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一种便于调节的建筑施工用基坑防护装置

一种便于调节的建筑施工用基坑防护装置实质审查 发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基坑防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调节的建筑施工用基坑防护装置。

相关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常需要根据工程量开挖相应的基坑,基坑属于临时性工程,其作用是提供一个空间,使基础的砌筑作业得以按照设计所指定的位置进行,为增加基坑作业过程中的安全系数,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需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档、加固与保护措施,基坑支护是保证地下施工时基坑周围的稳固安全,是对基坑进行临时的加固、支撑,基坑支护分为很多种,应用范围广泛,其中防护结构作为其中的一大项作用巨大。
[0003] 然而,现有的建筑施工用基坑防护装置在使用时,在应用时,不便于根据基坑的角度进行自适应调节防护板的角度,使得防护板不便于与基坑的内壁贴合,不仅不够方便快捷,而且影响支撑防护的效果,同时,在进行支撑时,不便于对基坑的内壁以及顶部的土壤进行挤压加固,也会影响支撑防护的效果,并且,不便于对基坑顶部周围的土壤进行防护,雨水容易渗透至土壤内,在防护装置取下时,基坑内壁容易发生塌落,影响支撑防护的效果。
[0004]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便于调节的建筑施工用基坑防护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0] 请参阅图1‑图13,图示中的一种便于调节的建筑施工用基坑防护装置,包括移动底座,且移动底座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滚轮103,移动底座包括第一半部101和第二半部102,且第二半部102和第一半部101之间设置有移动机构,第一半部10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L形块11,且L形块11的顶部通过升降模块12连接有第一移动板13,升降模块12为本技术领域的公知技术,其结构和原理不再赘述,第一移动板13的底部通过伸缩机构连接有第二移动板19,且第二移动板1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阵列设置的插杆20,第一半部101的顶部开设有缺口18,且第二半部102的顶部通过第一转动机构转动连接有转动板14,转动板14的顶部通过升降机构连接有第一移动块15,且第一移动块15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防护板16,第一防护板16的顶部通过第二转动机构转动连接有第二防护板21,且第二防护板21和第一防护板
16之间固定连接有伸缩板17,便于对第一防护板支撑的角度进行自适应调节,便于其与基坑的内侧壁贴合,同时,能够对基坑的内侧壁以及顶部周围的土壤进行挤压,使得土壤变得紧实,能够对基坑起到加固的效果,并且,能够对基坑顶部周围的土壤进行防护,减少雨水渗入内部,使得支撑防护的效果更好。
[0021] 移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一半部101侧壁的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套杆208,且各个第一套杆208的侧壁套设有第一套管209,第一套管209的另一端与第二半部102的侧壁固定,且各个第一套管209的侧壁套设有第一弹簧210,第一半部10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套杆202,且第二套杆202的侧壁套设有第二套管201,第二套管201的另一端与第二半部102的侧壁固定,且L形块1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L形板203,第一L形板20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筒204,且第一固定筒204内通过第一移动组件连接有移动柱205,第一固定筒20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软管206,且第一软管206和第二套管201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软管207,当移动柱205对第一固定筒204内的液压油进行挤压时,能够通过第一软管206和第二软管207进入第二套管201内,此时,在液压油的作用下,能够推动第二套管201向远离第二套杆202的方向移动,同时,带动第二半部102向远离第一半部101的方向移动,第一弹簧210被拉伸,进而带动转动板14和第一防护板16进行移动,并使得第一防护板16与基坑的内壁相抵,使得土壤变得紧实,能够起到加固的效果,使得支撑防护的效果更好。
