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一种发动机进排气系统及车辆

一种发动机进排气系统及车辆实质审查 发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发动机进排气系统及车辆。

相关背景技术

[0002] 在海外市场拓展过程中,为了针对市场的需求,尤其是非洲等国家,其工况恶劣、路况差、扬尘多,对于发动机的可靠性、经济型要求较高,在满足动力需求的前提下,欧二WP10发动机由于成本低、可靠性高、对恶劣工况的适用性强,因此在非洲等市场得到大量应用。
[0003] 常规情况下,增压器位于发动机右侧,增压器前端连接排气、后端连接进气,排气系统布置于车辆右侧,以尽可能缩短排气管长度,减少排气热源带来的热隐患风险,同时降低成本,相应的,进气系统布置于车辆左侧,使得进、排气路线尽可能缩短。
[0004] WP10发动机与其他类型发动机相比,最大的差异在于增压器的布置方式,其他类型发动机增压器位于机体右侧,而WP10发动机的增压器位于机体左侧,由于WP10发动机的增压器位于发动机左侧,若采用上述常规布置方案,排气系统布置在右侧,排气管路跨车架连接增压器,排气线路长,排气效率低且存在较大的热隐患,且对于8×4加长驾驶室车型,车辆前部安装空间受限,无法布置复杂的排气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为使得本发明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具体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保护的范围。
[0029] 实施例1
[0030] 本发明的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3所示,提出了一种发动机进排气系统,包括:发动机1、增压器2、进气组件和排气组件,发动机1为纵置的WP10发动机(后简述为发动机1),增压器2固定设置在发动机1的机体左侧,增压器2含有第一进气口3和第一排气口4,第一进气口3位于增压器2的前端,第一排气口4位于增压器2的后端,进气组件位于发动机1的右后方并与增压器2前端的第一进气口3连接,排气组件位于发动机1的左后方并与增压器2后端的第一排气口4连接。
[0031]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发动机1纵置是指发动机1的放置方向与车辆的行进方向一致,即发动机1纵向安装在车辆上;发动机1的左侧、右侧是以车辆行进方向为参考,车辆行进方向的左侧即为发动机1的左侧(也可理解为车体的左侧);增压器2的前端和后端与车辆行进方向为参考。
[0032] 进气组件包括空滤器5、油滤器6以及上进气道7,空滤器5通过支架固定设置在车辆底盘上,空滤器5横置于驾驶室的后方,油滤器6通过支架固定设置在车架的右侧,上进气道7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驾驶室背面右侧,上进气道7通过伸缩软管12与油滤器6的进气端连接,油滤器6的出气端通过第一进气管8与空滤器5上的第二进气口13连接,第一进气管8经空滤器5的右侧下方与第二进气口13连接,以减小空间的占用,空滤器5上的第二排气口14通过第二进气管9与增压器2前端的第一进气口3连接,其中,空滤器5上的第二排气口14与第二进气管9之间通过伸缩软管12连接,伸缩软管12为风琴软管,能够根据需求进行伸长或缩短。
[0033] 如图1所示,第二进气口13设置在空滤器5的底部,第二排气口14设置在空滤器5左侧,其中,第二进气口13斜向下设置,第二进气口13的倾斜角度为55°‑90°,优选为75°;第一排气口4朝向增压器2的方向弯曲,以便于第二进气管9的走向优化。
[0034] 需要注意的是,第二进气口13的倾斜角度指的是第二进气口13的轴线与第二进气口13上方水平面之间的夹角,90°时第二进气口13竖向设置,其余角度为朝向远离空滤器5的方向斜向下设置。
[0035] 第二进气管9从增压器2的上方经过,同时,第二进气管9通过连接弯头与增压器2的第一进气口3连接,以适应安装空间狭小的安装工况。
[0036] 上述第二进气口13的设置方式,能够根据上装与驾驶室之间的实际空间进行适应性的参数调整,进而便于优化第一进气管8的走向,减小第一进气管8外侧壁(靠近货厢一侧的侧壁)与空滤器5之间的距离,使得整个系统更加紧凑,进而减少了第一进气管8对上装(具体指货厢)空间的占用,避免了对上装布置的影响。
[0037] 排气组件包括排气管10和消声器11,消声器11通过支架固定安装在车架的左侧,消声器11通过排气管10与增压器2后端的第一排气口4连接,以用于降低排气噪声,减少对环境的噪音污染。
[0038] 本实施例中通过反转增压器2,使得增压器2的前端连接进气组件,后端连接排气组件,并将排气组件置于与增压器2同侧(即左侧进气、右侧排气),优化了第二进气管9和排气管10的走向,便于第二进气管9、排气管10的布置,使得第二进气管9、排气管10之间互不干涉,第二进气管9、排气管10可以上下相对设置,布置时无需对二者进行规避,占用空间小,能够适应加长驾驶室车型安装空间受限的安装需求,且缩短了连接消声器11与增压器2的排气管10的长度,使排气效率提高、排气管外观优化、规避了热隐患。
[0039] 实施例2
[0040] 本发明的另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提出了一种车辆,采用了实施例1中提到的发动机进排气系统,车辆包括:驾驶室、货厢和底盘,驾驶室安装在底盘上,且位于行进方向上底盘的前端,货厢安装在底盘上,发动机1纵置安装在底盘上,且发动机1位于驾驶室的下方,增压器2固定设置在发动机1的左侧,增压器2的前端设有第一进气口3,增压器2的后端设有第一排气口4。
[0041] 空滤器5横置于驾驶室与货厢之间,空滤器5通过支架固定设置在底盘上,空滤器5的左侧设有第二排气口14,空滤器5的底部设有第二进气口13,底盘包括车架,车架的左侧通过支架固定安装有消声器11,且消声器11位于增压器2的后方,车架的右侧通过支架固定安装有油滤器6,油滤器6连接有上进气道7,且油滤器6还通过第一进气管8与空滤器5的第二进气口13连接,空滤器5的第二排气口14通过第二进气管9与增压器2前端的第一进气口3连接,增压器2后端的第一排气口4通过排气管10与消声器11连接,第二进气管9、排气管10均位于驾驶室的下方,第二进气管9位于排气管10的上方,便于第二进气管9、排气管10的布置,以适应狭小的安装空间。
[0042] 上进气道7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安装在驾驶室背面的右侧,为了保证油车、电车驾驶室的通用性,使得同类型电车开发时能够使用同一个类型的驾驶室本体,因此,本实施例中,驾驶室背面右侧用于安装上进气道7的位置处取消用于安装、隐藏上进气道7的凹坑。
[0043] 由于驾驶室背面取消了凹坑结构,安装时上进气道7不在嵌入驾驶室内进行隐藏,上进气道7会占用更大的安装空间,因此,上进气道7采用伸缩软管12与油滤器6连接,便于位置的调整,以优化上进气道7与油滤器6之间的相对位置,使其更紧凑,同时,将空滤器5的第二进气口13斜向下设置,使得第二进气口13的倾斜角度为55°‑90°,能够根据上装与驾驶室之间的实际空间进行适应性的调整,进而便于优化第一进气管8的走向,减小第一进气管8外侧壁(靠近货厢一侧的侧壁)与空滤器5之间的距离,使得整个系统更加紧凑,进而减少了第一进气管8对上装(具体指货厢)空间的占用,避免了对后续上装布置的影响。
[0044]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相关技术
排气系统相关技术
系统车辆相关技术
刘瑞发明人的其他相关专利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