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角度调整器

角度调整器失效专利 发明

技术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座椅、折叠床等比如调整靠背部的倾斜角度的角度调整器。 背景技术 比如、靠背部及搁脚部相对座部进行3折叠而容易搬运的折叠床,其构成 靠背部及搁脚部的各框架通过角度调整器与座部的框架连接,从而可调整靠背 部及搁脚部相对座部的倾斜角度。 这样的角度调整器比如本发明申请者在日本专利实公昭59-20118号公报 所公开的那样,比如在构成座部及背部的2个框架的头部分别具有用于连接的 连接部分。 一般在作为固定侧的座部侧的连接部分设有一对圆盘状部分,该圆盘状部 分的厚度方向面向折叠床的宽度方向,在这些圆盘状部分之间同轴支承有设于 作为可动侧的靠背侧的连接部分、并以其宽度方向面对前述宽度方向的正齿轮 状的棘轮。 钩状棘爪被支承在前述一对圆盘状部分之间并可绕前述宽度方向的轴摇 动自如,并通过弹簧沿卡合方向对棘轮的棘齿加力。 棘齿具有倾斜面,相对伴随靠背部折叠时棘轮的旋转,棘爪克服弹簧进行 推压,可解除与棘爪的卡合。当棘爪到达邻接的棘齿时,通过弹簧加力的棘爪 再度与该棘齿卡合。相对伴随靠背部展开时棘轮的旋转,棘齿具有维持与棘爪 卡合的形状的面。 因此,靠背部相对折叠方向的倾斜角度可自动变更,但在展开方向锁住, 故靠背部相对座部的倾斜角度能相应于棘齿进行有节调整。 以上的角度调整器具有解除机构,当靠背部相对折叠方向的倾斜角度达到 预定角度后,棘爪克服弹簧进行推压以解除与棘齿的卡合。解除后随着靠背部 旋转至最展开位置,该解除机构再次返回原来的卡合状态。 但是,在上述传统角度调整器中,由于是通过棘爪卡止棘轮的一个棘齿将 例如折叠床的靠背部保持在预定角度,故存在横卧在折叠床上的人的负荷集中 于单一棘齿及棘爪上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可考虑将棘齿及棘爪改成大型,但角度调整器的增大会 影响横卧的人等。故在不增大角度调整器整体大小的前提下增大棘齿的情况下 只能减少棘齿数,这样又出现了每1节调整角度过大的问题。 也可不改变大小,通过对棘齿及棘爪渗碳淬火以提高硬度或使用硬度高的 材质,但制造成本增加。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在绕旋转轴的一对旋转体的前 述旋转轴方向的相对面上设置多个卡合部分,通过弹簧对相对方向施力以维持 这些旋转体的卡合部分互相卡合,从而避免大型化、具有廉价的结构和强固的 角度调整器。 发明概述 本发明的角度调整器可对通过旋转轴连接的一对旋转体的相对旋转位置 进行有节调整,其特征在于,具有:设置在与前述旋转方向相对的前述一对旋 转体的面上的多个卡合部分,以及沿相对方向对前述一对旋转体加力的弹簧。 采用本发明,通过旋转轴连接,并在相对前述旋转轴作相对旋转的一对旋 转体的与前述旋转轴方向相对的面上设置多个卡合部分,并设置弹簧向这些旋 转体保持互相卡合的相对方向加力,能容易、紧凑地构成多个卡合部分互相卡 合具有极大的卡合力的强固的调整器。 本发明的角度调整器可通过后述的连接部分设置在前述的折叠床、座椅等上, 其适用范围不仅局限于折叠床、座椅等,也可用于其他进行角度调整的设施。另外, 不必通过前述连接部分安装在折叠床、座椅等上,可直接或间接安装在前述旋转体 上。 本发明的其他角度调整器,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在前述一对旋转体之间同 心配置的解除体,当该解除体位于相对前述一对旋转体的一方的第1旋转位置 时,允许前述一对旋转体互相卡合,位于第2旋转位置时,前述一对旋转体互 相分离从而解除卡合。 