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一种带有自清理功能的废水过滤装置

一种带有自清理功能的废水过滤装置实质审查 发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一种带有自清理功能的废水过滤装置。

相关背景技术

[0002] 生活废水中包含有大量的固体物以及水,在进行污水处理时,第一步就是需要将污水中的固体离析出来。由于生活废水的复杂性,在过滤过程中容易发生污水过滤装置的堵塞问题。现在多是采用一用一备的使用方式,但是即便使用该种方式,也需要保证过滤装置自身不能过快堵塞,否则操作成本过高,当然也影响对于过滤装置的深度处理。因此,有必要对于现有的生活废水的过滤装置进行结构上的改进处理。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申请进行详细阐述。
[0033] 在第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一种带有自清理功能的废水过滤装置,包括一容纳壳体1,在容纳壳体1的中部穿设一导入管道2,在容纳壳体1上还连通设置一导出管道3,在导入管道2上套装设置有若干过滤壳体4,在过滤壳体4和导入管道2之间设置有导通通道5;所述过滤壳体4包括若干抵接设置的弧形过滤块6,所述弧形过滤块6的底部通过导通通道5与导入管道2相连,在弧形过滤块6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外过滤网7,在弧形过滤块6的外侧还设置有反冲洗喷头20,所述反冲洗喷头20设置在容纳壳体1的中上部,所述外过滤网7包括外环形框15以及设置其中的网本体16,所述网本体16为防挂接网。所述弧形过滤块6包括与导入管道2抵接的底部板8,所述导通通道5设置在底部板8上,在导入管道2上设置有与导通通道5连通设置的导出通道9,在底部板8的另外一侧设置有外弧形板,在底部板8和外弧形板之间设置有侧抵接板11。在底部板8的中部和外弧形板的中部两侧之间分别设置有中部支撑杆12,在中部支撑杆12对应底部板8的位置设置有下定位孔13,在中部支撑杆12对应外弧形板的位置设置有上定位孔14,一连接螺杆17穿过上定位孔14、下定位孔13并与导入管道2固连设置。在外环形框15对应网本体16的位置设置有中部加强杆18,所述中部加强杆18与中部支撑杆12抵接设置。在外弧形板对应连接螺杆17的位置设置有内凹槽19,所述连接螺杆17的外端部设置到内凹槽19内。在底部板8、外弧形板、侧抵接板11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卡接部,在外过滤网7上朝向第一卡接部的方向设置有配合设置的第二卡接部;第一卡接部、第二卡接部其中一个是插装槽,另一个是与插装槽配合设置的插装杆。所述反冲洗喷头20和一与弧形过滤块6平行设置的反冲洗管道21相连,反冲洗管道21的一端与反冲洗总管22相连。
[0034] 装配时,通过弧形过滤块6进行拼接并利用连接螺杆17将上定位孔14、下定位孔13并与导入管道2固连设置,即完成了连接,使用时,将废水通过导入管道2导入到过滤壳体4内,经过外过滤网7的过滤进入到容纳壳体1当中,然后从容纳壳体1从导出管道3导出即完成了废水的过滤,以利于后期处理,在需要进行反洗时,停止过滤操作,通过反冲洗总管22导入,导入到反冲洗管道21、反冲洗喷头20,对于弧形过滤孔进行冲洗,即完成了弧形过滤孔的净化。
[0035] 对于导出管道部分,还能够进行如下结构上的改进:所述导出管道包括一外多边形管道31,在外多边形管道31的上部设置一V形收集槽32,V形收集槽32的顶部与外多边形管道31的内侧密封活动抵接设置,在V形收集槽32的下方设置一淤泥导出通道34,所述淤泥导出通道34伸出到容纳壳体1的外部;所述外多边形管道31与过滤壳体4固连设置。
[0036] 对于整体的结构部分,还能够进行如下改进:还包括一导出腔体35,所述导出腔体35的底部与容纳壳体1连通设置,所述导出管道3与导出腔体35的底部连通设置,在导出管道3上设置一导出控制阀36;在导出腔体36上设置一水位控制器37,所述水位控制器37与导出控制阀36控制相连。
