向延伸。
[0014] 进一步的方案是,下固定座上还设置有定位柱,定位柱凸起于下固定座;上固定座上还设置有冲头,冲头设置在定位柱的一侧,冲头能向腔体移动。
[0015] 进一步的方案是,下模在下固定座的外侧设置有落料孔,落料孔设置在冲头的下方,落料孔与腔体连通。
[0016] 进一步的方案是,上模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上模座、上垫板和上固定板,上模板设置在上固定板的下方,上垫板和上固定板之间弹性抵接有第一弹性件,通过上模座和上垫板的下移带动上切刀向下移动;下模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下固定板、下垫板和下模座,下模板设置在下固定板的上方,下固定板与下垫板之间弹性抵接有第二弹性件,通过下模板和下固定板相对下垫板向下移动,使得下切刀及冲件相对向上移动。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参见图1至图4,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冲切模,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上模座10、上垫板20、上固定板30和上模板40,下模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下模板50、下固定板60、下垫板70和下模座80。上模板40和下模板50之间设置有腔体90。腔体90包括汇聚腔901、四个产品腔902和两个连通腔903,连通腔903的两端分别与产品腔902连通,两个连通腔903的中部通过汇聚腔901连通。本实施例的腔体90能容纳一模四穴的塑胶产品100及其水口料105,塑胶产品100设置在产品腔902内,水口料105设置在连通腔903及汇聚腔901内。
该塑胶产品100上连接有水口料105和四个需切断的金属片。
[0025] 上模对应每一产品腔902均设置有上固定座1、上切刀2、压件3和三个冲头4。上固定座1开设有上切孔、上压孔和三个冲孔,上切孔、上压孔和三个冲孔均与产品腔902连通。上切刀2和三个冲头4的各自上部均固连在上垫板20上,上切刀2和三个冲头4的各自下部穿过上固定板30插装在上固定座1内并能向产品腔902移动。上切刀2设置在上切孔内并设置在塑胶产品100与水口料105连接处的正上方,三个冲头4分别设置在对应的冲孔内并位于其中三个金属片的上方。为了方便说明,将该三个金属片分别命名为第一金属片101、第二金属片102和第三金属片103,将余下一金属片分别命名为第四金属片104。压件3固定设置在上压孔内,压件3的下部伸入产品腔902内,且压件3设置在第四金属片104固定端的上方。
[0026] 下模对应每一产品腔902均设置有下固定座5、下切刀6和冲件7。下固定座5设置在下模板50上,下固定座5与上固定座1上下对应设置,产品腔902设置在下固定座5和上固定座1之间。下模板50在下固定座5的四周设置有四个与产品腔902连通的落料孔501,用于金属片的落料。下固定座5上设置有下切孔、滑槽51和三个定位柱52。下切孔与上切孔对应设置并连通,下切孔沿开模方向延伸。下切刀6的下部与下垫板70固连,下切刀6的上部穿过下固定板60插装在下切孔内并能向产品腔902移动。定位柱52设置在下固定座5的顶壁,定位柱52凸起于下固定座5,三个定位柱52分别与第一金属片101、第二金属片102和第三金属片103上的定位孔配合连接,实现工件的定位。为配合塑胶件的结构,三个定位柱52的所在高度可设为不同。滑槽51设置在下固定座5的一端,滑槽51沿开模方向延伸并与腔体90连通,压件3设置在滑槽51的一侧上方,冲件7设置在滑槽51内并能向滑槽51的延伸移动。在合模时,冲件7可穿出滑槽51并与压件3滑动连接。
[0027] 上切刀2和下切刀6上下排列布置,在冲切过程中,上切刀2先于下切刀6向腔体90移动。在垂直开模方向上,上切刀2的刀刃与下切刀6的刀刃相距预设距离,即上切刀2的刀刃与下切刀6的刀刃错位设置,且两者错位的距离较小,既能防止上切刀2与下切刀6发生碰撞,又不会影响切面的平整度。具体地,上切刀2和下切刀6的刀背均朝向产品腔902一侧,上切刀2的刀背设置有避让槽21,避让槽21从上切刀2的刀刃一端向上延伸。在合模方向上,下切刀6的刀刃位于避让槽21的下方,能防止在冲切过程中上切刀2和下切刀6发生撞刀事故。
[0028] 参见图5,并结合图4,下固定座5在下切孔的一侧可拆卸地设置有定位镶件8,定位镶件8与下切刀6邻接。定位镶件8的顶壁向上凸出地设置有凸起部,用于与塑胶产品100的结构配合。为了减小下切刀6与定位镶件8的摩擦力,本实施例在下切刀6的刀背开设有两个第一润滑槽51,第一润滑槽61沿其移动方向延伸,两个第一润滑槽61分别设置在下切刀6刀刃长度方向的两端。第一润滑槽61可用于容纳部分润滑油,使得下切刀6能顺畅地相对定位镶件8上下移动。
[0029] 参见图6,并结合图4,压件3的一侧沿开模方向开设有凹槽31。冲件7沿开模方向设置有凸部71,凸部71与凹槽31凹凸配合,凸部71的一侧开设有两个第二润滑槽72,第二润滑槽72沿开模方向延伸。第二润滑槽72与凹槽31连通,用于容纳部分润滑油,使得冲件7能顺畅地相对下固定座5上下移动,并能顺畅地插装在压件3的凹槽31内并相对压件3上下移动,确保能完全冲断第四金属片104。
[0030] 上垫板20和上固定板30之间设置有第一空隙201和第一弹性件(图中未示出),第一弹性件弹性抵接地设置在第一空隙201内。下固定板60与下垫板70之间设置有第二空隙601和第二弹性件(图中未示出),第二弹性件弹性抵接地设置在第二空隙601内。在合模时,上模板40和下模板50之间首先合模,此时压件3压紧第四金属片104的固定端;然后,上垫板
20和上模座10继续下移,压缩第一弹性件,使得上切刀2和多个冲头4均向腔体90移动,以切断第一金属片101、第二金属片102、第三金属片103和切入部分水口料105,此时压件3持续压紧在第四金属片104的固定端;接着推动下模板50及下固定板60下移,使得下切刀6和冲件7相对产品腔902上移,下切刀6切断水口料105,冲件7冲断第四金属片104,以完成一次切断水口料105和冲断第四金属片104的操作。开模时,在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各个部件回到初始位置。
[0031] 综上可见,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上切刀和下切刀对切,用于从水口料的上下两侧切断水口料,有利于保证塑胶件的切断面的平整度,进而保证其尺寸符合设计要求;通过设置压件,用于向下压紧金属片的固定端,防止固定端与塑胶件发生松动,通过设置冲件,用于向上冲断该金属片的多余部分;本实施例既能切断水口料,又能切断多余的金属片,全程只需一次定位和合模,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工作效率高的优点。
[0032]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