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一种连接器

一种连接器实质审查 发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连接器。

相关背景技术

[0002] 传统的连接器包括公端组件和母端组件,公端组件设置有第一导电端子,公端组件的第一导电端子与待用电设备连接,母端组件设置有第二导电端子,母端组件的第二导电端子与电源连接。当待用电设备需要用电时,通过公端组件与母端组件相配合,以使第一导电端子与第二导电端子相抵接,以实现电流的传输。
[0003] 然而,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当通过连接器向待用电设备通入大电流时,连接器的温度容易过高而导致连接器起火。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9]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发明。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30] 请参阅图1‑图2,连接器100包括母端组件10和公端组件20。母端组件10设置有插接槽11a,公端组件20设置有插接部211。当连接器100向待用电设备通入电流时,通过插接部211与插接槽11a对位,并且通过插接部211插入于插接槽11a,母端组件10的端子与公端组件20的端子相抵接,以使公端组件20和母端组件10之间形成电性连接,进一步向待用电设备通入电流。
[0031] 对于上述母端组件10和公端组件20之间电连接,母端组件10包括第一安装体11和至少两个的第一导电端子12,插接槽11a设置于第一安装体11,第一导电端子12设置于插接槽11a,第一导电端子12设置于第一安装体11,并且第一导电端子12与外部的电源电性连接。公端组件20包括第二安装体21和至少两个第二导电端子22,插接部211设置于第二安装体21,第二导电端子22设置于插接部211,一第一导电端子12与一第二导电端子22相对应,第二导电端子22与待用电设备连接。当连接器100向待用电设备输入电流时,通过第二导电端子22与第一导电端子12相抵接,以向待用电设备输送电流,而相比于现有技术,增加了第一导电端子12和第二导电端子22的数量,进一步提升了母端组件10和公端组件20允许通过的电流,降低因温度过高导致连接器100起火的安全隐患。
[0032] 对于上述第一导电端子12,请参阅图3,第一导电端子12包括第一平直部121、第一弯折部122和第二弯折部123。第一平直部121设置于插接槽11a的槽底,第一平直部121分别连接于第一弯折部122和第二弯折部123,并且第一弯折部122和第二弯折部123相对设置,第一平直部121、第一弯折部122和第二弯折部123共同围合形成连接槽12a。当第一导电端子12与第二导电端子22相抵接时,第二导电端子22插入连接槽12a,第一弯折部122和第二弯折部123抵持并共同夹持第二导电端子22。
[0033] 沿第二导电端子22插入方向,连接槽12a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第一弯折部122朝第二弯折部123弯曲并卷绕形成弹性结构。当第二导电端子22插入连接槽12a时,第二弯折部123和弹性结构共同夹持第二导电端子22。另外,弯曲并卷绕状的弹性结构表面具有导向倾斜面,导向倾斜面具有引导第二导电端子22插接于第一导电端子12。可选的,导向倾斜面呈圆弧形。
[0034] 请参阅图1‑图3,插接槽11a的槽底凸伸有凸部111,凸部111位于插接槽11a的中间,使得插接槽11a和凸部111共同围合形成第一安装槽11b和第二安装槽11c,第一安装槽11b和第二安装槽11c相对设置,部分第一导电端子12设置于第一安装槽11b,另一部分第一导电端子12设置于第二安装槽11c,位于第一安装槽11b和第二安装槽11c的第一导电端子
12对第二导电端子22具有夹持的作用,降低公端组件20相对于母端组件10背离脱离的风险,而第一导电端子12对第二导电端子22的夹持能降低第一导电端子12与第二导电端子22之间的间隙,提升第一导电端子12与第二导电端子22之间的过流能力。凸部111与第一导电端子12的第一弯折部122间隔设置,以使第一弯折部122和凸部111的侧壁具有形变空间,当第二导电端子22插入连接槽12a时,第一弯折部122朝第二弯折部123弯曲并卷绕形成的弹性结构在形变空间移动,当第二导电端子22插入连接槽12a达到预设位置时,弹性结构抵持于凸部111的侧壁,即凸部111的侧壁起到限位的作用。
[0035] 请参阅图3‑图6,上述插接部211设置有凹槽211a,部分第二导电端子22沿凹槽211a的侧壁延伸。当公端组件20与母端组件10连接,且插接部211与插接槽11a对位时,凸部
111与凹槽211a相对应,当插接部211插入插接槽11a达到预设位置时,凸部111插入于凹槽
211a,位于凹槽211a的侧壁的部分第二导电端子22与第一弯折部122相抵接,增加了第一导电端子12与第二导电端子22之间连接的稳定性,进一步降低在无外力作用下,公端组件20背离母端组件10移动。
[0036] 可选地,凸部111背离插接槽11a的槽底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导向面111a,当凸部111插接于凹槽211a时,第一导向面111a能引导凸部111插入凹槽211a,也能降低凸部111对凹槽211a的破损。可选地,凹槽211a的槽口设置有第二导向面11f,当凸部111插接于凹槽211a时,第二导向面11f能引导凸部111插入凹槽211a,实现公端组件20快速插接于母端组件10。
[0037]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安装体11设置有第一通孔11d,第一通孔11d沿第二导电端子22插入方向贯穿第一安装体11,而第二弯折部123朝远离第一弯折部122的一端弯曲并弯折有第一限位部124,第一限位部124插接于第一通孔11d,使得第一导电端子12具有水平方向限位。另外,第一限位部124背离第二弯折部123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限位部125,第二限位部125抵持于第一通孔11d的孔口,使得第一导电端子12具有竖直方向限位。需要说明的是,竖直方向为公端组件20朝母端组件10的方向,而水平方向垂直于竖直方向。
