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一种加速器中子源换靶装置及运载工具

一种加速器中子源换靶装置及运载工具实质审查 发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靶系统更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速器中子源换靶装置及运载工具。

相关背景技术

[0002] 中子无损检测是一种优良的无损检测技术。加速器中子源是一种通过加速器加速带电粒子,使带电粒子轰击靶产生中子的中子产生装置。在需要检测难以移动的待检物体,通常通过移动式中子无损检测装置移动到现场进行检测,目前新兴发展的移动式加速器中子源中子照相装置就是利用中子无损检测技术,通过中子束穿过物体时在强度上的衰减变化,以获取物质内部宏观结构的一种探测装置,它具有可灵活移动,造价相对较低,中子源强度足够。
[0003] 靶系统是移动式加速器中子源的核心部分,其性能和运行寿命直接决定了整套中子源设备的使用效果和安全性。其中,靶系统作为移动式加速器中子源的核心部分,其性能和运行寿命直接决定了整套中子源设备的使用效果和安全性。在4MeV以下的低能质子区,锂靶具有明显高于铍靶的中子产额,是移动式质子直线加速器中子源最具有竞争力的靶系统靶材候选。靶系统需要长期接受束流轰击产生中子,在这个过程中中子发生靶被不断消耗,当其中子产额下降到标准中子产量的一半,或在事故工况下都会对中子照相装置的成像分辨率造成影响,因此需要对靶系统进行拆卸更换以维持移动式加速器中子源正常的工作性能。
[0004] 移动式加速器中子源的靶系统被紧密的包裹在慢化体和包围在慢化体和质子束流孔道外的屏蔽体中间,在靶系统的拆卸更换过程中需要拆掉部分慢化体和屏蔽体使靶系统暴露,而需要更换的废靶仍会存在微量的残余放射性,不宜进行采取人工换靶,需要采用机械自动化装置进行靶系统的拆卸更换。
[0005]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靶系统更换方式主要分两种:一种是从质子束流管道侧拆除周围的屏蔽体,之后整体移出连接靶系统的管以实现换靶,由于移动式加速器中子源的靶站和束流整形体已经对载具的后部造成了较大的承重负担,并占据了较大的空间,导致载具内空间不足,从而难以支持前述换靶方式;另一种是通过从上方拆除屏蔽体以暴露出靶系统并进行换靶,而这换靶方式则需要小型的吊装装置或者大型的机械臂移除屏蔽体,并不适用于移动式加速器中子源装置换靶。
[0006] 因此,亟需一种空间占用率低并且结构简单轻量化并能够在载具内实现换靶作业的加速器中子源换靶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0043] 为了使得本公开的技术方案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文中将结合本公开具体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的部件。需要说明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0044]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发明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内”、“外”、“上”、“下”、“远”、“近”、“前”、“后”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本公开中的附图并不是严格按实际比例绘制,各个结构的具体地尺寸和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确定。本公开中所描述的附图仅是结构示意图。
[0045] 请参图1至图7所提供的本发明一种加速器中子源换靶装置及运载工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术语“屏蔽通道11延伸方向”为图2中双向箭头X所示方向。术语“第一方向”为图2中X1所示方向。术语“第二方向”为图2中X2所示方向。术语“竖向”为图2中双向箭头Z所示方向并垂直于水平面。
