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导电连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电源防水连接器。
相关背景技术
[0002] 汽车上使用的防水通电电源连接器通常为针脚连接器(板对板连接器),现有的高速板对板连接器的公母端塑胶本体分别采用防错插及倒角设计,可容许一定量的错位装配,且端子采用双触点结构设计,可提高接触导通的稳定性并确保接触电阻的极小化。但由于母端的插针与公端的插针以点接触的状态进行插接,容易导致插针被挤压变形,且会导致插针的摩擦磨损,影响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0] 本发明的一种汽车电源防水连接器的实施例,如图1至图6所示,包括母端100、公端200和密封圈300。
[0021] 母端100包括第一罩壳110,第一罩壳110内设置有第一导电端子120和成对且平行分布的导杆130;第一导电端子120的一端位于成对设置的两个导杆130之间并与导杆130平行,另一端穿过第一罩壳110并延伸至第二罩壳210外部,用于与其他电路元件连接。
[0022] 公端200包括第二罩壳210,第二罩壳210内设置有成对且平行分布的第二导电端子220;第二导电端子220包括与导电部221和形变部222,导电部221有两段,均与导杆130平行,形变部222连接两个导电部221,且具有向垂直于导电部221方向的一侧凸出的弧面;两个导电部221均固定于第二罩壳210,进而保证形变部222只能在垂直于导电部221的方向上形变凸出,且避免第二导电端子220整体在外部振动下产生晃动。初始状态下,成对的两个第二导电端子220的形变部222向相互背离的方向凸出;第一罩壳110与第二罩壳210沿导杆130延伸方向插接时,成对的第二导电端子220位于第一导电端子120两侧,且位于该第一导电端子120对应的两个导杆130之间;导杆130顶推第二导电端子220的形变部222向另一侧凸出至与第一导电端子120抵接。
[0023] 密封圈300设置于第一罩壳110和第二罩壳210之间,用于封堵第一罩壳110和第二罩壳210的连接端面。
[0024] 初始状态下,成对的两个第二导电端子220的形变部222向相互背离的方向凸出,为第一导电端子120预留出较大的安装空间,在公端200与母端100的插接过程中,再使导杆130顶推第二导电端子220的形变部222变形与第一导电端子120抵接,此时,第一导电端子
120已经随第一罩壳110和第二罩壳210的插接调整至与第二导电端子220的导电部221平行,避免第一导电端子120因倾斜插入而被第二导电端子220挤压变形,且第二导电端子220在插接过程中形变至与第一导电端子120抵接,能减少第一导电端子120与第二导电端子
220的摩擦接触的长度,降低两者的磨损程度。
[0025] 进一步地,由于初始状态下两个第二导电端子220的形变部222为第一导电端子120预留出了较大的安装空间,本申请中将第二导电端子220的两个导电部221均固定于第二罩壳210,避免在使用过程中,两个第二导电端子220因外部振动产生晃动,造成第一导电端子120和第二导电端子220发生瞬时断触。第二导电端子220的两端固定,利用位于两个导电部221之间的形变部222抵抗振动,且形变后的形变部222恢复初始状态时需要较大的顶推力,能够抵抗更大的振动冲击,使用时更加稳定。
[0026]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形变部222包括与两个导电部221连接的导电框和嵌套于导电框内的半球型按键弹片,半球型按键弹片向一侧凸出并在受到顶推时向另一侧凸出。
[0027] 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第二导电端子220为一体成型的金属弹片,两个导电部221位于同一平面,形变部222向一侧凸出,并在受到顶推时向另一侧凸出。
[0028]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罩壳210内设置有多个接线区域,多个接线区域呈矩阵分布;每个接线区域内均设置有一对第二导电端子220;第一导电端子120和其对应的两个导杆
130构成一个接线组,接线组有多个,每个接线组对应插装于一个接线区域。第二罩壳210的接线区域的内侧壁与导杆130平行,并在公端200与母端100插接时与导杆130贴合。其中,同一接线区域内成对的两个第二导电端子220固定且电连接,并连接于同一导电片240后伸出第二罩壳210外,伸出第二罩壳210外的导电片240用于与其他电路元件连接。
[0029] 在本实施例中,位于同一列的相邻两个接线区域之间的第二罩壳210的侧壁上均开设有限位槽211,位于同一列的多个第二导电端子220的靠近母端100的一端通过同一限位杆230连接,限位杆230穿过同一列的接线区域的限位槽211并固定于限位槽211;且限位杆230为绝缘材料,避免相邻两个接线区域的第二导电端子220电连接。
[003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端子120的端部设置有倒钩121,且第一导电端子120设置有倒钩121的一端相较于导杆130伸出,以在倒钩121越过第二导电端子220的形变部222后,导杆130顶推形变部222变形,并在公端200与母端100分离时,在导杆130移动至不再限制形变部222后,倒钩121再顶推两个第二导电端子220的形变部222向相互背离的方向凸出,进而使形变部222恢复至初始状态。倒钩121与形变部222抵接时,既能对公端200和母端100的分离产生阻力,还能再进一步施力时顶推形变部222恢复形变,使得第一导电端子120顺利脱离。
[0031] 在本实施例中,导杆130的端部为斜面,斜面用于与形变部222凸出的一侧抵接,顶推形变部222向另一侧凸出,减小公端200与母端100插接时的阻力。
[0032]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电端子220的端部不超出第二罩壳210的端部,第一导电端子120的端部不超出第一罩壳110的端部,避免第一导电端子120和第二导电端子220受损。第二罩壳210用于插接的一端外周壁上开设有台面,公端200与母端100插接时,第一罩壳
110套设于第二罩壳210外,并与第二罩壳210外的台面抵接。其中,密封圈300与第一罩壳
110的端面固定连接,并在第一罩壳110和第二罩壳210套接后与第二罩壳210外的台面抵接。
[0033] 本发明的一种汽车电源防水连接器的公端200和母端100在未插接前,公端200的每个接线区域内,成对的两个第二导电端子220的形变部222向相反方向凸出。公端200和母端100插接时,使母端100的每个接线组与一个接线区域对应,每个接线组的导杆130与一个接线区域的侧壁贴合,引导第一导电端子120移动至对应的两个第二导电端子220之间。第一导电端子120的倒钩121穿过两个第二导电端子220的形变部222后,导杆130顶推两个第二导电端子220的形变部222向靠近第一导电端子120一侧凸出并与第一导电端子120抵接;至第一罩壳110移动至与第二罩壳210的台面抵接,公端200和母端100插接完成实现电连接。其中,为保证第一罩壳110和第二罩壳210连接的可靠性,可在第一罩壳110和第二罩壳
210上分别设置卡扣和卡钩,利用卡扣和卡钩的配合防止第一罩壳110和第二罩壳210松脱,卡扣和卡钩的结构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在公端200和母端100分离时,导杆130先移动至与形变部222远离后,第一导电端子120的倒钩121顶推两个第二导电端子220的形变部
222向远离第一导电端子120一侧凸出,使得第二导电端子220恢复初始状态,第一导电端子
120能够顺利脱出。
[0034]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