采用本发明,由于构成在前述一对旋转体之间同心配置解除体,当该解除 体位于相对前述一对旋转体的一方的第1旋转位置时,允许前述一对旋转体互 相卡合,位于第2旋转位置时,前述一对旋转体互相分离从而解除卡合,故能 以简易的结构使角度调整器具有卡合状态的解除机构。 本发明的其他角度调整器,其特征在于,前述一方的旋转体或解除体的某 一方在与另一方的相对面上具有凸部,而前述另一方与前述一方的相对面上具 有当前述解除体位于前述第1旋转位置时与前述突起部分卡合的凹部,前述凸 部通过前述解除体位于第2旋转位置时与前述凹部以外的前述另一方的相对面 抵接,使前述一方与前述另一方分离。 采用本发明,由于构成前述一方的旋转体或解除体的某一方在与另一方的 相对面上具有凸部,而前述另一方与前述一方的相对面上具有当前述解除体位 于前述第1旋转位置时与前述突起部分卡合的凹部,前述凸部通过前述解除体 位于第2旋转位置时与前述凹部以外的前述另一方的相对面抵接,使前述一方 与前述另一方分离,故位于前述第1旋转位置时,前述凸部及凹部嵌合,前述 解除体与前述一方的旋转体比如成为紧贴的状态,因此前述一对旋转体处于相 互卡合的状态。而位于前述第2旋转位置时,前述凸部与前述凹部以外的前述 另一方的相对面抵接,相对上述紧贴状态,前述一方的旋转体及解除体成为分 离状态。因此,通过前述一方旋转体及另一方旋转体的互相分离,可进行如上 所述的卡合解除。 本发明的其他角度调整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解除体沿相对前述另一方的 旋转体相对旋转方向相隔一定长度设置2个抵接部分,上述另一方的旋转体具 有根据相对上述解除体的相对旋转在上述2个抵接部分之间移动的移动部分, 通过该移动部分与上述2个抵接部分分别抵接,使上述解除体相对前述一方的 旋转体旋转到上述第1及第2旋转位置。 采用本发明,由于构成上述解除体在相对前述另一方的旋转体相对旋转方 向上相隔一定长度设置2个抵接部分,上述另一方的旋转体具有根据相对上述 解除体的相对旋转在上述2个抵接部分之间移动的移动部分,通过该移动部分 与上述2个抵接部分分别抵接,使上述解除体相对前述一方的旋转体旋转到上 述第1及第2旋转位置,故可容易地实现上述解除体的旋转机构。 本发明的其他角度调整器,其特征在于,前述旋转轴由铆钉构成。 采用本发明由于,连接上述一对旋转体的旋转轴由铆钉构成,故可使沿上 述旋转轴方向的角度调整器整体尺寸紧凑。 本发明的其他角度调整器,其特征在于,前述弹簧由涡旋状弹簧构成。 采用本发明,由于弹簧由涡旋状弹簧构成,能进一步减小前述旋转方向上 的角度调整器整体的尺寸。涡旋状弹簧可用线材组成的圆锥弹簧、板材组成的 锥形螺旋板弹簧等。 本发明的其他角度调整器,其特征在于,从旋转体的旋转半径方向剖视看, 各卡合部分形成包括旋转体的相对面的三角形状,所述相对面以外的任一边部 分与相对的旋转体的卡合部分的对应边部分相互卡合。 采用本发明,由于构成从旋转体的旋转半径方向剖视看各卡合部分形成包 括旋转体的相对面的三角形状,该相对面以外的任一边部分与相对的旋转体的 卡合部分的对应边部分相互卡合,故能以非常简单的三角齿形状构成各卡合部 分。 本发明的其他角度调整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边部分从前述相对方向向卡 合方向倾斜一定的角度。 采用本发明,由于将上述边部分从相对方向向卡合方向倾斜一定的角度并 构成锯棘齿状,在朝维持卡合状态的旋转体的相对旋转方向施加力的场合,为 了将各旋转体相互分离从而解除卡合状态,需要朝克服前述力的方向将各旋转 体一边相对旋转一边将各旋转体分离,可避免不经意间使卡合状态解除。 本发明的其他角度调整器,其特征在于,各卡合部分系将旋转体的一部分 剪切弯曲形成。 采用本发明,由于构成将旋转体的一部分剪切弯曲形成各卡合部分,能容 易地与一般金属板形成的旋转体一体形成卡合部分。 