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连接器

连接器实质审查 发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

相关背景技术

[0002] 传统地,存在一种通信连接器,其中连接到电线的端子金具容纳在壳体中。专利文献WO2010/150684A1聚焦于作为端子金具的压接端子,并且公开了一种用于压接部的评估方法的技术,其中压接部的尺寸所涉及的压接高度(C/H)或压接宽度(C/W)影响压接质量。在传统的通信连接器中,如专利文献WO2010/150684A1中所讨论的,压接端子通常被用作端子金具。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参考附图,下面给出根据实施例的连接器的详细描述。注意,附图中的尺寸比例为了描述的方便而被夸大,并且有时与实际比例不同。
[0024] (第一实施例)
[0025] 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1的立体图。图1示出了连接到电线100的连接器1。图2是连接器1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连接器1在装接外壳体40之前的立体图。
[0026] 为了描述连接器1的结构所提及的各个方向在下面如下定义。X方向对应于当连接器1连接到外部连接对象时的连接方向。X方向还对应于作为容纳在连接器1的内部的端子金具的内端子10的延伸方向和长度方向。关于构成连接器1和电线100的各个元件的各个位置处的横截面由YZ平面表示,该YZ平面由垂直于X方向并且彼此垂直的Y方向和Z方向所限定。Y方向对应于内端子10的宽度方向。Z方向对应于内端子10的高度方向。
[0027] 连接器1例如装接至车载电线,并实现支持当前或未来的高速通信标准的高速区域和高频频段内的高速数字信号传输。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器1所装接的电线100在内部包括作为差分线的两根线,第一线101a和第二线101b。具体地,电线100可以是屏蔽双绞线(STP)或屏蔽平行线(SPP)。第一线101a包括作为导体的第一芯线102a和覆盖第一芯线102a的第一绝缘体103a。类似地,第二线101b包括作为导体的第二芯线102b和覆盖第二芯线102b的第二绝缘体103b。电线100还包括:按压卷104(参见图4),该按压卷104用于将第一线
101a和第二线101b缠绕为一体;导电屏蔽件105,该导电屏蔽件105覆盖按压卷104的外周;
以及绝缘护套106,该绝缘护套106覆盖屏蔽件105的外周。
[0028] 连接器1还包括两个内端子10、内壳体20、外端子30和外壳体40。
[0029] 图4是作为将芯线接合到内端子10的示例示出将第一芯线102a接合到第一端子10a的接合部12的示意图。
[0030] 内端子10各自是用作信号线导体的端子金具。连接器1包括第一端子10a和第二端子10b这两个内端子10。第一端子10a装接到第一线101a的末端。第二端子10b装接到第二线101b的末端。第一端子10a和第二端子10b的形状彼此相同。每个内端子10具有连接部11、接合部12和连结部13。
[0031] 当连接器1连接到外部连接对象时,连接部11接受配对方的信号端子金具的插入。连接部11在沿长度方向的轴向上呈筒状。连接部11的开口端的一部分由一对弹性接触件构成。
[0032] 接合部12用于将第一芯线102a或第二芯线102b接合到其上。第一端子10a的接合部12用于将第一线101a的第一芯线102a接合到其上。第二端子10b的接合部12用于将第二线101b的第二芯线102b接合到其上。在本实施例中,接合部12仅由平板形状的底壁部12a构成。底壁部12a被限定为在长度方向上具有长度L的尺寸、在宽度方向上具有宽度W的尺寸(参见图5),并且在高度方向上具有高度t的尺寸(参见图5)。底壁部12a具有作为沿着XY平面的一个主平面的接合表面12d。在第一芯线102a和第二芯线102b的侧部部分与对应于各所述芯线的接合表面12d接触的状态下,使用激光焊接或激光钎焊,将第一芯线102a和第二芯线102b接合到接合表面12d。作为示例,图4示出了使用从激光头200照射的激光束La通过激光焊接将第一芯线102a接合到第一端子10a的接合表面12d。注意,下面将详细描述与底壁部12a的每个部分的尺寸相关的条件。
[0033] 连结部13沿长度方向位于连接部11与接合部12之间,且将连接部11与接合部12进行连结。在本实施例中,具有筒状形状的连接部11的外径被设定为小于底壁部12a的宽度W,因此连结部13的一部分形成为锥形。
