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一种脱硫脱硝除尘净化塔

一种脱硫脱硝除尘净化塔公开 发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环保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脱硫脱硝除尘净化塔。

相关背景技术

[0002]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空气污染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二氧化硫(SOx)、氮氧化物(NOx)和粉尘不仅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也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开发高效的烟气脱硫脱硝除尘技术成为环境保护的关键。
[0003] 目前市场上的脱硫脱硝除尘技术种类繁多,主要包括湿法脱硫、干法脱硫、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脱硝、布袋除尘器、静电除尘器等,这些技术各有特点,通常为了保证废气处理效果,会将上述方法相结合,并应用在各类含硫、含硝气体的净化处理设备中。
[0004] 但是这类净化设备由于包含多种处理模块,因此往往体积较大,并且待净化气体在各个处理模块之间流转路径较长,对处理效率带来不利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9] 本申请提供一种脱硫脱硝除尘净化塔,参照图1,包括塔体以及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进气室5、预处理室1、脱硫室2、脱硝室3、除尘室4和排气室6。待净化气体依次通过进气室5、预处理室1、脱硫室2、脱硝室3、除尘室4和排气室6,完成净化,并由排气室6内排放至大气中。将预处理室1、脱硫室2、脱硝室3、除尘室4竖向分布,可有效提高各处理模块的整体性,具有高度集成的优点,节约占用空间,并且竖向布局紧凑,有利于降低整体管道长度,从而缩短空气路径。
[0030] 参照图1和图2,具体的,进气室5上设置有进气管,工业废气由进气管通入进气室5内。进气室5的底部与预处理室1连通。进气室5内设有导流板51,导流板51由进气管处延伸至进气室5底部,从而对气体起到导流作用,化了气体流动路径,确保待净化气体均匀进入预处理室1,提高整个系统的处理效率。
[0031] 参照图2和图3,预处理室1内设置有冷却加湿装置7。冷却加湿装置7包括冷却管71和雾化器72。具体的,冷却管71包括多个横向并列分布的管体711以及位于管体711下方的汇流部712。管体711竖直设置,上端呈锥形开口设置,下端与汇流部712固定连接。汇流部712为上宽下窄的罩体设置,下端作为冷却管71的出风端并延伸至脱硫室2内部。待净化空气由进气室5进入冷却管71内,在通过冷却管71进入脱硫室2内,多个竖直分布的管体711和汇流部712的设计增加了气体流通面积,确保了气流均匀分布,进一步提升了冷却效果。
[0032] 雾化器72设于冷却管71的上侧并朝向雾化器72设置,雾化器72能够在预处理室1内产生水雾,待净化气体在进入脱硫室2前能够充分冷却和加湿,提高后续脱硫过程的效率。雾化器72的位置设置也使得水分能够更有效地被引入到冷却管71中,提高了冷却加湿的效果。
[0033] 参照图3,进一步的,预处理室1内还设置有水箱11,管体711穿过水箱11,汇流部712设于水箱11下方,雾化器72与水箱11连接以实现水箱11向雾化器72供水。水箱11不仅为雾化器72提供水源,确保雾化器72持续稳定工作,还能有效降低待净化气体的温度,提高后续脱硫、脱硝和除尘的效果。同时,管体711穿过水箱11的设计进一步增强了冷却效果,使得进入脱硫室2的气体更加符合处理条件,从而提升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处理性能。
[0034] 雾化器72可采用超声波雾化器72,具有高效、水雾均匀、噪音低、能耗低等优点。
[0035] 进一步的,脱硫室2内设置有吸收箱22和喷淋装置21。吸收箱22设于脱硫室2的底部,用于盛放吸收液。吸收箱22下侧设置有循环管23,循环管23的两端分别设置为进液端和出液端并均与水箱11连接。冷却管71与进液端连接,而出液端则设置有循环泵24。循环泵24启动时,吸收箱22内部的吸收液经由循环管23实现循环流动。同时待处理气体由冷却管71通入循环管23内,与吸收液混合,随后进入吸收箱22内,吸收箱22的上端开口设置,气体在浮力作用下由吸收箱22上端排至脱硫室2内。这一过程中吸收剂能够实现气体的脱硫。
