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一种具有防倾倒功能的智慧电杆

一种具有防倾倒功能的智慧电杆实质审查 发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智慧电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防倾倒功能的智慧电杆。

相关背景技术

[0002] 在大面积农田内为了建设高标准农田需要在田间铺设线路,就需要用到电线杆,尤其在沿海地域,在实际铺设过程中电杆间距为50m,电杆伸出地面的高度为8m,水汽重,较
多地方的地貌和土质相对而言均存在不稳定因素,由于地质不稳定,且在台风天气极易出
现电线杆倾倒,影响供电线路稳定运行,如今最主要的检测方式,依旧是依靠电网工人逐步
排查检测,这种做法不仅费时费力,有一些地区的电线杆塔无法得到及时检测,存在较多危
险因素。因为供电线路塔歪斜倒塌、短路等情况经常出现在人迹罕至的地区,因此发生故障
后检修难度较高,同时在安装以及维修过程中,电力工人需要使用专门设备爬升至电杆顶
部进行高空作业,使得安全系数低,且安装维修操作步骤较为繁琐。
[0003] 综上,现有的电线杆存在的缺点是无法实时快速精确监测电线杆是否倾斜以及安装维护过程中安全系数低操作步骤较为繁琐。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
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
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9]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 “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 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
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 “第二”仅用
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
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0] 实施例如图1‑图14所示,一种具有防倾倒功能的智慧电杆,包括电线杆装置,电线杆装置
上设置有智能防倾倒监控系统,电线杆装置包括杆体1、设置在杆体1顶部用于实时监测电
线杆是否倾斜的防倾倒预警机构3以及活动设置在杆体1上的爬升组件8,爬升组件8上设有
用于安装导线的安装组件9;智能防倾倒监控系统通过防倾倒预警机构3对杆体1的倾斜角
度进行实时监测,若出现倾斜,同时获取杆体1当前设备坐标,经过数据处理得到倾斜数据,
通过网络将数据传输到监控平台;移动端从监控平台获取数据,然后将数据处理后显示,实
现监控杆体1状态和提醒监管员杆体1异常,同时将可控范围内的倾斜数据发送至安装组件
9,安装组件9同时适应性调节导线位置,使导线恢复至初始位置。
[0031] 如图12‑图14所示,值得一提的是,本发明公开了电线杆智能防倾倒监控系统,该系统对电线杆塔的角度进行测量,并对GPS数据进行解析,然后对设备当前状况进行判断,
之后使用网络将设备数据上传至云平台,通过与云平台通信,获取数据,然后显示在界面
上,本系统对角度检测准确,定位更加精准,能够将数据完整上传至云平台,云平台完成数
据处理,移动端通过预警软件能够正确向云平台请求数据,并及时发出预警提示,并分析和
使用平台返回的数据,解决了巡查人员巡查不及时或者定位不准确造成事故的问题,能够
有效防止杆体1倾倒,避免杆体1倾倒出现损害。
[0032] 如图9所示,优选地,杆体1上对称设有爬升槽101,爬升组件8配合爬升槽101在杆体1上携带安装组件9以及被安装的导线上下滑动后并限位,安装组件9还用于在爬升组件8
爬升过程中调节被安装导线的松紧。
[0033] 值得一提的是,例如,在8m长杆体1倒模生产中,整在杆体1定端部50cm处开始设置爬升槽101,爬升槽101的长度为5m,此处杆体1长度为8m是表达杆体1露出地面的高度为8m,
