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二氢杨梅素的组合物,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定位释放性能的二氢杨梅素固体组合物,该固体组合物优选的是小丸形式。本发明还涉及上述具有定位释放性能的二氢杨梅素固体组合物的医药用途。
相关背景技术
[0002] 本发明人团队公开的CN112353793A(中国专利申请号202011273451.4)中记载,蛇葡萄素(Ampelopsin)又名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其CAS号为27200‑12‑0,分子式为C15H12O8,分子量为320.25),化学名为:(2R‑反式)‑2,3‑二氢‑3,5,7‑三羟基‑2‑(3,4,5‑三羟基苯基)‑4H‑1‑苯并吡喃‑4‑酮,其化学结构式如下:
[0003]
[0004] 二氢杨梅素首次由Kotake和Kubota于1940从葡萄科蛇葡萄属植物福建茶即楝叶玉葡萄A.Meliaefolia的叶中分离得到,命名为蛇葡萄素。二氢杨梅素被证明有抗肿瘤、抗氧化、降血脂、消炎、抑菌等多种功效,但是目前还未见二氢杨梅素单体的相关产品应用于临床。
[0005] 肝脏中的Ι相代谢是由CYP450酶所主导的,而且CYP450酶同时在肠道中有表达,特别是CYP3A4亚酶。CYP450酶可被一些化学药物所诱导或抑制,也可被一些辅料所调控。而辅料对药物代谢的抑制作用因药物自身的理化特性不同而不同,还与这些辅料的用量及理化性质有关。也就是说不同药物体内代谢过程受辅料的影响是不同的,没有统一的规律性。到目前为止,关于辅料对二氢杨梅素体内代谢的影响及影响机制均未见相关报道,辅料对二氢杨梅素的生物学影响也未得到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0006] 本申请的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二氢杨梅素在体内代谢主要是受CYP3A4、CYP1A2和CYP2E1三种亚酶所主导,且代谢速度极快,原型药在10min左右即出现大幅度下降,Km和Vmax分别为737.7μM和158.7μM/min/mg蛋白。本申请的发明人团队已经在CN112353793A案中意外的发现有些用于增加药物溶解度的辅料同时也具有抑制二氢杨梅素代谢的作用。将二氢杨梅素与这些辅料混合制成口服制剂时,不仅可以促进二氢杨梅素的溶解,增加吸收,而且可减少二氢杨梅素在体内的代谢量,有效地提高口服给药后体内二氢杨梅素的血药浓度,从而改善或提高二氢杨梅素的疗效。
[0007] 二氢杨梅素的制备方法已有诸多文献报道。例如,郑成等(郑成等,微波辅助强化提取显齿蛇葡萄中二氢杨梅素的机理探讨,化工学报,2006年05期)以显齿蛇葡萄叶为原料,采用微波破细胞进行预处理,然后,采用热水搅拌的方法提取显齿蛇葡萄中的二氢杨梅素.通过透射电镜对显齿蛇葡萄叶细胞微观构象进行观察,探讨不同微波照射条件对植物叶片微观结构的影响来解析微波强化提取机理.结果表明:在300W和微波预处理时间5min或微波功率达到600W和处理时间为2min时,细胞壁出现褶皱并有部分破裂,之后随着照射功率的加大以及微波预处理时间的延长,细胞壁的破裂情况越来越明显.这就说明了细胞内的极性物质在吸收微波能后温度迅速上升,导致细胞内蒸汽压也随之迅速上升,超过了细胞壁膨胀的能力,最终使得细胞壁破裂,从而使细胞内的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变得容易.这就是微波辅助提取植物胞内有效成分的提取效率大为提高的原故。
[0008] 杨依函等(杨依函等,超声波辅助乙醇法提取显齿蛇葡萄总黄酮的工艺研究,怀化学院学报,2015年11期)用超声波辅助乙醇浸提法提取显齿蛇葡萄叶中总黄酮,以二氢杨梅素为标准品,AlCl3为显色剂,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L9(34)正交试验,以总黄酮含量为指标,分别考察乙醇浓度、料液比、浸提时间和超声波处理时间对显齿蛇葡萄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提取总黄酮的最佳条件是:乙醇浓度65%,料液比为1:40,浸提时间30min,超声波处理时间20min,影响总黄酮提取因素的主次顺序为乙醇浓度、超声波处理时间、料液比和浸提时间,在最佳工艺下测得总黄酮含量为41.25%。
[0009] 夏慧玲等(夏慧玲等,显齿蛇葡萄中二氢杨梅素的提取纯化,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2期)采用水提法从显齿蛇葡萄中提取二氢杨梅素,并对二氢杨梅素进行了纯化和检测。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工艺提取条件。结果显示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为90℃,料液比为1:10(g:ml),提取时间为60min,在此工艺条件下,二氢杨梅素的得率最大;重结晶5次后总黄酮纯度由原来的68.51%提高至91.0%。表明该二氢杨梅素的提取纯化工艺简单,成本低、原料来源易,作为抗氧化剂生产工艺前景看好。
[0010] 黄仁杰(黄仁杰等,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显齿蛇葡萄叶中蛇葡萄素的工艺研究,中药材,2016年05期)比较6种不同型号大孔吸附树脂的静态吸附与解吸附能力,考察动态吸附与洗脱参数,筛选最佳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蛇葡萄素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优选SP700型大孔吸附树脂为最佳型号树脂,并确定径高比为1:10,上样浓度为5mg/mL,上样体积为4BV,上样速度为1BV/h。以2BV/h的流速分别用水(7BV)、10%乙醇(8BV)、20%乙醇(11BV)进行动态洗脱,最终获得质量分数达95.5%的蛇葡萄素。表明大孔吸附树脂法操作简单、可行,可获得高质量分数的蛇葡萄素原料。本发明若未另外说明,所使用的二氢杨梅素系使用该文献方法制备获得,然后丙酮/水对其进行多次重结晶纯化,得到本发明HPLC法的归一化纯度大于99.9%,含量98.8%的纯品。