本发明的其他角度调整器,其特征在于,该多个卡合部分在旋转体的不同 径向位置上多列配置。 采用本发明,因为构成将多个卡合部分在旋转体的不同径向位置上多列配 置,所以可多设置卡合部分,这样能进行更小角度的调整。 本发明的其他角度调整器,其特征在于,该多个卡合部分在相对的一对旋 转体之间沿旋转圆周方向的配置间隔不同。 采用本发明,由于构成前述多个卡合部分在相对的一对旋转体之间沿旋转 圆周方向的配置间隔不同,故能以较少的卡合部分数按与各旋转体的卡合部分 的等配置角度的最大公约数相应的角度进行调整。 本发明的其他角度调整器,其特征在于,该一对旋转体的至少一方设有与 棒状或管状结构件连接的连接部分。 采用本发明,由于一对旋转体的至少一方设有与棒状或管状结构件连接的 连接部分,故比如座椅、折叠床等的框架可容易地进行连接。 本发明的其他角度调整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部分为筒状。 采用本发明,上述连接部分为筒状构成,故能嵌合前述框架并更容易进行 连接。 本发明的其他角度调整器,其特征在于,该一对旋转体的至少一方与该连 接部分一体成形构成。 采用本发明,由于该一对旋转体的至少一方与该连接部分一体成形构成, 可由比如金属制板材成形,使价格低廉。 本发明的其他角度调整器,其特征在于,该一对旋转体的至少一方和前述 多个卡合部分由合成树脂一体成形。 采用本发明,由于该一对旋转体的至少一方和前述多个卡合部分可用合成 树脂一体成形,因此能得到更廉价的角度调整器。 本发明的其他角度调整器,其特征在于,该一对旋转体的至少一方具有设 置成从该旋转半径方向的外方覆盖前述各个卡合部分的一部分或全部的盖。 采用本发明,由于该一对旋转体的至少一方具有设置成从该旋转半径方向 的外方覆盖前述各个卡合部分的一部分或全部的盖,故可防止外部的垃圾进入 卡合部分卡合面等。 本发明的其他角度调整器,其特征在于,该一对旋转体的至少一方与上述 盖一体形成。 本发明中,由于构成该一对旋转体的至少一方与上述盖一体形成,能更为 价廉地构成具有这种盖的角度调整器。 附图简单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角度调整器的第1实施例结构分解立体图,图2是图1所 示角度调整器的一方转臂及解除体结构的平面图,图3是图1所示角度调整器 的转臂的俯视图,图4是本发明的角度调整器动作的说明图,图5是本发明的 角度调整器动作的说明图,图6是本发明的角度调整器动作的说明图,图7是 本发明的角度调整器动作的说明图,图8是本发明的角度调整器的第2实施例 的俯视图,图9是本发明的角度调整器的第3实施例的俯视图,图10是本发明 的角度调整器的第4实施例的俯视图,图11是本发明的角度调整器的第5实施 例的俯视图,图12是本发明的角度调整器的第6实施例的俯视图。 实施本发明的最佳状态 以下根据表示其实施例的图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第1实施例)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角度调整器第1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立体图。本实施例 的角度调整器由一对转臂1,2、解除体3、螺栓4、螺帽5、由线圈弹簧构成 的弹簧6构成,比如转臂1、2用于与折叠床的一对需连接的框架相连。 各转臂1、2由金属制板材成形,俯视大致呈P字型。在P字型的头部(大 侧)形成圆盘状的旋转体的旋转部分10、20,P字型的脚部(小侧)形成带状 的连接部分11、21。 为了使说明简化,在图1中将向转臂1、2的P字型的横侧(连接部分11、 21的宽度方向)突出的旋转部分10、20朝上侧、将各连接部分11、21朝水平 方向。 