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带状粘接部件的一次性尿布,更具体的说,本发明涉及在沿尿布主体纵向方向的端部处配置着的一对侧向襟翼的侧向边缘处,设置有具有钩型扣合部件的粘接带的一次性尿布。
相关背景技术
通常使用的一次性尿布,是由位于顶片和底片之间的、按照在穿用时盖覆着穿用者跨部的方式配置着的吸收体构成的,其外型呈在大体长方形的长边方向侧的中央部处形成为凹部的沙漏型。这种凹下部分构成为裆部部分,与该裆部部分相连且扩大的一侧构成为背侧部分,另一侧构成为腹侧部分,而且在背侧部分的两个翼片的侧向边缘处,还设置有粘接带。
这种一次性尿布在使用时,可以将尿布主体按照常规方式设置在穿用者身上,由设置在背侧部分两个翼片的侧向边缘处的粘接带,固定在相反侧的一次性尿布的腰部部分处,进而设置在使用者身上。在这种粘接带中使用钩型扣合部件的物品,由于具有可以进行多次的穿脱的优点,是非常适合的粘接带。
而且,这种粘接带还如专利文献1所示,呈由一次性尿布的两个翼片的侧向边缘处朝向外侧延伸出的构成形式。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45214号公报(第6页,附图5)然而,这种按照其粘接带由一次性尿布的两个翼片的侧向边缘处朝向外侧延伸出的形式构成的一次性尿布,在尿布的制造过程中,当对制造生产线上连续行进的各个部件进行装配、折叠作业时,由于上述粘接带是按照朝向外侧方向进一步延伸出的方式设置着的,所以这种粘接带可能会挂粘在制造机械和尿布的其他部分上,从而难以实现顺滑的制造流程,甚至会使尿布卷入至制造机械中。
而且,粘接带可以由一次性尿布的两个翼片侧折返,并且通过粘接带上的钩型扣合部件暂时固定在作为尿布表面的蓬松无纺布上。对于这种场合,由于粘接带不会由两个翼片的侧向边缘处朝向外侧延伸出,所以可以防止粘接带挂粘在制造机械等上的现象出现。
然而,对于一次性尿布的两个翼片由具有伸缩性的侧向襟翼构成的场合,由于这种侧向襟翼所具有的伸缩性,且表面处的无纺布呈蓬松状态,所以对于利用钩型扣合部件实施暂时固定的场合,钩型扣合部件与蓬松无纺布间的结合力将比较强,在穿用尿布时,难以将暂时固定在侧向襟翼表面处的粘接带剥离下来,并且可能会损坏侧向襟翼的表面。
而且,还可以采用在钩型扣合部件的附近位置处涂敷暂时固定用粘接剂,使所述钩型扣合部件朝向内侧折返,通过所述暂时固定用粘接剂实施暂时固定的方法,然而这种方法在实施暂时固定时,必须要增加预先涂敷暂时固定用粘接剂的新工序,因此存在有使制造工序复杂等问题,而且还存在有制造成本上升等缺点。
本发明就是解决上述问题用的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在沿尿布主体长边方向侧的端部处配置着具有伸缩性的侧向襟翼的一次性尿布,这种一次性尿布在侧向襟翼的侧向边缘处设置有具有钩型扣合部件的粘接带,并且可以将该粘接带暂时固定在侧向襟翼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形式进行说明,然而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
图1为表示根据本发明构造的一次性尿布用的展开俯视图。这种一次性尿布具有第一腰部区域a、裆部区域b和第二腰部区域c。
