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身装置

健身装置实质审查 发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健身器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健身装置。

相关背景技术

[0002] 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13144508A,公开了一种电机理线、收线装置,其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通过电机配合拉绳盘实现自动收线,以及将该收线结构应用到健身设备上。但是现有的健身设备在拉线的时候,会不均匀,导致拉线过程中出现突然地松动或者抖动现象,这很大程度上影响健身用户的体验。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0025]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0026]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0027] 如图1~图4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涉及了一种健身装置,包括拉绳1、绳盘2、收线机构3、理线机构4、以及滑动机构5,所述绳盘2设置在收线机构3的外部,所述理线机构4可滑动安装在滑动机构5上,所述拉绳1的一端穿过理线机构4并缠绕在绳盘2上,所述收线机构3用于驱动绳盘2带动拉绳1收线,所述理线机构4可滑动安装在滑动机构5上,还包括联动机构6,所述联动机构6用于连接滑动机构5和收线机构3;所述收线机构3驱动绳盘2收线时,收线机构3带动联动机构6传动,联动机构6带动滑动机构5转动、并使得理线机构4在滑动机构5上往复传动,对经过理线机构4进入到绳盘2上收纳的拉绳1进行整理。
[0028] 绳盘2设有第一侧缘21和第二侧缘22,所述第一侧缘21与第二侧缘22相对设置、并在两者之间设有纳线槽,所述纳线槽位于收线机构3的外径,所述第一侧缘21和第二侧缘22朝向纳线槽的一面设有导向斜面23,采用两侧缘设置形成的纳线槽,纳线槽直接设置在收线机构3的外径或者位于其外径上,在收纳拉绳1时可收纳的空间大,同时设置导向斜面23用于在侧缘的拉绳1朝向纳线槽进行导向,收纳拉绳1时更加均匀整齐。
[0029] 第一侧缘21和/或第二侧缘22设有纳线孔24,所述纳线孔24用于固定拉绳1,纳线孔24一般只在一个侧缘上设置,并且纳线孔24设置三个,在拉绳1穿入时形成交替穿插作用,进而能够保证连接更稳定。
[0030] 收线机构3为驱动电机,具体为外转子直驱电机,所述绳盘2设置在外转子上,本实施例中,采用外转子的直驱电机作为收线机构3,在节省安装空间的同时,更加便于对收线、放线的控制,尤其是针对均匀整齐的收线放线,在控制器的作用下对速比传动角度等控制做到更加精确。针对该实施例中,收线机构也可以采用卷簧作为驱动,可以节省成本,在健身使用中,用户拉绳健身,通过卷簧的回弹作用下进行收线。
[0031] 理线机构4包括滑动连接块41、以及设置于滑动连接块41的理线块42,所述理线块42上设有用于拉绳1穿过的过线孔43,所述过线孔43朝向绳盘2,通过过线孔43用于拉绳1穿过至绳盘2上收纳,放线时反之。
[0032] 滑动机构5包括滑动导杆51、以及位于滑动导杆51一侧的驱动导杆52,所述滑动连接块41设有滑动导孔411、以及驱动导孔412,所述滑动导孔411可滑动连接于滑动导杆51,所述驱动导孔412可滑动连接于驱动导杆52,所述驱动导杆52旋转时驱动导孔412跟随驱动导杆52滑动;进一步改进为,驱动导杆52为往复丝杆,所述驱动导孔412内设有驱动销(图中未示出),所述往复丝杆转动时,驱动导孔412通过驱动销(图中未示出)的作用下跟随往复丝杆移动;滑动导杆51作为滑动的导向作用,驱动导杆52为往复丝杆,开设有往复螺纹槽,往复螺纹槽用于配合驱动销带动滑动连接块41进行往复传动,以实现对拉绳1的往复传动纳线。
[0033] 驱动导杆52连接有联轴器521、以及驱动元件522,所述第二联动元件62的一端与驱动元件522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联轴器521连接,所述联轴器521与滑动机构5连接,本实施例中,驱动元件522为卷簧,在使用中,可通过卷簧的作用下,实现往复的驱动,从而带动往复传动的收、放线驱动,采用联轴器521进行结构的连接,方便拆装维修,结构连接也稳定,在一定范围的误差内也能够进行同轴传动连接。
[0034] 第一联动元件61设有第一齿轮611,所述第二联动元件62设有第二齿轮621,所述第一齿轮611与第二齿轮621啮合;本实施例中,采用齿轮啮合实现的同步传动连接,在两者配合下,第二驱动机构6不需要再单独连接驱动即可实现联动方式的传动,结构简单,同步性好。
[0035] 进一步来说,以上联动元件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同步带和同步轮传动,也可以选用为链传动结构,同样能够实现联动作用。
[0036] 健身装置的传动过程由以下公式完成:
[0037] 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的齿数比为:
[0038]
[0039] X是丝杆的螺距;Y是盘绳的螺距;T2是第二齿轮的齿数;T1是第一齿轮的齿数。
[0040] 根据以上公式,可以采用以下参数完成,第一齿轮611与第二齿轮621之间的传动比例为1:3,所述丝杆的螺距为8~10mm,所述拉绳1直径为2~3mm,所述绳盘2上缠绕拉绳1的间距等于拉绳1的直径,本实施例中,丝杆螺距/盘绳螺距=第二齿轮621的齿数/第一齿轮611的齿数,第二齿轮621的齿数与第一齿轮611的齿数之间的齿数比为150:50,绳盘2上缠绕拉绳1的间距等于拉绳1的直径,在不同的实施例中也不绝对,这样可以保证理线机构4的往复驱动是由收线机构3直接驱动,无需另外的驱动结构来驱动,且绕一圈,就会偏移大致1个拉绳1的直径,进而使得拉绳的排列更加紧密。
[0041] 不难理解的是,当所述第一联动元件61、所述第二联动元件62为皮带传动时,第二皮带轮62与第一皮带轮61的直径比为3:1,X是丝杆的螺距;Y是盘绳的螺距;T2是第二皮带轮的直径;T1是第一皮带轮的直径,同样能达到以上技术效果。
[0042] 本发明设置了理线机构4,在第二驱动机构6和联动机构7的作用下带动滑动机构5与理线加工往复传动,传动时对收线机构3所驱动的绳盘2收线时起到理线作用,进而解决了现有健身设备在拉绳1健身过程中出现突然抖动、松动的现象,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具体原理为:收线机构3驱动绳盘2转动时,第一联动元件61跟随收线机构3转动从而带动第二联动元件62转动,第二联动元件62再带动第二驱动机构6与滑动机构5转动、并使得理线机构4在滑动机构5上往复传动,对经过理线机构4进入到绳盘2上收纳的拉绳1进行整理,让拉绳1均匀整齐缠绕在绳盘2上进行收纳。
[0043]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相关技术
张笛发明人的其他相关专利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