因此在安装过程中,先将爬升组件8安装在爬升槽101最下端,然后在爬升组件8连接的安装
组件9上安装导线,此时爬升组件8距离地面高度仅有2.5m,此时电力安装工人仅仅需要使
用两米长梯子就能快速安装导线,导线安装完成后,爬升组件8带着安装组件9以及导线自
动爬升至杆体1顶部,使得电力安装工人不再需要使用设备爬升至杆体1顶部,大大提高电
力安装的安全性,同时安装速度大大提高。
[0034] 如图6所示,优选地,爬升槽101内部设有等间距分布的限位槽102以及凸条103,爬升组件8包括套设在杆体1外部的爬升环801、活动设置在爬升环801内部且与两个爬升槽
101相互适配的爬升轮802以及设置在爬升环801下端的第一电动伸缩杆804,第一电动伸缩
杆804输出端设有限位块807,限位块807与限位槽102相互适配;
如图9所示,爬升轮802两侧中心轴穿过爬升环801上开设有的条形通孔,且爬升轮
802两侧中心轴通过轴承连接有第一弹簧伸缩柱803,轴承外圈上通过连杆连接有爬升电机
808,爬升电机808输出与爬升轮802的中心轴一端连接,两个爬升轮802的中心轴之间连接
有相互啮合的两组张紧齿轮组805,爬升环801上设有第二弹簧伸缩柱806,张紧齿轮组805
中的其中一个齿轮活动设置在第二弹簧伸缩柱806下部伸缩端。
[0035] 如图9所示,需要补充的是,每组张紧齿轮组805包括第一齿轮8051、第二齿轮8052以及第三齿轮8053,两个第一齿轮8051分别安装在两个爬升轮802的中心轴另一端,两个第
二齿轮8052相互啮合,两个第三齿轮8053分别安装在第二弹簧伸缩柱806下部伸缩端上,且
每组张紧齿轮组805的三个齿轮通过链条传动连接。
[0036] 需要说明的是,杆体1的爬升槽101、限位槽102以及凸条103均在杆体1倒模生产过程中一体化浇筑完成,在实际爬升过程中,爬升电机808先带动一个爬升轮802转动,然后通
过张紧齿轮组805带动另一个爬升轮802跟随转动,爬升轮802配合爬升槽101以及凸条103
向上爬升,或者向下降落,由于杆体1横截面直径随着高度升高逐渐降低,因此爬升轮802两
侧中心轴通过轴承连接有第一弹簧伸缩柱803,由于第一弹簧伸缩柱803内部设有弹簧,在
弹簧弹力作用下以及第一弹簧伸缩柱803调节作用下,爬升轮802始终与爬升槽101维持一
个相对稳定的摩擦力,进而保证爬升或者下降过程中不会出现打滑,具体的由于两个爬升
轮802的中心轴之间的距离不断发生变化,为了保证两个爬升轮802同速转动,本实施例设
置了两个张紧齿轮组805,例如当两个第一齿轮8051之间的距离变大,链条长度不变,因此
此时第三齿轮8053向下滑动,保证链条与三个齿轮均能稳定啮合,进而保证了爬升的稳定
性。
[0037] 如图10所示,优选地,安装组件9包括设置在爬升环801侧部的横担901,横担901端部设有转动壳902,转动壳902内部活动设有转动块903,转动壳902上端设有开口,转动块
903上端设有立杆904,立杆904在转动壳902上部开口处摆动,立杆904上设有转动管905,转
动管905内部设有转动杆906,转动杆906端部设有第一安装板907,第一安装板907通过螺栓
连接有第二安装板908,第一安装板907两端与第二安装板908两端相对面之间设有数字三
形固线圈909,两个数字三形固线圈909合并成完整固线圈。
[0038] 需要补充的是,转动块903两端部穿过转动壳902,转动块903一端部设有第一凸点柱910,横担901端部侧壁设有电动第二伸缩杆911,电动第二伸缩杆911输出端连接有第一
限位半管912,第一限位半管912与第一凸点柱910相互适配,横担901端部另一侧壁设有第
一伺服电机913,第一伺服电机913输出端与转动块903连接;转动杆906两端部穿过转动管
905,转动杆906一端部设有第二凸点柱914,立杆904端部侧壁设有电动第三伸缩杆915,电
动第三伸缩杆915输出端连接有第二限位半管916,第二限位半管916与第二凸点柱914相互
适配,立杆904端部另一侧壁设有第二伺服电机917,第二伺服电机917输出端与转动杆906
连接。