[0037] 另外,还需要强调的是本申请采用的是防挂接网,所述防挂接网的本体为钢丝网,所述钢丝网的材质为304不锈钢,钢丝网内侧涂覆有内侧涂层,钢丝网的外侧涂覆有外侧涂层。所述内侧涂层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原料:
[0038] 丙烯酸乳液:40‑60份;云母粉:5‑10份;水:10‑20份;分散剂:0.4‑0.6份;消泡剂:0.4‑0.6份;偶联剂:0.5‑0.7份。
[0039] 所述外侧涂层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原料:
[0040] 丙烯酸乳液:40‑60份;聚四氟乙烯乳液:20‑30份;云母粉:5‑10份;水:10‑20份;分散剂:0.4‑0.6份;消泡剂:0.4‑0.6份;偶联剂:0.5‑0.7份。
[0041] 按照如下方式进行涂层涂覆:
[0042] 在钢丝网的内侧涂覆第一层内侧涂层,外侧涂覆第一层外侧涂层,在中部侧向涂覆第一层内侧涂层;
[0043] 在钢丝网的内侧涂覆第二层内侧涂层,外侧涂覆第二层外侧涂层,在中部侧向涂覆第二层的外侧涂层;
[0044] 在钢丝网的内侧涂覆第三层内侧涂层,外侧涂覆第三层外侧涂层,在中部侧向涂覆第三层内侧涂层即完成了涂覆;
[0045] 在进行中部侧向涂覆时,在钢丝网的内侧进行涂覆。
[0046] 为了表征本申请所采用涂料以及所喷涂方法的有效性,按照如下方式进行:
[0047] S1.配置内侧涂层液和外侧涂层液:
[0048] 内侧涂层液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原料:
[0049] 丙烯酸乳液:40‑60份;云母粉:5‑10份;水:10‑20份;分散剂:0.4‑0.6份;消泡剂:0.4‑0.6份;偶联剂:0.5‑0.7份。
[0050] 外侧涂层液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原料:
[0051] 丙烯酸乳液:40‑60份;聚四氟乙烯乳液:20‑30份;云母粉:5‑10份;水:10‑20份;分散剂:0.4‑0.6份;消泡剂:0.4‑0.6份;偶联剂:0.5‑0.7份。
[0052] S2.第一次喷涂:
[0053] 将钢丝网两侧夹持悬空进行喷涂,在钢丝网的内侧涂覆第一层内侧涂层,外侧涂覆外侧涂层液形成第一层外侧涂层,在中部侧向涂覆内侧涂层液,在中部形成第一层中部的中部涂层,中部涂层挂接外侧的第一层内侧涂层和第一层外侧涂层;然后养护半个小时;3
各层的喷涂量为0.15kg/m;
[0054] S3.第二次喷涂:
[0055] 将第一次喷涂后的钢丝网两侧夹持悬空进行喷涂,在钢丝网的内侧涂覆第二层内侧涂层,外侧涂覆外侧涂层液形成第二层外侧涂层,在中部侧向涂覆外侧涂层液,在中部形成第二层中部的中部涂层,中部涂层挂接外侧的第二层内侧涂层和第二层外侧涂层;然后3
养护半个小时;各层的喷涂量为0.15kg/m;
[0056] S4.第三次喷涂:
[0057] 将第二次喷涂后的钢丝网两侧夹持悬空进行喷涂,在钢丝网的内侧涂覆第三层内侧涂层,外侧涂覆外侧涂层液形成第三层外侧涂层,在中部侧向涂覆内侧涂层液,在中部形成第三层中部的中部涂层,中部涂层挂接外侧的第三层内侧涂层和第三层外侧涂层;然后3
养护半个小时;各层的喷涂量为0.15kg/m即得到防挂接网。
[0058] S5.将防挂接网用于在第一个实施例中的单个过滤壳体,不进行反冲,测试在导入压力为0.05MPa的前提下,水流量降低50%的可操作时间。
[0059] 具体的实施例如下所示:
[0060] 实施例一:
[0061] S101.配置内侧涂层液和外侧涂层液:
[0062] 内侧涂层液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原料:
[0063] 丙烯酸乳液:40份;云母粉:5份;水:100份;分散剂:0.4份;消泡剂:0.4份;偶联剂:0.5份。
