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一种连续式气氛保护钎焊炉

一种连续式气氛保护钎焊炉实质审查 发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钎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续式气氛保护钎焊炉。

相关背景技术

[0002] 气氛保护炉中钎焊工艺是热壁或冷壁式气体保护炉,在特定保护气氛中进行钎焊的工艺方法。我国近些年来,对气氛保护钎焊炉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一般常用设备主要是采用冷壁的惰性保护气氛(例如氮气或氩气)钎焊炉也可采用冷壁的还原性气氛(例如氢气)钎焊炉,可以在钎焊过程中保护零件不被氧化,是一种较经济实用的钎焊工艺方法,不使用腐蚀性钎剂,提高钎焊接头质量,且便于精确控温和实现钎焊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
[0003] 专利号为CN201090852Y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铜和不锈钢接头件。它包括铜部件和不锈钢部件,铜部件的一端设置有凹槽,不锈钢部件的一端安装在凹槽内,安装缝隙处设置有能够使铜部件和不锈钢部件熔合到一起的镍基钎料层。本实用新型具有强度高,焊接密度大,成本低,并且易于推广等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使用镍基钎料,在真空环境中把铜和不锈钢焊接在一起的新产品,从而使得铜和不锈钢的焊接变得较为容易,焊接件可以工作在较高温度工作环境中。
[0004] 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连续式气氛保护钎焊炉在使用过程中不能连续式生产,需要人工或半自动的将两个待焊接零件移动至各个工位进行分步加工,不仅会导致生产效率降低,而且会导致两个相互插接的待焊接零件之间的焊接间隙极易出现不均匀的现象,进而导致钎焊接点不均匀,焊接强度降低,成品率降低,另外,现有的焊接过程中通常是人工涂抹焊料,两个待焊接零件之间极易出现焊料不均匀的现象,会进一步导致钎焊接点不均匀的情况发生。

具体实施方式

[0038]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
[0039] 实施例一如图1‑2、图9以及图22所示,一种连续式气氛保护钎焊炉,包括钎焊炉本体1,还包括:
设置于钎焊炉本体1上并用于承载及定位第一零件6与第二零件7的承载机构2、设置于钎焊炉本体1的外部并用于向承载机构2内填充第一零件6与第二零件7的上料机构3、设置于钎焊炉本体1外部并用于将承载机构2输送至上料机构3或钎焊炉本体1的输送机构4以及设置于上料机构3上并用于在第一零件6与第二零件7之间均匀涂抹焊料8的涂料机构
5;
承载机构2包括两个拆卸连接于输送机构4上并分别用于承载第一零件6与第二零件7的承载盘21、设置于承载盘21并用于固定及定位第一零件6与第二零件7的固定组件22以及设置于两个承载盘21之间并用于连接及定位两个承载盘21的连接组件23。
[0040]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承载机构2、上料机构3、输送机构4以及涂料机构5的相互配合,实现钎焊过程的连续式生产,通过设置固定组件22配合上料机构3的上料在承载盘21上固定并定位第一零件6与第二零件7后便于配合涂料机构5在第一零件6和/或第二零件7上均匀涂抹焊料8,通过设置连接组件23连接并定位两个承载盘21,并配合固定组件22的固定及定位作用下第一零件6与第二零件7得以准确的相互插接,且整个钎焊过程均能保证间隙均匀,进而在焊料8以及间隙均匀的情况下,钎焊接点均匀,焊接强度高,成品率高。
[0041] 详细地说,首先,输送机构4将承载机构2输送至上料机构3处,并通过上料机构3分别在两个承载盘21上填充第一零件6与第二零件7后配合固定组件22将第一零件6与第二零件7固定及定位在承载盘21上;接着,输送机构4将带有第一零件6和/或第二零件7的承载盘21输送至涂料机构5处,并在固定组件22的定位作用下通过涂料机构5在第一零件6和/或第二零件7上均匀涂抹焊料8;然后,输送机构4输送两个承载盘21相互靠近并配合连接组件23使得两个承载盘21之间连接并定位,此时在固定组件22与连接组件23的定位作用下,第一零件6与第二零件7得以准确的相互插接,使得两者之间的间隙均匀;最后,输送机构4将两个相互连接的承载盘21输送至钎焊炉本体1内钎焊后从新向上料机构3的方向进行输送并在此过程中配合连接组件23以及固定组件22的打开对焊接好的零件进行下料,实现了连续式生产。
