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催化氧化去除污染物的装置及方法。
相关背景技术
[0002] 催化氧化新污染物是指在催化氧化过程中,能够去除或转化新型污染物的技术。新污染物通常指的是那些在环境中广泛存在,但在传统的污染物监测和处理方法中未被充分识别或处理的化学物质。这些污染物往往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潜在风险,且由于其特殊的性质,传统的水处理方法无法高效去除。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117776330A、名称为:
一种催化氧化去除新污染物的装置及成套装备,虽然提高氧化剂的输入量和分配的均匀性、提升对水体的净化效果与净化效率的问题,但还存在一定缺陷,如长时间的使用下管内粘附的污染物不便于清理,并且在对水体氧化处理前不能过滤,导致水体内部存有一定量的颗粒杂质,严重时还会损坏设备;为此设计一种催化氧化去除污染物的装置来解决上述中所提到的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37] 如图1‑图16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催化氧化去除污染物的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内壁设有混合桶3,混合桶3底部设有能够拆卸的底端盖51,底端盖51上端设有能够转动的驱动架52,驱动架52上安装有多个紫外线灯棒54,驱动架52上还安装有多个搅拌轴57,搅拌轴57下端设有加药装置,所述驱动架52转动时能构成紫外线灯棒54、搅拌轴57、加药装置同步圆周移动的结构;混合桶3上端设有过滤箱4,过滤箱4内部设有能够转动的过滤板27,过滤板27两侧分别设有收集槽37,收集槽37上下两端分别开设有上端口和下端口,下端口处分别安装有过滤盖46,所述过滤板27转动时能构成收集槽37上下摆动的结构,收集槽
37向上摆动时又能构成过滤盖46向下翻转使收集槽37下端口打开的结构,收集槽37向下摆动时又能构成过滤盖46向上翻转使收集槽37下端口关闭的结构。
[0038] 如图1‑图10、图14所示,底座1外周处内壁固接有多个支撑腿2,底座1、支撑腿2用于支撑整个装置,混合桶3固接在底座1上,混合桶3用于接收并处理过滤后的水,底端盖51外表面上设有螺纹与混合桶3属于螺纹连接,使底端盖51能够拆卸,在对底端盖51进行拆卸后,便于对混合桶3内壁粘附的污染物进行定期清理,传统的管式处理装置清理内壁非常不便,通过设置的混合桶3、底端盖51,能够代替管式处理装置,并且能够拆卸便于定期清理内壁;通过设置的驱动架52、紫外线灯棒54、搅拌轴57和加药装置,加药装置能够向混合桶3内壁加入氧化剂,紫外线灯棒54能够对混合桶3内的水体进行消毒杀灭水中的病原微生物,并且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可以激发水中的氧或过氧化氢,使其分解生成高活性的自由基,自由基是非常强的氧化剂,能迅速与污染物反应,从而加速氧化反应,紫外线灯棒54、氧化剂等均属于现有技术,不再赘述,搅拌轴57在工作时能够不断的对混合桶3内部的水体进行搅拌,从而加快反应;当驱动架52转动时能够使紫外线灯棒54、搅拌轴57、加药装置等同步圆周移动,紫外线灯棒54在圆周移动时能够不断的改变照射位置,全面的照射水体,防止有死角位置,搅拌轴57在圆周移动时能够不断的改变搅拌位置,对水体全面的充分搅拌均匀加快反应,加药装置在圆周移动时能