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茶产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葛根养心茶及其制备方法。
相关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的日益激烈,使越来越多的人长期患有精神紧张、焦虑、急躁、易怒等问题,并可能出现头昏、失眠、多梦、神经衰弱、反应迟缓等问题,易造成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低下。中医学认为,这与肝、心、脾、肾等密切相关,“气郁化火伤阴,阴血既耗,上不润心,则心神不宁而不寐,魂不守舍”。虽然目前已有文献报道了一些具有养心安神功效的保健茶、保健口服液、保健酒等产品,但其主要用于改善患者失眠多梦的症状(如专利CN 104474126A、CN 104740147A、CN 105349379A),而对于能够改善焦虑、烦躁等症状的保健产品还少有报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09] 一种葛根养心茶,其所用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养心菜100份、葛根粉30-50份、桂花10-25份、橘皮20-25份、鸡油菌10-15份、芹菜籽5-10份。
[0010] 所述葛根养心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鸡油菌干燥后粉碎,加入其重量5-8倍的水及芹菜籽,于90-100℃下提取60-
80min,过滤;在所得滤渣中再加入鸡油菌重量3-5倍的水,于90-100℃下提取50-60min,过滤;合并两次滤液,经浓缩后制得鸡油菌-芹菜籽提取液;
2)将收集的新鲜橘皮进行压榨,得橘汁;
3)将新鲜采摘的养心菜叶片按传统茶叶加工工艺进行萎凋、做青后,在其上均匀喷洒步骤2)所得橘汁,然后立即倒入炒青机中,于180℃-200℃下炒青3-5min;
4)炒青完成后,停止加热,待其温度降至室温后将叶片取出,再倒入包揉机中,加入葛根粉进行初次包揉,至60%的叶片初步形成颗粒状;
5)将步骤1)所得鸡油菌-芹菜籽提取液均匀喷洒在包揉后的叶片上进行初烘;其具体是先将一半量的鸡油菌-芹菜籽提取液均匀喷洒在包揉后的叶片上,于50-60℃烘制8-
10min,翻拌一次后再将剩余的鸡油菌-芹菜籽提取液均匀喷洒在叶片上,于50-60℃继续烘制10-15min;
6)将初烘后的叶片再次倒入包揉机中进行包揉定型;
7)将定型后的叶片倒入炒干机中,加入桂花进行炒制,炒制温度为70-80℃、时间为30-
50min;
8)将炒制后的带花叶片于-10 -20℃下真空干燥至含水量达5%以下,即得所述葛根养~
心茶。
[0011] 为了使本发明所述的内容更加便于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限于此。
[0012] 实施例11)将120 g鸡油菌干燥后粉碎,加入600g水及80 g芹菜籽,于100℃下提取70min,过滤;
在所得滤渣中再加入360g水,于100℃下提取55min,过滤;合并两次滤液,将其浓缩至原体积的1/4,制得鸡油菌-芹菜籽提取液;
2)将收集的250 g新鲜橘皮进行压榨,得橘汁;
3)将新鲜采摘的1000 g养心菜叶片按传统茶叶加工工艺进行萎凋、做青后,在其上均匀喷洒步骤2)所得橘汁,然后立即倒入炒青机中,于200℃下炒青5min;
4)炒青完成后,停止加热,待其温度降至室温后将叶片取出,再倒入包揉机中,加入300 g葛根粉进行初次包揉,至60%的叶片初步形成颗粒状;
5)将步骤1)所得鸡油菌-芹菜籽提取液均匀喷洒在包揉后的叶片上进行初烘;其具体是先将一半量的鸡油菌-芹菜籽提取液均匀喷洒在包揉后的叶片上,于60℃烘制10min,翻拌一次后再将剩余的鸡油菌-芹菜籽提取液均匀喷洒在叶片上,于60℃继续烘制15min;
6)将初烘后的叶片再次倒入包揉机中进行包揉定型;
7)将定型后的叶片倒入炒干机中,加入250 g桂花进行炒制,炒制温度为80℃、时间为
40min;
8)将炒制后的带花叶片于-10℃下真空干燥至含水量达5%以下,即得葛根养心茶。
[0013] 实施例21)将100 g鸡油菌干燥后粉碎,加入800g水及50 g芹菜籽,于90℃下提取60min,过滤;
在所得滤渣中再加入500g水,于90℃下提取60min,过滤;合并两次滤液,将其浓缩至原体积的1/4,制得鸡油菌-芹菜籽提取液;
2)将收集的200 g新鲜橘皮进行压榨,得橘汁;
3)将新鲜采摘的1000 g养心菜叶片按传统茶叶加工工艺进行萎凋、做青后,在其上均匀喷洒步骤2)所得橘汁,然后立即倒入炒青机中,于180℃下炒青4min;
4)炒青完成后,停止加热,待其温度降至室温后将叶片取出,再倒入包揉机中,加入500 g葛根粉进行初次包揉,至60%的叶片初步形成颗粒状;
5)将步骤1)所得鸡油菌-芹菜籽提取液均匀喷洒在包揉后的叶片上进行初烘;其具体是先将一半量的鸡油菌-芹菜籽提取液均匀喷洒在包揉后的叶片上,于50℃烘制9min,翻拌一次后再将剩余的鸡油菌-芹菜籽提取液均匀喷洒在叶片上,于50℃继续烘制12min;
6)将初烘后的叶片再次倒入包揉机中进行包揉定型;
7)将定型后的叶片倒入炒干机中,加入150 g桂花进行炒制,炒制温度为70℃、时间为
