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前列腺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属于中药技术领域。
相关背景技术
[0002] 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P)是中青年男性常见的一种生殖系炎症性疾病,包括Ⅱ型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CBP)和Ⅲ型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据统计约50%男性在一生中的某个阶段会受前列腺炎的困扰,国内报道慢性前列腺炎发病率为6%~32.9%。中医学没有前列腺这一名词,历代医家将前列腺归为“精室、精窍、精道”。前列腺炎属中医学“精浊”“淋证”“白浊”等范畴。中医认为慢性前列腺炎单一病机较少,多数为复合因素,如湿热、气滞、血瘀、正虚等因素交叉所致。湿热浊邪内蕴或下注,侵犯下焦肝肾,蕴结精室,日久则阻滞肝脉,气滞血瘀,情志不畅。
[0003] 感染、免疫因素、精神心理、盆底功能异常等因素均可导致慢性前列腺炎,尤其应重视精神心理因素在发病中的作用。临床上以发病缓慢、病情顽固、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为特点。慢性前列腺炎主要症状包括盆腔疼痛症状、下尿路症状(LUTS)、精神心理症状和性功能障碍症状。因慢性前列腺炎病因复杂、症状多样、诊断治疗不一等问题,治疗多以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主。临床常用西药均有其局限性,如α‑受体阻滞剂为缓解LUTS的首选药物,能改善患者疼痛及排尿症状且作用较温和,但不可长期使用;抗生素作为经验性治疗药物,长期用药可导致肝损害、肠道不适、结晶尿等不良反应;非甾体抗炎药(NSAID)因不良反应仅可用于早期的短期疼痛;西医对于焦虑抑郁状态无针对治疗,难以缓解患者相关精神症状。近几年出台的多个诊疗指南/专家共识着重强调了中医药治疗在慢性前列腺炎诊疗方案中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41] 下面通过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应该正确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仅为部分具有代表性的配方,其目的仅仅是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所以,在本发明的方法前提下对本发明的简单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0042] 实施例1:一种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中药组合物
[0043] 桂枝6重量份牡蛎30重量份龙骨30重量份萆薢20重量份石韦20重量份丹参30重量份
[0044] (1)将龙骨火煅与牡蛎打碎,粉碎后混合得到混合粉末过筛,将混合粉末与水按照1:10混合后,在95‑100℃下煎煮1h后过滤取煎煮液视为完成一次提取,重复提取3‑4次合并煎煮液;
[0045] (2)丹参加50‑80%的乙醇提取,得到醇提物;
[0046] (3)萆薢、石韦用水提取,得到水提物;
[0047] (4)步骤(3)的水提物过滤,减压浓缩至50℃温度下相对密度为1.05~1.25,加乙醇使含醇量达40%以上,过滤得到滤液;
[0048] (5)将步骤(1)(2)(4)的提取物混合,即得汤剂。
[0049] 实施例2:一种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中药组合物
[0050] 桂枝3重量份牡蛎20重量份龙骨20重量份萆薢10重量份石韦10重量份丹参20重量份
[0051]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0052] 实施例3:一种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中药组合物
[0053] 桂枝15重量份牡蛎40重量份龙骨2重量份萆薢30重量份石韦30重量份丹参40重量份。
[0054]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0055] 对比实施例1:一种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中药组合物
[0056] 桂枝20重量份牡蛎15重量份龙骨15重量份萆薢8重量份石韦8重量份丹参8重量份。
[0057] 将龙骨与牡蛎打碎,粉碎后混合得到混合粉末过筛,与其他四位药,以水七升,煮取三升,过滤即得。
[0058] 对比实施例2:一种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中药组合物