够不断的改变加药位置,使药物更充分的分配均匀;过滤箱4上端设有进水口5,过滤箱4下端与混合桶3管相通连接,水源通过从进水口5内进入到过滤箱4内,在重力作用下又能流入到混合桶3内,过滤箱4能够对水内的颗粒杂质进行过滤,当过滤箱4内的水流向混合桶3内部时,通过设置的过滤板27能够对水内的杂质进行阻挡过滤,过滤板27在常态下为倾斜状态,杂质在重力和水流的冲击力下能够向下移动进入到底端的收集槽37内,收集槽37为中空状,通过开设的上端口和下端口,便于接收杂质和卸载杂质,在过滤盖46向上翻转到顶端时能够对下端口进行密封接收杂质,在过滤盖46向下翻转时此时下端口能够打开卸载杂质,上端口为始终打开状态,能够接收过滤后的杂质,当收集槽37内的杂质装满时,通过驱动过滤板27转动,能够使过滤板27翻转至向另一端的倾斜状态,即能够使过滤板27从右下方倾斜翻转至向左下方倾斜,即左端的收集槽37会向下摆动,右端的收集槽37会向上摆动,左端的收集槽37向下摆动时能够使过滤盖46向上翻转使收集槽37下端口关闭,在过滤板27继续对污水进行过滤时,过滤板27上端的杂质则会在重力作用下流入到左端的收集槽37内,右端的收集槽37向上摆动时能够使过滤盖46向下翻转使收集槽37下端口打开,此时右端收集槽37内的杂质则会在重力作用下落入到指定位置,即完成对杂质的清理工作,该过滤箱4能够高效的对水进行过滤处理并且能够在不停机的状态下对杂质进行清理。
[0039] 所述过滤箱4前后两端表面分别设有能够转动的第一直齿轮26,过滤板27同轴固接在两个第一直齿轮26内侧端,过滤板27上下两端内壁前后两侧分别固接有连接轴39,收集槽37分别转动连接在对应的两个连接轴39外表面上,过滤箱4前后两端内壁还分别铰接有与过滤板27相平行的长连杆34,收集槽37上端表面前后两侧分别固接有延伸座38,延伸座38又分别铰接在对应的长连杆34上下两端。
[0040] 如图8‑图9所示,通过设置的连接轴39与收集槽37的转动连接下,相当于收集槽37铰接在过滤板27上下两端;第一直齿轮26中心处内壁分别固接有转轴,转轴贯穿过滤箱4前后两端内壁且转动连接在过滤箱4上,两个转轴内侧端面分别固接在过滤板27上,第一直齿轮26转动时能够驱动过滤板27转动;长连杆34中部固接有铰接轴,铰接轴转动连接在过滤箱4内侧端面上,相当于长连杆34铰接在过滤箱4内壁,连接轴39到延伸座38与长连杆34铰接处的距离与转轴到铰接轴的距离相等,通过设置的延伸座38与长连杆34的铰接下,能够使过滤板27、长连杆34、收集槽37间接组成平行四边形机构,即在过滤板27转动时,能够驱动对应的收集槽37上下翻转摆动,并且收集槽37的上端口始终竖直向上,防止收集槽37内部的杂质掉落。
[0041] 所述过滤盖46分别铰接在收集槽37下端表面,收集槽37前后两端表面分别滑动连接有能够移动的方滑块44,两个方滑块44外侧端面上分别固接有第一滑销43,第一滑销43外表面上分别转动连接有短连杆45,短连杆45下端分别铰接在对应的过滤盖46前后两端表面上。
[0042] 如图9‑图10所示,过滤盖46上开设有通孔,能够过滤杂质内的水份,方滑块44能够左右的滑动连接在收集槽37内壁,并且方滑块44又能左右移动;第一滑销43、短连杆45、过滤盖46的安装和形状如图10所示,当左右两个方滑块44向内侧移动时,能够驱动第一滑销43、短连杆45上端向内侧移动,短连杆45下端则会驱动过滤盖46向下翻转,过滤盖46向下翻转时收集槽37能够打开,此时收集槽37内的杂质能够卸载到指定位置,同理当两个方滑块
44向外侧移动时,能够驱动过滤盖46向上翻转,过滤盖46向上翻转时能够对收集槽37底部进行密封,此时收集槽37能够接收装载杂质。