[0011] 奉艳花等(奉艳花等,不同干燥方法对藤茶主要活性成分二氢杨梅素的影响研究,药物分析杂志,2015年08期)分别采用不同温度烘箱烘干及自然晾干方法加工处理藤茶,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藤茶中主要功效成分二氢杨梅素的含量。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固定相,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91nm。结果表明,采用烘箱烘干方式得到的藤茶中二氢杨梅素含量明显高于自然晾干的藤茶,经60、80、100℃不同温度烘制得到的藤茶中二氢杨梅素含量稍有不同,但差异不大;而不同时期采集的藤茶,以5月份采集的藤茶中二氢杨梅素的含量最高。可见,采用烘箱烘干方式可有效提高藤茶中二氢杨梅素的含量,但不同温度对藤茶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影响较小;藤茶的最佳采收期为每年的5月份。
[0012] 梁琍等(梁琍等,响应面法对超声波提取藤茶二氢杨梅素工艺的优化,湖北农业科学,2015年02期)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对超声波提取梵净山野生藤茶(Ampelopsis grossedentata)二氢杨酶素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以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为影响因素,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3因素3水平响应面分析法,根据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以二氢杨酶素提取率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优化超声提取梵净山野生藤茶中二氢杨梅素的条件。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藤茶中二氢杨梅素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1.00%、料液比1:26.00(g/mL)、超声波时间40.00min,在此条件下二氢杨梅素的提取率为28.41%,回归模型预测的二氢杨梅素提取率为28.61%,经验证RSD为1.16%,拟合度较好,说明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提取藤茶二氢杨梅素的工艺条件稳定可行。
[0013] 王延伟等(王延伟等,响应面法优化Tween‑80超声提取藤茶二氢杨梅素工艺,广州化工,2016年16期)利用响应面法优化藤茶中二氢杨梅素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Tween‑80浓度、超声时间和超声温度为自变量,二氢杨梅素得率为响应值,进行Box‑benhnke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运用响应面设计法优化提取条件。获得最优提取条件为:料液比30mL/g,Tween‑80浓度6.8%,超声温度54℃,超声时间29min,藤茶中二氢杨梅素的提取得率为355.8mg/g,理论值为353.7mg/g,RSD为0.59%。采用响应面设计方优化的藤茶中二氢杨梅素Tween‑80协同超声提取工艺方法可行,结果可靠。
[0014] 谢郁峰等(谢郁峰等,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藤茶中二氢杨梅素的提取工艺,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年17期)以二氢杨梅素提取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为自变量,二氢杨梅素提取率为响应值,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优选二氢杨梅素的提取工艺条件。结果显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17倍量81%乙醇回流提取95min。在此条件下,二氢杨梅素提取率可达9.58%,与理论值9.72%仅相差0.14%。表明采用响应面法优选的二氢杨梅素提取工艺是可行的。
[0015] 涂招秀等(涂招秀等,藤茶中二氢杨梅素的提取纯化工艺研究,江西食品工业,2011年02期)对藤茶中二氢杨梅素的提取和纯化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提取温度95℃,提取时间120min,料液比1:25,原料粒度80目,在此条件下,二氢杨梅素得率为22.8%。将粗提物经丙酮回流提取、浓缩、加水沉淀后得到晶体,晶体经4次重结晶后,得到二氢杨梅素产品,其纯度可达91.3%,得率为4.2%。
[0016] 熊璞等(熊璞等,藤茶中二氢杨梅素的提取工艺研究,现代食品科技,2009年08期)采用热水提取法来获得藤茶中的二氢杨梅素,并通过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对比研究一次提取和二级提取,并通过正交试验对二级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二级提取最佳条件为:提取温度为95℃,提取时间为60min,料液比为1:25,pH为8。此条件下二氢杨梅素提取率为30.81%。
