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检测设备

检测设备实质审查 发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检测设备。

相关背景技术

[0002] 功率模块是一种集成了驱动电路、逆变器和负载的电子器件,其结构通常包括半导体器件(如IGBT、MOSFET)、电感元件、电容和散热器等。功率模块的作用是高效稳定地将电能转换成所需的电信号,并具有易于控制和可靠性高的特点。由于功率模块具有电力变换、调节电流和电压、控制电力负载等功能,功率模块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能源管理、新能源、家电产品等领域。特别是在能源管理、新能源、高铁等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功率模块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需要对功率模块进行严格的测试和认证。
[0003] 检测设备通常通过相机、线扫激光等检测传感器对功率模块的外形、尺寸以及结构缺陷等进行检测。在对功率模块进行检测的过程中,需要使待检测的功率模块在各检测机构、输送机构之间流转。在检测设备过程中,其内部各机构通常会出现等待时间长、各机构之间节拍效率低等情况,进而导致检测设备的生产效率低。并且在对检测中的功率模块进行抽检、复检,以及校验检测模块的重复精度时,还需要对检测设备停机,严重影响检测设备的检测效率。
[0004] 可见,如何提高检测设备的生产效率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单元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单元。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20]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左”、“右”、“水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21]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2]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单元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单元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23]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24]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发明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它工艺的应用和/或其它材料的使用。
[0025] 请参阅图1至图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提出的一种检测设备100包括:载盘组件70、第一输送机构10、检测机构50以及搬运机构60。
[0026] 载盘组件70用于装载待测工件80。第一输送机构10用于输送载盘组件70。检测机构50用于对检测待测工件80。搬运机构60用于将待测工件80在第一输送机构10与检测机构50之间搬运。
[0027] 在对待测工件80检测的过程中,通过载盘组件70装载待测工件80,进而减小待测工件80受损的风险,并且便于对待测工件80进行固定和定位。可通过载盘组件70装载多个待测工件80,进而使检测设备100能连续对多个待测工件80进行检测,从而保证检测设备100工作过程的连续性,提高检测设备100的工作效率。
[0028] 通过第一输送机构10对装载有待测工件80的载盘组件70进行输送,进而使待测工件80能在检测设备100被流转,从而使检测设备100能完成对待测工件80的各项参数的检测。可通过第一输送机构10输送多个载盘组件70,减小因缺料而导致检测设备100的内部结构暂停或者停止的风险,进一步保证检测设备100检测过程的连续性,进一步提高检测设备100的工作效率。
[0029] 当第一输送机构10将载盘组件70输送至搬运机构60的工作区域范围内后,搬运机构60在第一输送机构10处从载盘组件70内取出待测工件80,并将待测工件80搬运至检测机构50,通过检测机构50对待测工件80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其中,待测工件80的检测指标包括特征点水平相对距离、竖直相对距离、孔间距、孔深、直径、圆角、厚度等图纸规范的硬性指标,以及针对pin针高度、数量是否缺失、垂直度及位置度,包括和pin针孔的最小间距等尺寸。
[0030] 检测机构50完成对待测工件80的检测后,再通过搬运机构60将检测完成的工件搬运至第一输送机构10中的载盘组件70。若检测出不合格品,则使不合格的工件下线。
[0031] 可以理解的是,当装载有待测工件80的载盘组件70到达搬运机构60的工作区域范围内后,搬运机构60从在载盘组件70内取出待测工件80。当搬运机构60从载盘组件70内取出一定数量的待测工件80后,载盘组件70内出现至少与被取出的待测工件80等量的空位。当检测机构50完成对待测工件80的检测后,搬运机构60再将检测完成的工件搬运至载盘组件70中的空位处。如此交替循环,直至载盘组件70内的所有待测工件80均被检测机构50检测到。