[0059] 桂枝6重量份牡蛎30重量份龙骨30重量份菝葜20重量份车前子20重量份生姜9重量份甘草6重量份大枣5枚。
[0060] 将龙骨与牡蛎打碎,粉碎后混合得到混合粉末过筛,与其他六位药,以水七升,煮取三升,过滤即得。
[0061] 对比实施例3:一种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中药组合物
[0062] 桂枝3g,芍药3g,生姜3g,甘草2g,大枣12枚,龙骨3g,牡蛎3g。
[0063] 以上七味药,以水七升,煮取三升,过滤即得汤剂。
[0064] 药效学试验
[0065] 实验例1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治疗作用研究
[0066] 1.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模型建立
[0067]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采用3%角叉菜胶溶液诱导。所有Sprague Dawley(SD)大鼠适应性喂养7天后,均以40mg/kg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下腹部剃毛,暴露皮肤,在麻醉状态下暴露手术切口1.5cm,找到前列腺腹侧叶。每叶分别用3%角叉菜胶溶液注射2次,各50μl,假手术组注射生理盐水,注射后用棉球擦拭防止漏液。注射后将前列腺放回用缝合针进行缝合,术后腹腔注射青霉素(40U/L,10000单位)预防感染。
[0068] 2.实验分组及给药
[0069] 将雄性SD大鼠(200±20g)随机分成7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odel)、实施例1低剂量组(Low)、实施例1中剂量组(Medium)、实施例1高剂量组(High)、中药对照组(前列欣胶囊,QLX)、西药对照组(塞莱希布,SLXB)。
[0070] 实施例1低剂量组的大鼠给药量为12.24g生药/kg体重,实施例1中剂量组的大鼠给药量为36.72g生药/kg体重,实施例1高剂量组的大鼠给药量为110.16g生药/kg体重,给药体积为0.1ml/10g。中药对照组给药0.54g/kg,西药对照组给药0.018g/kg。在造模第7天后,各给药组连续给药21天,每日1次,假手术组、模型组每日给生理盐水,给药体积均为0.1ml/10g。
[0071] 3.检测指标测定
[0072] 3.1疼痛阈值及旷场实验
[0073] 疼痛阈值可以直观反映大鼠疼痛相关行为学变化。使用热痛仪,在大鼠造模后第7、14、21、28天进行足底疼痛检测。将大鼠放在预热至(55±0.5)℃的热板仪上,待温度稳定后将大鼠放在热板仪上开始计时,至大鼠第一次出现舔后足反应的时间停止,截止时间为
60s。重复3次,取平均值,每次测量之间间隔20min。
[0074] 旷场实验能够判断大鼠的焦虑行为。操作者握住鼠尾巴近端的地方,轻轻将其放入旷场实验箱的正中央格,并记录5分钟内的行为。小鼠的运动轨迹由摄像机记录,并使用跟踪软件进行分析。主要观察指标为趋触性指数(趋触性指数=大鼠在周围区域距离/总距离)。实验结束后,每只动物的粪便将被彻底清理,之后使用75%的乙醇对笼底进行喷酒,并利用干净的纱布将其擦拭至干燥,避免对随后的实验产生任何潜在影响。
[0075] 3.2前列腺指数
[0076] 前列腺指数是评价前列腺炎发展的重要因素,反映前列腺炎症程度。前列腺指数随炎症的进展而增加。用10%水合氯醛麻醉大鼠,在无菌条件下打开腹腔,取出前列腺组织,清洗干净,将前列腺组织称重,按照下式进行前列腺内脏系数的计算。
[0077] 前列腺指数=前列腺组织总湿重/大鼠体质量。
[0078] 3.3ELISA法检测前列腺组织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的表达[0079] TNF‑α、IL‑1β和IL‑6被认为是重要的促炎因子,在前列腺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TNF‑α和IL‑6可作为前列腺局部免疫反应强弱、慢性前列腺炎诊断和病情检测的指标,降低促炎细胞因子TNF‑α水平对防止器官损伤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选用ELISA方法检测组织炎性因子TNF‑α、IL‑6、IL‑1β的表达。
[0080] 3.4病理组织形态分析
[0081] H&E染色可以直观反应组织病理形态变化,也是前列腺组织的炎症表现是诊断前列腺炎的最直观的指标。将每只大鼠相同区域的前列腺组织置4%组织固定液中固定,脱水,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切片厚度5μm,H&E染色,进行组织学评分。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每个样品选取5个随机场,根据每个区域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情况和腺管上皮厚度对前列腺炎的严重程度进行评分。