[0042] 需要说明的是,承载机构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承载机构2配合输送机构4在各个工位上移动,进而得以同时进行分步加工,提高加工的连续性,提高生产效率。
[0043] 进一步,如图2‑5所示,两个承载盘21上均阵列设有多个用于承载第一零件6和/或第二零件7的承载槽211;固定组件22包括多个沿承载槽211的周向等间隔设置且沿靠近或远离承载槽211的轴心方向滑动设置于承载盘21上并用于夹持及定位第一零件6与第二零件7的定位板
221、设置于定位板221上的导向滑杆222、转动设置于承载盘21上的驱动环223、多个设置于驱动环223上并随驱动环223的转动配合多个导向滑杆222用于迫使多个定位板221同时向靠近或远离承载槽211的轴心方向滑动的导向槽224、设置于驱动环223上的驱动杆225以及设置于承载盘21上并配合驱动杆225用于驱动多个驱动环223同时转动的驱动件226。
[0044]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驱动环223配合导向槽224迫使多个定位板221随导向滑杆222同时向靠近或远离承载槽211的轴心方向滑动,进而得以将零件推动至承载槽211的轴心处后得以将零件固定,完成定位,通过设置驱动件226配合驱动杆225驱动多个驱动环223同时转动以固定多个零件,提高生产效率。
[0045]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定位板221与承载盘21之间的连接结构不进行限定,以下仅提供一种结构进行参考,例如:承载盘21上设有滑槽212,定位板221上设有至少两个滑动连接于滑槽212的滑杆
2211,既实现了定位板221与承载盘21之间的连接,又提高连接的稳定性,限制定位板221发生转动。
[0046] 进一步,如图2‑5所示,驱动件226包括往复移动地设置于承载座上的连接杆2261、多个设置于连接杆2261上并随连接杆2261的移动配合多个驱动杆225用于驱动多个驱动环223同时转动的驱动槽2262、至少两个铰接于连接杆2261与承载盘21并用于推动连接杆
2261做往复运动的推拉杆2263、设置于推拉杆2263上的推拉槽2264、螺纹连接于承载盘21上的锁止盘2265以及设置于锁止盘2265上远离轴心的位置上并随锁止盘2265的转动配合推拉槽2264用于迫使推拉杆2263转动的偏心杆2266。
[0047]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锁止盘2265、偏心杆2266、推拉槽2264、推拉杆2263、连接杆2261以及驱动槽2262的相互传动,实现了驱动多个驱动环223同时转动的效果,螺纹连接于承载盘21的锁止盘2265能够将各个部件进行锁止进而将固定组件22锁止在固定位置或打开位置,便于零件的上料以及对零件的稳定固定。
[0048] 详细地说,当锁止盘2265向一方向转动时,偏心杆2266推动推拉杆2263随推拉槽2264转动的同时迫使连接杆2261移动,驱动槽2262得以配合驱动杆225迫使驱动环223转动,直至定位板221固定并定位零件后锁止盘2265停止转动将固定组件22锁止在固定位置,当锁止盘2265向另一方向转动时,偏心杆2266、连接杆2261及驱动环223向反方向运动直至定位板221打开后锁止盘2265停止转动将固定组件22锁止在打开位置。
[0049]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杆2261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连接杆2261分别铰接于推拉杆2263的两端,与之对应的驱动环223上驱动杆225的数量为两个,提高连接杆2261与驱动环
223之间连接以及驱动的稳定性。
[0050] 进一步,如图2以及图6‑8所示,连接组件23包括分别设置于两个承载盘21上并相互拆卸连接的母头231以及公头232;母头231包括多个设置于一个承载盘21上的连接槽2311;