[0032] 当检测机构50检测出不合格品,搬运机构60可将不合格的工件放入下线流水线,或者不合格品放置区域,以使不合格的工件下线。
[0033] 可在载盘组件70中设置不合格品放置区域,将不合格的工件放置于载盘组件70的不合格品放置区域,使不合格的工件随载盘组件70下线。
[0034] 载盘组件70中的所有待测工件80均被检测机构50检测后,若载盘组件70中因不合格的工件下线而出现空位,可使带有空位的载盘组件70直接流转至下一工位,或者下线;还可使带有空位的载盘组件70移动至等待位,待将载盘组件70内的空位全部装载有检测完成的工件后,再使载盘组件70继续流转。
[0035]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载盘组件70至少装置两个待测工件80,检测机构50包括至少一个检测装置51,检测装置51包括夹具组件511和检测组件513,夹具组件511用于固定待测工件80,检测组件513用于对待测工件80进行检测。其中,令,检测机构50的出料时长为T,搬运机构60的一个工作循环的时长为S,则T≤S。检测机构50的出料时长配置为搬运机构60在检测机构50完成放料至检测机构50中有待测工件80被检测完成的时间段。搬运机构60的工作循环内容包括在检测机构50取料放料、到第一输送机构10放料取料、到达检测机构50。
[0036] 在对待测工件80进行检测的过程中,通过载盘组件70装载多个待测工件80,并通过第一输送机构10所述载盘组件70,以使多个待测工件80沿第一输送机构10的输送方向移动。当载盘组件70移动至搬运机构60的取料范围后,通过搬运机构60将未被检测的待测工件80向检测机构50搬运,将检测完成的待测工件80移出检测机构50。通过使检测机构50的出料时长大于等于搬运机构60的一个工作循环的时长,进而使搬运机构60在第一输送机构10处取完料后到达检测机构50时,检测机构50处有检测完成的待测工件80等待出料,进而使搬运机构60到达检测机构50后即可在检测机构50处进行待测工件80的取放料工作,避免搬运机构60出现等待的情况,提高检测设备100的生产效率。
[0037] 当检测机构50的出料时长等于搬运机构60的一个工作循环的时长时,搬运机构60在第一输送机构10取完料到达检测机构50时,检测机构50处恰好有待测工件80被检测完成,进而使检测机构50的生产节拍与搬运机构60的生产节拍吻合,避免出现检测机构50和搬运机构60等待的情况,使检测设备100的内部机构能高效、连续地运转。如此,提高检测设备100的生产效率。
[0038] 在检测设备100的初始状态时,第一输送机构10将装载有待测工件80的载盘组件70输送至搬运机构60的工作区域范围内,搬运机构60到达第一输送机构10处并从载盘组件
70内取出待测工件80,再将待测工件80搬运至检测机构50中的其中一个检测装置51中,并通过夹具组件511对待测工件80进行固定。夹具组件511将待测工件80固定好后,经过夹具组件511及检测组件513的一系列动作,进而使检测组件513完成对待测工件80的检测。搬运机构60在检测机构50中的其中一个检测装置51后,即再次移动至第一输送机构10,在载盘组件70处对待测工件80进行取料,此时,装载有待测工件80的检测装置51持续对待测工件
80进行检测。搬运机构60在载盘组件70处取完料后,再将待测工件80搬运至另一空闲的检测装置51。如此循环,直至所有空闲的检测装置51均装载有待测工件80并对待测工件80进行检测。
[0039] 在搬运机构60将载盘组件70内的待测工件80向检测机构50搬运的过程中,若检测机构50中出现检测装置51完成对待测工件80的检测,则可先对完成检测工作的检测装置51进行上下料,进而使完成检测工作的检测装置51能连续工作,提高检测设备100的工作效率;也可待所有检测装置51均装置有待测工件80后,再对完成检测工作的检测装置51进行上下料,进而减小空料的检测装置51的等待时长,提供啊检测设备100的工作效率。
[0040]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检测机构50中的检测装置51的数量依据搬运机构60的工作速度进行配置,以使当检测机构50中出现完成检测的检测装置51时,搬运机构60即完成对所有检测装置51的上料。
[0041] 如此,当检测机构50中出现完成检测的检测装置51时,搬运机构60即完成对所有检测装置51的上料,从而使搬运机构60在对完成检测工作的检测装置51进行上下料时,不会有空料的检测装置51等待,进而提供检测机构50的总体效率。
[0042] 当检测机构50内的所有检测装置51开始工作后,若检测机构50中出现完成检测的检测装置51时,携带有待测工件80的搬运机构60则到达完成检测的检测装置51处,进而在完成检测的检测装置51处对待测工件80进行上下料(即将检测完成的工件从检测装置51处取出,将待测工件80放入完成检测的检测装置51处)。
[0043] 搬运机构60在检测的检测装置51处完成对待测工件80上下料后,将完成检测的工件搬运至第一输送机构10的载盘组件70内,并在载盘组件70内取出待测工件80,搬运机构60再移动至目标检测装置51(其中,目标检测装置51即即将完成检测的检测装置51)。当携带有待测工件80的搬运机构60移动至目标检测装置51后,目标检测装置51即恰好完成对检测工作,搬运机构60即可在目标检测装置51处对待测工件80进行上下料。如此,避免出现检测装置51与搬运机构60等待的情况,保证搬运机构60和所有检测装置51均能连续、高效运转,提高检测设备100的工作效率。