[0046] 参图1至图4所示,该加速器中子源换靶装置100包括:具备屏蔽通道11的靶站10和靶系统20,靶系统20被保持在屏蔽通道11中;更换装置30,更换装置30配置于靶站10形成屏蔽通道11的一侧;更换装置30包括:沿竖向运动的升降平台31,以及配置于升降平台31的伸缩机构32;伸缩机构32配置可沿屏蔽通道11延伸方向伸缩的主轴321,主轴321末端配置用于固定或松开靶系统20的固定机构33;固定机构33对准屏蔽通道11中的靶系统20由升降平台31带动伸缩机构32沿竖向运动形成,伸缩机构32驱动主轴321于屏蔽通道11内沿第一方向X1伸出以带动固定机构33固定靶系统20,主轴321于屏蔽通道11内沿与第一方向X1相反的第二方向X2缩回以通过固定机构33带动靶系统20与靶站10分离。
[0047] 具体地,通过升降平台31带动伸缩机构32沿竖向向上运动,并同步带动固定机构33运动,直至固定机构33对准屏蔽通道11中的靶系统20,之后停止升降平台31运动,再通过伸缩机构32驱动主轴321于屏蔽通道11内沿第一方向X1伸出,以带动固定机构33固定屏蔽通道11内的靶系统20,之后再通过伸缩机构32驱动主轴321于屏蔽通道11内沿与第一方向X1相反的第二方向X2缩回,以通过固定机构33带动靶系统20与靶站10分离,并带动固定机构33将靶系统20从屏蔽通道11内取出,再通过固定机构33松开靶系统20,以完成对靶系统
20的拆卸,再通过固定机构33固定待更新的靶系统20,并将待更新的靶系统20对准屏蔽通道11,再使伸缩机构32驱动主轴321于屏蔽通道11内沿第一方向X1伸出,以带动固定机构33将待更新的靶系统20移动至屏蔽通道11内进行安装,从而完成对靶系统20的更换,完成换靶作业。该加速器中子源换靶装置100通过升降平台31带动伸缩机构32沿竖向进行升降运动,并通过伸缩机构32与固定机构33对靶站10内的靶系统20进行换靶作业,从而减少了该加速器中子源换靶装置100更换靶系统20所需的空间,该加速器中子源换靶装置100空间占用率低并且结构简单轻量化。
[0048] 参图2至图7所示,靶站10包括:贯穿部分靶站10并向屏蔽通道11所在方向延伸的质子束管道12,质子束管道12延伸入靶站10的一端配置保持机构13,保持机构13用于快速锁紧或快速放松靶系统20;固定机构33固定靶系统20,保持机构13放松靶系统20,主轴321于屏蔽通道11内沿第二方向X2缩回以通过固定机构33带动靶系统20与保持机构13分离;在固定机构33固定屏蔽通道11内的靶系统20之后,通过保持机构13快速放松靶系统20,以快速解除对靶系统20的锁紧状态,从而便于固定机构33在沿第二方向X2运动的过程中能够直接带动靶系统20与质子束管道12分离,以将靶系统20于质子束管道12实现快速拆卸。主轴321于屏蔽通道11内沿第一方向X1伸出,以带动固定机构33将待更新的靶系统20与保持机构13对接连接,保持机构13锁紧靶系统20以将靶系统20保持在屏蔽通道11中;在伸缩机构
32驱动主轴321于屏蔽通道11内沿第一方向X1伸出,以带动固定机构33将待更新的靶系统
20与保持机构13进行对接连接时,通过保持机构13快速锁紧靶系统20,从而将靶系统20快速地保持在屏蔽通道11中,以将靶系统20快速安装于质子束管道12。该加速器中子源换靶装置100通过保持机构13对靶系统20实现快速拆卸与快速安装,从而简化了靶系统20的拆装过程,提高了靶系统20的更换效率并减少了换靶时间,以减少废靶(即,拆卸后的靶系统
20)暴露在外界的时间,降低废靶产生的残余放射性剂量。
[0049] 具体地,参图2与图3及图7所示,保持机构13包括:周向配置于质子束管道12的若干气动锁紧器131,周向配置于靶系统20并与气动锁紧器131沿屏蔽通道11延伸方向一一对应的若干夹紧销132;夹紧销132部分插入气动锁紧器131,气动锁紧器131锁紧夹紧销132以固定靶系统20,气动锁紧器131取消锁紧夹紧销132以放松靶系统20。在固定机构33与屏蔽通道11内的靶系统20固定之后,通过气动锁紧器131取消锁紧夹紧销132以快速放松靶系统20,快速解除对靶系统20的锁紧状态,从而便于固定机构33在沿第二方向X2运动的过程中能够直接带动靶系统20与质子束管道12分离,以将靶系统20于质子束管道12实现快速拆卸。