公头232包括多个设置于另一个承载盘21上并连接多个连接槽2311用于定位两个承载盘21的定位杆2321、设置于定位杆2321上并用于导向定位杆2321滑入连接槽2311内的导向杆2322、转动设置于导向杆2322和/或定位杆2321上的连接臂2323、设置于连接臂2323并用于迫使连接臂2323推动两个承载盘21相互靠近连接的第一弹性件以及设置于定位杆
2321或导向杆2322上并用于限制连接臂2323转动的锁止件233。
[0051]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连接槽2311配合导向杆2322以及定位杆2321便于实现了两个承载盘21的定位,通过设置连接臂2323配合第一弹性件推动两个承载盘21相互靠近连接,既实现了两个承载盘21的相互连接,又得以在焊接过程中焊料8融化使得第一零件6与第二零件7之间产生较大间隙时,第一弹性件配合连接臂2323继续推动两个承载盘21相互靠近以减小第一零件6与第二零件7之间的间隙,使得间隙均匀,焊接稳定。
[0052] 详细地说,当两个承载盘21相互连接时,导向杆2322插入连接槽2311内直至导向定位杆2321插入连接槽2311内定位两个承载盘21后,锁止件233打开,连接臂2323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推动两个承载盘21相互靠近并连接,当两个承载盘21拆卸时,连接槽2311迫使连接臂2323转动至定位杆2321或导向杆2322内后,锁止件233限制连接臂2323转动,便于下一次两个承载盘21之间的连接。
[0053]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槽2311以及定位杆2321沿承载盘21的周向等间隔设置,是的连接臂2323推动两个承载盘21连接的力度更加均匀,进而提高连接的稳定性。
[0054] 进一步,如图6‑8所示,锁止件233包括滑动设置于定位杆2321的内部并插接于连接臂2323上的锁止槽2324进而限制连接臂2323转动的锁止杆2331、设置于锁止杆2331并在连接槽2311连接定位杆2321时配合连接槽2311推动锁止杆2331脱离锁止槽2324的推动杆2332以及设置于定位杆2321内并用于迫使锁止杆2331插接于锁止槽2324的第二弹性件
2333;
母头231还包括设置于连接槽2311内并用于在连接槽2311与定位杆2321之间拆卸时推动连接臂2323转动至锁止槽2324与锁止杆2331对齐的推动块2312。
[0055]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锁止杆2331配合锁止槽2324实现对连接臂2323的限制功能,通过设置推动杆2332,在连接槽2311连接定位杆2321时连接槽2311得以推动锁止杆2331随推动杆2332向远离锁止槽2324的方向滑动,通过在连接槽2311内设置推动块2312,在连接槽2311与定位杆2321之间拆卸时,推动块2312得以将连接臂2323完全推动至导向杆
2322内使得锁止槽2324与锁止杆2331对齐,既避免连接臂2323干涉导向杆2322与连接槽
2311的下一次连接,又使得锁止杆2331在第二弹性件2333的作用下自动插入弹性槽内。
[0056]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弹性件(附图中未画出)以及第二弹性件2333为螺旋弹簧、扭簧等,其本身及安装方式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详细赘述。
[0057] 进一步,如图9‑15所示,上料机构3包括两个分别设置于两个承载盘21的上方并分别用于储存第一零件6与第二零件7的料斗31、往复移动地设置于各个料斗31出料口311的出料盘32、设置于出料盘32上并用于容纳零件的容纳槽33、设置于出料盘32并连通于容纳槽33的定位槽34以及上下移动地设置于出料盘32的上方并用于推动零件转动至与定位槽34定位后竖直落入承载盘21的按压杆35。
[0058]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料斗31配合出料盘32、容纳槽33、定位槽34以及按压杆35实现了零件的自动上料。