[0044]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令:搬运机构60的一个工作循环的时长为S,检测装置51的数量为n,检测装置51的检测时长为t,则,t=nS。搬运机构60的工作循环内容包括在完成检测的检测装置51处取料放料、到第一输送机构10放料取料、到达目标检测机构50。
[0045] 将检测装置51的检测时长配置为搬运机构60的一个工作循环时长的整数倍,并将检测装置51的数量配置为检测装置51检测时长相对搬运机构60的一个工作循环时长的倍数。进而使搬运机构60将所有检测装置51装满且到达目标检测机构50时,目标检测机构50恰好完成对待测工件80的检测,进而保证搬运机构60和所有检测装置51均能连续、高效运转,提高检测设备100的工作效率。
[0046] 请参阅图1至图2及图7,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检测机构50包括至少两个检测装置51,搬运机构60在其中一个检测装置51取放料的同时,其他检测装置51进行检测工作。
[0047] 当搬运机构60在其中一个检测装置51取放料时,其他检测装置51则同步进行检测工作,如此,使搬运机构60的动作与检测装置51的动作重叠,进而提高检测装置51和搬运机构60动作的连贯性,减少检测装置51与搬运机构60的等待时长,提高检测设备100的工作效率。
[0048] 请参阅图1至图2及图7至图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检测设备100,包括:载盘组件70、第一输送机构10、检测组件513、夹具组件511以及搬运机构60。载盘组件70至少装置两个待测工件80。
[0049] 第一输送机构10用于输送载盘组件70。检测组件513用于对待测工件80进行检测。夹具组件511包括至少一个固定组件5111,固定组件5111用于在检测组件513检测待测工件
80时固定待测工件80。搬运机构60用于将待测工件80在第一输送机构10与夹具组件511之间搬运,搬运机构60包括至少两个取料组件61,取料组件61用于对待测工件80进行取料。其中,取料组件61的数量大于固定组件5111的数量。
[0050] 在对待测工件80进行检测的过程中,通过载盘组件70装载多个待测工件80,并通过第一输送机构10输送载盘组件70,以使多个待测工件80沿第一输送机构10的输送方向移动。
[0051] 当载盘组件70移动至搬运机构60的工作区域范围内后,通过搬运机构60将未被检测的待测工件80向夹具组件511搬运,将检测完成的待测工件80移出夹具组件511,以使检测组件513能持续进行检测工作。
[0052] 使搬运机构60中的取料组件61的数量大于夹具组件511中固定组件5111的数量。在搬运机构60在夹具组件511处取放料的过程中,搬运机构60携带有与固定组件5111的数量相等的待测工件80移动至夹具组件511,搬运机构60通过空位的取料组件61从夹具组件
511中取出待测工件80,使夹具组件511中的部分固定组件5111空位。再将带有未被检测的待测工件80放入空位的固定组件5111内,使搬运机构60中的部分取料组件61空位。再通过空位的取料组件61从夹具组件511中取出检测完成的待测工件80。以此循环,直至夹具组件
511中检测完成的待测工件80被全部取出,并完成对未被检测的待测工件80的装载。
[0053] 通过依次对待测工件80进行取放的方式对待测工件80进行取放料,从而使取料组件61不受相邻待测工件80之间距离的限制,从而提高检测设备100中搬运机构60取放料的兼容性。
[0054]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搬运机构60在夹具组件511处对待测工件80的取料和放料交替进行。
[0055] 搬运机构60在夹具组件511处进行取放料的过程中,搬运机构60携带有与固定组件5111的数量相等的待测工件80移动至夹具组件511,搬运机构60通过空位的取料组件61从夹具组件511中取出待测工件80,使夹具组件511中的部分固定组件5111空位。再将未被检测的待测工件80放入空位的固定组件5111内,使搬运机构60中的部分取料组件61空位。再通过空位的取料组件61从夹具组件511中取出检测完成的待测工件80。以此循环,直至夹具组件511中检测完成的待测工件80被全部取出,并完成对未被检测的待测工件80的装载。
通过依次对待测工件80进行取放的方式对待测工件80进行取放料,从而使相邻取料组件61之间的距离不受夹具组件511中相邻待测工件80之间距离的限制,从而提高检测设备100中搬运机构60取放料的兼容性。
[0056] 同理地,搬运机构60在载盘组件70处对待测工件80进行上下料时,也是对待测工件80的取料和放料交替进行。搬运机构60在载盘组件70处的取放料过程与在夹具组件511的处的取放料过程相同,故不再加以赘述。
[0057] 通过使搬运机构60在载盘组件70处对待测工件80的取料和放料交替进行,从而使搬运机构60中相邻的取料组件61之间的距离不受载盘组件70中相邻待测工件80之间距离的限制,从而提高检测设备100中搬运机构60取放料的兼容性。
[0058] 请参阅图1至图2及图9,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取料组件61的数量比固定组件5111的数量多一个。
[0059] 由于取料组件61的数量比固定组件5111的数量多一个,因此在搬运机构60在夹具组件511处取放料的过程中,搬运机构60携带有与固定组件5111的数量相等的待测工件80移动至夹具组件511,此时,搬运机构60中有一个取料组件61空位。搬运机构60通过空位的取料组件61从夹具组件511中取出待测工件80,使夹具组件511中的一个固定组件5111空位。搬运机构60再将其中一个未被检测的待测工件80放入空位的固定组件5111内,使搬运机构60中的在出现一个空位的取料组件61。搬运机构60再通过空位的取料组件61从夹具组件511取出一个检测完成的待测工件80,使夹具组件511中再出现一个空位的固定组件5111。搬运机构60再将其携带的其中一个未被检测的待测工件80放入空位的固定组件