[0082] 评分标准为:1分—炎症细胞分散,炎症细胞数1~10个/高倍镜(HP×400);2分—炎症细胞聚集,无腺体上皮组织破坏或淋巴样小结/滤泡形成,炎症细胞数11~20个/HP;3分—炎症细胞聚集,部分腺体上皮组织破坏或淋巴样小结/滤泡形成,炎症细胞数>20个/HP;4分—炎症细胞聚集,大量腺体上皮组织破坏或淋巴样小结/滤泡形成,炎症细胞数满视野/HP。
[0083] 3.5胶原纤维容积分析
[0084] Masson染色可以检测检测大鼠前列腺组织中的胶原沉积情况,组织切片按照说明书进行染色。染色前,将小鼠前列腺组织石蜡切片进行脱蜡,其脱蜡步骤与H&E染色前的脱蜡步骤相同。
[0085] Masson染色具体步骤如下:(1)将切片置入蒸馏水中湿润30~60s后,放入核染液染色1~2min,缓慢倒掉核染色液,用提前配置好的弱酸冲洗液冲洗切片30s左右,洗去残余的核染色液;(2)将切片放入浆染液染色中,静置1min左右,缓慢倒掉浆染色液,用弱酸冲洗液冲洗30s左右,洗残余的浆染色液;(3)将切片置入分色液中,静置6~8min,缓慢倒掉分色液;(4)将切片置入蓝色复染液中,静置5min左右,缓慢倒掉蓝色复染液;(5)将切片放入95%乙醇溶液中快速脱水5~10s,然后用无水乙醇反复脱水、冲洗;(6)吹干切片后,用中性树胶封片,镜下观察。
[0086] 3.6数据处理
[0087] 通过SPSS22.0软件进行处理,数据以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并进行多重比较,采用Sigma Plot14进行绘图。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0088] 4.实验结果
[0089] 4.1中药组合物对疼痛阈值及焦虑的影响
[0090] 疼痛阈值可以直观反映大鼠的疼痛变化,侧面体现大鼠的炎症水平变化。疼痛阈值结果见表1和图1‑a。
[0091]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疼痛阈值明显下降。同时在第14、21、28天模型组大鼠疼痛阈值维持在较低水平,说明前列腺炎大鼠模型能够至少维持28天(p<0.05)。在第7天给药后,给药组大鼠的疼痛阈值普遍提高。第21天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给药组大鼠的疼痛阈值呈现剂量依赖式升高。其中高剂量大鼠的疼痛阈值随时间而增加,说明高剂量疗效较好,有较明显的止疼作用(P<0.05)。西药对照组以时间依赖的方式缓解大鼠疼痛,在28天也呈现较好的效果(P<0.05)。
[0092] 旷场实验能够反应大鼠的精神状态及焦虑心理。如图1‑b所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趋触性指数显著增加,说明大鼠进入中央区域的次数跟距离变少,大多在四周区域活动,说明模型大鼠探索欲望下降,出现较明显的焦虑行为(P<0.05)。与模型组相比,本发明中药组合物高剂量组大鼠趋触性指数显著降低,说明给药之后大鼠焦虑行为缓解,表现出较高的探索欲望(p<0.01)。西药对照组大鼠焦虑行为也有较好缓解(P<0.05)。
[0093] 表1各组不同时间点大鼠疼痛阈值变化
[0094]
[0095] Model组与Sham组相比,#P<0.05,##P<0.01,###P<0.001;
[0096] 给药组与Model组相比,*P<0.05,**P<0.01,***P<0.01
[0097] 4.2中药组合物对前列腺指数的影响
[0098] 如图2所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大鼠前列腺指数显著升高(P<0.01),表明该疾病状态下大鼠前列腺有明显的炎症症状。
[0099] 与模型组相比,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低剂量和中剂量组大鼠的前列腺指数有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发明中药组合物高剂量组大鼠的前列腺指数有明显的下降(P<0.01),说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高剂量组可以明显改善大鼠前列腺指数,以剂量依赖性方式逐渐降低大鼠前列腺炎症,中药高剂量效果最显著。中药对照组和西药对照组都有较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中西药对照组效果较好(P<0.05)。
[0100] 4.3中药组合物对前列腺组织炎症因子的影响
[0101] 如图3所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有显著升高(P<0.05)。