[0059] 详细地说,当出料盘32滑动至容纳槽33与出料口311对齐时,零件得以落入容纳槽33内,当出料盘32向靠近按压杆35的方向移动时,容纳槽33从料斗31的下方伸出,出料盘32堵住出料口311避免其出料,当按压杆35向下按压零件时,零件从容纳槽33转动至定位槽34并配合按压杆35与出料盘32之间的移动夹紧进行定位后,出料盘32向远离按压杆35的方向移动,零件得以落入竖直落入承载盘21内。
[0060] 需要说明的是,当零件落入承载盘21的承载槽211内后定位板221定位零件时,配合按压杆35推动零件与承载槽211底部紧密贴合,避免定位板221定位零件时零件与承载槽211底部分离导致定位不准确。
[0061] 进一步,如图9‑15以及图22所示,涂料机构5包括设置于按压杆35内部的出料通道51、连通于出料通道51并配合按压杆35按压零件的同时向零件的凹槽71内填充焊料8的出料仓52、转动设置于按压杆35上并用于在凹槽71的内底部及侧壁上刮匀焊料8的刮板53、设置于刮板53上并用于配合刮板53将焊料8限制在凹槽71的内底部外周的第一限位板54以及设置于刮板53上并用于配合刮板53将焊料8限制在凹槽71的侧壁下端的第二限位板55。
[0062]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出料仓52配合出料通道51在按压杆35按压零件的同时向凹槽71内填充焊料8,提高生产的连续性,通过设置刮板53配合第一限位板54与第二限位板55将焊料8均匀涂抹在凹槽71的内底部外周及侧壁下端,既避免凹槽71的内底部焊料8过多难以挤压流动导致两个零件之间焊接后的间隙较大,又避免凹槽71的侧壁上的焊料8过多导致两个零件之间插接时焊料8被挤出凹槽71导致焊料8浪费,另外,当凹槽71的内底部设有通孔时,第一限位板54避免焊料8流入通孔内造成焊料8的浪费以及通孔的堵塞。
[0063] 需要说明的是,刮板53与按压杆35之间通过延伸架56连接,使得当出料仓52向一个零件内填充焊料8的同时刮板53得以刮匀另一个零件内的焊料8,进一步提高生产的连续性;另外,出料仓52通过泵及管道向出料通道51内输送焊料8,其本身及安装方式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详细赘述。
[0064] 进一步,如图16‑22所示,输送机构4包括设置于钎焊炉本体1的外部并用于输送两个承载盘21配合上料机构3上料后相互连接的第一输送组件41、设置于第一输送组件41的上方并用于将第一输送组件41上相互连接的两个承载盘21抓取至钎焊炉本体1上料端11的第一抓取组件42、设置于钎焊炉本体1的外部并用于将承载机构2从钎焊炉本体1的下料端12输送至上料端11的第二输送组件43以及设置于钎焊炉本体1的下料端12并用于将钎焊炉本体1下料端12的承载机构2抓取至第二输送组件43上的第二抓取组件44。
[0065]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输送组件41配合上料机构3以及涂抹机构实现了第一零件6与第二零件7之间的组装插接,通过设置第一输送组件41、第一抓取组件42、第二输送组件43以及第二抓取组件44之间相互配合输送承载机构2在各个工位上移动实现了钎焊过程的连续式生产。
[0066]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输送组件43可以为输送带,且第二输送机构4上以及钎焊炉本体1内用于输送承载机构2的传送机构13上均设有配合承载槽211定位承载机构2的定位板结构431。
[0067] 进一步,如图16‑19所示,第一输送组件41包括第一机架411、移动设置于第一机架411上的第一安装架412、两个开合设置于第一安装架412上并配合承载盘21上的定位缺口
213用于抓紧及定位一个承载盘21的第一抓取臂413、移动设置于第一机架411上的第二安装架414、两个开合设置于第二安装架414上方并配合定位缺口213用于抓紧及定位另一个承载盘21的第二抓取臂415、设置于第二安装架414与第二抓取臂415之间并用于将第二抓取臂415翻转至第一抓取臂413正上方的翻转架416以及设置于翻转架416上并用于推动第二抓取臂415上下移动的第一推动件417。
[0068]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抓取臂413以及第二抓取臂415配合定位缺口213得以抓紧并定位承载盘21,进而在第一安装架412与第二安装架414移动时便于配合上料机构3与涂料机构5的进行上料与涂抹工作,通过设置翻转架416配合第一推动件417得以将两个承载盘21连接一起。