[0017] 郭巍等(郭巍等,藤茶二氢杨梅素提取工艺优化,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6年02期)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藤茶中二氢杨梅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RSM)确定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78℃,提取时间64min,pH=8。在此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二氢杨梅素提取率预测值可达15.926%,实测值为15.860%,相对误差为0.42%;对二氢杨梅素进行重结晶纯化实验,5次重结晶后二氢杨梅素纯度达97.8%。
[0018] 曹敏惠等(曹敏惠等,藤茶中二氢杨梅素的绿色提取纯化方法研究,食品科技,2011年06期)研究了二氢杨梅素的新型绿色提取纯化方法。结果表明:采用热水提取法,通过单因素分析和正交实验对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采用活性炭脱色、多次重结晶的纯化方法获得了纯度在98%以上的二氢杨梅素。
[0019] 杨铃等(杨铃等,从藤茶中提取二氢杨梅素的微波萃取工艺研究,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5年05期)用正交设计法,以水为溶剂,考察了提取温度、微波辐射时间及料液比3个因素,每个因素3个水平,选择L9(33)正交设计表,用HPLC法测定二氢杨梅素,并以其含量作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在提取温度为95℃,微波辐射时间为15min,料液比为1:20时二氢杨梅素的提取率最高。
[0020] 王慧宾等(王慧宾等,超声‑低温提取藤茶中多糖和二氢杨梅素的工艺研究,食品工业,2015年08期)研究开发了一种新颖的工艺路线实现在低温下提取藤茶中多糖和二氢杨梅素的方法。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进行了提取工艺的优化,对提取时间、温度、超声功率和水料比四种主要影响因素设计了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综合考虑正交试验的分析结果和产品性状等因素,得到了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水料比30︰1(mL/g),提取时间15min,超声功率1000W,提取温度50℃。在最佳提取条件下,粗多糖提取率为6.74%,二氢杨梅素得率为24.37%。超声提取得到的藤茶多糖为一种糖醛酸多糖,粗产品中中性糖含量为40.11%,糖醛酸含量为41.37%。超声辅助低温提取技术得到的粗产品纯度和提取率都较高,且性状佳,可大大减少产品的后续纯化步骤。
[0021] 韦星船等(韦星船等,藤茶二氢杨梅素的提取新工艺研究,食品科技,2007年09期)以MARS5微波装置和压力蒸气灭菌器为提取装置,稀碱水为溶剂,用吸光度法为测定方法。对料液比、微波温度、微波时间、微波功率、转子转速和高温高压时间的6个因素作了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考察了对二氢杨梅素提取率的影响,而且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提取条件为高温高压时间45min,料液比1:25,微波温度95℃,微波时间5min,微波功率600W,转子高速。
[0022] 此外,在与二氢杨梅素质量控制方法方面,亦有一些有价值的文献报道。例如,林诗瑶等(林诗瑶等,HPLC法测定藤茶的二氢杨梅素含量,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年03期)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迪马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0.05%磷酸溶液(35:65);流速:0.8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90nm;进样量:5μL。结果二氢杨梅素在1.31~6.55μg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样品溶液在24h内稳定,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93%。结论HPLC法精密度高,重复性较好。
[0023] CN107582515A(CN2017108678276,山东师范)公开了一种卵磷脂基负载二氢杨梅素的药物载体及制备方法。该药物载体是一种反六角相液晶,包括卵磷脂、聚乙二醇和水,所述卵磷脂、聚乙二醇和水的质量比为63~93:0~25:7~20,且所述聚乙二醇的含量不为0。其制备方法是按上述各物料的百分数,将卵磷脂与聚乙二醇混合均匀,再加入水,搅拌混合,离心去除气泡后获得的液晶即为卵磷脂基负载二氢杨梅素的药物载体。该药物载体能够对二氢杨梅素具有较好的缓释性能。该发明公开的一种典型药物载体组成为:卵磷脂:聚乙二醇:水=77.5:9.6:12.5以及任选的4~6%油酸。
[0024] CN113616797A(CN2021108854768,山东师范)公开了一种低水溶性多酚类药物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利用甘油酸单油酯(GMO)、山梨醇酐油酸酯(Span80)、油酸乙酯、水制备了能够缓释低水溶性多酚类药物的药物载体,该药物载体是一种基于表面活性剂的聚集体,可以使低水溶性多酚类药物持续释放。就整体释放周期而言,药物释放时间至少可达38h,具有缓释效应,可以减少药物二氢杨梅素的服用次数。且载体对低水溶性多酚类药物的累积释放率可达92%以上。该发明的药物载体中含有高达45~80%的水。