5111。以此循环,直至夹具组件511中检测完成的待测工件80被全部取出,并完成对未被检测的待测工件80的装载。
[0060] 通过单个单次地对待测工件80进行取放料,从而避免多个取料组件61同时取料,进而使相邻的取料组件61之间的距离不受夹具组件511中相邻待测工件80之间距离的限制,从而提高检测设备100中搬运机构60取放料的兼容性。
[0061]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搬运机构60包括并联吊装机械手,通过并联吊装机械手带动所有取料组件61同步移动。
[0062] 并联吊装机械手的高精度、稳定性好、移动速度快、质量和惯性小、工作范围大,能够适应对待测工件80的搬运,并保证检测设备100待检测效率符合预期要求。
[0063] 请参阅图9至图10,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搬运机构60还包括伸收组件62,伸收组件62用于使取料组件61伸出或者收回。
[0064] 当搬运机构60取料时,通过伸收组件62使取料组件61伸出,进而避免其他携带有待测工件80的取料组件61与目标位置的结构产生干涉。当取料组件61完成对待测工件80的取料后,伸收组件62使取料组件61收回,进而避免取完料的取料组件61对进行取料的取料组件61产生干涉。同理地,当搬运机构60放料时,通过伸收组件62使取料组件61伸出或者收回,进而避免放料过程中产生干涉,提高搬运机构60工作的可靠性。
[0065]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伸收组件62包括伸缩气缸。
[0066] 当伸缩气缸伸出时,即带动取料组件61伸出;当伸缩气缸收回时,即带动取料组件61收回。
[0067] 每个伸收组件62分别带动一个取料组件61伸出或者收回,进而使不同位置的取料组件61能独立伸出或者收回而不受其他取料组件61的影响。
[0068]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取料组件61包括真空吸盘组件63。
[0069] 在取料组件61对待测工件80进行取料的过程中,通过真空吸盘组件63吸取待测工件80,进而减小待测工件80的损伤,保证待测工件80的品质和良品率。
[0070]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检测装置51还移动组件512,移动组件512用于将夹具组件511在检测组件513的检测范围至搬运机构60的取放料范围组件移动。
[0071]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夹具组件511包括至少一个固定组件5111,固定组件5111用于固定待测工件80。固定组件5111的排布范围配置为同一夹具组件511内的固定组件5111布满检测装置51的检测范围,所有固定组件5111能同时出现在检测组件513的检测范围内。
[0072] 通过使固定组件5111的排布范围配置为同一夹具组件511内的固定组件5111布满检测装置51的检测范围,避免检测装置51的检测区域内出现空位,提高检测装置51的检测效率。通过使所有固定组件5111能同时出现在检测组件513的检测范围内,进而使检测装置51能一次性对夹具组件511中的所有待测工件80进行检测,从而减少检测装置51的动作,进一步提高检测装置51的检测效率。
[0073] 请参阅图7至图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检测装置51还包括转动组件514,转动组件514用于带动夹具组件511绕预设方向X转动。其中,预设方向X配置为不与检测组件513的检测区域垂直的方向。
[0074] 在检测组件513对待测工件80检测的过程中,通过夹具组件511对待测工件80进行定位和固定,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精确度。
[0075] 当完成对待测工件80的一面的检测后,转动组件514带动夹具组件511转动,以使待测工件80在检测组件513的检测范围内沿预设方向X转动。由于预设方向X不与检测组件513的检测区域垂直,因此,检测组件513能对待测工件80多个角度的部位进行检测,从而使检测组件513能对待测工件80的多个检测指标进行检测,提高检测组件513的检测能力,并提高检测装置51的检测效率。
[0076]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预设方向X配置为与检测组件513的检测区域平行。
[0077] 为了保证检测组件513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度,夹具组件511的承载面平行于检测组件513的检测区域,进而在检测组件513检测待测工件80的过程中能以与检测组件513的检测区域平行的面作为参照面完成对待测工件80的检测,进而保证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度。
[0078] 通过使预设方向X与检测组件513的检测区域平行,进而使待测工件80的被检测面转动至朝向检测组件513时,待测工件80的被检测面平行于检测组件513的检测区域,从而保证检测组件513的检测结果的有效性与准确度。