[0102] 与模型组相比,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低剂量、中剂量组大鼠的TNF‑α水平有显著的下降趋势(p<0.01),高剂量组下降更多,说明高剂量有更好的抗炎效果(P<0.001)。中药对照组(P<0.05)和西药对照组(P<0.01)也降低了TNF‑α水平。
[0103] 与模型组相比,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低剂量、中剂量以及中药对照组对IL‑1β水平无显著性差异。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以剂量依赖性方式降低IL‑1β水平高剂量组和西药对照组可以显著下降IL‑1β水平,有较好疗效(P<0.01)。
[0104] 与模型组相比,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低、中、高剂量均降低了IL‑6水平(P<0.05)。中药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而西药对照组显著降低IL‑6水平(P<0.01)。
[0105] 以上结果表明,模型组炎症维持在较高水平,本发明中药组合物高剂量组可以显著降低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水平,疗效较好。
[0106] 4.4中药组合物对前列腺组织病理形态的影响
[0107] 如图4所示,假手术组的前列腺被膜正常,可见大小不一的前列腺腺腔,形态规则,前列腺间质无明显肿胀,较清晰。模型组腺体由柱状上皮细胞变为矮柱状,上皮厚度增粗,腺管褶皱增粗。腺管间可见炎性细胞浸润,病理改变明显(P<0.001)。
[0108] 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均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减少,上皮褶皱减少,淋巴样小结/滤泡减少。其中本发明中药组合物高剂量组和中药对照组变化明显,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西药对照组上皮厚度显著变薄(P<0.01);炎症浸润改变无显著性差异(P>0.05)。
4.5中药组合物对前列腺组织纤维化的影响
[0109] Masson染色能反映胶原纤维容积的变化,染色后肌纤维呈红色,胶原纤维呈蓝色,通过Masson染色可以评价大鼠前列腺纤维化水平,进一步反应大鼠前列腺的炎症程度。
[0110] 如图5所示,假手术组大鼠腺泡干净,以红色肌纤维为主。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蓝色的胶原纤维显著增加,说明模型组大鼠纤维化较严重(P<0.001)。
[0111] 与模型组相比,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中剂量组胶原纤维减轻(P<0.05);高剂量组和西药对照组内膜增生减轻,褶皱较平滑,胶原纤维显著减少(P<0.001);西药对照组胶原纤维也有较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
[0112] 以上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中、高剂量组可以显著减轻大鼠前列腺纤维化水平,有较好的疗效。
[0113] 实例2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治疗作用研究
[0114] 1.细菌的培养
[0115] 采用标准致病大肠埃希菌ATCC25922(Lot Number:70027805,北纳生物,北京),37℃TSB(Trypticase soy broth)胰蛋白酶大豆肉汤培养基中培养12小时。接种前,用灭菌生6
理盐水稀释菌液浓度至1.0×10CFU/mL悬浊液。
[0116] 2.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模型的建立
[0117] 雄性SD大鼠,SPF级(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SYXK(津)2020‑0005),体重250~300g,适应性饲养一周后,采用10%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用碘伏棉球清洁其生殖器区域。在无菌条件下,在大鼠下腹正中切开1.5cm左右的切口,切开腹壁和腹膜,暴露膀胱。无齿镊轻轻提起膀胱,暴露前列腺。在前列腺两侧注射0.05mL大肠埃希菌
6
(ATCC25922)悬浊液(1.0×10CFU/ml),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0.05mL,然后逐层缝合腹膜及皮肤并消毒。
[0118] 3.实验分组及给药
