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一种建筑结构设计屋顶檐口防水结构

一种建筑结构设计屋顶檐口防水结构有效专利 实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防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结构设计屋顶檐口防水结构。

相关背景技术

[0002] 檐口就是指建筑构图中在顶部的典型地带线脚并凸的水平部件,“檐口”又被常被误作“沿口”。一般说的屋面檐口是指大屋面的最外边缘处的屋檐的上边缘,即“上口”。其特指古典建筑檐部三个部分的最上部分。
[0003]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2020019558.5公开的一种建筑结构设计屋顶檐口防水结构中,其需要人工定期打开管盖,从而使管道内部积累的泥沙等杂质排出,不方便操作人员使用,同时其蓄水池安装不便,且长度较长运输也不便利。实用新型内容
[0004]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结构设计屋顶檐口防水结构,具有操作简便和方便安装的特点。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结构设计屋顶檐口防水结构,包括墙体,所述墙体的一侧设置有水管,所述水管的内部设置有便捷排出组件,所述便捷排出组件包括升降杆、支撑弹簧、固定座、限位挡板和楔形块,其中,所述水管的内部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内部设置有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的上端设置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顶端设置有楔形块,所述楔形块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挡板。
[0006] 优选的,所述限位挡板的内部对应楔形块设置有过滤网。
[0007] 优选的,所述限位挡板的表面对应楔形块对称设置有滑块,所述楔形块的内部对应卡块设置有卡槽,所述水管的内部对应楔形块设置有排出口。
[0008] 优选的,所述墙体的上端设置有屋檐,所述墙体的一侧对应屋檐设置有便捷组装组件,所述便捷组装组件包括第一蓄水池、第二蓄水池、连接装置和连接池,其中,所述墙体的一侧对应屋檐设置有第一蓄水池,所述第一蓄水池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蓄水池,所述第一蓄水池与第二蓄水池的中间设置有连接池,所述连接池的内部对称设置有连接装置。
[0009] 优选的,所述连接装置包括插入座、移动块和限位腔,其中,所述连接池的内部对称设置有限位腔,所述第二蓄水池的表面对应限位腔设置有插入座,所述插入座的内部设置有移动块。
[0010] 优选的,所述插入座的内部对应移动块设置有压缩弹簧,所述插入座的内部对应移动块设置有移动腔。
[001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2]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便捷排出组件,实现了可以自动排出水管中积累的泥沙及杂质,安装好后,使用过程中不需要操作人员手动操作,从而提高了操作人员使用的便利性,同时该结构结构简便,使用成本较低,且不容易损坏,可以长时间使用。
[0013]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便捷组装组件,实现了对蓄水池的便捷安装,从而提高了蓄水池安装的便利性,同时该结构组装方便,只需要分别将第一和第二蓄水池与连接池插入连接即可,方便操作人员使用,提高了使用的便利性,且每段的体积较小,从而方便运输。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2] 实施例1
[0023]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结构设计屋顶檐口防水结构,包括墙体1,墙体1的一侧设置有水管4,水管4的内部设置有便捷排出组件5,便捷排出组件5包括升降杆51、支撑弹簧52、固定座53、限位挡板54和楔形块55,其中,水管4的内部设置有固定座53,固定座53的内部设置有支撑弹簧52,支撑弹簧52的上端设置有升降杆51,升降杆51的顶端设置有楔形块55,楔形块55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挡板54。
[0024] 具体的,限位挡板54的内部对应楔形块55设置有过滤网56。
[002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网56可以避免落下的泥沙等杂质落入水管4中,从而提高了水管4的稳定性。
[0026] 具体的,限位挡板54的表面对应楔形块55对称设置有滑块,楔形块55的内部对应卡块设置有卡槽,水管4的内部对应楔形块55设置有排出口。
[002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块在卡槽中移动,从而可以提高楔形块55移动的稳定性,通过排出口可以排出泥沙等杂质,提高了排出泥沙等杂质的便利性。
[0028]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当泥沙等杂质落到楔形块55上,堆积到一定重量后,从而使楔形块55向下移动,使升降杆51移动,支撑弹簧52压缩,当楔形块55移动到排出口下端后,泥沙等杂质从而可以从排出口排出,从而提高了泥沙等杂质的便利性,同时过滤网56可以避免落下的泥沙等杂质落入水管4中,从而提高了水管4的稳定性,滑块在卡槽中移动,从而可以提高楔形块55移动的稳定性。
[0029] 实施例2
[0030]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具体的,墙体1的上端设置有屋檐2,墙体1的一侧对应屋檐2设置有便捷组装组件3,便捷组装组件3包括第一蓄水池31、第二蓄水池32、连接装置33和连接池34,其中,墙体1的一侧对应屋檐2设置有第一蓄水池31,第一蓄水池3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蓄水池32,第一蓄水池31与第二蓄水池32的中间设置有连接池34,连接池34的内部对称设置有连接装置33。
[003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蓄水池31和第二蓄水池32分别与连接池34连接,从而使移动块332移动,压缩弹簧压缩,继续连接,压缩弹簧使移动块332移动,从而使移动块332插入限位腔333中,从而使第一蓄水池31和第二蓄水池32固定,从而提高了蓄水池安装的便利性。
[0032] 具体的,连接装置33包括插入座331、移动块332和限位腔333,其中,连接池34的内部对称设置有限位腔333,第二蓄水池32的表面对应限位腔333设置有插入座331,插入座331的内部设置有移动块332。
[003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移动块332移动到限位腔333中,从而提高了固定第一蓄水池31和第二蓄水池32的牢固性。
[0034] 具体的,插入座331的内部对应移动块332设置有压缩弹簧,插入座331的内部对应移动块332设置有移动腔。
[003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缩弹簧使移动块332移动,从而提高了移动块332移动的便利性。
[0036]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将第一蓄水池31和第二蓄水池32分别与连接池34连接,从而使移动块332移动,压缩弹簧压缩,继续连接,压缩弹簧使移动块332移动,从而使移动块332插入限位腔333中,从而使第一蓄水池31和第二蓄水池32固定,从而提高了蓄水池安装的便利性,同时压缩弹簧使移动块332移动,从而提高了移动块332移动的便利性。
[0037]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当泥沙等杂质落到楔形块55上,堆积到一定重量后,从而使楔形块55向下移动,使升降杆51移动,支撑弹簧52压缩,当楔形块55移动到排出口下端后,泥沙等杂质从而可以从排出口排出,从而提高了泥沙等杂质的便利性,同时过滤网56可以避免落下的泥沙等杂质落入水管4中,从而提高了水管4的稳定性,滑块在卡槽中移动,从而可以提高楔形块55移动的稳定性;将第一蓄水池31和第二蓄水池32分别与连接池34连接,从而使移动块332移动,压缩弹簧压缩,继续连接,压缩弹簧使移动块332移动,从而使移动块332插入限位腔333中,从而使第一蓄水池31和第二蓄水池32固定,从而提高了蓄水池安装的便利性,同时压缩弹簧使移动块332移动,从而提高了移动块332移动的便利性。
[0038]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相关技术
建筑结构相关技术
檐防水相关技术
祖庆芝发明人的其他相关专利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