所述一次性尿布1由尿布主体2,在第一腰部区域a的纵向方向端部附近处沿宽度方向(沿图面中的H-H’方向)延伸的一对侧向襟翼3,以及设置在各侧向襟翼3的侧向边缘附近处的粘接带4构成。尿布主体2由与穿用者皮肤相接的、具有液体透过性的顶片11,作为衣服侧面的、不具有液体透过性的底片12,包在这两片内的、整体形状大体呈长方形、沙漏形等形状的吸收体13,作为该吸收体的大体两侧部分的、设置在顶片顶面处的立体褶裥14,沿该立体褶裥14的纵向方向(沿图面中的L-L’方向)配置着的、使立体褶裥14具有伸缩性的弹性部件15,以及在第一腰部区域a和第二腰部区域c的外侧侧向边缘部处沿尿布主体2的宽度方向(沿图面中的H-H’方向)配置着的、使腰部区域具有伸缩性的弹性部件16构成。顶片11和底片12具有比吸收体13更大的长度和宽度,超过吸收体13的边缘向外侧延伸,至少在裆部区域b处形成有腿部褶裥17,并且还配置有使该腿部褶裥具有伸缩性的弹性部件18。
另外,侧向襟翼3不是与尿布主体2相连续的部件,作为单独的部件结合在尿布主体2的腹部或背侧处。
侧向襟翼3结合、固定在尿布主体2沿纵向方向的第一腰部区域a的端部附近。侧向襟翼3与尿布主体2间的结合,可以通过诸如热密封、超声波密封、对热熔型粘接剂等实施加热、压接的热处理方式接合。
所述吸收体13具有对诸如尿液等的排泄物液体实施吸收和保持的功能,最好呈蓬松状态,并且具有形状不易解体且化学刺激比较少等等性质。一般说来,可以单独采用纸浆、化学纸浆、人造丝、醋酸纤维、天然棉纱、高分子吸收材料、纤维状高分子吸收材料、合成纤维,或是它们的混合物制作吸收体。吸收体13的形状和构造还可以根据需要实施适当的变化,吸收体13的全吸收量可以与尿布的设计浸入量和所需要的用途相对应。吸收体13的尺寸吸收能力可以按照与婴儿至成年人不同的穿用者相对应的方式实施适当变化。
所述的底片12使用能够防止吸收在吸收体13处的排泄物泄露至外部的材料。如果采用具有浸湿性的材料制作,可以降低穿用时的闷热感,进而可以降低穿用时的不舒适感。例如,作为这类材料可以使用对合成树脂实施膜化处理而呈片状的薄膜,填充有无机填充物并实施延伸处理而获得的透气性薄膜,由纸、无纺布和薄膜复合构成的叠层物,以及具有10~30%的开口、孔径在0.1~0.6mm范围之内的、通过使毛细管朝向吸收体侧配置而得到的透气性液体阻断片等。而且,最好是采用具有布样外观的、可实施凸凹花纹加工的可热加工性薄膜制品。
所述顶片11可以采用具有液体亲水性的、不会对皮肤产生刺激的材料。例如,作为这种材料可以列举出通过熔喷法、纺粘方式、气流成网法、点粘方式、针刺法、湿润方式、湿润射流喷网法、泡沫薄膜等的制造方式制作出的无纺布单独,或是上述材料的复合材料。而且,作为纤维状片可以列举出人造丝、醋酸纤维、棉纱、纸浆或是由合成树脂作为成分的材料单独,或是由上述材料复合而获得的芯鞘型材料,实施单独或是混合的纤维片状化处理而形成的制品。
所述侧向襟翼3可以是由夹持着一层具有伸缩性的薄层31的、在两面上叠层无纺布32构成的物品,这种结合可以通过叠层、热、超声波、机械结合等方式实现。作为结合的弹性体可以是聚氨(基甲酸)脂、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苯乙烯-丁二烯-乙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ES)、苯乙烯-异戊二稀-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IS)等的高分子聚合物薄片化处理的产物,或由上述高分子聚合物形成的网状物,或是丝状弹性体。而且,这种伸缩性片与无纺布间的结合,除了可以采用加热、压附以实现结合一体化的方法之外,还可以采用超声波处理、热熔处理、针刺处理、高压液流处理等方式实施交络结合。而且,侧向襟翼3的构成并不仅限于如上所述的形式,例如,还可以为将伸缩性片和无纺布一层层的叠置所形成的、层叠有若干层的叠层制品。
而且,作为具有伸缩性的薄层31可以为具有弹性伸缩性的纤维集合体,即至少可以沿一个方向可弹性伸长,可以采用纤维直径为0.1~50μm、最好为0.5~30μm的苯乙烯类弹性橡胶,由诸如氨基甲酸乙脂等等的热可塑性弹性高分子形成的长纤维,作为这类纤维集合体可以为通过诸如纺粘方法和熔喷法等等的直接纺丝方法连续挤压出的若干连续纤维。而且,可以采用由弹性丝构成的热粘无纺布和由热可塑性弹性高分子构成的薄膜等制品。