[0034] 内壳体20是用于匹配第一线101a与第二线101b之间的阻抗的绝缘构件。内壳体20的材料例如是合成树脂。内壳体20具有两个平行的通孔23,用于以相同的朝向逐个容纳两个内端子10。注意,这里的通孔23可以被称为空腔。内壳体20具有作为纵向方向的长度方向,以在通孔23中容纳整个内端子10。内壳体20的横截面形状近似为椭圆形,以确保相对于两个通孔23中的每一个,外周部分的厚度是相等的。
[0035] 根据内端子10的形状,每个通孔23同轴地包括用于容纳连接部11的末端孔23a以及用于容纳接合部12和连结部13的根部孔23b(参见图5)。末端孔23a从第一端面21向外侧开放,该第一端面21是内壳体20的末端侧的端面。根部孔23b从第二端面22向外侧开放,该第二端面22是内壳体20的根侧的端面。当组装连接器1时,内端子10从第二端面22侧插入至通孔23中。这里,由于末端孔23a的内径足以容纳连接部11,而根部孔23b的内径足以容纳接合部12,因此根部孔23b的内径大于末端孔23a的内径。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通孔23的最大截面半径对应于根部孔23b的截面半径r(参见图5)。
[0036] 外端子30是用作屏蔽导体的端子金具。外端子30包括屏蔽连接部31和屏蔽筒部32。
[0037] 当连接器1与外部连接对象连接时,屏蔽连接部31与配对方的用于屏蔽的端子金具卡合。屏蔽连接部31具有轴向方向沿长度方向并且横截面与内壳体20的外部形状一致大致为椭圆形的筒状形状。在内端子10容纳在通孔23中的状态下,屏蔽连接部31在由内周表面31b包围的内部空间中容纳内壳体20。屏蔽连接部31的连接口31a使内壳体20的第一端面21向外开放。
[0038] 在电线100的末端从电线引入口32a插入并且屏蔽连接部31容纳内壳体20的状态下,屏蔽筒部32与电线100的屏蔽件105卡合。也就是说,屏蔽筒部32具有与屏蔽连接部31同轴连接的筒状形状。
[0039] 外壳体40是形成连接器1的外观的绝缘构件。外壳体40的材料例如是合成树脂。外壳体40具有筒状形状,该筒状形状具有沿着长度方向的轴向方向和大致矩形的横截面。外壳体40具有沿着轴向方向在末端表面41与电线连接表面42之间贯穿的容纳部43。容纳部43容纳作为图3所示的单元而准备的内端子10、内壳体20和外端子30。注意,容纳部43也可以称为空腔。在处于完成状态的连接器1中,如图1所示,容纳部43的末端表面41侧的开口使得内壳体20的第一端面21和屏蔽连接部31的连接口31a向外开放。外壳体40还可以在其外壁表面的一部分上具有卡合部44,当连接器1连接到外部连接对象时,卡合部44与预先设置在连接对象上的卡合部卡合。卡合部44起到用于防止连接器1从连接对象脱落的所谓锁定机构的作用。
[0040] 接下来,将详细描述内端子10中的接合部12的可能形状。
[0041] 图5是连接器1的截面图,其对应于图3中的V‑V截面并且在存在分别接合到内端子10的接合部12中的任一个的第一芯线102a和第二芯线102b的横截面上被切断。
[0042] 内端子10的接合部12是具有如上所述的平板形状的底壁部12a。底壁部12a的横截面是由宽度W和高度t限定的矩形。注意,高度t可以对应于底壁部12a的厚度。这里,在图5所示的横截面中,着眼于作为一根线的第一线101a所接合到的底壁部12a上。此时,从第一芯线102a的中心C2到底壁部12a中的最远离第一芯线102a的最大距离部12f的距离被定义为距离D。注意,一个底壁部12a具有两个最大距离部12f。同时,如上所述,在内壳体20中,容纳接合部12的通孔23的最大截面半径是根部孔23b的截面半径r。
[0043] 在本实施例中,底壁部12a的宽度W设定为大于当距离D与根部孔23b的截面半径r为相同值时的宽度W的尺寸值。这里,假设底壁部12a以第一芯线102a的中心C2与通孔23的中心C1重合的方式容纳在根部孔23b中。在这种情况下,当距离D和截面半径r是相同值时,两个最大距离部12f在内壳体20中与形成根部孔23b的内壁表面接触。然而,实际上,如图5所示,第一芯线102a的中心C2并非需要与通孔23的中心C1重合,并且允许偏离通孔23的中心C1。因此,即使当宽度W被设定为大于当距离D与截面半径r是相同值时的尺寸值时,底壁部12a也可以容纳在根部孔23b中,只要其不大于宽度W的最大设定尺寸即可。因此,在底壁部12a容纳在根部孔23b中的前提下,宽度W可以设定得更大。宽度W的最大设定尺寸是允许在根部孔23b中容纳底壁部12a的程度的最大值。
[0044] 相反,底壁部12a的高度t除了宽度W的上述设定之外还可以通过考虑第一芯线102a的直径来导出。注意,尽管着眼于用于接合第一线101a的底壁部12a上,但是用于接合作为另一个线的第二线101b的底壁部12a类似地设置。
[0045] 接下来,将描述连接器1的效果。