[0079]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检测组件513包括相机检测传感器、线扫激光检测传感器以及驱动机构。相机检测传感器和线扫激光检测传感器均安装于驱动机构,驱动机构用于带动相机检测传感器和线扫激光检测传感器动作,以使相机检测传感器和线扫激光检测传感器完成对待测工件80的检测。
[0080]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驱动机构包括平移机构和转动机构。
[0081] 通过平移机构带动相机检测传感器和线扫激光检测传感器分别独立地在空间范围内移动,通过转动机构带动相机检测传感器和线扫激光检测传感器分别独立地转动。通过使相机检测传感器和线扫激光检测传感器分别独立地移动和转动,进而使相机检测传感器和线扫激光检测传感器分别独立地完成其各自的检测任务,并且使相机检测传感器和线扫激光检测传感器能从不同位置和角度对待测工件80进行检测,以实现对待测工件80的全尺寸检测。
[0082]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夹具组件511安装有反射件5112,每个固定组件5111配置至少一个反射件5112。反射件5112用于将待测工件80的侧面影像反射至检测组件513。
[0083] 将待测工件80安装于夹具组件511后,待测工件80的上侧面朝向检测组件513,进而使检测组件513对待测工件80的上侧面进行检测。通过转动组件514带夹具组件511转动,进而使待测工件80的下侧面朝向检测组件513,从而使检测组件513对待测工件80的下侧面进行检测。在检测组件513对待测工件80的上侧面或者下侧面进行检测的过程中,通过反射件5112将待测工件80的侧面影像反射至检测组件513,进而使检测组件513能捕捉到待测工件80侧面的影像,进而使检测组件513检测待测工件80上侧面或者下侧面的同时检测待测工件80的侧面,从而提高检测装置51的检测效率。需要指出的是,此处所提到的待测工件80的侧面配置为待测工件80中位于待测工件80上侧面或下侧面周侧的侧面。
[0084] 请参阅图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反射件5112包括反射棱镜,进一步地地,反射件5112包括45°角反射棱镜。
[0085] 45°角反射棱镜即为反射面与安装面呈45°夹角的棱镜。
[0086] 将反射件5112安装于夹具组件511中的固定组件5111的侧部,当待测工件80被固定于固定组件5111后,反射件5112即根据光的反射原理将待测工件80的侧面影像反射至检测组件513。
[0087]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夹具组件511通过真空吸附的方式固定待测工件80,固定组件5111设置有吸附孔和定位块,通过定位块对待测工件80进行定位,通过负压装置使吸附孔处产生负压,进而通过真空吸附的方式使待测工件80被固定于固定组件5111。
[0088] 请参阅图7至图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反射件5112位于固定组件5111在预设方向X上的一侧或者两侧。
[0089] 夹具组件511的固定组件5111处固定有待测工件80后,在检测组件513检测待测工件80的过程中,通过转动组件514带动夹具组件511绕预设方向X转动,进而使待测工件80的上侧面、下侧面以及垂直于预设方向X的侧面能被检测组件513检测到。
[0090] 但是在转动组件514带动夹具组件511绕预设方向X转动的过程中,固定组件5111在预设方向X上的两侧始终无法朝向检测组件513,进而导致待测工件80在预设方向X上的两侧始终无法被检测组件513检测到。
[0091] 将反射件5112设置于固定组件5111在预设方向X上的一侧或者两侧,进而使待测工件80在预设方向X上的侧部影像能被反射件5112反射至检测组件513,从而使检测组件513能检测到待测工件80在预设方向X上的侧面,从而实现对待测工件80的自动全尺寸检测,并且提高检测效率。
[0092] 请参阅图1至图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检测设备100,包括:第一输送机构10、第二输送机构20、移载机构40、检测机构50和搬运机构60。
[0093] 第一输送机构10用于输送待测工件80。第二输送机构20与第一输送机构10对接,第二输送机构20用于输送待测工件80。移载机构40用于在第一输送机构10输送待测工件80过程中,将待测工件80在第一输送机构10与第二输送机构20之间搬运。检测机构50沿第一输送机构10的输送方向布置。搬运机构60用于将待测工件80在检测机构50与第一输送机构10之间搬运。
[0094] 在检测设备100运转的过程中,通过第一输送机构10对待测工件80进行输送,并通过搬运机构60将第一输送机构10的待测工件80搬运至检测机构50,进而由检测机构50对待测工件80进行检测。检测机构50处的待测工件80检测完成后,再由搬运机构60将检测完成的待测工件80搬运至第一输送机构10,由第一输送机构10继续对待测工件80进行输送。
[0095] 当要对第一输送机构10输送中的待测工件80进行下料时,由移载机构40将第一输送机构10中的待测工件80搬运至第二输送机构20,进而有第二输送机构20对待测工件80进行下料。
[0096] 当到在中途对第一输送机构10进行上料时,可在第二输送机构20处对待测工件80进行上料,并有第二输送机构20将待测工件80向第一输送机构10方向输送,进而通过移载机构40将第二输送机构20处的待测工件80搬运至第一输送机构10。
[0097] 通过第二输送机构20临时对待测工件80进行上下料,以便在不停机的情况下对待测工件80进行抽检、复检,以及校验检测机构50的重复精度。如此,保证检测设备100稳定可靠地运转。