而且,作为无纺布32可以采用通过诸如纺粘方式、点粘方式、气流成网粘合方式、化学纺粘方式、熔喷法、射流喷网法、针刺法等制作出的无纺布,作为这类纤维可以使用由诸如聚烯类、聚酯类、聚酰胺类,或是由诸如聚乙烯/聚丙稀或聚乙烯/聚酯形成的芯鞘型复合纤维或并列型复合纤维。如果举例来说,典型的无纺布可以为可伸长的连续纤维的集合体,伸缩性片可以沿伸长方向非弹性伸长。这类连续纤维的纤维直径可以为0.1~50μm、最好为0.5~30μm,并且可以由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稀共聚体、乙烯-丙稀-丁烯共聚体,或是由两种以上的这些高分子材料构成的混合物,以及由相应的复合纤维形成的制品。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为2~100g/m2,最好为7~20g/m2,这种集合体可以通过诸如常规的熔喷法和纺粘方法等等的直接纺丝方法,使连续挤压出的若干连续纤维不规则地堆积在沿同一方向行进的传送带上的方式制得。
作为参考,使用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具有伸缩性的侧向襟翼,可以为日本トレダカ-社制造的“flexAir”,这种无纺布具有三层,由两张单位面积重量为18g/m2的无纺布夹持着单位面积重量为75g/m2的、具有伸缩性的薄膜构成,并且通过超声波密封方式实施结合。这种伸缩性侧向襟翼的伸缩性,为在100%伸长、两个周期的往返应力作用下,具有产生75%伸长时为1200~1600mN,产生50%伸长时为500~900mN,产生30%伸长时为200~450mN的应力特性。
所述粘接带4是在穿用一次性尿布时,使一次性尿布1不致于落下地固定在腰部周围部分处的部件,正如图2所示,它可以由细长的粘接带基底部件5,以及配置在该粘接带基底部件5的表面(图面的上方)处的钩型扣合部件6构成,该粘接带基底部件可以由通过诸如熔喷法、纺粘法、点粘方式、气流成网法、针刺法、射液喷网法等等制作出的无纺布单独或其复合制品构成。当在粘接带基底部件5的一个端部剩余安装部分5a,在另一个端部剩余夹持部分5b时,钩型扣合部件6配置在该安装部分5a和夹持部分5b之间。而且,在安装部分5a处还形成有与钩型扣合部件间不实施结合的非结合部分7a。作为所述钩型扣合部件6可以列举出附着有钩型结合元件的结合片,或是附着有伞型结合元件的结合片。另外,作为非结合部分7a可以列举出与钩型扣合部件6间的结合力比较弱的无纺布,聚乙烯薄膜和聚丙烯薄膜等的薄层制品,通过诸如热加工或超声波加工对无纺布实施熔融固化处理后的制品等,并且可以形成在安装部分5a的表面侧(图面中的上方)处。而且,非结合部分7a也可以不预先形成在粘接带4处,而是在将粘接带4安装在侧向襟翼3处之后,再形成在粘接带4的安装部分5a处。粘接带基底部件5自身可以为与钩型扣合部件6间的结合力在2.2N/25mm以下的无纺布,诸如聚乙烯薄膜和聚丙烯薄膜等的薄膜薄层制品,通过诸如热加工或超声波加工对无纺布实施熔融固化处理后的、与钩型扣合部件间的结合力比较弱或不具有结合力的制品。对于采用这类物质构成粘接带基底部件的场合,由于与钩型扣合部件间的结合力比较弱,所以不再需要重新形成非结合部分。因此,如果从用于形成非结合部分所需要的后加工等的角度考虑,最好采用与钩型扣合部件间的结合力比较弱的材料制作粘接带基底部件5。
而且,作为使粘接带基底部件5自身与钩型扣合部件间的结合力比较弱的粘接带的一个具体构成实例,为采用日本三井化学(株)社制造的无纺布“PK116”(单位面积重量为80g/m2)作为粘接带基底部件,并且在该粘接带用基底部件的一个表面处粘接有作为钩型扣合部件(阳侧结合片)的、由日本住友3M(株)社制造的“CS600”中的第1600ppi制品。