[0046] 首先,连接器1设置有各自具有接合部12的两个端子金具,接合部12用于接合一个电线100中所包含的两根线中的各个线的芯线,即,第一线101a的第一芯线102a或第二线101b的第二芯线102b中的任一者。此外,连接器1包括具有两个平行的通孔23的绝缘构件,该两个平行的通孔23用于以相同的朝向逐个容纳两个端子金具。接合部12至少包括底壁部
12a,底壁部12a具有平板形状并且包括用于将芯线接合到其上同时与芯线的侧部接触的接合表面12d。底壁部12a在与端子金具的延伸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的宽度W被设定为大于当距离D与通孔23的最大截面半径相同时的宽度W的尺寸值。距离D是从芯线的中心C2到最大距离部12f的距离,该最大距离部12f在接合部12处距离芯线最远。使用激光焊接或激光钎焊,将芯线接合到接合表面12d。
[0047] 在连接器1中,底壁部12a可以是平板部。
[0048] 在此,在上述示例中,具有接合部12的端子金具对应于内端子10,并且两个端子金具对应于第一端子10a和第二端子10b。在上述示例中,具有两个平行的通孔23的绝缘构件对应于内壳体20。由于通孔23是容纳一个端子金具的部分,因此通孔的最大截面半径实际上对应于上述示例中所示的作为容纳接合部12的部分的根部孔23b的截面半径r。进一步地,端子金具的延伸方向对应于在上述示例中的X方向,并且端子金具的宽度方向对应于上述示例中的Y方向。
[0049] 通常,已知用于作为印刷线路板的外部线的微带线的阻抗计算公式(以下称为“微带线公式”)。具体地,微带线公式采用如下公式(1)和(2)表示。
[0050] [数学式1]
[0051]
[0052] [数学式2]
[0053]
[0054] 注意,Z0是线(导体)的特性阻抗。εr是绝缘层(电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h”是绝缘层的厚度。“W”是线的宽度。“t”是线的厚度。Zdiff是差分阻抗。“S”是线之间的距离。
[0055] 这里,第一端子10a和第二端子10b以相同的朝向并且在连接器1的内壳体20的内部彼此平行地布置。容纳在两个根部孔23b中的接合部12均为具有平板形状的底壁部12a。因此,如图5所示的内壳20中的两个底壁部12a的各形状和布置能够以如下的对应关系应用于微带线公式。对于公式(1)中的“W”,可以应用底壁部12a的宽度W。对于公式(1)中的εr,可以应用形成内壳体20的绝缘材料的相对介电常数。对于公式(1)和(2)中的“h”,可以应用从与底壁部12a处的接合表面12d相反的表面沿着高度方向到内壳体20的最近外表面的厚度h。对于公式(1)中的“t”,可以应用与底壁部12a的厚度相对应的高度t。对于公式(2)中的“S”,可以应用底壁部12a之间的间距S。
[0056] 在应用连接器1的配置的微带线公式中,由公式(1)所示的特性阻抗Z0的值随着底壁部12a的宽度W设定得越大而变小。此外,由公式(2)表示的差分阻抗Zdiff的值随着特征阻抗Z0的值变小而变小。
[0057] 在连接器1中,由于底壁部12a的宽度W被设定为大于当距离D与根部孔23b的截面半径r相同时的宽度W的尺寸值,所以特征阻抗Z0的值以及因此差分阻抗Zdiff的值可以变得更小。因此,连接器1可以改善传输性能,以便抑制阻抗的增加并且确保能够支持高速通信标准的传输性能。
[0058] 注意,作为比较例,在其中双绞线的每个芯线装接到压接端子的连接器中,由于对压接高度或压接宽度的限制,难以显著改变线筒的形状。也就是说,实际上难以通过改变线筒的形状来抑制阻抗的增加。
[0059] 在连接器1中,由于使用激光焊接或激光钎焊将芯线接合到接合表面12d,因此即使当底壁部12a的形状是平板形状时,将芯线接合到内端子10也没有问题。换句话说,通过使用激光焊接或激光钎焊将芯线接合到接合表面12d,底壁部12a的形状可以制成为其宽度可以设定得更大的平板形状。
[0060]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可以提供提高传输性能的连接器1。
[0061] 此外,在连接器1中,底壁部12a的宽度W可以被设定为在允许接合部12容纳在通孔23中的程度上的最大值。
[0062] 在该连接器1中,底壁部12a的宽度W的值被设定为能够在结构中设定的最大值,从而实现更高的传输性能。
[0063] (第二实施例)
[0064] 在第一实施例中,例示了内端子10中的接合部12是具有平板形状的底壁部12a的情况。与此相对,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1代替内端子10采用内端子50,在该内端子50中,接合部件12的形状被修改。