[0025]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以间断性腹痛、腹胀伴随大便性状和/或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慢性肠道疾病,其发作具有持续和反复的特点。目前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和疾病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缺乏形态学和生物化学改变的生物学标志,肠道运动紊乱和内脏感觉过敏被认为是其重要的病理生理原因。近年来,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消化领域学者对肠道菌群与IBS关系的认识也逐步深入。现有研究表明IBS发病机制主要包括遗传易感性、肠道感觉与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肠黏膜屏障和免疫功能紊乱。2016年更新的《功能性胃肠病罗马IV诊断标准共识》提出,肠‑脑互动异常是IBS的病理生理基础,该共识同时强调了肠道菌群紊乱在IBS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肠道菌群紊乱指肠道菌群的结构、功能、代谢物等发生了显著变化,常与疾病状态密切相关。我国的IBS患病率约为5.6%~11.5%,约占消化科门诊人数的10.7%~34.3%。由于该病反复发作,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且会消耗大量医疗资源,带来沉重负担。目前治疗IBS大体上可以分为药物治疗、饮食干预和益生菌/粪菌移植三大类方法。药物治疗(如利福昔明等)虽拥有良好的疗效,但因其较高昂的价格及副作用很难大规模推广应用。低可发酵性碳水化合物饮食疗法虽然得到了医学界广泛赞扬,但其对不同个体疗效差异较大、严格限制饮食成分也难以实施。从调节肠道菌群这一角度出发,采用益生菌来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取得一定效果,但由于益生菌菌株与含量不同而致使疗效各异。因此,亟需一种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案,缓解患者症状。
[0026] 然而上述涉及二氢杨梅素的药物载体并不具备定位释放药物例如结肠部位释放药物的性能。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迫切期待提供一种方法,来制备具有定位释放性能的二氢杨梅素固体组合物例如定位释放性能的二氢杨梅素包衣丸,或进一步地将其填充到空心胶囊中。
具体实施方式
[0060] 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描述,然而,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于下述实施例。本领域的专业人员能够理解,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变化和修饰。本发明对试验中所使用到的材料以及试验方法进行一般性和/或具体的描述。虽然为实现本发明目的所使用的许多材料和操作方法是本领域公知的,但是本发明仍然在此作尽可能详细的描述。在下文制备组合物时所例处方和制备过程中,各物料的量可以理解为它们的相对比例,在实际投料制备时每批物料投料总量不少于10000粒胶囊的量。在制备组合物时,若未另外说明,山嵛酸甘油酯和氢化植物油预先粉碎成可通过60目的筛网,其余各物料预先粉碎成可过120目的筛网,这些操作是本领域的常规操作。
[0061] 实施例1:二氢杨梅素组合物的制备
[0062] (a)素丸配方:
[0063] 二氢杨梅素15mg、
[0064] 山嵛酸甘油酯5mg,
[0065] 二甲硅油3mg,
[0066] 聚卡波菲5mg,
[0067] 聚丙烯酸树脂(III)10mg、
[0068] 聚乙烯醇(Mr80000)30mg、
[0069] 白陶土7mg,
[0070] 甘露醇30mg、
[0071] 硅化微晶纤维素45mg。
[0072] (b)素丸制备:
[0073] (1)通过搅拌使二氢杨梅素、山嵛酸甘油酯、二甲硅油、聚卡波菲混合均匀,接着加入聚丙烯酸树脂、聚乙烯醇混合均匀,接着使该混合物与白陶土、甘露醇、硅化微晶纤维素充分混合均匀,得混合粉末;
[0074] (2)在搅拌下向所得混合粉末中以喷雾的方式添加占混合末粉重量15%的水,接着通过揉合使水均匀渗入到粉末中,得到的混合物料手握能成团且挤压即散,使该混合物料置于密闭容器内静置24小时;
[0075] (3)在50~55℃温度下使所得混合物通过挤出滚圆机(JCD‑100,力为康)进行挤压,物料从0.8mm孔中挤出后被切割成约4mm的挤出条,挤出条转移到挤出滚圆机的滚圆部进行滚圆,直至获得近似球形的湿丸芯(在滚圆的过程中缓缓喷入润湿量的水),真空干燥箱(40±2℃干燥(约8小时)使水分降至3%以下),筛选粒径在1.5mm~2.5mm范围内的颗粒,得到干燥的含药丸芯即素丸;
[0076] (c)包衣层配方:
[0077] 聚丙烯酸树脂(尤特奇S100)500mg,
[0078] 氢氧化钾5mg,
[0079] 柠檬酸三乙酯60mg,
[0080] 滑石粉75mg。
[0081] (d)素丸包衣:
[0082] (4)将包衣层的物料配制成包衣液:将氢氧化钾用水配制成浓度为0.5mol/L的溶液;在容器中在搅拌下分次将聚丙烯酸树脂撒入3倍重量的水中,搅拌10分钟后,滴加氢氧化钾溶液,继续搅拌8小时,接着加入柠檬酸三乙酯,再搅拌1小时;另将滑石粉加至5倍重量的水中,混匀;将两液混合,再用高剪切匀化机匀化20分钟,经80目筛过滤,得到包衣液(包衣时,根据包衣液固形物重量与素丸重量的比1:10的比例使用包衣液);