[0064] 外侧涂层液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原料:
[0065] 丙烯酸乳液:40份;聚四氟乙烯乳液:20份;云母粉:5份;水:10份;分散剂:0.4份;消泡剂:0.4份;偶联剂:0.5份。
[0066] S102.第一次喷涂:
[0067] 将钢丝网两侧夹持悬空进行喷涂,在钢丝网的内侧涂覆第一层内侧涂层,外侧涂覆外侧涂层液形成第一层外侧涂层,在中部侧向涂覆内侧涂层液,在中部形成第一层中部的中部涂层,中部涂层挂接外侧的第一层内侧涂层和第一层外侧涂层;然后养护半个小时;3
各层的喷涂量为0.15kg/m;
[0068] S103.第二次喷涂:
[0069] 将第一次喷涂后的钢丝网两侧夹持悬空进行喷涂,在钢丝网的内侧涂覆第二层内侧涂层,外侧涂覆外侧涂层液形成第二层外侧涂层,在中部侧向涂覆外侧涂层液,在中部形成第二层中部的中部涂层,中部涂层挂接外侧的第二层内侧涂层和第二层外侧涂层;然后3
养护半个小时;各层的喷涂量为0.15kg/m;
[0070] S104.第三次喷涂:
[0071] 将第二次喷涂后的钢丝网两侧夹持悬空进行喷涂,在钢丝网的内侧涂覆第三层内侧涂层,外侧涂覆外侧涂层液形成第三层外侧涂层,在中部侧向涂覆内侧涂层液,在中部形成第三层中部的中部涂层,中部涂层挂接外侧的第三层内侧涂层和第三层外侧涂层;然后3
养护半个小时;各层的喷涂量为0.15kg/m即得到防挂接网。
[0072] S105.将防挂接网用于在第一个实施例中的单个过滤壳体,不进行反冲,测试在导入压力为0.05MPa的前提下,水流量降低50%的可操作时间,共计操作了179h25min。
[0073] 实施例二:
[0074] S201.配置内侧涂层液和外侧涂层液:
[0075] 内侧涂层液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原料:
[0076] 丙烯酸乳液:60份;云母粉:10份;水:20份;分散剂:0.6份;消泡剂:0.6份;偶联剂:0.7份。
[0077] 外侧涂层液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原料:
[0078] 丙烯酸乳液:60份;聚四氟乙烯乳液:30份;云母粉:10份;水:20份;分散剂:0.6份;消泡剂:0.6份;偶联剂:0.7份。
[0079] S202.第一次喷涂:
[0080] 将钢丝网两侧夹持悬空进行喷涂,在钢丝网的内侧涂覆第一层内侧涂层,外侧涂覆外侧涂层液形成第一层外侧涂层,在中部侧向涂覆内侧涂层液,在中部形成第一层中部的中部涂层,中部涂层挂接外侧的第一层内侧涂层和第一层外侧涂层;然后养护半个小时;3
各层的喷涂量为0.15kg/m;
[0081] S203.第二次喷涂:
[0082] 将第一次喷涂后的钢丝网两侧夹持悬空进行喷涂,在钢丝网的内侧涂覆第二层内侧涂层,外侧涂覆外侧涂层液形成第二层外侧涂层,在中部侧向涂覆外侧涂层液,在中部形成第二层中部的中部涂层,中部涂层挂接外侧的第二层内侧涂层和第二层外侧涂层;然后3
养护半个小时;各层的喷涂量为0.15kg/m;
[0083] S204.第三次喷涂:
[0084] 将第二次喷涂后的钢丝网两侧夹持悬空进行喷涂,在钢丝网的内侧涂覆第三层内侧涂层,外侧涂覆外侧涂层液形成第三层外侧涂层,在中部侧向涂覆内侧涂层液,在中部形成第三层中部的中部涂层,中部涂层挂接外侧的第三层内侧涂层和第三层外侧涂层;然后3
养护半个小时;各层的喷涂量为0.15kg/m即得到防挂接网。
[0085] S205.将防挂接网用于在第一个实施例中的单个过滤壳体,不进行反冲,测试在导入压力为0.05MPa的前提下,水流量降低50%的可操作时间,共计操作了201h12min。
[0086] 为了说明本申请的有效性,做如下对比例:
[0087] 对比例一:
[0088] S301.配置内侧涂层液和外侧涂层液:
[0089] 内侧涂层液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原料:
[0090] 丙烯酸乳液:60份;聚四氟乙烯乳液:30份;云母粉:10份;水:20份;分散剂:0.6份;消泡剂:0.6份;偶联剂:0.7份。