[0043] 所述连接轴39外表面上分别固接有扇形板40,扇形板40上分别开设有与第一滑销43相配合的圆弧槽41和变径槽42。
[0044] 如图9所示,扇形板40相当于固接在过滤板27上,圆弧槽41是以连接轴39为圆心开设的等半径槽,变径槽42的设置是逐渐向下靠近连接轴39,当收集槽37以连接轴39为中心向下翻转时,第一滑销43能够在圆弧槽41内壁圆周滑动,第一滑销43不会在收集槽37上向左或向右移动,即第一滑销43、方滑块44能够与收集槽37保持相对静止,即与收集槽37同步的圆周移动,即对应的过滤盖46不会翻转打开,当第一滑销43圆周移动到进入变径槽42内壁时,此时收集槽37、第一滑销43等继续圆周移动,第一滑销43能够逐渐的靠近连接轴39,即第一滑销43、方滑块44能够在收集槽37内壁向内侧移动,第一滑销43向内侧移动时又能驱动过滤盖46向下翻转,从而使过滤盖46翻转打开;当过滤板27转动时能够驱动收集槽37上下摆动,收集槽37上下摆动时在长连杆34的限位下能够始终保持水平状态,并且会与过滤板27、扇形板40发生相对移动,即收集槽37在上下摆动移动时能够会连接轴39上旋转移动,收集槽37在旋转移动时又能驱动方滑块44、第一滑销43、短连杆45旋转移动,第一滑销43旋转移动时在与圆弧槽41的啮合下,此时不会左右移动,当第一滑销43旋转移动到进入变径槽42内壁时,第一滑销43继续旋转移动则会向内侧移动,即靠近连接轴39中心处向内侧移动,第一滑销43向内侧移动时又能驱动短连杆45向下移动、过滤盖46向下翻转;即通过设置的第一滑销43与圆弧槽41和变径槽42的相互配下,当收集槽37向上摆动时,即第一滑销43在圆弧槽41内壁时,此时过滤盖46不会向下翻转即处于关闭状态,当收集箱继续向上摆动到指定位置时,能够使第一滑销43进入到变径槽42内壁、过滤盖46开始向下翻转打开,从而使收集槽37内的杂质倒在指定位置;同理当收集槽37向下翻转时能够使过滤盖46向上翻转使收集槽37下端口关闭,原理相同不再赘述。
[0045] 所述长连杆34下端分别固接有拉座35,拉座35内壁分别固接有拉簧36,两个长连杆34内侧端面上滑动连接有一个刮板31,拉簧36上端分别固接在刮板31上,刮板31内壁滑动连接有与过滤板27相配合的刮刀33,刮板31底端内壁前后两侧分别固接有与刮刀33相配合的第一弹簧32,两个长连杆34内侧转动连接有一个滑轮29,滑轮29外表面上套有拉绳28,拉绳28一端固接在刮板31上,拉绳28另一端固接在过滤箱4内壁。
[0046] 如图6‑图7所示,拉座35用于支撑拉簧36,拉簧36下端固接在拉座35上,拉簧36对刮板31有个始终向右的拉力,使刮板31在常态下有个向右的驱动力;刮刀33能够上下的滑动连接在刮板31内壁,第一弹簧32始终对刮刀33有个向下的驱动力,使刮刀33在常态下处于最底端位置,即使刮刀33能够与过滤板27上端面接触;滑轮29中心处内壁固接有转轴,转轴转动连接在两个长连杆34内侧端面上,相当于滑轮29转动连接在两个长连杆34内侧,刮板31上端表面中部固接有连接座30,拉绳28固接在连接座30上,滑轮29的作用是限位拉绳28只能沿着指定路径移动,当过滤板27向左端下侧偏转时,此时拉绳28会逐渐向下端靠近,刮板31则会在拉簧36的拉力下向右移动,刮板31向右移动时又能驱动刮刀33向右移动,刮刀33在向右移动时能够对过滤板27上端面向右清刮,使杂质清刮到右侧,防止过滤板27上粘附过多的杂质,提高过滤效果,当过滤板27向右端下侧偏转时,此时拉绳28会逐渐向上端远离,刮板31在拉绳28的拉扯下,刮板31、刮刀33能够向左移动,刮刀33在向左移动时能够对过滤板27上端面向左清刮,使杂质清刮到左侧,在刮板31、刮刀33往复左右移动时能够把过滤板27上端的杂质清刮到两侧,当过滤板27向左下端或右下端偏转时,杂质又