[0083] (5)在流化床包衣机中,将包衣液喷雾包裹于素丸表面并继续在流化床包衣机中使包衣丸干燥至水分小于3%,即得呈包衣丸形式的二氢杨梅素组合物,进一步将该包衣丸分装到空心胶囊中制成呈胶囊形式的药物,每粒填装相当于含二氢杨梅素15mg的包衣丸。
[0084] 流化床包衣条件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特别是根据具体设备进行确定,尤其可以从设备供应商处获得,如未另外说明,本发明流化床包衣设备采用如下典型的包衣工艺参数:
[0085] 包衣设备:Glatt流化床包衣机(WSG15);输液泵:蠕动泵(硅胶管内径Φ3mm);气动喷枪(喷嘴直径Φ1.2mm);包衣工艺参数:
[0086] 预热 喷雾 干燥
耗时 约5分 38分 3分
进风风门设置 30 40 30
3 3 3
进风风量 1m/分 1.3m/分 1m/分
进风温度 45℃ 42℃ 42℃
出风温度 35℃ 28℃ 32℃
物料温度 30℃ 26℃ 30℃
雾化喷气压力 2bar 2ar 2bar
喷液速率 ‑‑‑ 10g/分 ‑‑‑
[0087] 喷液速率:10g包衣混悬液/分钟/Kg物料,物料蒸发速率:8g/钟/Kg物料。
[0088] 实施例2:二氢杨梅素组合物的制备
[0089] (a)素丸配方:
[0090] 二氢杨梅素15mg、
[0091] 山嵛酸甘油酯4.5mg,
[0092] 二甲硅油3.5mg,
[0093] 聚卡波菲4mg,
[0094] 聚丙烯酸树脂(III)11mg、
[0095] 聚乙烯醇(Mr80000)27mg、
[0096] 白陶土8mg,
[0097] 甘露醇33mg、
[0098] 硅化微晶纤维素42mg。
[0099] (b)素丸制备:
[0100] (1)通过搅拌使二氢杨梅素、山嵛酸甘油酯、二甲硅油、聚卡波菲混合均匀,接着加入聚丙烯酸树脂、聚乙烯醇混合均匀,接着使该混合物与白陶土、甘露醇、硅化微晶纤维素充分混合均匀,得混合粉末;
[0101] (2)在搅拌下向所得混合粉末中以喷雾的方式添加占混合末粉重量17%的水,接着通过揉合使水均匀渗入到粉末中,得到的混合物料手握能成团且挤压即散,使该混合物料置于密闭容器内静置24小时;
[0102] (3)在50~55℃温度下使所得混合物通过挤出滚圆机(JCD‑100,力为康)进行挤压,物料从0.8mm孔中挤出后被切割成约4mm的挤出条,挤出条转移到挤出滚圆机的滚圆部进行滚圆,直至获得近似球形的湿丸芯(在滚圆的过程中缓缓喷入润湿量的水),真空干燥箱(40±2℃干燥(约8小时)使水分降至3%以下),筛选粒径在1.5mm~2.5mm范围内的颗粒,得到干燥的含药丸芯即素丸;
[0103] (c)包衣层配方:
[0104] 聚丙烯酸树脂(尤特奇S100)450mg,
[0105] 氢氧化钾4.5mg,
[0106] 柠檬酸三乙酯55mg,
[0107] 滑石粉70mg。
[0108] (d)素丸包衣:
[0109] (4)将包衣层的物料配制成包衣液:将氢氧化钾用水配制成浓度为0.5mol/L的溶液;在容器中在搅拌下分次将聚丙烯酸树脂撒入2.5倍重量的水中,搅拌10分钟后,滴加氢氧化钾溶液,继续搅拌7小时,接着加入柠檬酸三乙酯,再搅拌1小时;另将滑石粉加至4.5倍重量的水中,混匀;将两液混合,再用高剪切匀化机匀化15分钟,经80目筛过滤,得到包衣液(包衣时,根据包衣液固形物重量与素丸重量的比1:10的比例使用包衣液);
[0110] (5)在流化床包衣机中,将包衣液喷雾包裹于素丸表面并继续在流化床包衣机中使包衣丸干燥至水分小于3%,即得呈包衣丸形式的二氢杨梅素组合物,进一步将该包衣丸分装到空心胶囊中制成呈胶囊形式的药物,每粒填装相当于含二氢杨梅素15mg的包衣丸。包衣设备和包衣工艺参数均与实施例1相同。
[0111] 实施例3:二氢杨梅素组合物的制备
[0112] (a)素丸配方:
[0113] 二氢杨梅素15mg、
[0114] 山嵛酸甘油酯5.5mg,
[0115] 二甲硅油2.5mg,
[0116] 聚卡波菲6mg,
[0117] 聚丙烯酸树脂(III)9mg、
[0118] 聚乙烯醇(Mr80000)33mg、
[0119] 白陶土6mg,
[0120] 甘露醇27mg、
[0121] 硅化微晶纤维素48mg。
[0122] (b)素丸制备:
[0123] (1)通过搅拌使二氢杨梅素、山嵛酸甘油酯、二甲硅油、聚卡波菲混合均匀,接着加入聚丙烯酸树脂、聚乙烯醇混合均匀,接着使该混合物与白陶土、甘露醇、硅化微晶纤维素充分混合均匀,得混合粉末;
[0124] (2)在搅拌下向所得混合粉末中以喷雾的方式添加占混合末粉重量13%的水,接着通过揉合使水均匀渗入到粉末中,得到的混合物料手握能成团且挤压即散,使该混合物料置于密闭容器内静置24小时;
[0125] (3)在50~55℃温度下使所得混合物通过挤出滚圆机(JCD‑100,力为康)进行挤压,物料从0.8mm孔中挤出后被切割成约4mm的挤出条,挤出条转移到挤出滚圆机的滚圆部进行滚圆,直至获得近似球形的湿丸芯(在滚圆的过程中缓缓喷入润湿量的水),真空干燥箱(40±2℃干燥(约8小时)使水分降至3%以下),筛选粒径在1.5mm~2.5mm范围内的颗粒,得到干燥的含药丸芯即素丸;
[0126] (c)包衣层配方:
[0127] 聚丙烯酸树脂(尤特奇S100)550mg,
[0128] 氢氧化钾5.5mg,
[0129] 柠檬酸三乙酯65mg,
[0130] 滑石粉80mg。
[0131] (d)素丸包衣:
[0132] (4)将包衣层的物料配制成包衣液:将氢氧化钾用水配制成浓度为0.5mol/L的溶液;在容器中在搅拌下分次将聚丙烯酸树脂撒入3.5倍重量的水中,搅拌10分钟后,滴加氢氧化钾溶液,继续搅拌9小时,接着加入柠檬酸三乙酯,再搅拌1小时;另将滑石粉加至5.5倍重量的水中,混匀;将两液混合,再用高剪切匀化机匀化25分钟,经80目筛过滤,得到包衣液(包衣时,根据包衣液固形物重量与素丸重量的比1:10的比例使用包衣液);