[0065] 图6是作为第二实施例中将芯线接合到内端子50的示例示出了将第一芯线102a接合到第一端子50a的接合部52的示意图。图7是在其中存在分别接合到内端子50的接合部52中的任一个接合部的第一芯线102a和第二芯线102b的横截面上被切断的连接器1的截面图。注意,图6对应于第一实施例的图4而绘制。图7对应于第一实施例的图5而绘制。在第二实施例中,与在第一实施例的描述中使用的元件相同的元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0066] 如在第一实施例中那样,在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中,存在第一端子50a和第二端子50b这两个内端子50。内端子50包括连接部51、接合部52和连结部53。在内端子50中,接合部52的形状和与接合部52的形状相关联的连结部53的形状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接合部12和连结部13的形状不同。连接部51的形状与第一实施例中的连接部11的形状相同。
[0067] 接合部52包括底壁部52a、第一侧壁部52b和第二侧壁部52c。底壁部52a对应于第一实施例中的底壁部12a。第一侧壁部52b在垂直于接合表面52d的高度方向上从底壁部52a的宽度方向上的一端突出。第二侧壁部52c在垂直于接合表面52d的高度方向上从底壁部52a的宽度方向上的另一端突出。第一侧壁部52b和第二侧壁部52c具有相同的平板形状并且在宽度方向上彼此相对。这里,接合部52在高度方向上的高度可以被认为是从底壁部52a到第一侧壁部52b或第二侧壁部52c的末端部52g的最大高度t。注意,第一侧壁部52b和第二侧壁部52c的宽度方向上的厚度可以分别等于例如底壁部52a的高度方向上的厚度。
[0068] 与在第一实施例中相同,例如,可以将从第一芯线102a的中心C2到在接合部52处最远离第一芯线102a的最大距离部52f的距离限定为距离D。底壁部52a的宽度W被设定为比当距离D与根部孔23b的横截面半径r是相同值时的宽度W的尺寸值大。
[0069] 以这种方式,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1中,接合部52可以包括两个侧壁部,每个侧壁部具有平板形状并且在垂直于接合表面52d的高度方向上从底壁部52a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突出。
[0070] 这里,接合部52中所包括的两个侧壁部对应于上述示例中的第一侧壁部52b和第二侧壁部52c。
[0071] 在该连接器1中,首先,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式设定接合部52的底壁部52a的宽度W,因此可以提高传输性能。
[0072] 另外,接合部52设置有两个侧壁部,因此接合部52的高度可以设定为最大高度t。在此,如第一实施方式的说明那样,参照微带线公式,对公式(1)中的t,可以应用与第一侧壁部52b或第二侧壁部52c的高度相对应的最大高度t。此时,在应用了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的结构的微带线公式中,随着最大高度t设定得越大,由公式(1)表示的特性阻抗Z0的值越小。另外,随着特性阻抗Z0的值变得更小,由公式(2)表示的差分阻抗Zdiff的值也变得更小。因此,连接器1能够抑制阻抗的上升并且提高传输性能。
[0073] 此外,由于在接合部52中设置了两个侧壁部,因此将要接合到接合表面52d的诸如第一芯线102a的芯线以被夹在这两个侧壁部之间的方式布置在接合表面52d上。这里,在连接器1中,使用激光焊接或激光钎焊将芯线接合到接合表面52d,激光焊接或激光钎焊可以接合比采用其他接合方法时更窄的范围。因此,即使当芯线以被夹在两个侧壁部之间的方式布置在接合表面52d上时,将芯线接合到内端子50也没有问题。换句话说,通过使用激光焊接或激光钎焊将芯线接合到接合表面52d,可以使接合部52的形状具有两个侧壁部。
[0074] 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1中,接合部52在高度方向上的最大高度t可以被设定为在允许接合部52容纳在通孔23中的程度上的最大值。
[0075] 在该连接器1中,接合部52的最大高度t的值被设定为在结构中可以设定的最大值,从而实现更高的传输性能。
[0076] 此外,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1中,在作为端子金具的内端子50的延伸方向上,侧壁部的长度L可以与底壁部52a的长度相同。