如图3所示的侧向襟翼3在外侧边缘附近位置处朝向外侧方向延伸,通过粘接带基底部件5上的安装部分5a与侧向襟翼3间实施结合、固定。而且,安装在侧向襟翼3处的粘接带4还可以如图4和图5所示,使侧向襟翼3中的侧向边缘部分在侧向襟翼3侧折返,钩型扣合部件6与由粘接带基底部件5上的非结合部分7a和侧向襟翼3上的结合部分7b构成的结合区域7间实施结合,从而对侧向襟翼3实施暂时固定。
图4为表示粘接带4在侧向襟翼3的侧向边缘部处折返时用的放大图,图5为表示沿图4中的线X-X’剖开时的剖面图。正如图5所示,折返后的粘接带4使钩型扣合部件6与粘接带基底部件5上的安装部分5a相互重叠,其中一部分由安装用部分5a处朝向外侧延伸,该朝向外侧延伸的部分(下面将该朝向外侧延伸的部分称为溢出部分6a)将与侧向襟翼3相抵接。该安装部分5a形成结合区域7的非结合部分7a,与溢出部分6a相结合的侧向襟翼3构成为结合区域7中的结合部分7b。钩型扣合部件6与侧向襟翼3上的结合部分7b相结合,对粘接带4实施暂时固定。与溢出部分6a相结合的结合部分7b的大小,最好为钩型扣合部件整个面积的5~50%。当其小于5%时,将不能获得对粘接带实施暂时固定所需要的结合力。当其超过50%时,由于结合面积过大而会使结合力过强。因此,需要使用非常大的力才能将暂时固定着的粘接带由侧向襟翼表面处剥离下来,所以可能会损坏侧向襟翼的表面。
而且,将钩型扣合部件6与侧向襟翼3相抵接,使其与侧向襟翼表面相结合,除了设置有与所述溢出部分6a相结合的结合部分7b之外,在粘接带4上的安装部分5a处还可以设置有呈如图10(a)~图10(c)所示的矩形、三角形等形式的切口部分8,或是呈如图11(a)~图11(d)所示的图案、数字等形式的切口部分8。这种切口部分8在通过安装部分5a将粘接带4安装在侧向襟翼3处时,可以通过切口部分8使侧向襟翼的表面暴露出来,所以可以将钩型扣合部件6结合在该暴露出的侧向襟翼表面处,与粘接带4间实施暂时固定。而且,该切口部分8并不仅限于如图10和图11所示的具体构成形式。这种结合还可以通过将结合部分7b和切口部分8中的任意一个或将其实施组合设置。
钩型扣合部件6在所述结合区域7处的结合力,即按照如后所述的剥离测定方法测定出的剥离力,最好为0.3~2.2N/25mm。当其小于0.3N/25mm时,不能将粘接带4暂时固定。当其大于2.2N/25mm时,将使结合力过强,难以对粘接带4实施剥离,所以可能会损坏侧向襟翼3。
而且,对于粘接带4实施折返的场合,钩型扣合部件6在由与安装部分5a相重叠的、形成在粘接带用基底部件5处的非结合部分以及形成在侧向襟翼3处的结合部分7b构成的结合区域7相结合,非结合部分7a处的结合力在按照与对所述侧向襟翼3的结合力实施测定的同样方法进行测定时,其值最好在2.2N/25mm以下。当其大于2.2N/25mm时,即使通过结合部分7b实施剥离,也将由于非结合部分7a处的结合力比较强,而难以对粘接带4实施剥离,进而会使得穿用尿布时的操作比较麻烦。而且,在安装粘接带的部分可能会对侧向襟翼产生损坏。
另外,关于由非结合部分7a和结合部分7b构成的结合区域7,并不仅限于如上所述的、由粘接带基底部件5上的非结合部分7a和侧向襟翼3上的结合部分7b构成的形式。例如,还可以在对粘接带4实施折返时,在钩型扣合部件6与粘接带基底部件5上的安装部分5a重叠、遍及侧向襟翼3的场合,向侧向襟翼3侧延伸出的长度比较长的情况下,可以如图6(a)所示,使非结合部分7a形成在粘接带基底部件5上的安装部分5a以及与该安装部分5a相邻接的侧向襟翼3的一部分上。而且还可以如图6(b)所示,对于在对粘接带4实施折返处理时,钩型扣合部件6不与粘接带基底部件5上的安装部分5a重叠,整个钩型扣合部件与侧向襟翼3相抵接的场合,非结合部分7a还可以形成在侧向襟翼3处。这种非结合部分7a可以依据粘接带的形状、安装位置等,按照如上所述的方式,将与钩型扣合部件6相结合的结合区域7中的结合部分7b,适当地设定在整个钩型扣合部件的5~50%之间。另外,作为形成非结合部分7a的材料,可以为如上所述的、与钩型扣合部件6间的结合力在2.2N/25mm以下的弱的无纺布,诸如聚乙烯薄膜和聚丙烯薄膜等的薄膜薄层制品,以及通过诸如热加工或超声波加工对无纺布实施熔融固化处理后的制品等等。