[0133] (5)在流化床包衣机中,将包衣液喷雾包裹于素丸表面并继续在流化床包衣机中使包衣丸干燥至水分小于3%,即得呈包衣丸形式的二氢杨梅素组合物,进一步将该包衣丸分装到空心胶囊中制成呈胶囊形式的药物,每粒填装相当于含二氢杨梅素15mg的包衣丸。包衣设备和包衣工艺参数均与实施例1相同。
[0134] 实施例4:二氢杨梅素组合物的制备
[0135] (a)素丸配方:
[0136] 二氢杨梅素20mg、
[0137] 山嵛酸甘油酯5mg,
[0138] 二甲硅油3mg,
[0139] 聚卡波菲5mg,
[0140] 聚丙烯酸树脂(III)10mg、
[0141] 聚乙烯醇(Mr80000)30mg、
[0142] 白陶土7mg,
[0143] 甘露醇30mg、
[0144] 硅化微晶纤维素45mg。
[0145] (b)素丸制备:
[0146] (1)通过搅拌使二氢杨梅素、山嵛酸甘油酯、二甲硅油、聚卡波菲混合均匀,接着加入聚丙烯酸树脂、聚乙烯醇混合均匀,接着使该混合物与白陶土、甘露醇、硅化微晶纤维素充分混合均匀,得混合粉末;
[0147] (2)在搅拌下向所得混合粉末中以喷雾的方式添加占混合末粉重量15%的水,接着通过揉合使水均匀渗入到粉末中,得到的混合物料手握能成团且挤压即散,使该混合物料置于密闭容器内静置24小时;
[0148] (3)在50~55℃温度下使所得混合物通过挤出滚圆机(JCD‑100,力为康)进行挤压,物料从0.8mm孔中挤出后被切割成约4mm的挤出条,挤出条转移到挤出滚圆机的滚圆部进行滚圆,直至获得近似球形的湿丸芯(在滚圆的过程中缓缓喷入润湿量的水),真空干燥箱(40±2℃干燥(约8小时)使水分降至3%以下),筛选粒径在1.5mm~2.5mm范围内的颗粒,得到干燥的含药丸芯即素丸;
[0149] (c)包衣层配方:
[0150] 聚丙烯酸树脂(尤特奇S100)500mg,
[0151] 氢氧化钾5mg,
[0152] 柠檬酸三乙酯60mg,
[0153] 滑石粉75mg。
[0154] (d)素丸包衣:
[0155] (4)将包衣层的物料配制成包衣液:将氢氧化钾用水配制成浓度为0.5mol/L的溶液;在容器中在搅拌下分次将聚丙烯酸树脂撒入3倍重量的水中,搅拌10分钟后,滴加氢氧化钾溶液,继续搅拌8小时,接着加入柠檬酸三乙酯,再搅拌1小时;另将滑石粉加至5倍重量的水中,混匀;将两液混合,再用高剪切匀化机匀化20分钟,经80目筛过滤,得到包衣液(包衣时,根据包衣液固形物重量与素丸重量的比1:9的比例使用包衣液);
[0156] (5)在流化床包衣机中,将包衣液喷雾包裹于素丸表面并继续在流化床包衣机中使包衣丸干燥至水分小于3%,即得呈包衣丸形式的二氢杨梅素组合物,进一步将该包衣丸分装到空心胶囊中制成呈胶囊形式的药物,每粒填装相当于含二氢杨梅素20mg的包衣丸。包衣设备和包衣工艺参数均与实施例1相同。
[0157] 实施例5:二氢杨梅素组合物的制备
[0158] (a)素丸配方:
[0159] 二氢杨梅素10mg、
[0160] 山嵛酸甘油酯5mg,
[0161] 二甲硅油3mg,
[0162] 聚卡波菲5mg,
[0163] 聚丙烯酸树脂(III)10mg、
[0164] 聚乙烯醇(Mr80000)30mg、
[0165] 白陶土7mg,
[0166] 甘露醇30mg、
[0167] 硅化微晶纤维素45mg。
[0168] (b)素丸制备:
[0169] (1)通过搅拌使二氢杨梅素、山嵛酸甘油酯、二甲硅油、聚卡波菲混合均匀,接着加入聚丙烯酸树脂、聚乙烯醇混合均匀,接着使该混合物与白陶土、甘露醇、硅化微晶纤维素充分混合均匀,得混合粉末;
[0170] (2)在搅拌下向所得混合粉末中以喷雾的方式添加占混合末粉重量15%的水,接着通过揉合使水均匀渗入到粉末中,得到的混合物料手握能成团且挤压即散,使该混合物料置于密闭容器内静置24小时;
[0171] (3)在50~55℃温度下使所得混合物通过挤出滚圆机(JCD‑100,力为康)进行挤压,物料从0.8mm孔中挤出后被切割成约4mm的挤出条,挤出条转移到挤出滚圆机的滚圆部进行滚圆,直至获得近似球形的湿丸芯(在滚圆的过程中缓缓喷入润湿量的水),真空干燥箱(40±2℃干燥(约8小时)使水分降至3%以下),筛选粒径在1.5mm~2.5mm范围内的颗粒,得到干燥的含药丸芯即素丸;
[0172] (c)包衣层配方:
[0173] 聚丙烯酸树脂(尤特奇S100)500mg,
[0174] 氢氧化钾5mg,
[0175] 柠檬酸三乙酯60mg,
[0176] 滑石粉75mg。
[0177] (d)素丸包衣:
[0178] (4)将包衣层的物料配制成包衣液:将氢氧化钾用水配制成浓度为0.5mol/L的溶液;在容器中在搅拌下分次将聚丙烯酸树脂撒入3倍重量的水中,搅拌10分钟后,滴加氢氧化钾溶液,继续搅拌8小时,接着加入柠檬酸三乙酯,再搅拌1小时;另将滑石粉加至5倍重量的水中,混匀;将两液混合,再用高剪切匀化机匀化20分钟,经80目筛过滤,得到包衣液(包衣时,根据包衣液固形物重量与素丸重量的比1:11的比例使用包衣液);
[0179] (5)在流化床包衣机中,将包衣液喷雾包裹于素丸表面并继续在流化床包衣机中使包衣丸干燥至水分小于3%,即得呈包衣丸形式的二氢杨梅素组合物,进一步将该包衣丸分装到空心胶囊中制成呈胶囊形式的药物,每粒填装相当于含二氢杨梅素10mg的包衣丸。包衣设备和包衣工艺参数均与实施例1相同。
[0180] 实验例1:HPLC法测定二氢杨梅素含量
[0181] 使用HPLC法测定各种供试品中的二氢杨梅素含量,测定方法及HPLC色谱条件如下:
[0182] Express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水‑磷酸(30:70:0.1),流速1.0ml/min,进样量20μl,检测波长235nm;
[0183] 对照品溶液:二氢杨梅素对照品(HPLC归一化纯度99.86%,真空干燥6小时)用流动相溶解并稀释制成浓度约25μg/ml的溶液,用0.45μm微孔滤膜过滤,取滤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0184] 供试品溶液:取相当于包含约25mg二氢杨梅素的供试品置100ml量瓶中,加流动相80ml,超声波处理25min,接着用流动相定容,过滤,取滤液5ml置50ml量瓶中,加流动相定容,用0.45μm微孔滤膜过滤,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对于例如溶出试验的供试品溶液,取溶出液适量,必要时加流动相稀释至二氢杨梅素浓度为15~35μg/ml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0185] 测定时,记录主成分的色谱峰面积,用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供试品溶液中的浓度,并根据稀释倍数和取样量计算溶出度等参数。