会在重力作用下流入到对应的收集槽37内;通过刮板31、刮刀33与过滤板27的配合下,每当过滤板27上下摆动偏转时,即对收集槽37进行卸料时,对应的刮刀33能够对过滤板27清刮一次,防止过滤板27堵塞、提高过滤效率;过滤箱4下端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与收集槽37相配合的弧形围板73,当收集槽37向上或向下摆动移动时,收集槽37能够沿着并贴合在弧形围板73内壁移动,防止杂质从缝隙中掉落到混合桶3内,弧形围板73还可设置为具有弹性形变的材质,当收集槽37上下摆动时能够使收集槽37紧贴着弧形围板73内壁,进一步提高密封效果。
[0047] 所述过滤箱4上端表面左右两侧分别固接有伸缩杆6,伸缩杆6伸缩端分别固接有驱动座7,过滤箱4前后两端表面分别滑动连接有驱动板8,所述驱动板8分别固接在驱动座7下端表面前后两侧,第一直齿轮26外表面上分别啮合有与过滤箱4滑动连接的第一直齿条25,两个第一直齿条25外侧端面上分别固接有驱动销9,驱动板8上分别开设有与驱动销9相配合的驱动槽。
[0048] 如图2‑图5、图11‑图12所示,伸缩杆6能够上下伸缩,即能够使驱动座7、驱动板8上下移动,伸缩杆6为现有技术,不再赘述;驱动板8能够上下的滑动连接在过滤箱4前后两端表面上,限位驱动板8只能上下移动;第一直齿条25能够左右的滑动连接在过滤箱4前后两端表面,当第一直齿条25向左或向右移动时,通过与第一直齿轮26的啮合下,能够驱动第一直齿轮26、过滤板27正转或反转;驱动板8、驱动销9、驱动槽的安装和形状如图12所示,驱动槽由下至上依次包括下波浪槽10、下竖槽11、中斜槽12、上竖槽13和上波浪槽14,当驱动板8向下移动时,通过下波浪槽10与驱动销9的啮合下,能够使驱动销9往复左右振荡移动,驱动销9往复左右振荡移动时又能驱动第一直齿条25小幅度的往复左右振荡移动、第一直齿轮26小幅度的往复正反转,即对应的过滤板27小幅度的往复摆动振荡,当驱动板8继续向下移动使驱动销9进入到下竖槽11内壁时,此时驱动销9、第一直齿条25会在左端指定位置处于静止状态,即不会向前或向后移动,即对应的第一直齿轮26、过滤板27处于指定位置不会翻转摆动,当驱动板8继续向下移动使驱动销9进入到中斜槽12内壁时,驱动销9、第一直齿条
25会向右移动,对应的第一直齿轮26、过滤板27会反转到指定的角度,即过滤板27会反转到向左端下侧倾斜,当驱动板8继续向下移动使驱动销9进入到上竖槽13内壁时,此时驱动销
9、第一直齿条25会在右端指定位置处于静止状态,第一直齿轮26、过滤板27处于指定位置不会翻转摆动,当驱动板8继续向下移动使驱动销9进入到上波浪槽14内壁时,驱动销9在与上波浪槽14的啮合下能够小幅度的往复左右振荡移动,即对应的第一直齿条25小幅度的往复左右振荡移动、第一直齿轮26、过滤板27小幅度的往复正反转,即在驱动板8从上到下移动时,能够时驱动销9、第一直齿条25在左端位置往复左右小幅度振荡、处于左端位置静止、向右移动、处于右端位置静止、在右端位置往复左右小幅度振荡,即会使对应的过滤板27在右端下侧小幅度往复正反转动、处于右端下侧倾斜静止、向左端下侧翻转、处于左端下侧倾斜静止,在左端下侧小幅度往复正反转动。
[0049] 所述过滤箱4左右两端内壁分别滑动连接有托板48,托板48上分别放置有与收集槽37相配合的排污槽49,两个托板48外侧端面上分别固接有U形架47,驱动板8左右两端分别开设有轨道槽,两个U形架47内侧端前后两端表面分别固接有与轨道槽相配合的活销。
