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一种稳定屏蔽电缆连接器

一种稳定屏蔽电缆连接器有效专利 发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稳定屏蔽电缆连接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稳定屏蔽电缆连接器。

相关背景技术

[0002] 屏蔽电缆是一种防止外部电磁干扰的电缆,应用场景广泛,可作为信号传输电缆或者是动力传输与信号传输结合的电缆。
[0003] 如图1所示的一种屏蔽电缆,该屏蔽电缆通常具有多股的分股电缆,分股电缆可作为动力电缆、信号电缆,总缆的包覆层中设计一层的总缆屏蔽层,同时为了避免分股电缆相互产生信号干扰,分股电缆的包覆层中同样具有一层的分缆屏蔽层。目前现有的电缆连接器,安装过程繁琐不易操作。
[0004]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申请日为2020年11月26日,申请号为CN202011353779.7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屏蔽双绞导体连接器。该方案中虽然能够解决不易装配的问题,但由于该连接器只具备外层的隔离层,感应电流可能通过分股电缆的末端产生干扰,造成信号传输不稳定的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1]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定义,本发明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发明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0022]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稳定屏蔽电缆连接器,包括:屏蔽外壳1、屏蔽内壳2、总缆屏蔽容纳件3、地线连接件4与电性连接件5。
[0023] 屏蔽外壳1具有沿轴向贯穿屏蔽外壳1的总缆安装通道101,总缆安装通道101内设置有一个总缆安装腔102。其中,屏蔽外壳1采用抗干扰材料制造,例如铁合金、铜合金等。
[0024] 屏蔽内壳2插接固定于总缆安装腔102内,具有至少一组分股电缆安装单元21,电缆安装单元具有一个沿轴向贯穿屏蔽内壳2的分缆安装通道2101,分缆安装通道2101内设置有一个用于固定分支电缆的分缆屏蔽容纳腔2102。其中,屏蔽内壳2采用抗干扰材料制造,例如铁合金、铜合金等。
[0025] 总缆屏蔽容纳件3插接固定于总缆安装腔102内,与屏蔽内壳2相抵触,具有一个用于容纳总缆屏蔽层的总缆屏蔽槽31。其中,总缆屏蔽容纳件3采用抗干扰材料制造,例如铁合金、铜合金等;总缆屏蔽容纳件3与屏蔽内壳2相抵触,并形成电性连接。
[0026] 地线连接件4插接固定于总缆安装腔102内,一端与总缆屏蔽容纳件3电性连接,另一端与地线电性连接。其中,地线连接件4采用抗干扰材料制造,例如铁合金、铜合金等。
[0027] 电性连接件5插接固定于总缆安装腔102内,分股电缆缆芯的端部穿过总缆屏蔽容纳件3、分股电缆与电性连接件5的一端相连接。其中,电性连接件5采用导电材料制造,例如铜合金等;电性连接件5通过加压形变的方式与分股电缆的缆芯相连接;电性连接件5的另一端与外接的设备电性连接。
[0028] 具体来说,本示例中通过增加分股电缆安装单元21,对不同的分路电缆独立进行屏蔽,有效地滤除干扰的电磁波,避免不同分路电缆之间的干涉,提高了屏蔽电缆连接器的屏蔽性能,并且利用分缆屏蔽容纳腔2102固定分股电缆的屏蔽层,便于屏蔽电缆连接器的快速安装,同时总缆屏蔽容纳件3与屏蔽内壳2相抵触,形成电性连接,能够节约屏蔽电缆连接器的结构空间,减少屏蔽电缆连接器的体积。
[0029] 在一可选示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为了减少屏蔽电缆连接器的拆装难度,屏蔽外壳1包括依次连接的外壳一11与外壳二12,外壳一11上沿轴向开设有第一外壳槽111,第一外壳槽111内沿轴向开设有贯穿外壳一11的总缆通孔112,外壳二12上沿轴向开设有第二外壳槽121,第二外壳槽121内沿轴向开设有贯穿外壳二12的电性通孔122,第一外壳槽111与第二外壳槽121组合形成总缆安装腔102,第一外壳槽111、总缆通孔112、第二外壳槽
121与电性通孔122组合形成总缆安装通道101。其中,第一外壳槽111朝向第二外壳槽121设置;外壳一11与外壳二12可通过任何可拆卸的方式相连接,例如通过螺纹连接、通过螺栓连接或者卡接等,优选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连接,通过螺栓连接的外壳一11、外壳二12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与夹紧力。
[0030] 具体来说,本示例通过将屏蔽外壳1拆分成两个部分,便于屏蔽电缆连接器内部结构的安装,减少了屏蔽电缆连接器的拆装难度,提高了屏蔽电缆连接器的拆装效率。