[0119] 造模24小时后,将大鼠随机分为10组: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odel)、中药组合物低剂量组(Low)、中药组合物中剂量组(Medium)、中药组合物高剂量组(High)、中药对照组(头花蓼,THL)、西药对照组(环丙沙星,CIP)、对比实施例1组(D1)、对比实施例2组(D2)、对比实施例3组(D3),每组10只动物,分别灌胃给予药物。
[0120] 中药组合物低剂量组大鼠的给药量为12.24g生药/kg体重,中药组合物中剂量组大鼠的给药量为36.72g生药/kg体重,中药组合物高剂量组大鼠的给药量为110.16g生药/kg体重,对比实施例1‑3组给药量为36.72g生药/kg体重,中药对照组大鼠的给药量为2.7g生药/kg体重,西药对照组大鼠的给药量为0.045g/kg体重。各给药组给予药物治疗7天,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灌胃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天给药一次。
[0121] 4.检测指标
[0122] 4.1前列腺指数
[0123] 前列腺指数是评价前列腺炎发展的重要因素,反映前列腺炎症程度。前列腺指数随炎症的进展而增加。用10%水合氯醛麻醉大鼠,在无菌条件下打开腹腔,取出前列腺组织,清洗干净,将前列腺组织称重,按照下式进行前列腺内脏系数的计算:
[0124] 前列腺指数=前列腺组织总湿重/大鼠体质量
[0125] 4.2细菌菌落培养
[0126] 将各组前列腺组织置于琼脂培养皿中培养,并检测其菌落数量。在无菌环境下,将每只大鼠相同区域的前列腺组织称重,用无菌组织剪剪碎前列腺组织,制备前列腺组织匀浆。将组织液上清涂布在琼脂平板上,每个平板涂布100μL,37℃培养24h后分别计菌落数。细菌计数以每克前列腺组织中菌落总数的对数平均值表示(Log CFU/g ofprostate tissue)。4.3ELISA法检测组织炎性因子TNF‑α、IL‑1β的表达
[0127] TNF‑α是重要的促炎症性细胞因子,在前列腺慢性炎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TNF‑α可作为前列腺局部免疫反应强弱、慢性前列腺炎诊断和病情检测的指标,降低促炎细胞因子TNF‑α水平对防止器官损伤具有重要意义。在细菌性前列腺炎中,TNF‑α通常与IL‑1β相关,因此选用ELISA方法检测组织炎性因子TNF‑α、IL‑1β的表达。按照TNF‑α(RA20035,贝茵莱生物)、IL‑1β(RA20020,贝茵莱生物)ELISA试剂盒说明书,分别检测组织中炎性因子TNF‑α、IL‑1β的表达。
[0128] 4.4组织病理学分析
[0129] 前列腺炎最直接的指标是前列腺组织明显的炎症。病理观察可准确判断前列腺炎的严重程度,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是否有炎症细胞浸润,炎症细胞类型,是否有组织水肿、腺上皮坏死、脱落,腺上皮消失。将每只大鼠相同区域的前列腺组织置4%组织固定液中固定,脱水,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切片厚度5μm,H&E染色和Masson染色,进行组织学评分和定量分析。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根据代表性区域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数量、腺泡改变和间质纤维化三个参数对前列腺炎的严重程度进行评分,通过Imagej软件对Masson染色结果进行定量分析。
[0130] 4.5血常规
[0131] 观察治疗后各组大鼠感染情况,造模后第8天,各组大鼠眼眶取血至抗凝管中,摇晃均匀,使用全自动血液体液分析仪检测大鼠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淋巴细胞比例(LYM#)水平。
[0132] 4.6血清生化检测
[0133] 各组大鼠腹主动脉取血,全血经3000rpm/min离心15min,吸取100μl上清液,‑80℃储存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氮(BUN)和肌酐(CRE)水平。用以检测各组药物安全性。
[0134] 4.7数据处理
[0135] 通过SPSS22.0软件进行处理,数据以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并进行多重比较,采用Sigma Plot14进行绘图。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0136] 5.实验结果
[0137] 5.1中药组合物对前列腺指数的影响
[0138] 前列腺组织的肿胀是前列腺炎的特征之一。前列腺指数常作为CBP的检测指标,能够一定程度上反应组织炎症程度。