[0077] 在该连接器1中,侧壁部可以在接合部52处设定得更大,并且当制造端子金具时,端子金具的形状可以容易地保持恒定,这能够有利于稳定每个制造的端子金具的阻抗值。
[0078] (第三实施例)
[0079] 上述各实施例例示了在内壳体20中,容纳接合部12或接合部52的根部孔23b的横截面形状是由最大截面半径r限定的圆形的情况。相比之下,在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连接器1中,假设采用了具有设置在接合部52中的第一侧壁52b和第二侧壁52c的内端子50,则通孔23中的根部孔23b的形状从横截面形状为圆形的情况被修改。
[0080] 图8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连接器1的截面图,其在存在分别接合到内端子50的接合部52中的任一个接合部的第一芯线102a和第二芯线102b的横截面上被切断。注意,图8对应于第二实施例的图7而绘制。在第三实施例中,与第二实施例的描述中使用的元件相对应的元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其详细描述可以适当省略。
[0081] 在本实施例的内壳体20中,通孔23的根部孔23b的横截面形状包括圆形部G1和延伸部G2。注意,根据容纳在通孔23中的内端子50的延伸方向被假定为在X方向上的事实,通孔23的延伸方向也被假定为沿着X方向。在这种情况下,通孔23的横截面由Y方向和Z方向限定的YZ平面表示,Y方向和Z方向垂直于X方向并且彼此垂直。
[0082] 圆形部G1由最大截面半径r限定。最大截面半径r与如图5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定义的半径相同。圆形部G1包括形成通孔23的实体部分的半圆形部23c和在Z方向上与半圆形部23c对称的虚拟半圆形部。注意,在图8中,限定圆形部G1的虚拟半圆形部被绘制为双点划线。如图8所示,圆形部G1的尺寸可以大于图5所示的根部孔23b的横截面的尺寸。
[0083] 延伸部G2在与两个通孔23的平行方向交叉的一个方向上从圆形部G1延伸。在本实施例中,两个通孔23的平行方向为Y方向。由于通孔23的横截面在YZ平面上,因此与两个通孔23的平行方向交叉的一个方向为与Y方向正交的Z方向。注意,延伸部G2从圆形部G1延伸的方向不限于与Y方向正交的方向,并且允许从与Y方向正交的方向的轻微倾斜。
[0084] 在本实施例中,延伸部G2包括:两个侧部23e,该两个侧部23e在两个通孔23的平行方向上彼此相对;以及上部23d,该上部23d在与平行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面向半圆形部23c。上部23d是大致沿平行方向的直线状的侧部。两个侧部23e的一个侧部23e是沿着半圆形部
23c与上部23d彼此面对的方向将半圆形部23c的一个端部与上部23d的一个端部连结的直线状的侧部。类似地,两个侧部23e的另一侧部23e是沿着半圆形部23c与上部23d彼此面对的方向将半圆形部23c的另一端部与上部23d的另一端部连结的直线状的侧部。注意,侧部
23e和上部23d不限于完全由直线形成的部分,并且其一部分或整体可以由轻微的曲线形成,或者可以包括微小的台阶。
[0085] 即,由于通孔23的横截面形状包括圆形部G1和延伸部G2,因此可以说通孔23是用由半圆形部23c构成的内周壁、由侧部23e构成的两个侧壁部以及由上部23d构成的上壁部包围的贯通部。
[0086] 以这种方式,在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连接器1中,接合部52容纳在通孔23中的部分的横截面形状可以包括由最大截面半径r限定的圆形部G1和延伸部G2。延伸部G2可以是在与两个通孔23的平行方向交叉的一个方向上从圆形部G1延伸的部分。
[0087] 这里,在上述示例中,两个通孔23的平行方向对应于Y方向。在这种情况下,在通孔23的横截面中,与两个通孔23的平行方向交叉的一个方向对应于Z方向。
[0088] 在上述第二实施例中,容纳接合部52的通孔23的根部孔23b的横截面形状是由最大截面半径r限定的圆形。因此,设置在接合部52中的第一侧壁部52b和第二侧壁部52c的尺寸也不设定为超过根部孔23b的圆形横截面的范围。