[0039]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伺服电机913能够带动转动块903转动,实现带动立杆904摆动,当到达适当位置,电动第二伸缩杆911输出端驱动第一限位半管912挤压第一凸点柱
910,使得稳定第一凸点柱910的位置,最终使得转动块903不再转动,第二伺服电机917输出
端带动转动杆906转动,实现带动第一安装板907、第二安装板908以及完整固线圈转动,实
现对松散的导线进行紧固,紧固完成后,电动第三伸缩杆915输出端驱动第二限位半管916
挤压第二凸点柱914,使得转动杆906不再转动,实现稳固导线。
[0040] 需要补充的是,例如两个电线杆装置铺设时之间的间距为50米,现有技术在电线杆顶部安装导线时,需要人工爬至杆体1顶部,然后逐一进行安装,安装过程中,需要同步配
合地面工人进行收紧导线,收紧后,安装工人从电线杆顶部下来,此时电线杆装置点不安装
组件9之间的导线的长度同样为50m,这样需要两组工人,且工人需要爬至塔顶,安装步骤较
为繁琐,本实施例中,只有导线最端部与终端或者末端连接时,需要工人爬升至杆体1顶部,
其余中部的杆体1都不需要再爬升至杆体1的端部,但是在上一个杆体1安装完成后,直接将
导线依次缠绕过两个固线圈,然后爬升组件8带着安装组件9向上爬完成紧固;通过使用本
装置,但是当需要对任意一个杆体1端部安装的导线进行维护时,就需要将对应顶部的爬升
组件8降下,如果安装组件9之间的导线的长度同样为50m,由于导线的张力,安装组件9则无
法下降,就需要使得安装组件9之间的导线的长度大于50m,由于爬升槽101的长度为5m,当
安装组件9则无法下降至最下端时,经过勾股定理计算,相邻两个安装组件9之间的长度为
50.249m,约等于50.25米,由于位于中部的杆体1上的安装组件9两端分别通过导线与两个
电线杆装置连接,因此需要在两个固线圈之间预留0.5m的导线,实际设置中,通过转动杆
906带动第一安装板907、第二安装板908以及完整固线圈转动,实现将多出的0.5m导线中的
一半缠绕叠层缠绕在两个固线圈上,如图所示,具体的当实际需要降低安装组件9和导线
时,转动杆906带动第一安装板907、第二安装板908以及完整固线圈反向转动,使得导线不
被紧固,导线回到松弛状态,爬升组件8开始带着安装组件9以及导线下滑,维修完成后,爬
升组件8带着安装组件9以及导线向上爬升,至顶端后,转动杆906带动第一安装板907、第二
安装板908以及完整固线圈正向转动,再次紧固导线。
[0041] 需要补充的是,爬升组件8以及安装组件9外部均设有不妨碍活动的罩体,罩体能起到防雨效果,使得爬升组件8以及安装组件9能够正常运行。
[0042] 综上,本装置通过在相邻50m的两个电线杆装置之间铺设50.25m的导线,此处与现有技术均不考虑导线中部在重力作用下向下坠落,实际现有技术使用的导线也大于50m,本
装置实际是与现有的使用导线的长度相比,多预留0.25m长度的导线,虽然使用导线材料成
本增加了千分之五,但是在安装过程中,不需要工人爬至杆体1顶部,只仅仅需要一组工人
就能完成安装,安装效率得到大大提高,节省的人工成本远远大于增加了千分之五的材料
成本,且本装置后期维护也不需要爬至杆体1顶部,施工安全性大大提高。
[0043] 如图11所示,需要补充的是,两个数字三形固线圈909上设有第二压力传感器,在设置导线过程中,通过读取导线给第二压力传感器施加的压力示数,判断导线之间的张力
是否符合要求,例如当杆体1倾斜,导线被倾斜的杆体1拉伸,导线作用在第二压力传感器上
的压力增大,反之,当导线过于松弛,则导线作用在第二压力传感器上的压力减小。
[0044] 优选地,杆体1上端安装有连接组件4,防倾倒预警机构3安装在连接组件4上端,连接组件4包括上支撑管401,防倾倒预警机构3包括通过轴承安装在上支撑管401顶部的转动
圈302,转动圈302侧部连接有固定管303,固定管303内部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304,第一压
力传感器304端部连接有压簧305,压簧305端部连接有第三伸缩柱306,第三伸缩柱306一端
在固定管303端部横向活动,第三伸缩柱306一端连接有导风罩307,导风罩307套在上支撑
管401顶部,导风罩307绕着上支撑管401中轴线转动,导风罩307横截面呈三角形结构,导风