[0139]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慢性细菌性前列腺大鼠的前列腺指数的影响,结果见表2。与假手术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前列腺指数明显升高(P<0.01),表明该疾病状态下前列腺组织有明显的炎症症状。与模型组大鼠比较,西药对照组大鼠的前列腺指数显著降低(P<0.001);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低、中、高三个剂量组大鼠的前列腺指数均成降低趋势,而且呈现剂量依赖性,但中药组合物低剂量组、中药对照组和对比实施例1‑3组与模型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中、高剂量组均可以显著改善前列腺组织的肿胀及炎症状态。
[0140] 表2中药组合物对大鼠前列腺指数的影响
[0141]
[0142] 与假手术组对比,**p<0.01;与模型组对比,##p<0.01,###p<0.001.[0143] 5.2中药组合物对前列腺中细菌数量的影响
[0144]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慢性细菌性前列腺大鼠的细菌数量的影响,结果见表3。
[0145] 如表3所示,假手术组大鼠的前列腺组织中未观察到明显细菌菌落。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前列腺中细菌数显著增加。与模型组相比,西药对照组大鼠的前列腺组织菌落计数显著降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的前列腺组织菌落计数也分别降低,而且呈现剂量依赖性,中、高剂量组差异显著,对比实施例1‑3组无明显差异;中药对照组大鼠的前列腺组织菌落计数显著降低。
[0146] 表3中药组合物对大鼠前列腺中细菌数量影响
[0147]
[0148]
[0149] 与假手术组对比,***p<0.001;与模型组对比,#p<0.05,##p<0.01,###p<0.001.[0150] 5.3中药组合物对前列腺组织炎症因子的影响
[0151] (1)炎症因子TNF‑α水平
[0152] 该中药组合物对慢性细菌性前列腺大鼠组织炎症因子的影响,结果见表4和图6。
[0153] 如图6所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组织炎症因子TNF‑α水平显著升高。与模型组大鼠相比,环丙沙星组大鼠的组织炎症因子TNF‑α水平显著降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的TNF‑α也分别降低,而且呈现剂量依赖性,其中,高剂量组具有明显差异;对比实施例1‑3组和中药对照组大鼠的TNF‑α降低不明显。
[0154] 表4中药组合物对大鼠前列腺组织炎症因子TNF‑α的影响
[0155]
[0156] 与假手术组对比,***p<0.001;与模型组对比,#p<0.05,###p<0.001.[0157] (2)炎症因子IL‑1β水平
[0158]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慢性细菌性前列腺大鼠组织炎症因子的影响,结果见表5和图7。
[0159] 如图7所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组织炎症因子IL‑1β水平显著升高。
[0160] 与模型组大鼠相比,西药对照组大鼠的组织炎症因子IL‑1β水平显著降低;中药组合物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的IL‑1β也分别降低,而且呈现剂量依赖性,高剂量组具有明显差异;中药对照组和对比例1‑3组大鼠的IL‑1β降低不明显。
[0161] 表5中药组合物对大鼠前列腺组织炎症因子IL‑1β的影响
[0162]
[0163] 与假手术组对比,***p<0.001;与模型组对比,#p<0.05,###p<0.001.[0164] 5.4中药组合物对前列腺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0165] (1)H&E染色试验结果示于图8。
[0166] 假手术组(Sham):大鼠前列腺上皮细胞排列整齐,光滑平整,无明显增生,腔内分泌物呈粉红色,间质内炎性细胞极少。
[0167] 模型组(Model):大鼠前列腺腺体明显减少,腺体上皮组织不同程度破坏,腺上皮脱落、融合或变薄成单层,腺腔消失,大量炎细胞浸润。
[0168]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低剂量组(Low):腺泡数量较少,腺泡有不同程度的扩张,间质组织明显增宽,腺泡内有少量分泌物,可见较多炎细胞浸润。
[0169]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中剂量组(Medium):腺上皮可见一定程度增生,间质内有一定程度的纤维化,炎性细胞的浸润较模型组有很大程度减轻,但仍可见散在分布。