一个转臂1的连接部分11的前端朝左侧,另一个转臂2位于转臂1的前 方,其连接部分21的前端朝右侧,上述状态为初期状态。 转臂1的旋转部分10的中央设有作为旋转轴的螺栓4的贯通孔12。在旋 转部分10的前方侧面的边缘部分的一部分圆周上形成多个作为卡合部分的棘 轮13。 各个棘齿13a其棘齿根部分朝着旋转部分10的半径方向并呈山形。在棘 轮13的半径方向内侧位置突设作为移动部分的控制销14。 图2是将图1所示角度调整器的一个转臂2及解除体3的结构分别表示的 平面图,表示从里面(螺栓4侧)朝外看出的状态。如图2(a)所示,与转臂 1相同,在转臂2的旋转部分20中设有贯通孔22及棘轮23。另外,在与转臂 1上设置的控制销14对应的旋转部分20的内侧面位置上设有沿圆周方向长度 约为120°的槽24。而且在旋转部分20中圆周方向合适的间隔设置3个作为凹 部的坑孔25、25、25,在图2中各坑孔25的逆时针方向相同角度位置(约为 20°)设置作为凸部分的解除销26。 另外,如图2(b)所示,解除体3大致呈圆盘状,其端缘部分在圆周方向 约100°的范围内形成缺口部分31。在解除体3的中央部分设置螺栓4的贯通 孔32。在解除体3中与设在转臂2上的3个解除销26、26、26相对应的位置 处穿设作为凹部的坑孔33、33、33以内嵌这些解除销26、26、26,另外在与 转臂2侧的坑孔25、25、25对应的位置设置作为凸部分的解除销34、34、34。 各部分如此构成,螺栓4从转臂1侧按顺序穿过解除体3、转臂2及弹簧6, 并用适当的力紧固螺帽5即可完成组装(参照图4)。 图3是图1所示角度调整器的转臂1、2的俯视图,图3(a)仅表示转臂2, 图3(b)表示转臂1、2的组合状态。 如图3(a)所示,从旋转部分20的半径方向看转臂2上形成的山形的棘 轮23的各个棘齿23a大致呈直角三角形,将所有棘齿23a、23a…面朝同一方 向排列,以达到从上面看时上侧圆周位置的棘齿23a的直立边在图2中配置在 右侧。 如图3(b)所示,将转臂1与转臂2相同方向配置时转臂1侧的棘齿13a 形成与上述相同的结构。因此,如图3(b)所示,转臂1、2相对组合的状态 下棘轮13、23正好啮合。 通过对各个棘齿13a淬火可如上所述提高其硬度。比如渗碳淬火可提高约 30%的硬度。 图4~图7是说明本发明的角度调整器动作的说明图。图4(a)~图7(a) 是从前方看角度调整器的状态,为了看得清楚,图中省略了螺帽5与弹簧6。 另外,图4(b)~图7(b)为表示图4(a)~图7(a)的纵剖视图。 如图4所示,控制销14位于旋转部分10的圆周方向的最下方位置附近, 在初期状态,与旋转部分20的槽24(图4)的逆时针方向的端部抵接,同时 与作为一方的抵接部分的解除体3的缺口部分31(图4)的逆时针方向的端部 31a抵接。 如上所述,转臂2侧的各解除销26与解除体3侧的各坑孔33、解除体3 侧的各解除销34与转臂2侧的各坑孔25各自卡合。因此,在此状态下,如图 4(b)所示,由弹簧6向转臂1侧施力的转臂2的旋转部分20通过解除体3 而与旋转部分10基本紧贴,而该棘轮23与旋转部分10的棘轮13抵接。 在图4的状态中,轮臂1侧的棘轮13处于与轮臂2侧的棘轮23啮合状态, 比如以转臂1侧作为固定侧,则不能使转臂2侧以螺栓4为旋转轴向顺时针方 向旋转。 随着转臂2朝逆时针方向旋转,棘轮13、23沿着相互抵接的各棘齿13a、 23a的倾斜面上升,克服弹簧6的弹力而将转臂2朝离开转臂1的方向推出, 从而解除棘轮13、23的卡合状态。 因此,转臂2开始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到达邻接的棘齿13a、23a时再受弹 簧6的弹力而成为图5的状态。 