[0031] 在一可选示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9所示,为了提高屏蔽电缆连接器的拆装效率,屏蔽内壳2包括内壳底座22,内壳底座22上沿轴向开设有至少一个与分股电缆安装单元21相匹的第一内壳槽221,第一内壳槽221内沿轴向开设有的第一分缆孔222,分股电缆安装单元21包括分股定位座211与分股固定环212,分股定位座211通过插接的方式与第一内壳槽221固定连接,分股定位座211内开设有用于固定分缆的第二分缆孔213,第二分缆孔213内开设有贯穿分股定位座211的分股通槽214,分股电缆的端部穿过第一分缆孔222、分股通槽214,并与电性连接件5固定连接,分股通槽214上设置有挤压固定块215,分股固定环212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分股定位座211相连接,分股固定环212的内壁能够与挤压固定块215相抵触,使挤压固定块215朝向靠近第二分缆孔213中心的方向移动。
[0032] 具体来说,本示例通过将分股电缆安装单元21拆分成分股定位座211与分股固定环212,使每个分股电缆能够独立进行固定安装,便于屏蔽电缆连接器的拆装,提高了屏蔽电缆连接器的拆装效率,同时分股固定环212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分股定位座211相连接,使挤压固定块215与分股电缆的外壁相挤压,通过挤压力固定分股电缆,实现了分股电缆的快速安装,提高了分股电缆的拆装效率。
[0033] 在一可选示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10所示,为了提高屏蔽电缆连接器的拆装效率,分股定位座211的外壁上设置有朝向远离分股定位座211方向延伸的连接凸缘216,连接凸缘216的外壁上开设有与分股固定环212相匹配的外螺纹218,分股定位座211朝向内壳底座22的一端设置有分股凸缘217,第一内壳槽221的内壁上开设有L形的插接槽219,分股凸缘
217的外壁上设置有与插接槽219相匹的插接块2110,插接块2110能够沿插接槽219滑动,使分股定位座211与内壳底座22固定,分股凸缘217朝向内壳底座22的一端开设有用于容纳分支电缆屏蔽层的分股屏蔽容纳槽2171,分股凸缘217的外壁上开设有贯穿分股凸缘217的第一分股屏蔽通槽2172,连接凸缘216的外壁上开设有贯穿连接凸缘216的第二分股屏蔽通槽
2161,第一分股屏蔽通槽2172、第二分股屏蔽通槽2161与分股屏蔽容纳槽2171相连通,并组合形成分缆屏蔽容纳腔2102。其中,分股固定环212的内壁开设有内螺纹。
[0034] 具体来说,本示例通过L形的插接槽219与插接块2110的配合,使分股定位座211与内壳底座22能够通过插接的方式快速拆装,提高了屏蔽电缆连接器的拆装效率,同时利用外螺纹218与分股固定环212的配合,实现了分股固定环212的快速安装,进一步提高了屏蔽电缆连接器的拆装效率。
[0035] 在一可选示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11所示,为了提高屏蔽电缆连接器的拆装效率,总缆屏蔽容纳件3呈环形,总缆屏蔽槽31开设于总缆屏蔽容纳件3朝向内壳底座22方向的一端,总缆屏蔽槽31的内壁开设有若干个与总缆屏蔽槽31相连通的总缆分槽32,总缆分槽32以总缆屏蔽容纳件3的中心呈圆弧状设置,总缆分槽32内用于限制总缆屏蔽层移动的限制凸缘一33,总缆屏蔽槽31内设置有用于限制总缆屏蔽层移动的限制凸缘二34。其中,总缆屏蔽层在安装过程中,被剪切拆分成若干个部分,由于总缆屏蔽层通常具有柔性,因此可通过卷曲的方式撮合成若干个束条,该束条通过插入的方式从总缆分槽32延伸至总缆屏蔽槽31内,同时限制凸缘一33与限制凸缘二34用于限制束条的移动。
[0036] 具体来说,本示例通过总缆分槽32与总缆屏蔽槽31的配合,实现了对总缆屏蔽层的收纳,降低了总缆屏蔽层的收纳难度,减少了屏蔽电缆连接器的安装时间,提高了屏蔽电缆连接器的拆装效率,并且利用限制凸缘一33与限制凸缘二34用于限制总缆屏蔽层的移动,保证了总缆屏蔽层与地线连接的稳定性。
[0037] 在一可选示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11所示,为了提高屏蔽电缆连接器的拆装效率,总缆屏蔽容纳件3还包括绝缘定位环6、导电定位块7与导电连接片8,绝缘定位环6插接固定于第一外壳槽111内,并与第一外壳槽111的底部相抵触,绝缘定位环6内具有一个定位安装通道61,总缆屏蔽容纳件3、导电定位块7依次插接固定于定位安装通道61内,导电定位块7上沿轴向开设有贯穿导电定位块7的导电定位槽71,内壳底座22插接固定于导电定位槽71的底部,分股定位座211、分股固定环212能够穿过导电定位槽71,导电连接片8的一端与总缆屏蔽容纳件3相抵触,导电连接片8的另一端与内壳底座22相抵触。其中,绝缘定位环6朝向电缆的一侧设置,内壳底座22朝向远离电缆的一侧设置;导电连接片8的外壁上设置有朝向内壳底座22方向设置的卡接块,内壳底座22的外壁上开设有与卡接块相匹配的卡接槽。
[0038] 具体来说,本示例通过绝缘定位环6、导电定位块7与导电连接片8,使总缆屏蔽层与分股屏蔽层能够分步骤进行操作,避免总缆屏蔽层与分股屏蔽层固定时相互干涉,降低了屏蔽电缆连接器的安装难度,提高了屏蔽电缆连接器的拆装效率。