[0186] 实验例2:模拟的溶出试验
[0187] 本实验例考察模拟二氢杨梅素结肠释药的溶出试验。
[0188] 按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0931溶出度与释放度测定法第一法转篮法,50r/min,溶出介质900ml,37℃,使测试样品包衣丸(250mg小丸,由于颗粒较大,在转篮中不会泄漏)分别在人工胃液(pH1.2)中进行2h、在人工肠液(pH6.8磷酸盐缓冲液,25mM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并用磷酸或氢氧化钠调节pH6.8)中进行6h、在人工结肠液(pH7.8磷酸盐缓冲液,25mM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并用磷酸或氢氧化钠调节pH7.8)中进行2h的溶出,使用实验例1的HPLC法测定溶出液中二氢杨梅素的浓度并计算其(累积)溶出度,溶出度(n=6)结果如下表1。
[0189] 表1:
[0190]
[0191]
[0192] 根据上表结果可见,实施例1~5包衣丸在人工胃液(pH1.2)中进行2h溶出后溶出量小于8%,在人工肠液(pH6.8磷酸盐缓冲液)中进行6h溶出后溶出量小于12%,表明基本上未溶出(众所周知,基本上未溶出并不表示溶出量接近0,此8%和12%溶出量是药物突释造成的,固体制剂均会有此现象),而在人工结肠液(pH7.8磷酸盐缓冲液)中进行2h的溶出后溶出量达85%以上,说明这些配方在结肠中呈现优良溶出性能但是在胃及小肠等pH尤其小于7.0的环境中溶出量相当小。
[0193] 令人遗憾的发现是,未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等的处方/工艺制备的包衣丸在胃液和小肠液中存在较大量的释放,具体参见以下试验例3。
[0194] 实验例3:二氢杨梅素组合物的制备及性能考察
[0195] 实验例31:分别参考实施例1~3的配方和制法,不同的仅是不加二甲硅油,得到3批包衣丸,将其参照实验例2的方法测定三批包衣丸在三种pH介质中的溶出度,结果,3批包衣丸pH1.2/2h条件的溶出度在45~49%范围内、pH6.8/6h条件的溶出度在83~85%范围内、pH7.8/2h条件的溶出度在92~95%范围内,例如参照实施例1所得包衣丸在三种条件下的溶出度分别为48.2%、84.7%、93.8%。
[0196] 实验例32:分别参考实施例1~3的配方和制法,不同的仅是不加聚卡波菲,得到3批包衣丸,将其参照实验例2的方法测定三批包衣丸在三种pH介质中的溶出度,结果,3批包衣丸pH1.2/2h条件的溶出度在53~57%范围内、pH6.8/6h条件的溶出度在87~89%范围内、pH7.8/2h条件的溶出度在93~96%范围内,例如参照实施例1所得包衣丸在三种条件下的溶出度分别为54.7%、88.4%、95.2%。
[0197] 实验例33:分别参考实施例1~3的配方和制法,不同的仅是即不加二甲硅油也不加聚卡波菲,得到3批包衣丸,将其参照实验例2的方法测定三批包衣丸在三种pH介质中的溶出度,结果,3批包衣丸pH1.2/2h条件的溶出度在59~62%范围内、pH6.8/6h条件的溶出度在91~93%范围内、pH7.8/2h条件的溶出度在94~96%范围内,例如参照实施例1所得包衣丸在三种条件下的溶出度分别为61.2%、92.1%、94.8%。
[0198] 根据以上结果,出人意料的发现,在丸芯中同时添加二甲硅油和聚卡波菲后能够使得包衣丸保持在结肠部位释放药物,即药物的定位释放,这将有利于相关疾病例如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而未同时添加二甲硅油和聚卡波菲的包衣丸在胃和小肠部位有大量的药物释放,药物难以送达结肠部位释放。
[0199] 实验例4:二氢杨梅素组合物的释放稳定性
[0200] 将实施例1~5所得包衣丸(填充于空心胶囊内)用铝塑泡罩密封包装(模拟上市产品的包装),然后将其于温度40℃、相对湿度60%的环境处放置6月,参照实验例2的方法,测定各包衣丸在经此6个月处理后在三种pH介质中的溶出度,结果见表2。
[0201] 表2:
[0202] 样品 pH1.2/2h pH6.8/6h pH7.8/2h实施例1 7.1% 10.5% 90.4%
实施例2 6.5% 9.6% 90.7%
实施例3 7.3% 9.3% 89.6%
实施例4 7.4% 11.3% 88.3%
实施例5 6.3% 10.1% 91.2%
[0203] 从上表结果可见,本发明一些实例制备得到的包衣丸具有优良的释放稳定性。然而,本发明人发现,在丸芯添加适量甘露醇有助于使包衣丸维持上述释放稳定性,具体试验如下。
[0204] 实验例41:分别参考实施例1~3的配方和制法,不同的仅是不加甘露醇(用等量硅化微晶纤维素代替),得到的3批包衣丸参照本试验例4的方法测定其经40℃、RH60%处置6月后在三种pH介质中的溶出度,结果,3批包衣丸pH1.2/2h条件的溶出度在18~22%范围内、pH6.8/6h条件的溶出度在46~49%范围内、pH7.8/2h条件的溶出度在87~91%范围内,例如参照实施例1所得包衣丸在三种条件下的溶出度分别为21.4%、46.9%、90.2%。
[0205] 实验例42:分别参考实施例1~3的配方和制法,不同的仅是将甘露醇用等量乳糖代替,得到的3批包衣丸参照本试验例4的方法测定其经40℃、RH60%处置6月后在三种pH介质中的溶出度,结果,3批包衣丸pH1.2/2h条件的溶出度在21~25%范围内、pH6.8/6h条件的溶出度在43~45%范围内、pH7.8/2h条件的溶出度在89~91%范围内,例如参照实施例1所得包衣丸在三种条件下的溶出度分别为24.2%、44.3%、90.5%。