[0022] 第一转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二半部102顶部的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固定块301,且转动板14通过第一转轴302与两个第一固定块301相对的侧壁转动连接,第一转轴
302的侧壁固定套设有第一齿轮303,且第一固定块30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连接块304,两个第一连接块304相对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导向杆
305,且各个第一导向杆305的侧壁套设有第一滑块306,第一滑块306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条308,且第一齿条308与第一齿轮303啮合设置,第一固定块301的侧壁设置有用于对第一齿条308进行限位的限位机构,且各个第一导向杆305的侧壁套设有第二弹簧307,当需要对基坑进行支撑防护时,推动移动底座进行移动,当第一防护板16的侧壁与基坑的顶部边沿相抵时,能够推动第一防护板16进行顺时针转动,同时,通过第一移动块15和升降机构带动转动板14沿着第一转轴302进行顺时针转动,待第一防护板16与基坑的内侧壁贴合时,通过升降模块12带动第一移动板13向下移动,并通过伸缩机构带动第二移动板19和插杆20向下移动,并将插杆20插入基坑的底部,与此同时,当第一转轴302进行转动时,能够带动第一齿轮303进行转动,同时,推动第一齿条308向下移动,第二弹簧307被压缩,并且,当插杆
20插入基坑的底部土壤后,当第一移动板13继续向下移动时,能够使得第六弹簧1003被逐渐压缩,此时,第一移动板13和第二移动板19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小,此时,能够通过限位机构对第一齿条308进行限位,避免第一转轴302和第一防护板16进行随意转动,更加稳定可靠,从而便于对第一防护板16支撑的角度进行自适应调节,使用更加方便快捷,并保证支撑防护的效果。
[0023] 升降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转动板14顶部的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三套杆410,且各个第三套杆410的侧壁套设有第三套管411,第三套管411的上端与第一移动块15的底部固定,且第三套杆410和第三套管411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412,第一移动块15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支撑块407,且支撑块407的顶部插设有滑动杆405,滑动杆40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圆盘406,且滑动杆405的侧壁套设有复位弹簧408,转动板14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固定块401,且两个第二固定块401相对的侧壁通过第二转轴402转动连接有绕线轮
403,绕线轮403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拉绳404,且拉绳404的上端与滑动杆405的下端固定,第二转轴402的侧壁固定套设有第二齿轮413,且第二固定块401的侧壁通过第二移动组件连接有第二齿条409,第二齿条409与第二齿轮413啮合设置,当移动柱205对第一固定筒204内的液压油进行挤压时,能够通过第二移动组件第二齿条409进行移动,当第二齿条409进行移动时,能够推动第二齿轮413和第二转轴402进行逆时针转动,从而带动绕线轮403进行转动,进而对拉绳404进行收卷,此时,能够滑动杆405和圆盘406向下移动,复位弹簧408被压缩,当圆盘406向下移动时,能够通过第二转动机构带动第二防护板21进行逆时针转动,待第二防护板21转动至水平状态时,待复位弹簧408无法继续被压缩,当拉绳404继续拉动时,能够通过支撑块407带动第一移动块15向下移动,并带动第一防护板16和第二防护板21向下移动,同时,第三套管411沿着第三套杆410的侧壁向下移动,第三弹簧412被压缩,待第二防护板21与基坑的顶部相抵时,能够对基坑顶部周围的土壤进行挤压,使得土壤变得紧实,从而能够对基坑起到加固的效果,并且,通过第二防护板21和伸缩板17的作用,能够对基坑顶部周围的土壤进行防护,减少雨水渗入内部,使得支撑防护的效果更好。
[0024] 第二转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一防护板16顶部的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三固定块501,且两个第三固定块501相对的侧壁通过第三转轴502转动连接有转动块503,转动块503与第二防护板21的底部固定,且第三转轴502的侧壁固定套设有第三齿轮505,第三固定块
501的侧壁通过第三移动组件连接有第三齿条504,且第三齿条504与第三齿轮505啮合设置,通过第三移动组件带动第三齿条504进行移动,能够推动第三齿轮505和第三转轴502进行逆时针转动,当第三转轴502进行转动时,能够带动转动块503和第二防护板21进行逆时针转动。