通过固定机构33固定待更新的靶系统20,并且该待更新的靶系统20所配置的夹紧销132与质子束管道12所配置的气动锁紧器131沿屏蔽通道11延伸方向一一对应,伸缩机构32带动待更新的靶系统20伸入屏蔽通道11的过程中,夹紧销132与气动锁紧器131两者之间的位置始终处于对应状态,从而使靶系统20在与质子束管道12对接连接的过程中,靶系统20的夹紧销132能够准确插入质子束管道12的气动锁紧器131中,再通过气动锁紧器131快速锁紧夹紧销132,以将靶系统20快速锁紧于质子束管道12,从而实现将靶系统20快速固定安装于质子束管道12,以完成换靶作业。本公开的保持机构13可被配置为例如来自日本IMAO今尾的气压自动化缔结部件,或采用现有技术中任意气压自动化缔结部件,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0050] 示例性地,现有技术中的中子发生靶与质子束流管段的连接为螺钉或螺栓连接,因此在靶的拆卸更换过程中,机械臂要同时夹取中子发生靶保持原位并拆卸多个螺钉或螺栓,拆卸过程比较复杂,所需的机械夹具也较为复杂,然而,该加速器中子源换靶装置100通过气动锁紧器131与夹紧销132对靶系统20实现快速拆卸与快速安装,从而简化了靶系统20的拆装过程,提高了靶系统20的更换效率并减少了换靶时间,以减少废靶暴露在外界的时间,降低废靶产生的残余放射性剂量。气动锁紧器131与夹紧销132的材质均优选为不锈钢,耐辐射且不会影响屏蔽效果。
[0051] 示例性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机构33可被配置为用于抓取或放开靶系统20的抓取组件(未示出);抓取组件包括:夹爪(未示出),以及驱动夹爪收紧或松开的驱动件(未示出)。在伸缩机构32驱动主轴321于屏蔽通道11内沿第一方向X1伸出,以带动抓取组件抓取固定靶系统20的过程中,通过驱动件(未示出)驱动夹爪(未示出)收紧以对靶系统20进行夹紧固定;在伸缩机构32驱动主轴321于屏蔽通道11内沿第二方向X2缩回的过程中,通过夹爪夹紧固定靶系统20以带动靶系统20与质子束管道12分离,在夹爪将靶系统20从屏蔽通道11内取出之后,通过驱动件驱动夹爪松开靶系统20,以将靶系统20放开。
[0052] 参图2至图4与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的,固定机构33被配置为用于吸附或松开靶系统20的吸附组件33a;吸附组件33a包括:吸附单元333,以及控制吸附单元333产生或解除对靶系统20的吸附的控制单元(未示出)。在伸缩机构32驱动主轴321于屏蔽通道11内沿第一方向X1伸出,以带动吸附组件33a吸附固定靶系统20的过程中,吸附单元333紧贴靶系统20,再通过控制单元(未示出)控制吸附单元333对靶系统20产生吸附作用力,以对靶系统20进行吸附固定;在伸缩机构32驱动主轴321于屏蔽通道11内沿第二方向X2缩回的过程中,通过吸附单元333吸附固定靶系统20以带动靶系统20与质子束管道12分离,在吸附单元333将靶系统20从屏蔽通道11内取出之后,通过控制单元控制吸附单元333解除对靶系统20的吸附作用力,以将靶系统20松开。
[0053]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吸附单元333可被配置为电磁铁式吸附部件或真空吸盘式吸附部件。通过控制单元(未示出),在需要吸附固定靶系统20的情况下,控制单元控制电磁铁式吸附部件(吸附单元333)产生相应电磁相互作用力或控制真空吸盘式吸附部件(吸附单元333)产生负压,以对靶系统20实现吸附固定;并且在需要对靶系统20解除吸附固定的情况下,控制机构控制电磁铁式吸附部件(吸附单元333)停止产生相应电磁相互作用力或控制真空吸盘式吸附部件(吸附单元333)解除负压,由此实现了对靶系统20牢固可靠的可控吸附。根据实际需要,在此可使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任意可控的电磁铁式吸附部件或真空吸盘式吸附部件、例如气流负压吸盘、挤气负压吸盘等,在本实施方式中,吸附单元333优选为真空吸盘式吸附部件。
