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发电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热电发电装置及燃气灶。
相关背景技术
[0002] 传统的电子式燃气灶需要电池去启动打火装置,一般来说燃气灶在使用数月后电池电量就会耗尽,需要经常更换电池。
[0003] 随着燃气灶的不断改进,现有一种无需经常更换电池的燃气灶,其设有热电发电装置和充电电池,该热电发电装置包括导热件、温差发电片和散热器,导热件接触温差发电片的热端,散热器接触温差发电片的冷端,该热电发电装置安装在燃气灶的灶头与底壳之间,且导热件接触灶头,散热器接触底壳。该燃气灶在使用时通过充电电池去启动打火装置,打火装置给灶头点火,灶头点火后其温度快速升高,与灶头直接接触的导热件温度也快速升高,使得温差发电片的热端温度升高,此时由于散热器接触温差发电片的冷端,且散热器接触燃气灶的底壳,故温差发电片的冷端可通过散热器及燃气灶底壳进行散热,温度降低,这样温差发电片的热端与冷端之间就存在一定温差,使温差发电片能够持续发电给充电电池充电。因此,该燃气灶在每次使用时,都会通过热电发电装置给充电电池充电,使得充电电池电量不断得到补充而不用经常更换。
[0004] 现有的热电发电装置在使用时,需要导热件接触燃气灶的灶头,散热器接触燃气灶的底壳,即需要热电发电装置安装在燃气灶的灶头与底壳之间,才能实现令温差发电片的热端与冷端之间存在温差从而发电给充电电池充电。然而,不同型号的燃气灶,其灶头与底壳之间相隔距离可能不同,但现有的热电发电装置尺寸都是固定的,若用在灶头与底壳之间相隔距离较大的燃气灶上,现有的热电发电装置因尺寸相对较小而难以实现同时令导热件接触灶头以及令散热器接触底壳,若用在灶头与底壳之间相隔距离较小的燃气灶上,现有的热电发电装置因尺寸相对较大而难以安装在燃气灶的灶头与底壳之间使用,即现有的热电发电装置难以适用于灶头与底壳之间相隔距离不同的燃气灶。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创造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4] 热电发电装置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导热件1、温差发电片2、散热器3和套筒4。套筒4为圆环状,其第一开口端朝上,第二开口端朝下,套在温差发电片2外侧。温差发电片2具有朝上的热端和朝下的冷端,热端与冷端之间存在温差则温差发电片2就能够发电,电压大小与温差大小正相关,套筒4上开有让温差发电片2侧向显露的接线通孔43,温差发电片2可经该接线通孔43接线到充电电池以给其充电。导热件1为盖板,盖住套筒4的第一开口端并通过四个螺钉5固定,接触温差发电片2的热端,能够将外界热量传导给温差发电片2的热端;散热器3从套筒4的第二开口端伸入到套筒4内接触温差发电片2的冷端。
[0025] 散热器3包括近端部31、远端部32、第一散热结构33、第二散热结构34、弹性件35、第一限位柱36和第二限位柱37,其中,第一限位柱36与第二限位柱37各有四根,图1、图2、图3因视角问题只示出其中两根。第一散热结构33和第一限位柱36设在近端部31上,朝向远端部32;第二散热结构34和第二限位柱37设在远端部32上,朝向近端部31。第一散热结构33包括在近端部31上排列的多块散热片,第二散热结构34包括在远端部32上排列的多块散热片,第一散热结构33的多块散热片与第二散热结构34的多块散热片数量相等,位置一一对应。第一散热结构33的多块散热片排列间隔相同,大于第二散热结构34的散热片厚度;第二散热结构34的多块散热片排列间隔相同,大于第一散热结构33的散热片厚度。第一散热结构33的多块散热片与第二散热结构34的多块散热片相互交错接触,第一散热结构33与第二散热结构34可沿着散热片的接触面在远近方向上作相对移动,使近端部31与远端部32间距可调。