这样,如图5及图6所示,棘齿13a、23a所示形成的各个角度都能调整转 臂2相对转臂1的旋转位置,伴随该旋转的转臂2的旋转部分20,旋转部分20 的坑孔25及与解除销26嵌合的解除体3连动旋转。将相对该解除体3的旋转 部分20的相对旋转位置作为第1旋转位置。 而且如图7所示,转臂2从图5所示的初期状态旋转约100°的位置时, 解除体3的缺口部分31的时针方向的端部31b与转臂1的控制销14抵接,由 此使解除体3朝该方向的旋转受到限制。但是,直到转臂1的控制销14与该槽 24的顺时针方向端部抵接为止,转臂2还能旋转约20°。 通过该20°的转臂2及解除体3的旋转位置偏差,换言之,通过解除体3 相对转臂2侧的旋转部分20旋转到与第1旋转位置不同的第2旋转位置,转臂 2的解除销26上升到解除体3的解除销34上,从而克服弹簧6的弹力而将转 臂2朝离开转臂1的方向推出,并解除棘轮13、23的卡合状态。 而解除体3侧的解除销34严格地讲与其说是销倒不如说是顶部陷没的山 形状,该陷没部分与转臂2侧的解除销26的前端嵌合,可以维持该卡合的解 除状态。 在该解除状态下,随着转臂2朝顺时针方向旋转,解除体3连动旋转,约 旋转100°位置时解除体3的缺口部分31的逆时针方向的端部31a与转臂1的 控制销14抵接,使解除体3进一步朝该方向的旋转受到限制。但是,转臂2 在转臂1的控制销14与该槽24的逆时针方向端部抵接为止可进一步旋转约 20°。 通过该20°的转臂2及解除体3的旋转位置的偏差,升至解除体3侧的解 除销34上的转臂2侧的解除销26解脱,各侧的解除销26、34再次与相对侧的 坑孔33、25嵌合并返回图4的初期状态。 本实施例中示出将棘轮13、23仅形成于旋转部分10、20圆周上的一部分, 但也可在整个圆周上都形成棘轮,这样可提高保持各转臂1、2的旋转位置的强 度。 (第2实施例) 图8是本发明的角度调整器的第2实施例的俯视图,表示转臂1、2的俯视 图。在图8(a)中仅表示转臂2,而图8(b)表示转臂1、2组合起来的状态。 本实施例中,从旋转部分10、20的半径方向看,形成于转臂1、2上的各个棘 齿13a、23a呈锯棘齿状,在其卡合方向设有一定角度的倾斜。 这样,在如图5或图6的状态下,即使用非常大的力想将转臂2向顺时针 方向旋转,也可减少相互啮合的棘轮13、23克服弹簧6的弹力而解除卡合状态 的危险。但是该倾斜角度过大则反而难以解除棘轮13、23的卡合状态,最好为 2°~3°左右。 本实施例的角度调整器的其他结构及作用与第1实施例相同,对同一部分 采用相同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第3实施例) 图9是本发明的角度调整器的第3实施例,图9(a)是从转臂2的前面看 过去的平面图,图9(b)是其俯视图,图9(c)是转臂1、2组合状态的俯视 图。 本实施例中,设在转臂1、2上的棘轮13、23如下形成。 将旋转部分10、20的端缘部分切成L字形,将切成翼片状的部分推出, 被推出侧的前端部分成为各棘齿13a、23a。 由于各个棘齿13a、23a如此成形,故能容易地用板状构件制成的转臂1、 2形成棘轮13、23。 但是,如图9(c)所示,如此形成的各个棘齿13a、23a具有朝与第2实 施例所示方向相反的方向(被卡合方向)倾斜的倾斜面,该倾斜角度极小,如 前所述并不是有一些负荷就能解除卡合状态的。 本实施例的角度调整器的其他结构及作用与第1实施例相同,对同一部分 采用相同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第4实施例) 图10是本发明的角度调整器的第4实施例,图10(a)是从转臂1的前方 看过去的平面图,图10(b)是从转臂2的前方看过去的平面图,图10(c) 是转臂1、2组合状态的俯视图。 本实施例中,设于转臂1、2上的各个棘齿13a、23a如下形成。 