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电脑横机领域,特指一种横编织机无线头编织工艺。
相关背景技术
[0002] 现有横机剪线装置一般固定在编织区域外侧,编织位置与剪线位置越远则织物外部线头残留就越长,需后期人工进行线头的裁剪处理。
[0003] 现在最新的技术也有在编织针板上方设置剪线装置,需配合特定的复合织针使用,或者通过设置喷气装置将线头吹进织物内,前者剪线装置的运动轨迹与织针有交集会造成坏针率,后者需要额外增设吹气装置,且容易扰乱纱线的运行,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0004] 因此,本发明人对此做进一步研究,研发出一种横编织机无线头编织工艺,本案由此产生。
具体实施方式
[0048]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0049] 一种横编织机无线头编织工艺,其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实现:
[0050] 步骤10:织物编织完等待剪线,如图1所示;
[0051] 步骤20:勾线纱嘴2右移把纱线勾住使纱线保持在织物内侧或内面,如图2所示;
[0052] 步骤30:本来与勾线纱嘴2相邻的编织纱嘴1左移,把待剪纱线移到移动剪刀机构3(勾刀31)上方,如图3所示;
[0053] 步骤40:剪纱线,勾刀31上升钩下纱线,并通过剪刀剪断,如图4所示;
[0054] 步骤50:勾线纱嘴2再次平移把全部线头勾到编织区域,使线头一起织在线圈里或织物内面,如图5所示。
[0055] 步骤10和现有步骤一致,只是现有技术中,后续一般是沙嘴移动到左侧进行剪线,从而使线头留在织物外;或者通过如背景技术中所述,添加额外的机构将线头埋入织物中。
[0056] 勾线纱嘴2的结构如图10所示,并参考图12,勾线纱嘴2的端部设置有勾线头21,勾线头21一端为尖端用于拨开纱线,另一端为敞口端用于钩住纱线,勾线头21相对于本体水平设置;通过在定位槽中滑动,并配合复位弹簧22具有复位能力,当勾线纱嘴2与其它编织纱嘴1交替时,编织纱嘴1碰触勾线纱嘴2的勾线头21时让出空间,分开时,勾线头21复位。
[0057] 移动剪刀机构3包括剪刀和勾刀31,勾刀31将纱线钩下后通过剪刀剪断,该步骤与现有技术的普通剪刀机构一致,其主要区别在于,如图9所示,勾刀31包括上勾刀311和下勾刀312,上勾刀311和下勾刀312的勾齿相向而设,传统勾刀31是单勾刀31,双勾刀31可保证纱线无论处于哪一边都能被钩到,且由于勾齿相向而设,因此在下拉时能防止勾齿挂住。
[0058] 移动剪刀机构3移动到剪线位后,如图6‑8并配合图4、5所示,首先勾刀31上升钩住纱线,剪刀片32与夹线片33打开(剪刀片32位于夹线片33之下),勾刀31下降带回纱线,剪刀片32与夹线片33闭合,剪刀片32剪线的同时夹线片33夹线,最后夹线片33打开释放线头(线头为与织物相连的部分)。
[0059] 如图11所示,移动剪刀机构3设置在用于拉布的两罗拉4之间,当罗拉4打开后,移动剪刀机构3才能在罗拉4之间沿导轨移动,罗拉4的打开闭合通过驱动装置带动齿轮组、同步带而实现,移动剪刀机构3的移动通过另外的驱动装置驱动实现平移。移动剪刀机构3的移动方式并非是本发明的重点,在此不再展开叙述。
[0060] 如图12所示,每把编织纱嘴1都成一定角度排列,编织纱嘴1端部交汇与一点,因此勾线纱嘴2移动时能避开其它编织纱嘴1,各编织纱嘴1或勾线纱嘴2都通过独立的电机5驱动。
[0061] 上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同时凡本发明中所涉及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词,仅作参考用,并非绝对限定,凡利用本发明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发明保护范围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