[0026] 本实施例中,弹性件35是螺旋弹簧,其位于散热器3的近端部31与远端部32之间,套在第一散热结构33的多块散热片中与第二散热结构34的多块散热片中,且弹性件35两端分别连接近端部31与远端部32;第一限位柱36与第二限位柱37相互对准,第一限位柱36与第二限位柱37长度之和大于第一散热结构33,且大于第二散热结构34。若第一散热结构33与第二散热结构34在远近方向上作相对移动,则弹性件35由于其两端分别连接近端部31与远端部32,故可防止近端部31与远端部32间距过远,从而防止第一散热结构33的多块散热片与第二散热结构34的多块散热片相互脱离,使第一散热结构33与第二散热结构34保持接触;而第一限位柱36与第二限位柱37由于其长度之和大于第一散热结构33且大于第二散热结构34,故可防止近端部31与远端部32间距过近,从而防止第一散热结构33的散热片撞到远端部32上损坏,或第二散热结构34的散热片撞到近端部31上损坏。在第一散热结构33与第二散热结构34在远近方向上作相对移动之后,弹性件35可对第一散热结构33与所述第二散热结构34进行复位。
[0027] 套筒4的第二开口端设有四个支撑部41(图1、图2、图3因视角问题只示出其中两个支撑部41),上文所述的散热器3从套筒4的第二开口端伸入到套筒4内接触温差发电片2的冷端,具体是散热器3的近端部31越过支撑部41伸入到套筒4内接触温差发电片2的冷端。见图3,散热器3的近端部31上的四根第一限位柱36分别穿过四个支撑部41,并且在近端部31与四个支撑部41之间各设有一根套在第一限位柱36外侧的压缩弹簧42,四个压缩弹簧42对近端部31施加朝向温差发电片2冷端的推力,使近端部31与导热件1夹紧温差发电片2。
[0028] 本实施例提供的热电发电装置应用在燃气灶上,在使用时安装在燃气灶的灶头与底壳之间。热电发电装置中,由于第一散热结构33与第二散热结构34可在远近方向上作相对移动,使散热器3的近端部31与远端部32间距可调,因此就算不同型号燃气灶的灶头与底壳之间相隔距离不同,也可通过调节散热器3的近端部31与远端部32间距来改变热电发电装置的整体尺寸,再令导热件1接触灶头,令散热器3远端部32接触底壳,使热电发电装置可分别安装在相隔距离不同的灶头与底壳之间使用,适用于灶头与底壳之间相隔距离不同的燃气灶。例如,燃气灶如图4和图5所示,包括灶头101、底壳102、热电发电装置103、打火装置104和充电电池(图中未示出),热电发电装置103给充电电池充电,充电电池给打火装置104供电,打火装置104安装在灶头101上,给灶头101点火。在安装热电发电装置103时,用户可推动散热器3的远端部32,令第一散热结构33与第二散热结构34在远近方向上作相对移动,从而缩短近端部31与远端部32的间距,然后将热电发电装置103放在灶头101与底壳102之间,再松开散热器3的远端部32,则第一散热结构33与第二散热结构34在弹性件35的作用下复位,令热电发电装置103的导热件1抵顶接触燃气灶的灶头101,令热电发电装置103的散热器3远端部32抵顶接触底壳102,至此就把热电发电装置103安装在燃气灶上。燃气灶在使用时,打火装置104给灶头101点火后,灶头101温度快速升高,这样热电发电装置103中,与灶头101接触的导热件1温度也快速升高,使得温差发电片2的热端温度升高,而由于散热器
3近端部31接触温差发电片2冷端,远端部32接触燃气灶的底壳102,故温差发电片2的冷端可通过散热器3及燃气灶底壳102进行散热,温度降低,这样温差发电片2的热端与冷端之间就存在一定温差,使温差发电片2能够发电给充电电池充电。
[0029] 如上所述仅为本发明创造的实施方式,不以此限定专利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创造的基础上作出非实质性的变化或替换,仍落入专利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