在旋转部分10、20的端缘部分的稍向半径方向内侧位置切出带角的C字 形,将该翼片状部分推出,被推出侧的前端部分形成各个棘齿13a、23a。 各个棘齿13a、23a如此成形,故能容易地用板状构件制成的转臂1、2形 成各个棘齿13a、23a。 不过如此形成的各个棘齿13a、23a与第3实施例相同,具有朝被卡合的方 向倾斜的倾斜面,但该倾斜角度极小,如前所述并不是有一些负荷就能解除卡 合状态。 本实施例中的各个棘齿13a、23a在转臂1、2之间沿圆周方向相互以不同 的齿距设置。比如如图10(a)所示,在转臂1侧以约60°为间隔设有6个, 另外如图10(b)所示在转臂2侧以约40°为间隔设有9个棘齿13a、23a。 第1~第3实施例的结构仅能以棘齿13a、23a的个数为节数调整角度,与 此相比,本结构可以各棘齿13a、23a的棘齿距角度的最大公约数即约为20° (18节)调整角度。 不过这种结构如图10(c)所示,一次啮合的棘齿13a、23a有3个,而不 能使所有的棘齿13a、23a同时啮合,这样各转臂1、2旋转位置的保持强度下 降,可通过根据需要增加棘齿13a、23a的个数保证所需的保持强度。 本实施例的角度调整器的其他结构及作用与第1实施例相同,对同一部分 采用相同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第5实施例) 图11是本发明的角度调整器的第5实施例,图11(a)是从转臂1的前方 看过去的平面图,图11(b)是从转臂2的前方看过去的平面图。 本实施例中,设于转臂1、2上的棘齿13a、23a如下形成。 各棘齿13a、23a如第4实施例一样形成。不过不同的是在各转臂部分10、 20的半径方向形成2列。比如转臂1、2的外侧列的棘齿13a、23a以大约60° 的间隔形成6个,内侧列的棘齿13a、23a与上述外侧列的棘齿形成30°的相 位差并以大约60°的间隔形成6个,总计12个。 这样的结构可形成超过单一列物理上所能形成的棘齿数13a、23a范围,图 11中不仅可进行约30°(12节)的角度调整,而且所有的棘齿13a、23a都同 时啮合,故可确保足够的各转臂1、2旋转位置的保持强度。 本实施例的角度调整器的其他结构及作用与第1实施例相同,对同一部分 采用相同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第6实施例) 图12是本发明的角度调整器的第6实施例,图12(a)是从角度调整器前 方看过去的平面图,图12(b)是其仰视图。图12(c)是从图12(a)左侧看 过去侧视图,表示A-A部分被切除的状态。 本实施例中将转臂1、2的带状连接部分11、21以其长度方向为轴向弯曲 成筒状。未图示的折叠床的管状框架外嵌在如此形成的连接部分11、21上, 容易与框架进行连接。 在各连接部分11、21的转臂部分10、20侧的端部外周面设置小的突起28、 28,使外嵌的前述框架不至于过分贴紧旋转部分10、20。 在旋转部分20的端缘部分上设置外伸式盖29以覆盖旋转部分10的外周 面。该盖29可对旋转部分10、20间突出的棘齿13a、23a进行保护以避免外部 的污染(垃圾)。也可在旋转部分10侧设置盖29或在旋转部分10、20的两侧 重叠盖29。 也可用铆钉7替代螺栓4及螺帽5。这样不仅能使角度调整器的前后方向 尺寸减小,而且能降低成本。 也可用涡旋弹簧替代弹簧6,这样能进一步减小角度调整器的前后方向的 尺寸。涡旋弹簧可用如图12所示的线材组成的圆锥弹簧,也可使用板材组成的 所谓锥形螺旋板弹簧。 本实施例的角度调整器的其他结构及作用与第1实施例相同,对同一部分 采用相同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以上各实施例中转臂1、2为金属制,而本发明的角度调整器因是多个棘 齿13a、23a卡合,故也可用合成制树脂制成,这样能进一步降低成本。 