罩307内部安装有三轴加速度传感器301,导风罩307中部设有角度传感器310,角度传感器
310传感轴与上支撑管401顶部连接。
[0045] 如图4‑图5以及图6所示,在实际使用中,当杆体1顶部出现强风时,风吹向导风罩307,由于导风罩307横截面呈三角形结构,使得导风罩307开始转动,直至导风罩307的尖端
朝向风向,此时导风罩307带动角度传感器310转动,由于角度传感器310的传感轴与上支撑
管401顶部连接实现监测出风向,同时强风吹向导风罩307,导风罩307带动第三伸缩柱306
在固定管303内部横向滑动,第三伸缩柱306挤压压簧305,压簧305在第一压力传感器304上
产生压力示数,通过压力示数模拟输出风力大小,同时导风罩307带动三轴加速度传感器
301转动,使得三轴加速度传感器301与方向一致,若杆体1出现倾斜,三轴加速度传感器301
直接输出杆体1的倾斜角度。
[0046] 本发明中,通过在杆体1顶部设置导风罩307,并在导风罩307内部设置角度传感器310、第一压力传感器304以及三轴加速度传感器301,能够实时监测风向、风力大小以及杆
体1的倾斜角度。
[0047] 优选地,上支撑管401上设有导电滑环308,第一压力传感器304的数据传输线、三轴加速度传感器301的数据传输线以及角度传感器310的数据线均与导电滑环308上端的导
线电性连接,上支撑管401上开设有圆形通孔,导电滑环308下端的导线穿过圆形通孔位于
上支撑管401内部。
[0048] 如图4‑图5以及图6所示,本发明中,通过设置上支撑管401以及在上支撑管401上设置导电滑环308,使得在导风罩307带动角度传感器310、第一压力传感器304以及三轴加
速度传感器301转动时,角度传感器310、第一压力传感器304以及三轴加速度传感器301的
数据能够得到更好的传输,使得导风罩307的转动不会影响数据的传输。
[0049] 如图4‑图5以及图6所示,优选地,连接组件4还包括通过螺栓安装在杆体1顶部的下支撑管402,下支撑管402内部中空,下支撑管402内部有连接线,下支撑管402上端设有管
道座,上支撑管401下端位于下支撑管402上端的管道座内,上支撑管401下端设有螺纹,管
道座外壁螺纹连接有螺母403,螺母403与上支撑管401下端的螺纹相互适配,导电滑环308
下端的导线与连接线上端通过导线快速插头连接,导线快速插头位于管道座内部。
[0050] 如图4‑图5以及图6所示,具体在安装防倾倒预警机构3时,直接将导电滑环308下端的导线与连接线上端通过导线快速插头实现快速连接,然后将上支撑管401下端直接插
入下支撑管402上端的管道座内,并配合螺母403直接固定上支撑管401以及下支撑管402,
完成防倾倒预警机构3的快速安装,本发明能够快速安装防倾倒预警机构3,能够在对防倾
倒预警机构3进行维护时,大大节约人力资源,且提高工作效率。
[0051] 优选地,杆体1底部设有电控箱5,连接线从杆体1内部布线至电控箱5处,并穿过杆体1至杆体1内部,防倾倒预警机构3还包括设置在电控箱5内部的智能控制模块309,智能控
制模块309内部设置有GPS定位模块、数据处理芯片以及网络发送模块。
[0052] 如图3所示,其中,电控箱5中的智能控制模块309还包括其他辅助电路,此处电路连接为公知常识,智能控制模块309完成数据处理,同时通过GPS定位模块获取杆体1的位
置,并通过网络发送模块实时向云平台发送数据。
[0053] 需要补充的是,电线杆装置还包括光伏发电组件6,光伏发电组件6包括设置在杆体1上的光伏发电板601以及设置在电控箱5内部的蓄电池602,光伏发电板601产生的电能
存储在蓄电池602内部,蓄电池602用于给防倾倒预警机构3供电。
[0054] 本发明中,光伏发电组件6通过光伏发电板601进行发电,光伏发电组件6还包括控制器以及逆变器,控制器以及逆变器同样安装在电控箱5内部,本系统通过使用光伏发电进
行功能,节约资源,同时避免长距离布线,节约智能电线杆铺设成本。
[0055] 如图12‑图14所示,优选地,智能防倾倒监控系统包括监测单元、数据处理单元、云平台以及移动端,监测单元通过第一压力传感器304以及角度传感器310实时监测风向以及
风力,监测单元通过三轴加速度传感器301测量杆体1是否发生倾斜,数据处理单元通过数