[0050] 如图4‑图5、图11‑图12所示,托板48能够左右的滑动连接在过滤箱4内壁,排污槽49用于接收收集槽37内的杂质,托板48上端表面分别开设有卡槽,排污槽49分别放置在对应的卡槽内壁,通过设置的卡槽能够使排污槽49稳定的放置在托板48上,当U形架47左右移动时能够驱动托板48、排污槽49左右移动,活销包括第一活销15和第二活销20,第一活销15分别固接在右端的U形架47上,第二活销20分别固接在左端的U形架47上,轨道槽第一轨道槽和第二轨道槽,第一轨道槽又包括与第一活销15相配合的第一波浪槽16、第一长竖槽17、第一斜槽18和第一短竖槽19,第二轨道槽又包括与第二活销20相配合的第二短竖槽21、第二斜槽22、第二长竖槽23和第二波浪槽24,当驱动板8从上到下移动时,通过第一活销15与第一波浪槽16的啮合下,能够使第一活销15小幅度的往复左右振荡移动,即右端的U形架
47、托板48、排污槽49能够小幅度的往复左右振荡移动,当驱动板8继续向下移动时能够使第一活销15进入到第一长竖槽17内壁,此时第一活销15、U形架47、托板48、排污槽49不会移动,即右端的托板48、排污槽49处于外侧端位置静止,当驱动板8继续向下移动使第一活销
15进入到第一斜槽18内壁时,第一活销15、U形架47、托板48、排污槽49能够向内侧移动,即右端的托板48、排污槽49进入到过滤箱4内壁,当驱动板8继续向下移动使第一活销15进入到第一短竖槽19内壁时,第一活销15、U形架47、托板48、排污槽49能够向内侧移动到最顶端位置处于静止状态,同理当驱动板8从上到下移动时,通过第二活销20与第二短竖槽21、第二斜槽22、第二长竖槽23和第二波浪槽24的啮合下,能够使左端的U形架47、托板48、排污槽
49从最内侧端移动到最外侧端,即在第二活销20与第二短竖槽21相啮合时,左端的排污槽
49处于最内侧端静止状态,当第二活销20与第二斜槽22相啮合时,左端的排污槽49会从内侧向外侧移动,移出到过滤箱4外,当第二活销20与第二长竖槽23相啮合时,左端的排污槽
49处于最外侧端静止状态,当第二活销20与第二波浪槽24相啮合时,左端的排污槽49在最外侧端小幅度的往复左右振荡移动;通过设置的第一波浪槽16、第二波浪槽24与第一活销
15、第二活销20的相互配合下,能够使两个对应的排污槽49移动到最外侧端后能够往复小幅度的左右振荡,使排污槽49内的杂质装载更多更均匀,如图12所示,通过驱动销9与驱动槽、第一活销15与第一轨道槽、第二活销20与第二轨道槽的相互配合下,当驱动板8从上到下移动时,能够驱动过滤板27会小幅度的往复正反转,使左端的收集槽37上下振荡摆动,并且此时的过滤盖46处于打开状态,能够把收集槽37内的杂质倒入到左端的排污槽49内,当驱动板8继续向下移动时,左端的排污槽49能够向外侧移动并且移动到最外侧顶端位置,当驱动板8继续向下移动时,过滤板27能够反向转动,使过滤板27向左端下侧倾斜,即右端的收集槽37会向上移动,在右端的收集槽37向上移动到指定位置时,即右端的收集槽37向上移动到右端的排污槽49上端位置、过滤盖46即将向下翻转打开时,右端的排污槽49会向内侧移动进入到过滤箱4内,此时在右端的收集槽37继续向上移动、过滤盖46打开时,右端的排污槽49会继续向内侧移动,排污槽49能够对收集槽37内的杂质进行接收,当右端的收集槽37向上翻转到顶端后,驱动板8继续向下移动时能够使右端的排污槽49移动到最内侧端,当驱动板8再次继续向下移动时又会使右端的收集槽37上下小幅度的摆动振荡,使右端收集槽37内的杂质掉落更干净,同理当驱动板8从下到上移动时,能够驱动右端的排污槽49向外侧移动、过滤板27翻转至向右端下侧倾斜状态、左端的排污槽49向内侧移动,对左端收集槽37内的杂质进行卸载处理,通过两个收集槽37、排污槽49的相互配合下,能够在不影响过滤的情况下对内部的杂质进行清理,提高工作效率。