工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角度调整器通过旋转轴连接,并在相对前述旋转轴作 相对旋转的一对旋转体的与前述旋转轴方向相对的面上设置多个卡合部分,并 设置弹簧向这些旋转体保持互相卡合的相对方向加力,能容易、紧凑地构成多 个卡合部分互相卡合而具有极大卡合力的、强固的调整器。 由于构成在前述一对旋转体之间同心配置解除体,当该解除体位于相对前 述一对旋转体的一方的第1旋转位置时,允许前述一对旋转体互相卡合,位于 第2旋转位置时,前述一对旋转体互相分离从而解除卡合,故能以简易的结构 使角度调整器具有卡合状态的解除机构。 另外,由于构成前述一方的旋转体或解除体的某一方在与另一方的相对面 上具有凸部,而前述另一方与前述一方的相对面上具有当前述解除体位于前述 第1旋转位置时与前述突起部分卡合的凹部,前述凸部通过前述解除体位于第 2旋转位置时与前述凹部以外的前述另一方的相对面抵接,使前述一方与前述 另一方分离,故位于前述第1旋转位置时,前述凸部及凹部嵌合,前述解除体 与前述一方的旋转体比如成为紧贴的状态,因此前述一对旋转体处于相互卡合 的状态。而位于前述第2旋转位置时,前述凸部与前述凹部以外的前述另一方 的相对面抵接,相对上述紧贴状态,前述一方的旋转体及解除体成为分离状态。 因此,通过前述一方旋转体及另一方旋转体的互相分离,可进行如上所述的卡 合解除。 由于构成上述解除体在相对前述另一方的旋转体相对旋转方向上相隔一 定长度设置2个抵接部分,上述另一方的旋转体具有根据相对上述解除体的相 对旋转在上述2个抵接部分之间移动的移动部分,通过该移动部分与上述2个 抵接部分分别抵接,使上述解除体相对前述一方的旋转体旋转到上述第1及第 2旋转位置,可容易地实现上述解除体的旋转机构。 由于连接上述一对旋转体的旋转轴由铆钉构成,故可使沿上述旋转轴方向 的角度调整器整体尺寸紧凑。 另外,由于弹簧由涡旋状弹簧构成,能进一步减小前述旋转方向上的角度 调整器整体的尺寸。涡旋状弹簧可用线材组成的圆锥弹簧、板材组成的锥形螺 旋板弹簧等。 由于构成从旋转体的旋转半径方向剖视看各卡合部分形成包括旋转体的 相对面的三角形状,该相对面以外的任一边部分与相对的旋转体的卡合部分的 对座边部分相互卡合,故能以非常简单的三角棘齿形状构成各卡合部分。 由于将上述边部分从相对方向向卡合方向倾斜一定的角度并构成锯棘齿 状,在朝维持卡合状态的旋转体的相对旋转方向施加力的场合,为了将各旋转 体相互分离从而解除卡合状态,需要朝克服前述力的方向将各旋转体一边相对 旋转一边将各旋转体分离,可避免不经意间使卡合状态解除。 由于构成将旋转体的一部分剪切弯曲形成各卡合部分,能容易地与一般金 属板形成的旋转体一体形成卡合部分。 因为构成将多个卡合部分在旋转体的不同径向位置上多列配置,所以可多 设置卡合部分,这样能进行更小角度的调整。 由于构成前述各个卡合部分在相对的一对旋转体之间沿旋转圆周方向的 配置间隔不同,故能以少的卡合部分数按与各旋转体的卡合部分的等配置角度 的最大公约数相应的角度进行调整。 由于一对旋转体的至少一方设有与棒状或管状结构件连接的连接部分,故 比如座椅、折叠床等的框架可容易地进行连接。 由于上述连接部分为筒状构成,故能嵌合前述框架并能更容易进行连接。 由于一对旋转体的至少一方与连接部分一体成形构成,可由比金属制板材 成形,使价格低廉。 由于一对旋转体的至少一方和前述多个卡合部分可用合成树脂一体成形, 因此能得到更廉价的角度调整器。 由于一对旋转体的至少一方具有设置成从该旋转半径方向的外方覆盖前 述各个卡合部分的一部分或全部的盖,故可防止外部的垃圾进入卡合部分卡合 面等。 由于一对旋转体的至少一方与上述一体形成能更为价廉地构成具有这种 盖的角度调整器,本发明有具有极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