[0038]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安装体11设置有第二通孔11e,第二通孔11e沿第二导电端子22插入方向贯穿第一安装体11,并且第二通孔11e连通于第一通孔11d,以使第一通孔11d和第二通孔11e共同形成安装空间。当安装第一导电端子12时,第一限位部124与第一通孔11d相对应,第一弯折部122、第一平直部121和第二弯折部123对应第二通孔11e,直到第一导电端子12位于安装空间的预设位置时,第二限位部125抵持于第一通孔11d的孔口,实现第一导电端子12的快速安装。第二通孔11e的侧壁凸伸有第一延伸部112,第一延伸部112能限制第一限位部124朝第二弯折部123移动。另外,第一延伸部112与第二弯折部123间隔设置,第二弯折部123设置有第二延伸部113,当凸部111插接于凹槽211a并达到预设位置时,第二延伸部113抵持于第一延伸部112,降低第二弯折部123过度发生弹性形变而损坏第二弯折部123。
[0039] 上述第二导电端子22,第二导电端子22包括第二平直部221、第三弯折部222和第四弯折部223。第二平直部221分别连接于第三弯折部222和第四弯折部223,并且第三弯折部222和第四弯折部223相对设置,第四弯折部223位于凹槽211a的侧壁,第三弯折部222位于插接部211的外壁。当第二导电端子22插接于连接槽12a时,第一平直部121、第一弯折部122和第二弯折部123分别与第二平直部221、第三弯折部222和第四弯折部223相对应,并且第一弯折部122与第三弯折部222相抵接,第二弯折部123与第四弯折部223相抵接。
[0040]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两个的第一导电端子12中,至少有一个是信号端子,信号端子用于供信号源传输电信号,至少有一个电源端子用于传输电流。
[0041] 上述母端组件10,请参阅图3‑图5,母端组件10还包括第三导电端子13,第三导电端子13包裹于第一安装体11,并且部分第三导电端子13延伸至插接槽11a的侧壁。公端组件20还包括第四导电端子23,第四导电端子23包裹于第二安装体21的插接部211,并且部分第四导电端子23延伸至凹槽211a的侧壁。当母端组件10与公端组件20相连接时,第三导电端子13与第四导电端子23相对应,并且第三导电端子13与第四导电端子23相抵接。另外,第三导电端子13具有保护第一安装体11的作用,以及第四导电端子23具有保护第二安装体21的作用,降低第一安装体11和第二安装体21受到损坏的风险。
[0042] 位于插接槽11a的侧壁的第三导电端子13设置有至少一个接触凸起部131,当插接部211插接于插接槽11a时,接触凸起部131能抵持于第四导电端子23的外表面,实现第三导电端子13与第四导电端子23电性连接。示例性地,第三导电端子13设置有间隔设置的四个接触凸起部131,当插接部211插接于插接槽11a时,四个接触凸起部131抵持于第四导电端子23的外表面。
[0043] 可选地,第一安装体11设置有避让槽11g,当插接部211插接于插接槽11a时,位于插接槽11a的侧壁的第三导电端子13能发生弹性形变,并且位于插接槽11a的侧壁的第三导电端子13朝避让槽11g移动,实现第三导电端子13与第四导电端子23稳定连接,并且降低第三导电端子13与第四导电端子23之间间隙,增加过流能力。
[0044] 可选地,第三导电端子13包括第一平部132、第一折部133和第二折部134,第一平部132分别连接于第一折部133和第二折部134,第一折部133与第二折部134相对设置,第一平部132、第一折部133和第二折部134均至少设置有一个接触凸起部131。插接槽11a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导电端子12设置于第一侧壁,第一折部133和第二折部134设置于第一侧壁,第一平部132设置于第二侧壁。部分第一侧壁与部分第二侧壁形成插接槽11a的角部,角部能够限制第三导电端子13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移动。第四导电端子23包括第二平部231、第三折部232和第四折部233,第二平部231分别连接于第三折部232和第四折部233,第三折部232和第四折部233相对设置。当插接部211插接于插接槽11a时,第一平部132、第一折部133和第二折部134分别与第二平部231、第三折部232和第四折部
233相对应并且相抵接。
[0045]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母端组件10还包括保护件14,保护件14包裹于凸部111,并且部分保护件14延伸至插接槽11a的槽底,当凸部111插接于凹槽211a时,降低凸部
111的磨损,进一步提升连接器100的使用寿命。可选地,保护件14为金属材质。需要说明的是,保护件14与第一导电端子12和第二导电端子22并不接触。
[0046] 当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连接器100,连接器100包括母端组件10和公端组件20,母端组件10包括第一安装体11和至少两个的第一导电端子12,第一导电端子12设置于第一安装体11,并且第一导电端子12与外部的电源电性连接,公端组件20包括第二安装体21和至少两个第二导电端子22,第二导电端子22设置于第二安装体21,一第一导电端子12与一第二导电端子22相对应,第二导电端子22与待用电设备连接,第二导电端子22用于与第一导电端子12相抵接,以向待用电设备输送电流。当通过连接器100向待用电设备通入大电流时,通过增加第一导电端子12与第二导电端子22的数量,进一步增加了母端组件10和公端组件20之间的电流传输能力,降低连接器100因温度过高而导致连接器100起火的问题。
[0047]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内容的额外限制,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且,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均视为本发明说明书记载的范围;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