[0051] 所述过滤箱4下端固接有向下延伸筒50,驱动架52中心处固接有涡轮53,底端盖51下端表面固接有内齿圈56,搅拌轴57外表面下端分别固接有与内齿圈56相啮合的第二直齿轮55,搅拌轴57外表面上端分别固接有搅拌架58。
[0052] 如图13‑图15所示,延伸筒50下端延伸至混合桶3底部,在过滤箱4对水进行过滤后,水在重力作用下能够从延伸筒50下端即混合桶3底部流出;底端盖51下端表面固接有电机,驱动架52固接在电机输出端,在电机启动时能够使驱动架52转动,电机为现有技术,不再赘述;涡轮53能够跟随驱动架52转动,通过设置的涡轮53,在水从延伸筒50底部流出到涡轮53上,涡轮53在转动时能够把水打散,使水在混合氧化反应时更充分;搅拌轴57转动连接在驱动架52上,当驱动架52转动时能够驱动搅拌轴57、第二直齿轮55、搅拌架58同步圆周移动,第二直齿轮55圆周移动时在与内齿圈56的啮合下,能够驱动第二直齿轮55、搅拌轴57、搅拌架58转动,即搅拌轴57、搅拌架58边圆周移动边自转,进一步提高混合效率。
[0053] 所述加药装置分别包括两个与搅拌轴57固接的外管61,外管61内壁分别转动连接有叶轮64,两个叶轮64外侧端分别固接有外轴65,外轴65内壁分别滑动连接有内轴67,内轴67外表面上分别固接有圆柱凸轮68,圆柱凸轮68外表面上分别套有与外管61固接的圆环套
70,圆环套70内壁分别固接有与圆柱凸轮68相啮合的短销69,外管61内壁分别设有与内轴
67固接的内管62,内管62外表面上分别设有两个喷嘴63。
[0054] 如图15‑图16所示,搅拌轴57底部为中空状,与外管61、内管62、喷嘴63相通,搅拌轴57底端还连接有加药泵,加药泵在工作时能够把氧化剂输送到喷嘴63处,从而喷射到混合桶3内;外轴65外表面上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架66,第一支撑架66分别固接在外管61内壁,第一支撑架66能够限位外轴65、叶轮64只能在外管61内壁转动,当氧化剂在外管61内壁流动时能够驱动叶轮64、外轴65转动,内轴67与外轴65属于花键连接,即内轴67能够在外轴65内壁左右滑动,并且当外轴65转动时能够驱动内轴67同步转动;圆环套70外表面上分别固接有第二支撑架71,第二支撑架71分别固接在外管61内壁,即相当于圆环套70固接在外管61内壁,通过短销69与圆柱凸轮68的啮合下,当内轴67、圆柱凸轮68转动时能够使圆柱凸轮68、内轴67往复左右移动,即圆柱凸轮68、内轴67向内侧移动或向外侧移动;内轴67外表面上分别固接有第三支撑架72,第三支撑架72分别固接在内管62内壁,相当于内管62固接在内轴67外表面上,即当内轴67转动或左右移动时能够驱动内管62转动或左右移动,内管62内壁在外管61内壁滑动并且转动,内管62转动时能够驱动两个喷嘴63圆周移动,使喷嘴63能够多方位喷射氧化剂,当内管62左右往复移动时即向内侧移动或向外侧移动时能够驱动喷嘴63向内侧移动或向外侧移动,使喷嘴63大面积的多方位喷射氧化剂,使水溶液混合更充分均匀;当加药泵工作时能够流向喷嘴63处并且喷出,并且在液体的流动下又能驱动叶轮64转动,叶轮64转动时又能驱动外轴65、内轴67、圆柱凸轮68、内管62同步转动,当内管62转动时又能驱动两个喷嘴63圆周移动,当圆柱凸轮68转动时在与短销69的啮合下,则会使圆柱凸轮68、内管62边转动边往复左右移动,再配个搅拌轴57的自转下,能够使喷嘴63公转,即对应的喷嘴63边公转边圆周移动边往复左右移动,喷嘴63能够大面积的多方位喷射氧化剂,使水溶液混合更充分均匀;混合桶3上端和底端盖51下端分别设有第一出水阀59和第二出水阀60,当第一出水阀59打开第二出水阀60关闭时,混合桶3内部的水位会边缓慢上升边混合搅拌做氧化反应,此时水溶液能够从下到上缓慢流动,从第一出水阀59内流出,能够加长水体在混合桶3内的停留时间,使水充分氧化反应、提高净化效果;当需要对混合桶3内部进行定期清理时,通过打开第二出水阀60,能够把混合桶3内部的水排出,在排出后通过卸掉底端盖51即可对混合桶3内部进行清理,出水阀为现有技术,不再赘述。
