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技术细节
[0005]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传统的进排气系统布置方式用于WP10发动机时,会导致排气线路长,排气效率低且存在热隐患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动机进排气系统及车辆。
[0006]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0007]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动机进排气系统,包括纵置的发动机,发动机的机体左侧固定设有增压器,增压器的前端为第一进气口、后端为第一排气口,发动机的右后方设有进气组件,进气组件与第一进气口连接,发动机的左后方设有排气组件,排气组件与第一排气口连接,反转增压器,使得增压器的前端连接进气组件,后端连接排气组件,并将排气组件置于与增压器同侧,优化了进气管路和排气管路的走向,便于进气管路和排气管路的布置,使得进气管路和排气管路之间互不干涉,且缩短了增压器与排气组件之间管路的长度,使排气效率提高、排气管路外观优化、规避了热隐患。
[0008] 优选的,进气组件包括横置的空滤器,空滤器的左侧设有第二排气口,空滤器的底部设有第二进气口,第二进气口通过第一进气管连接有油滤器,过滤器连接有上进气道,第二排气口通过第二进气管与第一进气口连接,以通过空滤器、油滤器对空气进行净化,保证发动机进气的洁净度。
[0009] 优选的,第二排气口与第二进气管之间、上进气道与油滤器之间均通过伸缩软管连接,能够根据需求进行伸长或缩短,便于各器件位置的调整以及布置。
[0010] 优选的,第二进气口斜向下设置,便于优化第一进气管的走向,第一排气口朝向增压器的方向弯曲,便于第二进气管的走向优化。
[0011] 优选的,第二进气口的倾斜角度为55°‑90°,能够根据上装与驾驶室之间的实际空间进行适应性的参数调整,进而便于优化第一进气管的走向,减小第一进气管外侧壁与空滤器之间的距离,使得整个系统更加紧凑,进而减少了第一进气管对上装空间的占用,避免了对上装布置的影响。
[0012] 优选的,第二进气管从增压器的上方经过,以规避排气管,使得第二进气管、排气管之间互不干涉,第二进气管通过连接弯头与第一进气口连接,适应安装空间狭小的安装工况。
[0013] 优选的,排气组件包括消声器,消声器通过排气管与第一排气口连接,用于降低排气噪声,减少对环境的噪音污染。
[0014]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发动机进排气系统以及驾驶室、货厢、底盘,发动机纵置安装在底盘上且位于驾驶室的下方,空滤器横置在驾驶室与货厢之间,空滤器通过支架固定设置在底盘上,底盘包括车架,车架的左侧通过支架固定安装有消声器,消声器位于增压器的后方,车架的右侧通过支架固定安装有油滤器,通过反转增压器,使得增压器的前端连接进气组件,后端连接排气组件,并将排气组件置于与增压器同侧,优化了第二进气管和排气管的走向,便于第二进气管、排气管的布置,使得第二进气管、排气管之间互不干涉,第二进气管、排气管可以上下相对设置,布置时无需对二者进行规避,占用空间小,能够适应加长驾驶室车型安装空间受限的安装需求,且缩短了连接消声器与增压器的排气管的长度,使排气效率提高、排气管外观优化、规避了热隐患。
[0015] 优选的,上进气道固定安装在驾驶室背面的右侧。
[0016] 优选的,驾驶室背面右侧安装上进气道的位置为平面结构,保证了油车、电车驾驶室的通用性,使得同类型电车开发时能够使用同一个类型的驾驶室本体。
[0017]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0018] 1、通过反转增压器,使得增压器的前端连接进气组件,后端连接排气组件,并将排气组件置于与增压器同侧,优化了进气管路和排气管路的走向,便于进气管路和排气管路的布置,使得进气管路和排气管路之间互不干涉,缩短了增压器与排气组件之间管路的长度,使排气效率提高且规避了热隐患。
[0019] 2、第二进气口斜向下设置,且倾斜角度为55°‑90°,能够根据上装与驾驶室之间的实际空间进行适应性的参数调整,便于优化第一进气管的走向,减小第一进气管外侧壁与空滤器之间的距离,使得整个系统更加紧凑,进而减少了第一进气管对上装空间的占用,避免了对上装布置的影响。
[0020] 3、第二进气管从增压器的上方经过,以规避排气管,使得第二进气管、排气管之间互不干涉,第二进气管通过连接弯头与第一进气口连接,能够适应安装空间狭小的安装工况。
[0021] 4、驾驶室背面取消了凹坑结构,使得同类型油车、电车的驾驶室能够通用,降低了研发成本,且上进气道采用伸缩软管与油滤器连接,便于位置的调整,以优化上进气道与油滤器之间的相对位置,使其更紧凑,同时,将空滤器的第二进气口斜向下设置,使得第二进气口的倾斜角度为55°‑90°,能够根据上装与驾驶室之间的实际空间进行适应性的调整,进而便于优化第一进气管的走向,减小第一进气管外侧壁与空滤器之间的距离,使得整个系统更加紧凑,进而减少了第一进气管对上装空间的占用,避免了对后续上装布置的影响。
法律保护范围
涉及权利要求数量10:其中独权2项,从权-2项
1.一种发动机进排气系统,包括:纵置的发动机(1),其特征在于,发动机(1)的机体左侧固定设有增压器(2),增压器(2)的前端为第一进气口(3)、后端为第一排气口(4),发动机(1)的右后方设有进气组件,进气组件与第一进气口(3)连接,发动机(1)的左后方设有排气组件,排气组件与第一排气口(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进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进气组件包括横置的空滤器(5),空滤器(5)的左侧设有第二排气口(14),空滤器(5)的底部设有第二进气口(13),第二进气口(13)通过第一进气管(8)连接有油滤器(6),过滤器连接有上进气道(7),第二排气口(14)通过第二进气管(9)与第一进气口(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进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排气口(14)与第二进气管(9)之间、上进气道(7)与油滤器(6)之间均通过伸缩软管(1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进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进气口(13)斜向下设置,第一排气口(4)朝向增压器(2)的方向弯曲。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进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进气口(13)的倾斜角度为55°‑90°。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进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进气管(9)从增压器(2)的上方经过,第二进气管(9)通过连接弯头与第一进气口(3)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进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排气组件包括消声器(11),消声器(11)通过排气管(10)与第一排气口(4)连接。
8.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进排气系统以及驾驶室、货厢、底盘,发动机(1)纵置安装在底盘上且位于驾驶室的下方,空滤器(5)横置在驾驶室与货厢之间,空滤器(5)通过支架固定设置在底盘上,底盘包括车架,车架的左侧通过支架固定安装有消声器(11),消声器(11)位于增压器(2)的后方,车架的右侧通过支架固定安装有油滤器(6)。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上进气道(7)固定安装在驾驶室背面的右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驾驶室背面右侧安装上进气道(7)的位置为平面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