[0069] 详细地说,当对承载机构2进行上料时,首先第一抓取臂413以及第二抓取臂415配合定位缺口213抓紧并定位两个承载盘21,接着第一安装架412与第二安装架414移动并配合上料机构3将第一零件6与第二零件7分别填充至两个承载盘21上并配合涂料机构5在第一零件6和/或第二零件7上均匀涂抹焊料8,最后翻转架416转动使得第一零件6与第二零件7之间对齐后第一推动件417配合连接组件23使得两个承载盘21连接的同时第一零件6与第二零件7得以准确的相互插接,完成上料;
当对承载机构2进行下料时,首先两个承载盘21中下方的承载盘21上的固定组件
22先打开,接着第一推动件417配合连接组件23使得两个承载盘21拆卸,上放的承载盘21固定连接有焊接好的零件,最后当第一安装架412与第二安装向相互远离后,上方的承载盘21上的固定组件22打开,焊接好的零件得以掉落至第一机架411下方的收纳盒419内,完成下料。
[0070]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定位板221夹紧零件的力度,驱动锁止盘2265转动的驱动源为电动的扭力扳手418,且扭力扳手418设置在第一安装架412以及第一推动件417上,这使得根据第一输送组件41的输送需求得以配合扭力扳手418及时驱动定位板221夹紧或松开零件。
[0071] 进一步,如图16以及图20‑21所示,第一抓取组件42以及第二抓取组件44均包括第二机架421、移动设置于第二机架421上的支撑架422、移动设置于支撑架422上的第三安装架、两个开合设置于第三安装架的下方并配合定位缺口213用于抓紧及定位承载盘21的第三抓取臂423以及设置于第三安装架上并用于推动第三抓取臂423上下移动的第二推动件424。
[0072]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移动的支撑架422,避免支撑架422干涉第一输送组件41的工作,同时相较于固定的同等支撑架422,提高了第三抓取臂423的移动范围,降低占用空间的同时得以提高抓取范围。
[0073]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推动件417以及第二推动件424可以为伸缩杆,第二抓取臂415以及第三抓取臂423均设置于伸缩杆的伸缩端;另外,本申请对第一抓取臂413、第二抓取臂415以及第三抓取臂423的具体结构不进行限定、以下仅提供一种结构进行参考,例如:
第一抓取臂413、第二抓取臂415以及第三抓取臂423均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抓取板4131以及第二抓取板4132,且第一抓取板4131的长度大于第二抓取板4132的长度,当抓取承载盘21时,第一抓取板4131先定位承载盘21后第二抓取板4132随第一抓取板4131向靠近承载盘21的方向移动进而将承载盘21夹持固定在第一抓取板4131与第二抓取板
4132之间。
[0074] 工作过程:首先,输送机构4将承载机构2输送至上料机构3处,并通过上料机构3分别在两个承载盘21上填充第一零件6与第二零件7后配合固定组件22将第一零件6与第二零件7固定及定位在承载盘21上;
接着,输送机构4将带有第一零件6和/或第二零件7的承载盘21输送至涂料机构5处,并在固定组件22的定位作用下通过涂料机构5在第一零件6和/或第二零件7上均匀涂抹焊料8;
然后,输送机构4输送两个承载盘21相互靠近并配合连接组件23使得两个承载盘
21之间连接并定位,此时在固定组件22与连接组件23的定位作用下,第一零件6与第二零件
7得以准确的相互插接,使得两者之间的间隙均匀;
最后,输送机构4将两个相互连接的承载盘21输送至钎焊炉本体1内钎焊后从新向上料机构3的方向进行输送并在此过程中配合连接组件23以及固定组件22的打开对焊接好的零件进行下料,实现了连续式生产。
[0075]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发明的限制。
[0076] 当然在本技术方案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个”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0077]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技术提示下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