据处理芯片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出风向风力以及杆体1倾斜角度,得到倾斜数据,同步将
数据反馈至云平台,云平台内部设有数据监控单元,数据监控单元通过将反馈的杆体1的倾
斜角度与设定的阈值进行比较,若超出阈值则自动向移动端发送预警提示,预警提示包括
杆体1身份编号、杆体1的GPS位置以及杆体1的倾斜角度,监管人员通过移动端获取预警提
示,及时对杆体1进行加固防护;
数据处理单元同时根据倾斜数据发送至安装组件9,通过控制转动块903以及转动
杆906转动的角度使得固线圈中的导线恢复至初始位置。
[0056] 移动端内运行有预警软件,预警软件用于在杆体1倾斜时发出预警提示,预警软件还用于实时查看全部杆体1实时数据。
[0057] 如图6所示,本发明中,数据处理单元中的智能控制模块309采用STM32F103RCT6芯片作为主控数据处理芯片,供电部分采用蓄电池602进行供电,具体的蓄电池602使用锂电
池,通过TPS63020芯片对电池输出进行稳压后供给智能控制模块309以及角度传感器310、
第一压力传感器304以及三轴加速度传感器301使用,并使用光伏发电板601和CN3791芯片
对光伏发电板601充电;本发明中的三轴加速度传感器301使用ADXL345模块检测杆体1的倾
斜角度,有着低功耗、低成本以及抗强电磁干扰的优点;本发明中GPS定位模块使用NEO‑6M
模块获取当前设备坐标,此系列接收模块在小巧的封装中提供了高性能和高层次的集成能
力,这对于具有严格尺寸要求及成本要求的终端产品而言更加友善;模块可以通过DDC接口
与u‑blox无线模块LEON和LISA互连;本发明中的网络发送模块,使用NB‑IoT网络连接云平
台,具体的云平台使用OneNET平台,定时将数据上传到OneNET平台;
本发明中,电线杆智能防倾倒监控系统的工作流程如下,S1:系统上电后对芯片引
脚和各模块进行初始化处理;S2:读取ADXL345模块和GPS模块数据;S3:在对读取的数据进
行处理,并判断目前设备是否安全S4:将数据信息发送到OneNET平台;S5:设备进入等待周
期,周期结束后重复步骤S2‑S4;S6运行一段时间后,设备进入休眠状态,并将所有外设设为
休眠模式;S7:被中断电源后,再将外设唤醒,并重复步骤S2‑S6。
[0058] 本发明中,三轴加速度传感器301的工作流程如下,首先,三轴加速度传感器301初始化后对ADXL345模块进行初始化操作,然后MCU发起数据请求,等待传感器发送数据,当
MCU接收到数据后,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将采集的数据转化为对应的角度,最后判断角度
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并发送至云平台。
[0059] 本发明中,通过预警软件实时发出预警提示,使得电线杆维护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发现杆体1是否倾斜,能够快速响应,对倾斜的杆体1做出快速维护。
[0060] 需要补充的是,电线杆装置还包括基座7,基座7位于地下,杆体1底部通过法兰以及螺栓与基座7进行连接,杆体1底部侧壁设有若干U型圈10,若干U型圈10围绕杆体1中轴线
等间距阵列分布,基座7上开设有安装通孔,基座7通过安装通孔配合螺栓安装在地下桩基
上。
[0061] 需要补充的是,通过法兰以及螺栓完成基座7以及杆体1的安装,保证了安装的牢固性,同时基座7通过安装通孔配合螺栓安装在地下桩基上,保证了基座7安装的牢固,在杆
体1出现倾斜时,通过桩基的螺栓上增加垫环实现对杆体1进行倾斜矫正,通过设置U型圈10
能够通过外部固定架进一步增加杆体1的稳定性,避免杆体1出现倾斜,同时U型圈10还用于
吊装杆体1,方便杆体1的安装
优选地,杆体1顶部设有避雷机构2,避雷机构2采用避雷针,能够防止导风罩307以
及防倾倒预警机构3因为雷击出现损害,同时导风罩307、上支撑管401以及下支撑管402采
用绝缘硬质塑料材质。
[0062] 综上,在实际使用中,首先进行电线杆的安装,具体先进行桩基浇筑,然后基座7通过安装通孔配合螺栓安装在地下桩基上,再然后通过法兰以及螺栓完成基座7以及杆体1的