[0170] 中药对照组(THL):腺体上皮组织仍有不同程度破坏,较模型组腺泡数量较多,但腺上皮变薄成单层,炎细胞浸润。
[0171]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高剂量组(High)与环丙沙星组(CIP):腺上皮无明显增生,腺泡结构基本正常,形态较为平整规则,间质无明显水肿其内分布少量炎性细胞,无明显纤维化,慢性化炎症程度与模型组和其他相比都大为减轻。
[0172] (2)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慢性细菌性前列腺大鼠组织胶原容积分数的影响,结果见表6、图9和图10。
[0173] 如图9和图10所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组织胶原容积分数显著升高。
[0174] 与模型组大鼠相比,西药对照组大鼠的组织胶原容积分数显著降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低、中、高剂量组的胶原容积分数也分别降低,其中,高剂量组具有显著差异;中药对照组大鼠的胶原容积分数明显降低。
[0175] 表6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大鼠前列腺组织胶原容积分数的影响
[0176]
[0177] 注:与假手术组对比,***p<0.001;与模型组对比,#p<0.05,###p<0.001.[0178] 5.5本发明中药组合物药物对大鼠血常规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数量的影响
[0179] 该中药组合物对慢性细菌性前列腺大鼠血常规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数量的影响,结果见表7。
[0180] (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液中白细胞数量明显升高。与模型组大鼠相比,西药对照组大鼠血液中白细胞数量显著降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液中白细胞数量也分别降低,而且呈现剂量依赖性,高剂量组具有显著差异;中药对照组大鼠血液中白细胞数量明显降低,对比实施例1‑3组与模型组无显著差异。
[0181] (2)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液中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显著升高。与模型组大鼠相比,西药对照组大鼠血液中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显著降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低、中剂量组大鼠血液中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也分别显著降低,而且呈现剂量依赖性,中、低剂量组差异显著,高剂量组和对比实施例1‑3组无降低趋势;中药对照组大鼠血液中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有降低趋势但无显著差异。
[0182] (3)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液中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升高。与模型组大鼠相比,西药对照组大鼠血液中淋巴细胞比例显著降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液中淋巴细胞比例也分别降低,且具有显著差异;中药对照组大鼠血液中淋巴细胞比例明显降低,对比例1组淋巴细胞比例,对比例2‑3组无显著差异。
[0183] 表6中药组合物药物对大鼠血常规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数量的影响[0184]
[0185] 与假手术组对比,*p<0.05;与模型组对比,#p<0.05,##p<0.01,###p<0.001.[0186] 5.6中药组合物对大鼠血清生化的影响
[0187] 该中药组合物对CBP大鼠血清生化的影响,结果见表7,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生化指标ALT、AST、BUN、CRE无明显降低或升高。与模型组大鼠相比,其余各给药组指标也无明显降低或升高,证明各剂量药物无明显肝肾毒性,安全性较高。
[0188] 表7中药组合物对大鼠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0189]
[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