[0036] 而循环管23的设置则能够提升待净化气体和吸收液的混合效果,从而提升净化效果。此外在循环泵24运转时,进液端的液压会减弱,从而减小向循环管23内通入气体的阻力,有助于气体与吸收液更好地混合,提高脱硫效果。
[0037] 为了进一步提升气体与吸收液的混合效果,冷却管71与循环管23的连接端朝向与循环管23内液体流向相逆,使得待净化气体的流向与吸收液流向相反,从而显著提高待净化气体与吸收液之间的接触面积和时间,从而增强脱硫效果,确保更充分的化学反应,提升整体净化效率。
[0038] 喷淋装置21则设于吸收箱22的上方,喷淋装置21包括雾化喷头211和供液组件,雾化喷头211通过供液组件与吸收箱22连接,本申请中,供液组件可采用供液泵,从而使吸收箱22内的吸收液可以持续供应给喷淋装置21,确保喷淋过程中吸收液的稳定性和充足性。雾化喷头211则能够使吸收剂在脱硝室3内形成水雾,以使气体与吸收剂与气体充分混合,提升脱硫效果。
[0039]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喷淋装置21也可以采用普通喷头,可以将吸收剂喷洒在脱硫室2内,也能够起到较好的脱硫效果。
[0040] 脱硫室2与脱硝室3通过通风管8连接,为了避免雾化的吸收剂通过通风管8进入脱硝室3内,在通风管8上还设置有回收罐9。回收罐9内部设有多孔吸收棉91。并且回收罐9上设置有连接管92,连接管92与吸收箱22侧壁连接。为了避免吸收箱22内的吸收液进入回收罐9内,回收罐9设于吸收箱22的上方。连接管92与吸收箱22的连接处位于吸收液的液面以下,使得吸收液能够由吸收箱22进入连接管92中。多孔吸收棉91具有延伸部,延伸部通过连接管92进入吸收箱22内。
[0041] 多孔吸收棉91通过延伸部吸取吸收液,保证吸收棉91具有较高的湿度。当水雾以及气体经过回收罐9时,吸收棉91会对水雾进行吸附回收,而气体则由吸收棉91内部孔径穿过并进入脱硝室3内。而连接管92内的吸收液则能够阻止气体由通风管8返回至吸收箱22内,以保证待净化气体的正常流动。
[0042] 在本申请中,多孔吸收棉91可采用海绵、天然植物纤维等材料。
[0043] 进一步的,回收罐9的排气端设置有防水管93,防水管93位于回收罐9的内部并与连接管92连接。防水管93的设置能够降低吸收棉91上粘附的吸收液进入连接管92内的概率,从而能够防止吸收液通过通风管8进入至脱硝室3内。
[0044] 脱硝室3的进风口处还设置有加热器33,可以对待净化气体进行预热,有助于提高氨气与氮氧化物的化学反应速率,从而进一步提升脱硝效果。
[0045] 脱硝室3内设置有催化装置31和氨气喷管32,氨气喷管32与外接气源连接,以实现向脱硝室3内通入氨气。氨气和待净化气体在催化装置31上发生反应,以去除待净化气体中的硝化物;催化装置31与脱硝室3内倾斜设置,脱硝室3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分别位于催化装置31两侧。催化装置31与脱硝室3内的倾斜设置使得待净化气体能够在催化装置31表面均匀流动,增大反应时间和接触面积,提高了催化剂的利用率和反应效率。
[0046] 除尘室4与脱硝室3的出风口连通,除尘室4内设置有除尘器41,在本申请中除尘器41优选为多管旋风除尘器41,以实现对气体内部微粒的充分去除。此外,还可以增设纤维滤层对气体进行再次过滤。
[0047] 排气室6与除尘室4的出风口连通,并且排气室6内置干燥装置61。可以在排出气体前进行干燥处理,防止湿度过高导致二次污染或设备腐蚀。
[0048] 本申请中脱硫脱硝除尘净化塔的实施原理为:待净化气体依次通过进气室5、预处理室1、脱硫室2、脱硝室3、除尘室4和排气室6,完成净化。冷却加湿装置7在预处理室1内可以对进入的待净化气体进行降温加湿,有助于后续处理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喷淋装置21在脱硫室2内喷洒吸收剂,高效去除硫化物,结构简单易于维护。催化装置31和氨气喷管32在脱硝室3内协同作用,有效去除硝化物,提高脱硝效率。除尘器41设置在除尘室4内,进一步去除颗粒物,确保最终排放气体达到环保标准。
[0049] 并且,将预处理室1、脱硫室2、脱硝室3、除尘室4竖向分布,可有效提高各处理模块的整体性,具有高度集成的优点,节约占用空间,并且竖向布局紧凑,有利于降低连接管92道长度,从而缩短空气路径,提升气体净化效率。
[0050] 在本申请中,为了保证待净化气体的顺利流动,可选择性地在相邻两个处理室之间增加气体增压泵。
[0051]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相关技术
硝除尘相关技术
硫脱相关技术
刘启杰发明人的其他相关专利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