[0054] 参图1至图5所示,更换装置30还包括:配置于升降平台31的屏蔽壳体34,用于驱动屏蔽壳体34水平转动的第二旋转支座35,以及用于驱动伸缩机构32水平转动的第一旋转支座37;屏蔽壳体34被构造出分别存放拆卸后的靶系统20与待更新的靶系统20的第一容置腔341与第二容置腔342,第一容置腔341与第二容置腔342相互隔离。在伸缩机构32带动吸附单元333将靶系统20从屏蔽通道11内取出之后,通过第一旋转支座37带动伸缩机构32水平转动,以将吸附单元333对准对屏蔽壳体34的第一容置腔341,再通过伸缩机构32驱动主轴
321沿第一容置腔341所在方向伸出,主轴321带动吸附单元333进入第一容置腔341,再通过吸附单元333解除对靶系统20的吸附,以将拆卸后的靶系统20放置于第一容置腔341内,在主轴321带动吸附单元333退出第一容置腔341之后再通过第二旋转支座35驱动屏蔽壳体34水平转动,以将第二容置腔342正对吸附单元333,主轴321带动吸附单元333伸入第二容置腔342并使吸附单元333吸附固定待更新的靶系统20,之后再带动吸附单元333从第二容置腔342中退出,再通过第一旋转支座37驱动伸缩机构32水平转动,直至待更新的靶系统20对准屏蔽通道11内的质子束管道12,再通过伸缩机构32驱动主轴321于屏蔽通道11内沿第一方向X1伸出,以带动吸附单元333将待更新的靶系统20与质子束管道12对接连接,在伸缩机构32带动待更新的靶系统20伸入屏蔽通道11的过程中,待更新的靶系统20的夹紧销132与质子束管道12的气动锁紧器131两者之间的位置始终处于对应状态,从而使靶系统20在与质子束管道12对接连接的过程中,靶系统20的夹紧销132能够准确插入质子束管道12的气动锁紧器131中,再通过气动锁紧器131快速锁紧夹紧销132,以将靶系统20快速锁紧于质子束管道12,从而实现将靶系统20快速固定安装于质子束管道12,使靶系统20保持在屏蔽通道11中,以完成换靶作业。通过第一旋转支座37与第二旋转支座35分别带动伸缩机构32与屏蔽壳体34水平转动,便于伸缩机构32快速地对废靶进行存放以及快速地取出待更新的靶体22,提高了伸缩机构32与屏蔽壳体34之间的对接效率,并且能够代替现有技术中的换靶方式所需要的多自由度的复杂机械臂,高效利用空间,同时避免复杂机械臂带来的承重压力,使该加速器中子源换靶装置100更加轻量化,另外,该加速器中子源换靶装置100的实现成本较低。同时,在对待更新的靶体22和废靶的临时保存过程中也要考虑辐射防护,因此该屏蔽壳体34采用屏蔽材料制备而成,例如铅(Pb)、含硼聚乙烯(Boronpolyethylene)等,并且第二容置腔342在对待更新的靶系统20存放过程中其内部处于真空状态,以避免污染待更新的靶系统20。
[0055] 参图5所示,屏蔽壳体34配置用于分别打开或关闭第一容置腔341与第二容置腔342的第一门体343与第二门体344,以及检测固定机构33位置的测距传感器(未示出)。在伸缩机构32驱动主轴321沿第一容置腔341所在方向伸出的过程中,通过测距传感器检测吸附单元333位置,以在吸附单元333的达到设定位置后,打开第一门体343,并在主轴321带动吸附单元333从第一容置腔341中退出后关闭第一门体343。在第二旋转支座35驱动屏蔽壳体
34水平转动以将第二容置腔342正对吸附单元333后,通过测距传感器检测吸附单元333位置以打开第二门体344,并在主轴321带动吸附单元333吸附固定更换的靶系统20,以对待更新的靶系统20吸附固定从第二容置腔342中退出后关闭第第二门体344,以对废靶进行辐射防护。
[0056] 参图2与图3及图7所示,质子束管道12连接靶系统20的一端配置第一法兰121,气动锁紧器131配置于第一法兰121;靶系统20包括:连接第一法兰121的第二法兰21,配置于第二法兰21反向于第一法兰121一侧的靶体22,夹紧销132配置于第二法兰21。通过升降平台31带动伸缩机构32沿竖向向上运动,并同步带动吸附单元333运动,直至吸附单元333对准屏蔽通道11中的靶体22,之后停止升降平台31运动,伸缩机构32驱动主轴321于屏蔽通道11内沿第一方向X1伸出,以带动吸附单元333吸附固定靶体22,再通过气动锁紧器131取消锁紧夹紧销132以放松第二法兰21,从而使伸缩机构32驱动主轴321于屏蔽通道11内沿第二方向X2缩回的过程中,吸附固定靶体22的吸附单元333能够带动第二法兰21与第一法兰121分离,并在靶体22从屏蔽通道11内取出之后通过吸附单元333松开拆卸后的靶体22,再通过吸附单元333吸附固定待更新的靶体22,并且该待更新的靶体22所配置的第二法兰21同样周向配置有与气动锁紧器131一一对应的若干夹紧销132,在伸缩机构32带动待更新的靶体
