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致病菌菌液接种器,属于致病菌技术领域。
相关背景技术
[0002] 致病菌一般指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是指可以侵犯人体,引起感染甚至传染病的微生物,其中为了便于对致病菌的有效观察与实验,一般利用致病菌菌液接种器对致病菌进行接种作业,现有技术中致病菌菌液接种器一般由箱体、箱门、抽液泵、电动推杆、针头以及接种器皿组成,在组装时,先将箱体安装在箱门上,然后将抽液泵安装在箱体上,其次将电动推杆与针头连接,最后将针头与抽液泵连接,在使用时,先打开箱门,然后将接种器皿放置在针头正下方,其次将箱门关闭,并通过电动推杆使针头进入到接种器皿内,这时通过抽液泵使致病菌进入到针头内,从而使致病菌通过针头进入到接种器皿内,实现对致病菌菌液的接种;
[0003] 但是在接种完成后,一般需要将针头从接种器皿内拔出,在拔出的过程中易使针头上残留致病菌,然而残留在针头上的致病菌易散发在箱体内,这时在对设备进行整体消毒处理前,需要将针头拔出,此时操作人员打开箱门并将针头取出时,易使操作人员沾染散发在箱体内的致病菌,进而对操作人员产生危害,存在安全隐患,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致病菌菌液接种器来解决上述问题。实用新型内容
[0004]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致病菌菌液接种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现对针头的及时消毒,有效避免致病菌的散发,防止危害操作人员,安全性好。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致病菌菌液接种器,包括安装箱,所述安装箱上端设置箱体,所述箱体前端转动设置箱门,所述箱体上端中心位置设置第二电动推杆固定端,所述第二电动推杆活动端穿过箱体并与支撑架的横向部连接,所述支撑架内部顶端设置第一电动推杆,所述支撑架下端设置圆形筒,所述第一电动推杆活动端穿过圆形筒并与滑动设置在圆形筒内的活塞连接,所述圆形筒下端连通设置带有单向阀的针头,所述圆形筒正下方设置圆环,所述圆形筒与圆环之间等距设置多个弹性件,所述圆环朝内端等距设置多个消毒灯,所述安装箱上端设置圆筒,所述圆筒上端设置T形塞的横向部,所述T形塞的竖向部延伸至圆筒内,所述T形塞设置在圆环正下方。
[0006] 进一步,所述安装箱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呈圆形结构,所述圆筒处在放置槽内。
[0007] 进一步,所述放置槽内部底端设置橡胶垫,所述橡胶垫上表面向下凹陷等距形成多个贯穿橡胶垫上下表面的通孔,所述橡胶垫上端与圆筒下端贴合。
[0008] 进一步,所述弹性件内设置伸缩杆,所述圆形筒下端设置伸缩杆固定端,所述伸缩杆活动端与圆环连接。
[0009] 进一步,所述支撑架上端等距设置多个导向杆一端,所述导向杆另一端穿过箱体并延伸至箱体上侧,所述导向杆设置在第二电动推杆外侧。
[0010] 进一步,所述箱体上端右侧设置储存箱,所述储存箱设置在位于右侧的导向杆右侧,所述储存箱下端连通设置软管一端,所述软管另一端穿过箱体并与圆形筒连通布置,所述软管与圆形筒连通位置设置在活塞下侧,所述储存箱前表面向后凹陷形成贯穿储存箱前后表面的矩形槽,所述矩形槽内设置观察窗,所述观察窗前端设置刻度线。
[0011] 进一步,所述圆环下端设置保护垫,所述保护垫呈圆形结构,所述保护垫设置在T形塞上方。
[001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3] 1、通过圆形筒对弹性件进行压缩并产生弹性力,进而通过圆形筒使针头进入到圆筒内并进行接种作业,接种完成后,使消毒灯在弹性力的作用下始终与T形塞贴合,从而利用消毒灯对针头进行消毒作业,实现对针头的及时消毒,有效避免致病菌的散发,防止危害操作人员,安全性好。
[0014] 2、先将圆筒放置在放置槽内,然后将箱门关闭,实现对圆筒的定位放置,稳定性好。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0021]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致病菌菌液接种器,包括安装箱1,通过安装箱1为箱体2提供安装空间,安装箱1上端设置箱体2,利用箱体2为第二电动推杆10提供安装空间,箱体2前端转动设置箱门14,通过箱门14实现对箱体2的封堵,安装箱1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放置槽31,利用放置槽31实现对圆筒3的定位放置,放置槽31呈圆形结构,圆筒3处在放置槽31内,放置槽31内部底端设置橡胶垫32,通过橡胶垫32实现对圆筒3的保护,橡胶垫32上表面向下凹陷等距形成多个贯穿橡胶垫32上下表面的通孔,利用通孔实现生产时节省材料的作用,橡胶垫32上端与圆筒3下端贴合。