安装,具体在安装防倾倒预警机构3时,直接将导电滑环308下端的导线与连接线上端通过
导线快速插头实现快速连接,然后将上支撑管401下端直接插入下支撑管402上端的管道座
内,并配合螺母403直接固定上支撑管401以及下支撑管402,完成防倾倒预警机构3的快速
安装;
然后,进行导线的安装,只有导线最端部与终端或者末端连接时,需要工人爬升至
杆体1顶部,其余中部的杆体1都不需要在爬升至杆体1的端部,在上一个杆体1安装完成后,
直接将导线依次缠绕过两个固线圈,然后爬升组件8带着安装组件9向上爬完成紧固,实际
设置中,通过转动杆906带动第一安装板907、第二安装板908以及完整固线圈转动,实现将
多出的0.5m导线中的一半缠绕叠层缠绕在两个固线圈上;当需要对任意一个杆体1端部安
装的导线进行维护时,当实际需要降低安装组件9和导线时,转动杆906带动第一安装板
907、第二安装板908以及完整固线圈反向转动,使得导线不被紧固,导线回到松弛状态,爬
升组件8开始带着安装组件9以及导线下滑,维修完成后,爬升组件8带着安装组件9以及导
线向上爬升,至顶端后,转动杆906带动第一安装板907、第二安装板908以及完整固线圈正
向转动,再次紧固导线。
[0063] 在实际使用时,当杆体1顶部出现强风时,风吹向导风罩307,由于导风罩307横截面呈三角形结构,使得导风罩307开始转动,直至导风罩307的尖端朝向风向,此时导风罩
307带动角度传感器310转动,由于角度传感器310的传感轴与上支撑管401顶部连接实现监
测出风向,同时强风吹向导风罩307,导风罩307带动第三伸缩柱306在固定管303内部横向
滑动,第三伸缩柱306挤压压簧305,压簧305在第一压力传感器304上产生压力示数,通过压
力示数模拟输出风力大小,同时导风罩307带动三轴加速度传感器301转动,使得三轴加速
度传感器301与方向一致,若杆体1出现倾斜,三轴加速度传感器301直接输出杆体1的倾斜
角度,监测单元通过第一压力传感器304以及角度传感器310实时监测风向以及风力,监测
单元通过三轴加速度传感器301测量杆体1是否发生倾斜,数据处理单元通过数据处理芯片
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出风向风力以及杆体1倾斜角度,同步将数据反馈至云平台,云平台
内部设有数据监控单元,数据监控单元通过将反馈的杆体1的倾斜角度与设定的阈值进行
比较,若超出阈值则自动向移动端发送预警提示,预警提示包括杆体1身份编号、杆体1的
GPS位置以及杆体1的倾斜角度,监管人员通过移动端获取预警提示,及时对杆体1进行加固
防护。
[0064] 当杆体1出现倾斜时,数据处理单元同时根据倾斜数据发送至安装组件9,通过控制转动块903以及转动杆906转动的角度使得固线圈中的导线恢复至初始位置;当杆体1出
现与导线铺设方向垂直的方向倾斜时,如图7所示,此时第一伺服电机913能够带动转动块
903转动,实现带动立杆904摆动,摆动至如图所示,此时第一安装板907、第二安装板908以
及完整固线圈回到初始位置,具体通过第二压力传感器判断导线施加给其的压力是否回到
初始设定范围,此处主要接解决杆体1在一定范围内的倾倒拉扯导线的问题,避免导线张力
过大造成损害,例如当杆体1出现如图8所示的倾倒,杆体1出现与导线铺设方向平行的方向
倾斜时,此时在控制系统控制下,第二伺服电机917输出端带动转动杆906反向转动,实现带
动第一安装板907、第二安装板908以及完整固线圈反向转动,实现松散的导线,然后第二伺
服电机917输出端带动转动杆906正向转动,实现带动第一安装板907、第二安装板908以及
完整固线圈正向转动,重新紧固导线,避免杆体1倾斜对导线造成损害,同理当杆体1出现其
余方向的倾倒,均可以看作是对上述两个方向的分解,通过同时控制第一伺服电机913以及
第二伺服电机917的转动,避免导线出现拉扯损害,需要说明的是,此时杆体1倾斜角度为可
控范围内,且调节也只是暂时过度,通过向维护人员发送预警报告,维护人员及时对倾斜的
杆体1进行扶正,导线在安装组件9的反向作用下,重新回到初始位置。
[0065]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