[0098] 在检测设备100工作过程中,可通过人工在第二输送机构20处对待测工件80进行手动上下料,进而方便对待测工件80进行补料、抽检、复检,以及校验检测机构50的重复精度,并且使检测设备100能独立进行生产,而不受其上下游设备的影响。
[0099] 请参阅图1,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输送机构20包括第一输送装置201和第二输送装置202。第一输送装置201设置于检测机构50的上游,第一输送装置201用于对待测工件80进行上料。第二输送装置202设置于检测机构50的下游,第二输送装置202用于对待测工件80进行下料。移载机构40包括第一移载装置401和第二移载装置402。第一移载装置401用于将待测工件80在第一输送装置201与第一输送机构10之间搬运。第二移载装置402用于将待测工件80在第二输送装置202与第一输送机构10之间搬运。
[0100] 在对待测工件80进行补料的过程中,可通过外部设备或者人工在第一输送装置201处进行放料,并通过第一输送装置201将待测工件80朝第一输送机构10方向输送,并通过第一移载装置401将待测工件80移载至第一输送机构10,进而通过第一输送机构10将待测工件80输送至搬运机构60,通过搬运机构60将待测工件80搬运至检测机构50,由检测机构50检测待测工件80。
[0101] 在对待测工件80进行抽检的过程中,检测机构50完成对待测工件80的检测后,第一输送机构10将检测完成的待测工件80输送至第二移载装置402处,并通过第二移载装置402将检测完成的待测工件80移载至第二输送装置202,进而提供第二输送装置202将检测完成的待测工件80向检测设备100外输送,进而通过外部设备或者人工对待测工件80进行下料,并将检测完成的待测工件80移送至另外的检测工位处再次对待测工件80进行检测,以确定检测设备100对待测工件80的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
[0102] 在对待测工件80进行复检的过程中,将检测完成的待测工件80从第一输送装置201处进行上料,进而通过检测机构50再次对待测工件80进行检测,从而确定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提高检测机构50的可靠性。并通过对同一批次的待测工件80进行重复复检,根据多次的复检结果校验检测机构50的重复精度。
[0103] 请参阅图1至图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输送机构10与第二输送机构20之间存在高度差。第一输送机构10与第二输送机构20分层对接。移载机构40通过升降的方式将待测工件80在第一输送机构10与第二输送机构20之间搬运。
[0104] 通过使第一输送机构10与第二输送机构20分层对接,进而使第一输送机构10位于第二输送机构20的上方或者下方。当待测工件80被第一输送机构10输送至第一输送机构10与第二输送机构20的对接处时,移载机构40通过升降的方式将待测工件80搬运至第二输送机构20。同理地,当待测工件80被第二输送机构20输送至第一输送机构10与第二输送机构20的对接处时,移载机构40通过升降的方式将待测工件80搬运至第一输送机构10。
[0105]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输送机构20的高度高于第一输送机构10的高度。移载机构40位于第一输送机构10与第二输送机构20之间的重叠区域的空间内。移载机构40升降的最低点低于第一输送机构10的高度,移载机构40升降的最高点高于第二输送机构20的高度。
[0106] 在第一输送机构10对待测工件80进行输送的过程中,移载机构40下降至第一输送机构10的高度以下,进而避免移载机构40对第一输送机构10中的待测工件80造成阻挡。
[0107] 当第一输送机构10将待测工件80输送至移载机构40的上方时,移载机构40上升,进而将待测工件80顶起,并使待测工件80上升至第二输送机构20的高度,进而通过移载机构40将待测工件80搬运至第二输送机构20,通过第二输送机构20输送待测工件80。
[0108] 当从第二输送机构20对待测工件80进行上料时,第二输送机构20对待测工件80进行输送。当第二输送机构20将待测工件80输送至移载机构40上方时,移载机构40升起,进而从第二输送机构20将待测工件80顶起。移载机构40顶起待测工件80后,再下降,直至移载机构40的高度低于第一输送机构10,进而通过第一输送机构10承接待测工件80,从而通过搬运机构60将待测工件80从第二输送机构20搬运至第一输送机构10。
[0109] 请参阅图3至图5,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检测设备100设置有载盘组件70,载盘组件70用于装载待测工件80。第二输送机构20包括:第一输送线装置21、第二输送线装置22以及调节装置23。第二输送线装置22与第一输送线装置21并排布置。调节装置23用于调节第一输送线装置21与第二输送线装置22之间的距离。其中,第一输送线装置21与第二输送线装置22之间的距离包括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第一距离大于载盘组件70的宽度,第二距离小于载盘组件70的宽度。
[0110] 通过载盘组件70装载待测工件80,进而减小待测工件80受损的风险,并且便于对待测工件80进行固定和定位。可通过载盘组件70装载多个待测工件80,进而使检测设备100能连续对多个待测工件80进行检测,从而保证检测设备100工作过程的连续性,提高检测设备100的工作效率。