50min;
8)将炒制后的带花叶片于-20℃下真空干燥至含水量达5%以下,即得葛根养心茶。
[0014] 实施例31)将150 g鸡油菌干燥后粉碎,加入900g水及100 g芹菜籽,于95℃下提取80min,过滤;
在所得滤渣中再加入600g水,于95℃下提取50min,过滤;合并两次滤液,将其浓缩至原体积的1/4,制得鸡油菌-芹菜籽提取液;
2)将收集的220 g新鲜橘皮进行压榨,得橘汁;
3)将新鲜采摘的1000 g养心菜叶片按传统茶叶加工工艺进行萎凋、做青后,在其上均匀喷洒步骤2)所得橘汁,然后立即倒入炒青机中,于190℃下炒青3min;
4)炒青完成后,停止加热,待其温度降至室温后将叶片取出,再倒入包揉机中,加入400 g葛根粉进行初次包揉,至60%的叶片初步形成颗粒状;
5)将步骤1)所得鸡油菌-芹菜籽提取液均匀喷洒在包揉后的叶片上进行初烘;其具体是先将一半量的鸡油菌-芹菜籽提取液均匀喷洒在包揉后的叶片上,于55℃烘制8min,翻拌一次后再将剩余的鸡油菌-芹菜籽提取液均匀喷洒在叶片上,于55℃继续烘制10min;
6)将初烘后的叶片再次倒入包揉机中进行包揉定型;
7)将定型后的叶片倒入炒干机中,加入130 g桂花进行炒制,炒制温度为75℃、时间为
30min;
8)将炒制后的带花叶片于-10℃下真空干燥至含水量达5%以下,即得葛根养心茶。
[0015] 将实施例3所得葛根养心茶分别与未加入葛根粉、桂花、橘汁及鸡油菌-芹菜籽提取液制得的养心茶产品进行功效对比试验(试验用茶水的制备方法为:将养心茶样品按6g茶叶:100mL水的量加热水冲泡后取澄清茶水放凉备用)。
[0016] 1. 小鼠睡眠实验取小鼠9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试验1组(未加入葛根粉)、试验2组(未加入桂花)、试验3组(未加入橘汁)、试验4组(未加入鸡油菌-芹菜籽提取液)、试验5组(实施例3),共6组,每组
15只,其中,试验组分别灌胃给予2mL相应茶水,空白组灌胃给予等量清水,连续灌胃5天。第
5天灌胃1h后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0.05mg/g,以小鼠翻正反射消失1min以上为睡眠指标,观察睡眠潜伏期及睡眠时间的变化,测定结果见表1。
[0017] 表1 不同处理对小鼠睡眠时间的影响由表1可见,与空白组比较,试验1组及4组小鼠的睡眠潜伏期无明显缩短,睡眠时间无明显延长,而试验2、3、5组睡眠潜伏期明显缩短,睡眠时间明显延长,其中以试验5组效果显著。由此证明,本发明养心茶中各成分的使用,尤其是葛根粉与鸡油菌-芹菜籽提取液的搭配使用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
[0018] 2. 小鼠高架十字迷宫实验(EPM)取小鼠9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试验1组(未加入葛根粉)、试验2组(未加入桂花)、试验3组(未加入橘汁)、试验4组(未加入鸡油菌-芹菜籽提取液)、试验5组(实施例3),共6组,每组
15只,其中,试验组分别灌胃给予2mL相应茶水,空白组灌胃给予等量清水,连续灌胃5天。第
5天灌胃1h后进行行为测试。测试前将小鼠单独放入动物盒中任其自由活动5min,测试时将小鼠置于EPM的中央区,使其头部正对开放臂,分别记录5min内小鼠进入各臂的次数和停留时间,即进入开臂次数(OE)、闭臂次数(CE)、进入开臂时间(OT)、进入闭臂时间(CT),并以进入开臂次数与入臂总次数的百分比(OE%)、在开臂内运动时间与入臂总时间的百分比(OT%)为指标,测定结果见表2。
[0019] 表2 不同处理对小鼠高架十字迷宫行为的影响由表2可见,与空白组比较,试验1组及4组小鼠进入开臂的次数及时间的百分比无明显增加,试验2、3、5组小鼠进入开臂的次数及时间的百分比明显增加,其中以试验5组增加显著。由此证明,本发明养心茶中各成分的使用,尤其是葛根粉与鸡油菌-芹菜籽提取液的搭配使用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
[0020] 3. 小鼠明暗箱实验取小鼠9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试验1组(未加入葛根粉)、试验2组(未加入桂花)、试验3组(未加入橘汁)、试验4组(未加入鸡油菌-芹菜籽提取液)、试验5组,共6组,每组15只,其中,试验组分别灌胃给予2mL相应茶水(0.1mL/g),空白组灌胃给予等量清水,连续灌胃5天。
第5天灌胃1h后进行行为测试。测试前将小鼠单独放入动物盒中任其自由活动5min,测试时将小鼠置于明暗箱的明箱中央,头朝暗箱,释放后记录小鼠5min内穿箱次数及在明箱的时间,测定结果见表3。
[0021] 表3 不同处理对小鼠明暗箱行为的影响由表3可见,与空白组比较,试验1组及4组小鼠的穿箱次数及在明箱的活性时间无明显增加,试验2组及3组增加明显,而仅以试验5组增加显著。由此证明,本发明养心茶中各成分的使用,尤其是葛根粉与鸡油菌-芹菜籽提取液的搭配使用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
[0022]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