[0025] 第一移动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二移动板19顶部的导轨705,且导轨705的顶部滑动连接有滑动块701,滑动块701的侧壁开设有斜槽702,且第一移动板13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安装块703,安装块703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推动杆704,且推动杆704插设在斜槽702内,第一移动板13和第二移动板19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小,此时,能够通过安装块703带动推动杆704沿着斜槽702向下滑动,从而推动滑动块701沿着导轨705向靠近第一固定筒204的方向移动,同时,带动移动柱205进行同步移动,从而能够对第一固定筒204内的液压油进行挤压。
[0026] 第二移动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二固定块401侧壁的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连接块801,且两个第二连接块801相对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导向杆802,各个第二导向杆802的侧壁套设有第二滑块803,且第二滑块803与第二齿条409的侧壁固定,各个第二导向杆802的侧壁套设有第四弹簧804,且第二连接块80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L形板
805,第二L形板80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筒806,且第二固定筒806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塞808,第一活塞808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809,且第一连接杆809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接板810与第二齿条409的顶部固定,第二固定筒806和第一固定筒204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软管807,当移动柱205对第一固定筒204内的液压油进行挤压时,能够通过第三软管
807进入第二固定筒806内,在液压油的作用下,能够推动第一活塞808进行移动,同时,通过第一连接杆809和第一连接板810带动第二齿条409进行移动,第四弹簧804被压缩。
[0027] 第三移动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三固定块501侧壁的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三连接块601,且两个第三连接块601相对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三导向杆602,各个第三导向杆602的侧壁套设有第三滑块603,且第三滑块603与第三齿条504的侧壁固定,各个第三导向杆602的侧壁套设有第五弹簧604,且第三齿条50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L形架605,圆盘40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推动块606,且推动块606的底部设置有斜面607,当圆盘406向下移动时,能够带动推动块606向下移动,并使得L形架605与斜面607相抵,从而能够推动L形架
605和第三齿条504进行移动,同时,第五弹簧604被压缩,并且,能够推动第三齿轮505和第三转轴502进行逆时针转动,当第三转轴502进行转动时,能够带动转动块503和第二防护板
21进行逆时针转动,同时,伸缩板17发生形变,待第二防护板21转动至水平状态时,当推动块606继续向下移动时,L形架605能够移动至推动块606的侧壁。
[0028] 限位机构包括开设在第一齿条308侧壁的多个阵列设置的插孔909,且第一固定块30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三L形板901,第三L形板90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三固定筒902,且第三固定筒902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活塞903,第二活塞903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
908,且第二连接杆90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移动块906,第二移动块906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插销907,且第二移动块906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T形导杆905,T形导杆