[0039] 在一可选示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13所示,为了保证屏蔽电缆连接器的工作稳定性,总缆屏蔽容纳件3的外壁上设置有屏蔽连接部35,屏蔽连接部35上开设有屏蔽连接孔351,绝缘定位环6上开设有定位孔62,定位孔62内旋转插入有电性螺栓63,电性螺栓63的端部穿过屏蔽连接孔351,并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地线连接件4相连接,使屏蔽连接部35与地线连接件4相抵触。其中,电性螺栓63采用抗干扰材料制造,例如铁合金、铜合金等。
[0040] 具体来说,本示例通过屏蔽连接部35与电性螺栓63的连接,使屏蔽连接部35与地线连接件4能够电性连接,保证了屏蔽电缆连接器的工作稳定性,并且安装方式简单,便于操作。
[0041] 在一可选示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14所示,为了便于地线与总缆屏蔽容纳件3的电性连接,绝缘定位环6上沿轴向开设有地线通槽64,地线通槽64与绝缘定位环6的内腔相连通,屏蔽连接部35与总缆屏蔽容纳件3的外壁具有一定间距的夹紧空间,地线连接件4的一端穿过地线通槽64,并延伸至夹紧空间内,地线连接件4的另一端设置有一个回字形的地线夹紧部41,地线夹紧部41上开设有一个螺纹孔42,螺纹孔42内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装设有用于连接地线的地线螺栓43。其中,地线螺栓43采用抗干扰材料制造,例如铁合金、铜合金等。
[0042] 具体来说,本示例将外接的地线穿入地线夹紧部41,旋转地线螺栓43将地线夹紧,实现了地线与总缆屏蔽容纳件3的快速连接,保证了屏蔽电缆连接器的工作稳定性。
[0043] 在一可选示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15所示,电性通孔122内插接有绝缘定位块9,绝缘定位块9的一端与绝缘定位环6相抵触,绝缘定位块9的另一端与外壳二12相抵触,绝缘定位块9上沿轴向开设有若干个贯穿绝缘定位块9的绝缘通孔91,电性连接件5插接于绝缘通孔91内。
[0044] 具体来说,本示例当外壳一11与外壳二12固定时,通过绝缘定位块9与绝缘定位环6、外壳二12相的抵触,固定屏蔽内壳2与总缆屏蔽容纳件3,降低了屏蔽电缆连接器的安装难度,提高了屏蔽电缆连接器的拆装效率。
[0045] 在一可选示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17所示,导电连接片8的外壁上设置有与总缆屏蔽容纳件3相抵触的导向连接部81,导电定位槽71的端部沿轴向开设有与导向连接部81相匹配的导向槽72,导电连接片8采用折弯工艺一体成型。其中,导向连接部81具有一定的弹性。
[0046] 具体来说,本示例在绝缘定位块9与绝缘定位环6、外壳二12相抵触时,导向连接部81能够产生一定的变形,保证与分股电缆固定连接的电性连接件5在安装时,能够在一定的范围内伸缩,避免分股电缆因过长或者过短造成的不易安装的问题。
[0047] 稳定屏蔽电缆连接器的装配过程:S1:操作人员将总缆穿过外壳一11与绝缘定位环6,将总缆屏蔽层固定于总缆屏蔽槽31内;
S2:操作人员将总缆屏蔽容纳件3插入外壳一11内,再将地线剥离总缆,并与地线连接件4固定连接;
S3:操作人员将地线连接件4与总缆屏蔽容纳件3固定连接,再将总缆剥离总缆屏
蔽层的剩余部分穿过导电定位块7;
S4:操作人员将分股电缆穿过导电连接片8与内壳底座22,然后将分缆线束穿过分股定位座211,接着将分股固定环212旋入分股定位座211的外壁,直至将分股电缆固定;
S5:操作人员将分股电缆的缆芯与电性连接件5固定,再将电性连接件5插入绝缘
定位块9;
S6:最后通过操作人员旋入螺栓,将外壳二12与外壳一11固定。
[0048] 总的来说,本发明中通过增加分股电缆安装单元21,对不同的分路电缆独立进行屏蔽,有效地滤除干扰的电磁波,避免不同分路电缆之间的干涉,提高了屏蔽电缆连接器的屏蔽性能,并且利用通过将分股电缆安装单元21拆分成分股定位座211与分股固定环212,使每个分股电缆能够独立进行固定安装,便于屏蔽电缆连接器的拆装,提高了屏蔽电缆连接器的拆装效率,同时分股固定环212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分股定位座211相连接,使挤压固定块215与分股电缆的外壁相挤压固定分股电缆,实现了分股电缆的快速安装,提高了分股电缆的拆装效率。
[0049]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发明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发明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
[0050] 本发明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宽泛范围之内的所有这样的替换、修改和变型。因此,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