[0089] 相反,在本实施例中,容纳接合部52的通孔23不仅包括将横截面形状指定为圆形部G1的区域,而且还包括将横截面形状指定为延伸部G2的区域。这里,延伸部G2相对于圆形部G1连续的方向沿着设置在接合部52中的第一侧壁部52b和第二侧壁部52c从底壁部52a突出的方向。因此,如图8所示,第一侧壁部52b和第二侧壁部52c的末端部52g能够超过由圆形部G1指定的区域而位于由延伸部G2指定的区域中。也就是说,在第三实施例中指定的从底壁部52a到第一侧壁部52b或第二侧壁部52c的末端部52g的最大高度t的值可以大于在第二实施例中的值。因此,在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中,通过将最大高度t的值设定为较大的值,能够进一步抑制阻抗的增加并进一步提高传输性能。
[0090] 例如,如图8所示,最大高度t的值可以被设定为当在与两个通孔23的平行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第一侧壁部52b和第二侧壁部52c的末端部52g接近且面对上部23d时的值。在这种情况下,最大高度t的值被设定为以一定尺寸形成的通孔23中的可能值之中的最大值,因此可以获得更高的传输性能。
[0091] (第四实施例)
[0092] 第二实施例例示了内端子50中的接合部52除了底壁部52a之外还包括第一侧壁部52b和第二侧壁部52c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底壁部52a的形状是平板状。与之相对,根据第四实施例的连接器1采用内端子60,其中,在接合部包括相当于第一侧壁52b等的侧壁部的同时底壁部52a的形状被修改。
[0093] 图9A和图9B是示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内端子60的示意图。图9A是内端子60的立体图。图9B是当沿着内端子60的延伸方向观看接合部62一侧时的内端子60的后视图。
[0094] 如在第二实施例中那样,在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中,存在具有相同形状的第一端子60a和第二端子60b这两个内端子60。内端子60包括连接部61、接合部62和连结部63。在内端子60中,接合部62的形状和与接合部62的形状相关联的连结部63的形状不同于第二实施例中的接合部52和连结部53的形状。连接部61的形状与第二实施例中的连接部51的形状相同。
[0095] 接合部62包括底壁部62a、第一侧壁部62b和第二侧壁部62c。
[0096] 在底壁部62a中,在接合表面62d一侧预先设置沿着对应于X方向的延伸方向的弯曲线62h。底壁部62a是V形板部,其相对于弯曲线62h对称地弯曲并且具有V形截面形状。接合表面62d处的弯曲角度θ是钝角并且可以是例如120°。
[0097] 第一侧壁部62b和第二侧壁部62c从底壁部62a的宽度方向(对应于Y方向)的两端朝向接合表面62d开放的一侧突出。第一侧壁部62b和第二侧壁部62c相对于底壁部62a对称并且彼此平行。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壁部62b和第二侧壁部62c是相同形状的平板,并且在宽度方向上彼此相对。
[0098] 图10是根据第四实施例的连接器1的截面图,其在存在分别接合到内端子60的接合部62中的任一个接合部的第一芯线102a和第二芯线102b的横截面上被切断。注意,图10对应于第二实施例的图7而绘制。在第四实施例中,与第二实施例的描述中使用的元件相对应的元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其详细描述可以适当省略。
[0099] 在本实施例中,接合部62在高度方向上的高度能够被视为从底壁部62a的下端到第一侧壁部62b或第二侧壁部62c的末端部62g的最大高度t。注意,第一侧壁部62b和第二侧壁部62c的宽度方向上的厚度可以分别等于例如底壁部62a的厚度。
[0100] 如在上述实施例中的那样,例如,可以将从第一芯线102a的中心C2到在接合部62处的最远离第一芯线102a的最大距离部的距离限定为距离D。在本实施例中,最大距离部为末端部62g的一部分。底壁部62a的宽度W被设定为大于当距离D与根部孔23b的截面半径r是相同值时的宽度W的尺寸值。
[0101] 以这种方式,在根据第四实施例的连接器1中,接合部62可以包括相对于底壁部62a对称并且彼此平行的两个平板状的侧壁部。底壁部62a可以是V形板部,该V形板部以接合表面62d处的弯曲角度θ是钝角的方式沿着延伸方向相对于弯曲线62h对称地弯曲,并且具有V形的截面形状。两个侧壁部可以从底壁部62a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朝向接合表面62d开放的一侧突出。
[0102] 这里,接合部62中所包括的两个侧壁部对应于上述示例中的第一侧壁部62b和第二侧壁部62c。