22伸入屏蔽通道11的过程中,配置于第二法兰21的夹紧销132与配置于第一法兰121的气动锁紧器131两者之间的位置始终处于对应状态,从而使第二法兰21在与第一法兰121对接连接的过程中,第二法兰21的夹紧销132能够插入第一法兰121的气动锁紧器131中,再通过气动锁紧器131锁紧夹紧销132以将第二法兰21锁紧于第一法兰121,从而实现将靶体22快速固定安装于质子束管道12,以完成换靶作业。
[0057] 参图1至图5所示,升降平台31包括:底座311,配置于底座311的升降单元312,受控于升降单元312以沿竖向运动并沿竖向间隔设置的上层平台313与下层平台314,配置于上层平台313与下层平台314之间的支柱315,以及配置于底座311与下层平台314之间的支撑单元317;伸缩机构32与屏蔽壳体34均配置于上层平台313,第一旋转支座37与第二旋转支座35分别驱动伸缩机构32与屏蔽壳体34相对于上层平台313水平转动。升降单元312驱动端固定连接下层平台314,通过升降单元312驱动下层平台314沿竖向进行升降运动,下层平台314通过支柱315支撑上层平台313并同步带动上层平台313进行升降运动。支撑单元317伸缩端固定连接下层平台314,上层平台313与下层平台314在升降的过程中,通过支撑单元
317伸缩端带动下层平台314同步进行升降运动,以通过支撑单元317伸缩端对上层平台313与下层平台314起到支撑作用,提高上层平台313与下层平台314升降的稳定性。
[0058] 参图2与图4及图5所示,加速器中子源换靶装置100还包括:配置于上层平台313并罩设于伸缩机构32与屏蔽壳体34的屏蔽罩壳316,以及内设于屏蔽通道11的屏蔽体14,屏蔽体14靠近靶系统20的一端被构造出容置至少部分靶体22的凹槽141。通过屏蔽体14封闭屏蔽通道11,并通过凹槽141容置至少部分靶体22,以屏蔽靶体22产生的中子并防止中子散射,降低靶体22的放射性危害。
[0059] 下层平台314配置迁移机构36,迁移机构36构造为用于将屏蔽体14于屏蔽通道11中取出或放置;屏蔽体14远离靶系统20的一端配置具有槽口1421的子连接头142;迁移机构36包括:至少一线性移动模组361,受控于线性移动模组361以沿屏蔽通道11延伸方向运动的衔接件362,衔接件362靠近靶站10的一端延伸形成父连接头363,父连接头363被构造出与槽口1421配合的活动扣3631,以使线性移动模组361驱动衔接件362沿第二方向X2运动以带动屏蔽体14从屏蔽通道11中取出。通过线性移动模组361用于带动衔接件362沿屏蔽通道
11延伸方向运动。通过升降单元312驱动下层平台314沿竖向向上运动,直至衔接件362上的父连接头363对准屏蔽体14上的子连接头142,再通过线性移动模组361驱动衔接件362沿第一方向X1运动,以带动父连接头363上的活动扣3631运动至槽口1421的上方,再通过升降单元312驱动下层平台314沿竖向向下运动,直至活动扣3631卡进槽口1421,停止升降单元312运动,再通过线性移动模组361驱动衔接件362沿第二方向X2运动,以通过衔接件362带动屏蔽体14从屏蔽通道11中取出,直至将屏蔽体14移动至下层平台314,以便于后续对靶系统20进行更换作业;在屏蔽体14移动至下层平台314之后,通过屏蔽罩壳316与靶站10及屏蔽体
14能够确保在换靶过程中,废靶全方位被屏蔽罩壳316与靶站10及屏蔽体14所包围,确保废靶不会对载具外的人员和环境造成放射性危害,并且屏蔽罩壳316结构简单。
[0060] 在完成换靶作业之后,通过升降单元312驱动下层平台314沿竖向向上运动,直至下层平台314的屏蔽体14对准屏蔽通道11,再通过线性移动模组361驱动衔接件362沿第一方向X1运动,以带动衔接件362将屏蔽体14推入屏蔽通道11,并使凹槽141容置至少部分靶体22,最后在将父连接头363与子连接头142分离,以将衔接件362从屏蔽通道11退出,以通过靶站10与屏蔽体14屏蔽靶体22产生的中子并防止中子散射,降低靶体22的放射性危害。靶站10、屏蔽罩壳316与屏蔽罩壳316均采用屏蔽材料制备而成,例如铅(Pb)、含硼聚乙烯(Boronpolyethylene)。