905的侧壁套设有第二连接板904,且第二连接板904与第一固定块301的侧壁固定,第一软管206的下端固定插设在第三固定筒902的端部,当移动柱205进行移动时,能够对第一固定筒204内的液压油进行挤压,使得第一固定筒204内的液压油通过第一软管206进入第三固定筒902内,在液压油的作用下,能够对第二活塞903进行推动,同时,通过第二连接杆908带动第二移动块906和第二连接板904进行移动,并将插销907插入插孔909内进行限位,避免第一转轴302和第一防护板16进行随意转动,更加稳定可靠。
[0029] 伸缩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一移动板13底部的两个对称设置的第四套管1001,且各个第四套管1001内插设有第四套杆1002,第四套杆1002的下端与第二移动板19的顶部固定,且各个第四套管1001的侧壁套设有第六弹簧1003,过升降模块12带动第一移动板13向下移动,并通过伸缩机构带动第二移动板19和插杆20向下移动,并将插杆20插入基坑的底部,待插杆20完全插入基坑的底部土壤后,当第一移动板13继续向下移动时,能够使得第六弹簧1003被逐渐压缩,此时,第一移动板13和第二移动板19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小。
[0030] 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当需要对基坑进行支撑防护时,推动移动底座进行移动,当第一防护板16的侧壁与基坑的顶部边沿相抵时,能够推动第一防护板16进行顺时针转动,同时,通过第一移动块15和升降机构带动转动板14沿着第一转轴302进行顺时针转动,待第一防护板16与基坑的内侧壁贴合时,通过升降模块12带动第一移动板13向下移动,并通过伸缩机构带动第二移动板19和插杆20向下移动,并将插杆20插入基坑的底部,与此同时,当第一转轴302进行转动时,能够带动第一齿轮303进行转动,同时,推动第一齿条308向下移动,第二弹簧307被压缩。
[0031] 待插杆20完全插入基坑的底部土壤后,当第一移动板13继续向下移动时,能够使得第六弹簧1003被逐渐压缩,此时,第一移动板13和第二移动板19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小,此时,能够通过安装块703带动推动杆704沿着斜槽702向下滑动,从而推动滑动块701沿着导轨705向靠近第一固定筒204的方向移动,同时,带动移动柱205进行同步移动,从而能够对第一固定筒204内的液压油进行挤压,使得第一固定筒204内的液压油通过第一软管206进入第三固定筒902内,在液压油的作用下,能够对第二活塞903进行推动,同时,通过第二连接杆908带动第二移动块906和第二连接板904进行移动,并将插销907插入插孔909内进行限位,避免第一转轴302和第一防护板16进行随意转动,更加稳定可靠,从而便于对第一防护板16支撑的角度进行自适应调节,使用更加方便快捷,并保证支撑防护的效果。
[0032] 当移动柱205对第一固定筒204内的液压油进行挤压时,能够通过第一软管206和第二软管207进入第二套管201内,此时,在液压油的作用下,能够推动第二套管201向远离第二套杆202的方向移动,同时,带动第二半部102向远离第一半部101的方向移动,第一弹簧210被拉伸,进而带动转动板14和第一防护板16进行移动,并使得第一防护板16与基坑的内壁相抵,使得土壤变得紧实,能够起到加固的效果,使得支撑防护的效果更好。
[0033] 与此同时,当移动柱205对第一固定筒204内的液压油进行挤压时,能够通过第三软管807进入第二固定筒806内,在液压油的作用下,能够推动第一活塞808进行移动,同时,通过第一连接杆809和第一连接板810带动第二齿条409进行移动,第四弹簧804被压缩,当第二齿条409进行移动时,能够推动第二齿轮413和第二转轴402进行逆时针转动,从而带动绕线轮403进行转动,进而对拉绳404进行收卷,此时,能够滑动杆405和圆盘406向下移动,复位弹簧408被压缩。
[0034] 当圆盘406向下移动时,能够带动推动块606向下移动,并使得L形架605与斜面607相抵,从而能够推动L形架605和第三齿条504进行移动,同时,第五弹簧604被压缩,并且,能够推动第三齿轮505和第三转轴502进行逆时针转动,当第三转轴502进行转动时,能够带动转动块503和第二防护板21进行逆时针转动,同时,伸缩板17发生形变,待第二防护板21转动至水平状态时,当推动块606继续向下移动时,L形架605能够移动至推动块606的侧壁。
[0035] 待复位弹簧408无法继续被压缩,当拉绳404继续拉动时,能够通过支撑块407带动第一移动块15向下移动,并带动第一防护板16和第二防护板21向下移动,同时,第三套管411沿着第三套杆410的侧壁向下移动,第三弹簧412被压缩,待第二防护板21与基坑的顶部相抵时,能够对基坑顶部周围的土壤进行挤压,使得土壤变得紧实,从而能够对基坑起到加固的效果,并且,通过第二防护板21和伸缩板17的作用,能够对基坑顶部周围的土壤进行防护,减少雨水渗入内部,使得支撑防护的效果更好。
[0036]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0037]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