[0103] 由于内端子60的接合部62除了底壁部62a之外还具有第一侧壁部62b和第二侧壁部62c,所以根据第四实施例的连接器1具有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1相同的效果。
[0104] 此外,由于接合部62的底壁部62a是V形板部,因此即使当电线100具有弯曲的趋势或第一芯线102a等磨损时,第一芯线102a等也在装载在接合部62的接合表面62d上的阶段被适当地定位。因此,例如,在接合第一芯线102a之前,不需要诸如修正第一芯线102a的磨损、使用相机检测接合位置以及修正接合对象侧或接合机侧的位置的各种步骤。因此,能够通过抑制接合第一芯线102a等的工作时间或工作成本的增加,提高工作效率。
[0105] 注意,在本实施例中,接合部62的高度方向上的最大高度t可以被设定为在允许在通孔23中容纳接合部62的程度的最大值。
[0106] 在该连接器1中,接合部62的最大高度t的值设定为结构中能够设定的最大值,从而实现更高的传输性能。
[0107] 同样在本实施例中,在作为端子金具的内端子60的延伸方向上,侧壁部的长度L可以与底壁部62a的长度相同。
[0108] 在该连接器1中,侧壁部可以在接合部62处设定得更大,并且当制造端子金具时,端子金具的形状可以容易地保持恒定,这能够有利于稳定每个制造的端子金具的阻抗值。
[0109] 同时,内端子60可以被修改为如下所述的内端子70。
[0110] 图11A和图11B示出了作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另一内端子的示例的内端子70。图11A是内端子70的立体图。图11B是当沿着内端子70的延伸方向观看接合部72一侧时的内端子70的后视图。
[0111] 在这种情况下,在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中,存在具有相同形状的第一端子70a和第二端子70b的两个内端子70。内端子70包括连接部71、接合部72和连结部73。在内端子70中,接合部72的形状和与接合部72的形状相关联的连结部73的形状不同于内端子60中的接合部62和连结部63的形状。连接部71的形状与内端子60中的连接部61的形状相同。
[0112] 接合部72具有底壁部72a、第一侧壁部72b和第二侧壁部72c。
[0113] 在底壁部72a中,在接合表面72d一侧预先设置沿着对应于X方向的延伸方向的弯曲线72h。底壁部72a是V形板部,其相对于弯曲线72h对称地弯曲并且具有V形的截面形状。接合表面72d处的弯曲角度θ是钝角并且可以是例如120°。
[0114] 第一侧壁部72b和第二侧壁部72c从底壁部72a的宽度方向(对应于Y方向)的两端朝向接合表面72d开放的一侧突出。第一侧壁部72b和第二侧壁部72c关于底壁部72a对称并且彼此平行。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壁部72b和第二侧壁部72c是相同形状的平板,并且在宽度方向上彼此相对。
[0115] 在本实施例中,接合部72在高度方向上的高度能够被视为从底壁部72a的下端到第一侧壁部72b或第二侧壁部72c的末端部72g的最大高度t。注意,第一侧壁部72b和第二侧壁部72c的宽度方向上的厚度可以分别等于例如底壁部72a的厚度。
[0116] 这里,在内端子70中,接合表面72d可以包括弯曲表面72i,该弯曲表面72i在包括弯曲线72h的同时相对于弯曲线72h具有对称形状。
[0117] 采用内端子70的连接器1与采用内端子60的连接器1具有相同的效果。此外,在连接器1采用内端子70的情况下,例如,当第一芯线102a载置在接合部72的接合表面72d上时,第一芯线102a与弯曲表面72i之间的间隙空间变窄。因此,当使用焊接将第一芯线102a接合到接合部72时,能够改善第一芯线102a与接合部72之间的配合,并且因此能够抑制剪切拉伸强度的降低。
[0118] (第五实施例)
[0119] 第三实施例例示了在内壳体20中通孔23的根部孔23b的横截面形状具有延伸部G2并且因此在内端子50的接合部52中最大高度t的值被设定为较大的情况。与之相对,根据第五实施例的连接器1采用内端子80,在该内端子80中,接合部52的底壁部52a的形状以对应于第三实施例中的内壳体20的形状的方式被进一步修改。
[0120] 图12A和12B是示出根据第五实施例的内端子80的示意图。图12A是内端子80的立体图。图12B是当沿着内端子80的延伸方向观看接合部82一侧时的内端子80的后视图。
[0121] 如在第三实施例中的那样,在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中,存在具有相同形状的第一端子80a和第二端子80b的两个内端子80。内端子80包括连接部81、接合部82和连结部83。在内端子80中,接合部82的形状和与接合部82的形状相关联的连结部83的形状不同于第三实施例中的接合部52和连结部53的形状。连接部81的形状与第三实施例中的连接部51的形状相同。