另外,作为粘接带4如图2所示,在粘接带基底部件5的一方的侧缘形成安装部分5a,在另一方的侧缘形成夹持部分5b,钩型扣合部件6配置在该安装部分5a和夹持部分5b之间,也可以按照由形成安装部分5a的端部边缘处一直延伸至夹持部分5b处的大小来配置。对于将这种粘接带4固定在侧向襟翼3处,在侧向襟翼3的侧向边缘部分实施折返的场合,还可以如图7所示,使钩型扣合部件6彼此重合,并且进一步使钩型扣合部件6的一部分与侧向襟翼的表面相抵接、结合。对于这种场合,与侧向襟翼表面相抵接的钩型扣合部件6的尺寸,最好也按照如上所述的方式,使钩型扣合部件6上彼此重合的面积为5~50%的大小。当在钩型扣合部件6上与安装部分5a相当的位置处还设置有折返用切缝时,可以使折返操作变得更容易。
可以利用诸如热密封、超声波密封、使用热熔型粘接剂等方式,对粘接带基底部件5和钩型扣合部件6间实施结合、固定。作为结合用的弹性体可以是具氨(基甲酸)脂、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苯乙烯-丁二烯-乙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ES)、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IS)等等。
将粘接带4安装在侧向襟翼3处的部分的第二实施形式如图8所示。图8为表示第二实施形式的剖面图,在该实施形式中,粘接带4位于侧向襟翼3的内侧(穿用时朝向衣服的侧面)的侧向边缘附近处,当将粘接带4折返时,可以使粘接带4上的钩型扣合部件6与侧向襟翼3相对并朝向上侧方向,粘接带4上的夹持部分5b在比侧向襟翼3更外侧(图中的右侧方向)的位置处,通过安装部分5a实施结合和安装。
与粘接带4相结合的结合区域7形成在侧向襟翼3处。结合区域7中非结合部分7a与结合部分7b间的比率,可以按如上所述的方式,将结合部分7b设定为整个钩型扣合部件的5~50%。作为形成非结合部分的材料如上所述,可以列举出与钩型扣合部件6间的结合力比较弱的无纺布,诸如聚乙烯薄膜和聚丙烯薄膜等的薄膜薄层制品,通过诸如热加工或超声波加工对无纺布实施熔融固化处理后的制品等。
而且,安装在侧向襟翼3处的粘接带4,可以在侧向襟翼3的侧向边缘处朝向尿布主体2侧(图中的左侧方向)折返,粘接带4上的钩型扣合部件6,在结合区域7实施结合,暂时固定在侧向襟翼3处。
将粘接带4安装在侧向襟翼3处的部分的第三实施形式如图9所示。图9为表示第三实施形式的剖面图,在该实施形式中,粘接带4位于侧向襟翼3的侧向边缘附近处,粘接带4上的钩型扣合部件6与侧向襟翼3相对设置,粘接带4上的夹持部分5b朝向一次性尿布主体1(图中的左侧方向)延伸,并且通过安装用部分5a实施结合和安装。
与粘接带4相结合的结合区域7形成在侧向襟翼3处。结合区域7中非结合部分7a与结合部分7b间的比率,可以按如上所述的方式,将结合部分7b设定为整个钩型扣合部件的5~50%。作为形成非结合部分的材料如上所述,可以列举出与钩型扣合部件6间的结合力比较弱的无纺布,诸如聚乙烯薄膜和聚丙烯薄膜等的薄膜薄层制品,通过诸如热加工或超声波加工对无纺布实施熔融固化处理后的制品等。
<剥离测定实验>