[0091] 外侧涂层液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原料:
[0092] 丙烯酸乳液:60份;聚四氟乙烯乳液:30份;云母粉:10份;水:20份;分散剂:0.6份;消泡剂:0.6份;偶联剂:0.7份。
[0093] S302.第一次喷涂:
[0094] 将钢丝网两侧夹持悬空进行喷涂,在钢丝网的内侧涂覆第一层内侧涂层,外侧涂覆外侧涂层液形成第一层外侧涂层,在中部侧向涂覆内侧涂层液,在中部形成第一层中部的中部涂层,中部涂层挂接外侧的第一层内侧涂层和第一层外侧涂层;然后养护半个小时;3
各层的喷涂量为0.15kg/m;
[0095] S303.第二次喷涂:
[0096] 将第一次喷涂后的钢丝网两侧夹持悬空进行喷涂,在钢丝网的内侧涂覆第二层内侧涂层,外侧涂覆外侧涂层液形成第二层外侧涂层,在中部侧向涂覆外侧涂层液,在中部形成第二层中部的中部涂层,中部涂层挂接外侧的第二层内侧涂层和第二层外侧涂层;然后3
养护半个小时;各层的喷涂量为0.15kg/m;
[0097] S304.第三次喷涂:
[0098] 将第二次喷涂后的钢丝网两侧夹持悬空进行喷涂,在钢丝网的内侧涂覆第三层内侧涂层,外侧涂覆外侧涂层液形成第三层外侧涂层,在中部侧向涂覆内侧涂层液,在中部形成第三层中部的中部涂层,中部涂层挂接外侧的第三层内侧涂层和第三层外侧涂层;然后3
养护半个小时;各层的喷涂量为0.15kg/m即得到防挂接网。
[0099] S305.将防挂接网用于在第一个实施例中的单个过滤壳体,不进行反冲,测试在导入压力为0.05MPa的前提下,水流量降低50%的可操作时间,共计操作了98h52min。
[0100] 对比例二:
[0101] S401.配置内侧涂层液和外侧涂层液:
[0102] 内侧涂层液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原料:
[0103] 丙烯酸乳液:60份;云母粉:10份;水:20份;分散剂:0.6份;消泡剂:0.6份;偶联剂:0.7份。
[0104] 外侧涂层液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原料:
[0105] 丙烯酸乳液:60份;云母粉:10份;水:20份;分散剂:0.6份;消泡剂:0.6份;偶联剂:0.7份。
[0106] S402.第一次喷涂:
[0107] 将钢丝网两侧夹持悬空进行喷涂,在钢丝网的内侧涂覆第一层内侧涂层,外侧涂覆外侧涂层液形成第一层外侧涂层,在中部侧向涂覆内侧涂层液,在中部形成第一层中部的中部涂层,中部涂层挂接外侧的第一层内侧涂层和第一层外侧涂层;然后养护半个小时;3
各层的喷涂量为0.15kg/m;
[0108] S403.第二次喷涂:
[0109] 将第一次喷涂后的钢丝网两侧夹持悬空进行喷涂,在钢丝网的内侧涂覆第二层内侧涂层,外侧涂覆外侧涂层液形成第二层外侧涂层,在中部侧向涂覆外侧涂层液,在中部形成第二层中部的中部涂层,中部涂层挂接外侧的第二层内侧涂层和第二层外侧涂层;然后3
养护半个小时;各层的喷涂量为0.15kg/m;
[0110] S404.第三次喷涂:
[0111] 将第二次喷涂后的钢丝网两侧夹持悬空进行喷涂,在钢丝网的内侧涂覆第三层内侧涂层,外侧涂覆外侧涂层液形成第三层外侧涂层,在中部侧向涂覆内侧涂层液,在中部形成第三层中部的中部涂层,中部涂层挂接外侧的第三层内侧涂层和第三层外侧涂层;然后3
养护半个小时;各层的喷涂量为0.15kg/m即得到防挂接网。
[0112] S405.将防挂接网用于在第一个实施例中的单个过滤壳体,不进行反冲,测试在导入压力为0.05MPa的前提下,水流量降低50%的可操作时间,共计操作了89h55min。
[0113]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相关技术
带有清理相关技术
废水过滤相关技术
陈国栋发明人的其他相关专利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