[0122] 接合部82包括底壁部82a、第一侧壁部82b和第二侧壁部82c。
[0123] 在底壁部82a中,在接合表面82d一侧预先设定沿着对应于X方向的延伸方向的弯曲线82h。底壁部82a是相对于弯曲线82h对称弯曲的弯曲部。接合表面82d处的弯曲角度θ是钝角并且可以是例如120°。
[0124] 第一侧壁部82b和第二侧壁部82c从底壁部82a的宽度方向(对应于Y方向)的两端经由折叠部82j朝向接合表面82d开放的一侧突出。折叠部82j分别在底壁部82a的凸起形状所朝向的方向上从底壁部82a弯曲,然后将第一侧壁部82b等向相对侧折回。这里,底壁部82a的凸起形状所朝向的方向是朝向Z方向的相反侧的方向。相反,经由折叠部82j折回的第一侧壁部82b等的方向是沿Z方向的方向。在与Z方向对应的高度方向上,折叠部82j的下端可以位于与底壁部82a的下端相同的位置。第一侧壁部82b和第二侧壁部82c关于底壁部82a对称并且彼此平行。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壁部82b和第二侧壁部82c也是相同形状的平板,并且在宽度方向上彼此相对。
[0125] 图13是根据第五实施例的连接器1的截面图,其在存在分别接合到内端子80的接合部82中的任一个接合部的第一芯线102a和第二芯线102b的横截面上被切断。注意,图13对应于关于第三实施例的图8而绘制。在第五实施例中,与第三实施例的描述中使用的元件相对应的元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其详细描述可以适当省略。
[0126] 在本实施例中,接合部82在高度方向上的高度能够被视为从底壁部82a或折叠部82j的下端到第一侧壁部82b或第二侧壁部82c的末端部82g的最大高度t。注意,第一侧壁部
82b和第二侧壁部82c的宽度方向上的厚度可以等于例如底壁部82a的厚度。
[0127] 如在上述实施例中的那样,例如,能够将从第一芯线102a的中心C2到在接合部82处最远离第一芯线102a的最大距离部的距离限定为距离D。在本实施例中,最大距离部为末端部82g的一部分。底壁部82a的宽度W被设定为比当距离D与根部孔23b的截面半径r是相同值时的宽度W的尺寸值大。
[0128] 以这种方式,在根据第五实施例的连接器1中,接合部82可以包括相对于底壁部82a对称并且彼此平行的两个平板状的侧壁部。底壁部82a可以是弯曲部,该弯曲部以接合表面82d处的弯曲角度θ是钝角的方式沿着延伸方向相对于弯曲线82h对称地弯曲。两个侧壁部可以从底部壁部82a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经由折叠部82j朝向接合表面82d开放的一侧突出。
[0129] 这里,接合部82中所包括的两个侧壁部对应于上述示例中的第一侧壁部82b和第二侧壁部82c。
[0130] 由于内端子80的接合部82除了底壁部82a之外还具有第一侧壁部82b和第二侧壁部82c,因此根据第五实施例的连接器1具有与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连接器1相同的效果。
[0131] 此外,由于接合部82的底壁部82a是包括与第四实施例中的内端子70的接合部72的底壁部72a的弯曲表面72i相似的弯曲表面的弯曲部,因此,效果等同于采用内端子70的连接器1的效果。
[0132] 注意,在本实施例中,接合部82在高度方向上的最大高度t也可以设定为在允许接合部82容纳在通孔23中的程度上的最大值。
[0133] 在该连接器1中,接合部82的最大高度t的值设定为结构中能够设定的最大值,从而实现更高的传输性能。
[0134]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作为端子金具的内端子80的延伸方向上,侧壁部的长度L可以与底壁部82a的长度相同。
[0135] 在该连接器1中,侧壁部可以在接合部82处设定得更大,并且当制造端子金具时,端子金具的形状可以容易地保持恒定,这能够有利于稳定每个制造的端子金具的阻抗值。
[0136] 尽管上面已经参考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并且部件的构造可以用具有类似功能的任何构造来代替,只要它们位于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即可。

当前第1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