如图12所示,对侧向襟翼和粘接带基底部件按长度100mm×宽度25mm的尺寸实施切割,并且沿长度方向按25mm的间隔印制标记。对钩型扣合部件(面型紧固件中的阳侧结合片)按25mm×25mm的尺寸实施切割,使用两面粘接的粘接带将其固定在由粘接带基底部件的端部边缘起25mm~50mm间的位置处。由侧向襟翼的一侧边缘至25mm的位置处,使用诸如胶带等的带状部件实施卷绕增强。然后,按照使钩型扣合部件朝向侧向襟翼的方式,将粘接带基底部件设置在侧向襟翼的上侧处,使用重量为700g滚筒在粘接带基底部件的上面以5mm/sec的速度往返运动,以制作出侧向襟翼与钩型扣合部件相结合的测定用试样。将按照这种方式制作出的测定用试样上的粘接带基底部件的一个端部以及侧向襟翼的用胶带卷绕实施增强的部分,使用卡盘实施夹持,并且利用英斯特朗测定机(INSTTRON5564)以100mm/sec的牵引速度,沿箭头所示方向实施剥离(参见图13),求出此时的最大负荷。
而且,在剥离实验中所使用的部件,其侧向襟翼为“日本トレダカ-社制造的flexAir型”无纺布(单位面积重量为25g/m2的蓬松无纺布层和单位面积重量为75g/m2的合成橡胶层构成的复合体),钩型扣合部件为“日本住友3M(株)社制造的CS600的1600ppi型”尼龙带扣(マジックテ-プ)(注册商标)(阳侧结合片),粘接带基底部件为“日本三井化学(株)社制造的PK116”(单位面积重量为80g/m2)的无纺布。
上面参考附图,对于根据本发明构造的一次性尿布以及所使用的粘接带进行了具体说明,然而本发明原本并不仅限于如图所示的具体构成实例,可以在适合上述主题的范围内,实施适当的变化,这些也包括在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范围之内。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由顶片、底片、包在这两片内部处的吸收体构成的尿布主体,沿着该尿布主体纵向方向端部配置着的一对侧向襟翼,以及设置在各侧向襟翼的侧向边缘附近处的粘接带,而且在粘接带处设置有钩型扣合部件,并且通过钩型扣合部件使所述粘接带与侧向襟翼相结合的一次性尿布,这种一次性尿布中与侧向襟翼的粘接带相结合的区域(结合区域),可以由与钩型扣合部件相结合的结合部分,以及与钩型扣合部件间的结合力弱或根本不相结合的非结合部分构成,安装在侧向襟翼处的粘接带,可以通过侧向襟翼的侧向边缘使设置有钩型扣合部件的面为内侧实施折返,使钩型扣合部件在侧向襟翼的结合区域实施结合,使粘接带暂时固定在侧向襟翼的表面处,所以粘接带不会由尿布侧向襟翼的侧向边缘处朝向外侧方向延伸出。采用这种构成形式,可以在制造尿布的过程中,当对制造生产线上连续行进的各个部件进行装配、折叠作业时,使这种粘接带不会挂粘在制造机械和尿布的其他部分上,从而可以实现顺滑的制造流程,而且不会出现尿布被卷入至制造机械中等等的问题。由于钩型扣合部件并不出现在表面上,所以在对一次性尿布实施穿用时,使用者不会由于钩型扣合部件而受到损伤。
而且,粘接带与侧向襟翼间的暂时固定,可以通过结合区域中的结合部分实现,所以可以通过对该结合部分的比率实施调整的方式调整结合力。因此,可以按照与侧向襟翼材料性质相吻合的方式设定其结合力,从而不会使侧向襟翼产生破损。
而且,还可以在对粘接带实施折返操作时,在与钩型扣合部件相重合的粘接带基底部件表面处,形成与钩型扣合部件间的结合力弱的非结合部分,由于该部分的结合力比较弱,与侧向襟翼与钩型扣合部件间的结合力相同或在其之下,对粘接带实施剥离时,从而不会对侧向襟翼上安装粘接带的附近部分产生损伤。而且,在对尿布实施穿用时的操作也不麻烦。
而且,由于将一个粘接带基底部件结合在侧向襟翼的内侧处,所以粘接带的构成、结合方法简单,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可加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