[0022] 在使用时,先将箱门14打开,然后将圆筒3放置在放置槽31内,并使圆筒3下端与橡胶垫32贴合,然后将箱门14关闭,实现对圆筒3的定位放置,稳定性好。
[0023] 请参阅图1和图2,箱体2上端中心位置设置第二电动推杆10固定端,通过第二电动推杆10实现支撑架8的移动,第二电动推杆10活动端穿过箱体2并与支撑架8的横向部连接,利用支撑架8为第一电动推杆9提供安装空间,支撑架8内部顶端设置第一电动推杆9,通过第一电动推杆9实现活塞7的移动,支撑架8下端设置圆形筒6,利用圆形筒6为活塞7提供安装空间,第一电动推杆9活动端穿过圆形筒6并与滑动设置在圆形筒6内的活塞7连接,通过活塞7实现对致病菌的抽取,圆形筒6下端连通设置带有单向阀的针头11,利用针头11实现对致病菌的输送,安装箱1上端设置圆筒3,通过圆筒3实现对致病菌的盛放,圆筒3上端设置T形塞4的横向部,利用T形塞4实现对圆筒3开口的封堵,T形塞4的竖向部延伸至圆筒3内,T形塞4设置在圆环12正下方,支撑架8上端等距设置多个导向杆91一端,通过导向杆91实现对支撑架8移动时的导向,导向杆91另一端穿过箱体2并延伸至箱体2上侧,导向杆91设置在第二电动推杆10外侧,箱体2上端右侧设置储存箱101,利用储存箱101实现对致病菌的储存,储存箱101设置在位于右侧的导向杆91右侧,储存箱101下端连通设置软管102一端,通过软管102实现对致病菌的输送,软管102另一端穿过箱体2并与圆形筒6连通布置,软管102与圆形筒6连通位置设置在活塞7下侧,储存箱101前表面向后凹陷形成贯穿储存箱101前后表面的矩形槽,利用矩形槽为观察窗103提供安装空间,矩形槽内设置观察窗103,通过观察窗103实现对致病菌含量的观察,观察窗103前端设置刻度线104,利用刻度线104实现对致病菌含量的便于观察。
[0024] 当圆筒3放置完成后,先启动第二电动推杆10,从而使第二电动推杆10活动端产生移动,进而使与第二电动推杆10活动端连接的支撑架8产生移动,这时会使设置在支撑架8下端的圆形筒6产生移动,从而使连通设置在圆形筒6下端的针头11产生移动,进而使针头11穿过T形塞4并进入到圆筒3内,此时启动第一电动推杆9,从而使第一电动推杆9活动端产生移动,进而带动与第一电动推杆9活动端连接的活塞7产生移动,当活塞7向上移动时,会使圆形筒6内产生负压,从而在负压的作用下使处在储存箱101内的致病菌通过软管102进入到圆形筒6内,此时推动活塞7向下移动,使处在储存箱101内的致病菌进入到针头11内,从而通过针头11使致病菌进入到圆筒3内,实现对致病菌的接种作业。
[0025]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圆形筒6正下方设置圆环12,通过圆环12为消毒灯13提供安装空间,圆形筒6与圆环12之间等距设置多个弹性件5,弹性件5可采用弹簧,利用弹簧实现圆环12移动,圆环12朝内端等距设置多个消毒灯13,通过消毒灯13实现针头11的消毒作业,弹性件5内设置伸缩杆51,利用伸缩杆51实现对圆环12的导向,圆形筒6下端设置伸缩杆51固定端,伸缩杆51活动端与圆环12连接,圆环12下端设置保护垫1201,通过保护垫1201实现对圆环12的保护,保护垫1201呈圆形结构,保护垫1201设置在T形塞4上方。
[0026] 当圆形筒6向下移动的过程中,会使消毒灯13以及圆环12先与T形塞4的横向部贴合,然后随着圆形筒6的继续向下移动,会对弹性件5进行压缩,并使弹性件5产生弹性力,同时随着圆形筒6的下移,会使针头11贯穿T形塞4并进入到圆筒3内,从而进行接种作业,当接种完成后,启动第二电动推杆10,从而使第二电动推杆10活动端产生移动,进而使与第二电动推杆10活动端连接的支撑架8向上移动,此时会使与支撑架8连接的圆形筒6产生移动,从而使与圆形筒6连接的针头11产生移动,进而使消毒灯13在弹性件5弹性力的作用下始终与T形塞4贴合,当针头11从T形塞4内移动出时,会使针头11与消毒灯13相对运动,从而利用消毒灯13对针头11进行消毒作业,当针头11与T形塞4完全分离时,对针头11的整体进行消毒作业,实现对针头11的及时消毒,有效避免致病菌的散发,防止危害操作人员,安全性好。
[0027] 消毒灯13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消毒灯,比如紫外线消毒灯。
[0028]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