[0206] 实验例43:分别参考实施例1~3的配方和制法,不同的仅是将甘露醇用等量蔗糖代替,得到的3批包衣丸参照本试验例4的方法测定其经40℃、RH60%处置6月后在三种pH介质中的溶出度,结果,3批包衣丸pH1.2/2h条件的溶出度在16~18%范围内、pH6.8/6h条件的溶出度在47~49%范围内、pH7.8/2h条件的溶出度在91~93%范围内,例如参照实施例1所得包衣丸在三种条件下的溶出度分别为17.7%、48.3%、92.4%。
[0207] 实验例44:分别参考实施例1~3的配方和制法,不同的仅是将甘露醇用等量果糖代替,得到的3批包衣丸参照本试验例4的方法测定其经40℃、RH60%处置6月后在三种pH介质中的溶出度,结果,3批包衣丸pH1.2/2h条件的溶出度在19~21%范围内、pH6.8/6h条件的溶出度在44~45%范围内、pH7.8/2h条件的溶出度在89~92%范围内,例如参照实施例1所得包衣丸在三种条件下的溶出度分别为20.3%、44.7%、91.8%。
[0208] 实验例45:分别参考实施例1~3的配方和制法,不同的仅是将甘露醇用等量山梨醇代替,得到的3批包衣丸参照本试验例4的方法测定其经40℃、RH60%处置6月后在三种pH介质中的溶出度,结果,3批包衣丸pH1.2/2h条件的溶出度在22~24%范围内、pH6.8/6h条件的溶出度在47~49%范围内、pH7.8/2h条件的溶出度在90~92%范围内,例如参照实施例1所得包衣丸在三种条件下的溶出度分别为23.1%、48.4%、90.7%。
[0209] 根据上述结果,出人预料的发现,在使用实施例1等配方工艺条件下,甘露醇的使用有利于保持包衣丸的释放稳定性。
[0210] 实验例5:二氢杨梅素组合物对大鼠肠易激综合征的药效学研究
[0211]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现代社会环境下消化系统的多发病和常见疾病,表现为腹部不适或腹痛,胃肠动力异常,大便性状改变以及神经精神改变为特征的症候群,因其缺乏形态学、生化等特异改变,病因多样且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研究表明,肠易激综合征病人中存在5‑羟色胺(5‑HT)、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等胃肠激素水平异常;多数患者伴有抑郁、焦虑、紧张等情绪变化,长期的精神神经异常因素可通过脑‑肠轴引起胃肠运动、分泌功能障碍,进而引起肠易激综合征加剧。本实施例参考文献(杜丽东,等,当归腹痛宁滴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药效学研究,中成药,2014,36(12):2445)记载的方法,考察本发明二氢杨梅素组合物对大鼠肠易激综合征的药效学效果。
[0212] 1、实验材料和试验装置
[0213] SD大鼠,SPF级,雌雄各半,体重160~180g,生产许可SCXK(浙)2021‑0006(浙江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桐乡分公司),使用许可SYXK(闽)2023‑0008(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0214] 匹维溴铵片(ABBOTT,HJ20160396)市售购得,其余试剂试药以及试验装置设备均从市售途径获得。
[0215] 2、实验方法
[0216] 造模、分组与给药参考文献方法进行,
[0217]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和模型组(40只)。
[0218] 将模型动物随机分为:
[0219] 模型组、
[0220] 阳性组(灌胃匹维溴铵15mg/kg)、
[0221] 实施例1包衣丸组(每kg动物体重灌胃给予包含60mg二氢杨梅素的包衣丸,药物用水混悬)、
[0222] 二氢杨梅素组(二氢杨梅素原料,每kg动物体重灌胃给予60mg,药物用水混悬),每组10只动物。药物按剂量配制成10mL/kg重量容量灌胃,正常组与模型组大鼠灌胃等容量蒸馏水,连续35d。
[0223] 3、指标检测和结果
[0224] (1)动物体重:试验期间记录给药前后的动物体重和摄食量,结论与参考的文献总体类似。即,与正常组比较,造模后各大鼠体质量明显减轻,但在5周后阳性组和实施例1包衣丸组与模型组比较体重显著增加(p<0.01),而二氢杨梅素组与模型组比较体重无显著差异。
[0225] (2)摄食量:与正常组比较,动物造模后24h内平均摄食量显著减少(p<0.01),给药5周后,各组大鼠平均摄食量均有所增加,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阳性组和实施例1包衣丸组摄食量显著增加(p<0.01),而二氢杨梅素组与模型组比较摄食量无显著差异。
[0226] (3)胃肠动力:参照文献方法进行测试并计算胃排空率和肠推进率,结果如下表3。
[0227] 表3:
[0228]组别 胃排空率/% 肠推进率/%
正常组 53.6±5.7 46.4±6.3
模型组 32.4±7.4** 72.3±5.2**
阳性组 46.2±8.2# 54.6±8.2#
实施例1包衣丸组 44.6±6.1# 56.2±7.6#
二氢杨梅素组 35.3±9.3△ 67.4±6.8△
[0229] 注:与正常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与阳性组比较△P<0.05
[0230] 从上表结果可见,包衣丸组显著优于二氢杨梅素组,表明本发明提供的包衣丸具有优良的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
[0231]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