[0111] 第一输送机构10和第二输送机构20通过对装载有待测工件80的载盘组件70进行输送,进而输送待测工件80。移载机构40通过搬运装载有待测工件80的载盘组件70进而搬运待测工件80。
[0112] 在检测设备100检测待测工件80的过程中,第一输送机构10输送装载有待测工件80的载盘组件70。
[0113] 当要中途使待测工件80下料时,载盘组件70移动至移载机构40的上方后,移载机构40向上顶升,使载盘组件70脱离第一输送机构10,并使载盘组件70的高度升高。在载盘组件70升高前或者升高的过程中,调节装置23调节第二输送机构20中第一输送线装置21与第二输送线装置22之间的距离,使第一输送线装置21与第二输送线装置22之间的距离大于载盘组件70的宽度,如此,使载盘组件70能够越过第二输送机构20,上升至高于第二输送机构20的高度。当载盘组件70被移载机构40顶升至高于第二输送机构20的高度后,调节装置23再次调节第二输送机构20中第一输送线装置21与第二输送线装置22之间的距离,使第一输送线装置21与第二输送线装置22之间的距离小于载盘组件70的宽度,以使移载机构40下降至低于第二输送机构20的高度后,第二输送机构20能够承接载盘组件70,使载盘组件70与第一输送线装置21和第二输送线装置22接触,并通过第二输送机构20输送载盘组件70。如此,通过移载机构40将载盘组件70从第一输送机构10搬运至第二输送机构20。
[0114] 当要从第二输送机构20对待测工件80上料时,将装载有待测工件80的载盘组件70放置与第二输送机构20,并通过第一输送线装置21与第二输送线装置22承接载盘组件70,此时,第一输送线装置21与第二输送线装置22之间的距离小于载盘组件70的宽度。当载盘组件70到达移载机构40的上方后,移载机构40上升至高于第二输送机构20的高度,进而将第二输送机构20处的载盘组件70顶起。移载机构40将第二输送机构20处的载盘组件70顶起后,调节装置23调节第一输送线装置21与第二输送线装置22之间的距离,以使第一输送线装置21与第二输送线装置22之间的距离大于载盘组件70的宽度,避免第二输送机构20对载盘组件70形成阻挡。第一输送线装置21与第二输送线装置22之间的距离大于载盘组件70的宽度后,移载机构40下降至低于第一输送机构10的高度。当移载机构40下降至低于第一输送机构10的高度后,第一输送机构10承接载盘组件70,进而通过第一输送机构10对载盘组件70进行输送。如此,通过移载机构40将载盘组件70从第二输送机构20搬运至第一输送机构10。
[0115] 请参阅图4至图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输送机构20还包括传动杆组件241、动力总成24、第一传动轮组件242、第一连接组件243、第二传动轮组件244以及第二连接组件245。动力总成24带动传动杆组件241转动。第一传动轮组件242与传动杆组件241滑动相连,动力总成24通过第一传动轮组件242驱动第一输送线装置21运转。第一连接组件
243用于使第一传动轮组件242与第一输送线装置21相连,以使第一传动轮组件242与第一输送线装置21相对传动杆组件241同步移动。第二传动轮组件244与传动杆组件241滑动相连,动力总成24通过第二传动轮组件244驱动第二输送线装置22运转。第二连接组件245用于使第二传动轮组件244与第二输送线装置22相连,以使第二传动轮组件244与第二输送线装置22相对传动杆组件241同步移动。其中,调节装置23驱动第一连接组件243和第二连接组件245沿传动杆组件241移动。
[0116] 在第二输送机构20运转的过程中,动力总成24运转带动传动杆组件241转动,进而通过传动杆组件241带动第一传动轮组件242与第二传动轮组件244同步转动。由于第一传动轮组件242带动第一输送线装置21运转、第二传动轮组件244带动第二输送线装置22运转因此,在第一传动轮组件242与第二传动轮组件244同步转动的过程中,第一输送线装置21与第二输送线装置22同步运转。
[0117] 通过调节装置23驱动第一连接组件243和第二连接组件245沿传动杆组件241移动,进而使第一输送线装置21、第一连接组件243以及第一传动轮组件242形成的整体在传动杆组件241的导向下移动,以及使第二输送线装置22、第二连接组件245以及第二传动轮组件244形成的整体在传动杆组件241的导向下移动。如此,通过调节装置23调节第一输送线装置21与第二输送线装置22之间的距离。
[0118] 请参阅图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输送线装置21包括:第一从动轮组件211和第一传送带212。第一从动轮组件211的数量至少为两个。第一传送带212连接第一从动轮组件211,第一传送带212与第一从动轮组件211同步转动。第一传动轮组件242包括:第一主动轮组件2421。第一主动轮组件2421滑动安装于传动杆组件241,第一主动轮组件2421与传动杆组件241同步转动。第二输送线装置22包括:第二从动轮组件221和第二传送带
222。第二从动轮组件221的数量至少为两个。第二传送带222连接第二从动轮组件221,第二传送带222与第二从动轮组件221同步转动。第二传动轮组件244包括:第二主动轮组件
2441。第二主动轮组件2441滑动安装于传动杆组件241,第二主动轮组件2441与传动杆组件
241同步转动。其中,第一传送带212与第一主动轮组件2421相连,第一传送带212与第一主动轮组件2421同步转动。第二传送带222与第二主动轮组件2441相连,第二传送带222与第二主动轮组件2441同步转动。