[0055] 一种催化氧化去除污染物的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56] S1、将水体加入到过滤箱4内,在过滤板27的过滤下能够对水体内的杂质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水溶液会流向混合桶3内,在过滤板27的过滤下杂质还会流入到对应的收集槽37内,当过滤板27转动时能够使收集槽37向上移动到指定位置并且卸载内部的杂质;
[0057] S2、当水溶液到达混合桶3内时,加药装置能够向水溶液内加入氧化剂,当驱动架52转动时能够使紫外线灯棒54、搅拌轴57同步圆周移动,紫外线灯棒54在圆周移动时能够不断的改变照射位置增加照射面积,搅拌轴57在圆周移动时能够充分搅拌使水体和氧化剂充分反应。
[0058] 本发明在使用时,通过设置的驱动架52、紫外线灯棒54、搅拌轴57和加药装置,加药装置能够向混合桶3内壁加入氧化剂,紫外线灯棒54能够对混合桶3内的水体进行消毒杀灭水中的病原微生物,并且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可以激发水中的氧或过氧化氢,使其分解生成高活性的自由基,自由基是非常强的氧化剂,能迅速与污染物反应,从而加速氧化反应,搅拌轴57在工作时能够不断的对混合桶3内部的水体进行搅拌,从而加快反应;当驱动架52转动时能够使紫外线灯棒54、搅拌轴57、加药装置等同步圆周移动,紫外线灯棒54在圆周移动时能够不断的改变照射位置,全面的照射水体,防止有死角位置,搅拌轴57在圆周移动时能够不断的改变搅拌位置,对水体全面的充分搅拌均匀加快反应,加药装置在圆周移动时能够不断的改变加药位置,使药物更充分的分配均匀;水源通过从进水口5内进入到过滤箱4内,在重力作用下又能流入到混合桶3内,过滤箱4能够对水内的颗粒杂质进行过滤,当过滤箱4内的水流向混合桶3内部时,通过设置的过滤板27能够对水内的杂质进行阻挡过滤,过滤板27在常态下为倾斜状态,杂质在重力和水流的冲击力下能够向下移动进入到底端的收集槽37内,收集槽37为中空状,通过开设的上端口和下端口,便于接收杂质和卸载杂质,在过滤盖46向上翻转到顶端时能够对下端口进行密封接收杂质,在过滤盖46向下翻转时此时下端口能够打开卸载杂质,上端口为始终打开状态,能够接收过滤后的杂质,当收集槽37内的杂质装满时,通过驱动过滤板27转动,能够使过滤板27翻转至向另一端的倾斜状态,即能够使过滤板27从右下方倾斜翻转至向左下方倾斜,即左端的收集槽37会向下摆动,右端的收集槽37会向上摆动,左端的收集槽37向下摆动时能够使过滤盖46向上翻转使收集槽37下端口关闭,在过滤板27继续对污水进行过滤时,过滤板27上端的杂质则会在重力作用下流入到左端的收集槽37内,右端的收集槽37向上摆动时能够使过滤盖46向下翻转使收集槽
37下端口打开,此时右端收集槽37内的杂质则会在重力作用下落入到指定位置,即完成对杂质的清理工作,该过滤箱4能够高效的对水进行过滤处理并且能够在不停机的状态下对杂质进行清理。
[0059]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代替,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