[0061] 进一步的,参图2至图6所示,屏蔽通道11被构造出活动槽111,活动槽111沿屏蔽通道11延伸方向配置若干第一滚筒112,第一滚筒112支撑屏蔽体14在屏蔽通道11移动并随屏蔽体14移动而发生滚动。在屏蔽体14于屏蔽通道11取出或放置的过程中,通过线性移动模组361驱动衔接件362以带动屏蔽体14于屏蔽通道11内移动,屏蔽体14将接触第一滚筒112并带动第一滚筒112发生滚动,以通过第一滚筒112辅助屏蔽体14于屏蔽通道11内移动,从而节省线性移动模组361带动屏蔽体14于屏蔽通道11内取出或放置所需的功耗。下层平台314配置存放平台3141,存放平台3141沿屏蔽通道11延伸方向配置多个第二滚筒3142,第二滚筒3142支撑屏蔽体14在存放平台3141移动并随屏蔽体14移动而发生滚动。在屏蔽体14于下层平台314移动的过程中,屏蔽体14通过接触存放平台3141的第二滚筒3142,以带动第二滚筒3142发生滚动,通过第二滚筒3142辅助屏蔽体14于存放平台3141移动,从而进一步节省线性移动模组361带动屏蔽体14于存放平台3141移动所需的功耗。
[0062] 参图2、图3与图5及图7所示,靶系统20还包括:形成于第二法兰21内以对靶体22进行冷却的冷却流道211,连通冷却流道211的进液循环管212与出液循环管213,以及分别配置于进液循环管212与出液循环管213远离冷却流道211一端的第一母连接头2121与第二母连接头2131;靶站10内部贯穿进液冷却管152与出液冷却管153,分别配置于进液冷却管152与出液冷却管153并形成于屏蔽通道11内的第一公连接头1521与第二公连接头1531;第一公连接头1521与第二公连接头1531分别与第一母连接头2121与第二母连接头2131对应插接设置。靶体22在工作过程中收到的束流能量和束流功率较高,并且这些能量会以热量形式沉积在靶体22上,因此需要对靶体22进行冷却。通过第一公连接头1521与第一母连接头2121相连通,以使进液冷却管152能够通过进液循环管212向冷却流道211内输入冷却液,通过第二公连接头1531与第二母连接头2131相连通,以使冷却液在冷却流道211内流通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出液循环管213流向出液冷却管153,以对沉积在靶体22的热量实现循环冷却。在伸缩机构32带动吸附单元333沿第二方向X2缩回以带动第二法兰21与第一法兰121分离的过程中,将同步带动第一母连接头2121与第二母连接头2131分别与第一公连接头1521与第二公连接头1531分离;在伸缩机构32带动吸附单元333吸附固定待更新的靶系统20并在吸附单元333进入屏蔽通道11内的过程中,待更新的靶系统20的第一母连接头2121与第二母连接头2131分别与第一公连接头1521与第二公连接头1531位置始终处于对应状态,从而使待更新的靶系统20在与质子束管道12对接连接的过程中,待更新的靶系统20的第一母连接头2121与第二母连接头2131能够分别对应插入第一公连接头1521与第二公连接头
1531,以实现进液冷却管152与出液冷却管153分别与进液循环管212与出液循环管213实现对接连通。第一母连接头2121与第二母连接头2131以及第一公连接头1521与第二公连接头
1531被配置为插拔式自封接头,第一母连接头2121与第二母连接头2131为母端,第一公连接头1521与第二公连接头1531为公端,以在第一母连接头2121与第二母连接头2131分别与第一公连接头1521与第二公连接头1531在连接或分离时实现快速插拔,安装简便。第一母连接头2121与第二母连接头2131以及第一公连接头1521与第二公连接头1531的材质均优选为不锈钢,耐辐射且不会影响屏蔽效果。
[0063] 基于前述实施例所披露的一种加速器中子源换靶装置100,本实施例还揭示了一种运载工具(未示出)。该运载工具(未示出)包括:配置如前述实施例所揭示的加速器中子源换靶装置100,该加速器中子源换靶装置100空间占用率低并且结构简单轻量化能够在运载工具内部执行换靶作业,并且能够在换靶工作过程中减小运载工具的承重压力。当需要移动到现场对待检物体进行检测时,通过运载工具实现加速器中子源换靶装置100的移动,运载工具可为载货车或卡车等陆地车辆。。
[0064] 以上,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