[0119] 在第二输送机构20运转过程中,动力总成24带动传动杆组件241转动,进而带动第一主动轮组件2421与第二主动轮组件2441同步转动,进而使第一传送带212与第二传送带222同步运转。通过多个第一从动轮组件211对第一传送带212进行支撑、限位,进而使第一传送带212形成线性输送通道。通过多个第二从动轮组件221对第二传送带222进行支撑、限位,进而使第二传送带222形成线性输送通道。在第二输送机构20输送载盘组件70的过程中,载盘组件70同时与第一传送带212与第二传送带222接触,且第一传送带212与第二传送带222分别位于载盘组件70的两侧。第一传送带212与第二传送带222同步运转,进而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带动载盘组件70移动,如此,使第二输送机构20对载盘组件70进行输送。
[0120] 在调节装置23调节第一输送线装置21与第二输送线装置22之间的距离的过程中,调节装置23通过第一连接组件243和第二连接组件245分别带动第一主动同步轮组件与第二主动轮组件2441在传动杆组件241的导向下移动,进而使第一输送线装置21、第一连接组件243以及第一从动轮组件211形成的整体在传动杆组件241的导向下移动,以及使第二输送线装置22、第二连接组件245以及第二从动轮组件221形成的整体在传动杆组件241的导向下移动。如此,通过调节装置23调节第一输送线装置21与第二输送线装置22之间的距离。
[0121]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输送线装置21包括第一同步带输送线,第一同步带输送线包括第一主动轮组件2421、第一从动轮组件211以及第一传送带212。第一主动轮组件2421包括第一主动同步轮,第一从动轮组件211包括第一从动同步轮,第一传送带212包括第一同步带。第一输送线装置21还可包括第一张紧轮组件2422。
[0122]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输送线装置22包括第二同步带输送线,第二同步带输送线包括第二主动轮组件2441、第二从动轮组件221以及第二传送带222。第二主动轮组件2441包括第二主动同步轮,第二从动轮组件221包括第二从动同步轮,第二传送带222包括第二同步带。第二输送线装置22还可包括第二张紧轮组件2442。
[0123]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传动杆组件241包括滚珠花键传动装置,滚珠花键传动装置包括花键轴、花键套循环装置、滚珠和离合器。
[0124]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动力总成24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通过同步带传动装置与传动杆组件241相连并驱动传动杆组件241。
[0125] 请参阅图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调节装置23包括:第一推动组件231、第二推动组件232以及驱动组件233。第一推动组件231与第一输送线装置21相连。第二推动组件232与第二输送线装置22相连。驱动组件233用于驱动第一推动组件231与第二推动组件232相互靠近或者远离。
[0126] 通过驱动组件233驱动第一推动组件231与第二推动组件232相互靠近或者远离,进而使第一输送线装置21与第二输送线装置22相互靠近或者远离,从而调节第一输送线装置21与第二输送线装置22之间的距离。
[0127]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组件233包括手指气缸,第一推动组件231安装于手指气缸的第一夹爪,第二推动组件232安装于手指气缸的第二夹爪。当手指气缸的第一夹爪与第二夹爪相互分离时,第一推动组件231与第二推动组件232相互分离,进而使第一输送线装置21与第二输送线装置22之间的距离增大。当手指气缸的第一夹爪与第二夹爪相互靠近时,第一推动组件231与第二推动组件232相互靠近,进而使第一输送线装置21与第二输送线装置22之间的距离减小。如此,通过调节装置23调节第一输送线装置21与第二输送线装置22之间的距离。
[0128]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移载机构40包括:升降板组件41和升降动力组件42。升降板组件41用于承接待测工件80。升降动力组件42用于驱动升降板组件41升降。升降板组件41的最低点低于第一输送机构10的高度,升降板组件41的最高点高于第二输送机构20的高度。升降板组件41的宽度小于第一输送线装置21与第二输送线装置22之间的距离。
[0129] 在移载机构40搬运待测工件80的过程中,通过升降动力组件42带动升降板组件41上升或者下降,进而将待测工件80在第一输送机构10与第二输送机构20之间搬运。
[0130]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升降动力组件42包括电缸驱动模块。
[0131] 通过电缸驱动模块驱动升降板组件41上升或者下降,,进而将待测工件80在第一输送机构10与第二输送机构20之间搬运。
[0132]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输送机构10设置有第一阻挡装置11,第一阻挡装置11用于将待测工件80阻挡于第二输送机构20的下方。
[0133] 当第一输送机构10将待测工件80输送至第二输送机构20的下方后,通过第一阻挡装置11对待测工件80进行阻挡,进而使待测工件80停留于第二输送机构20的下方。通过第一阻挡装置11的阻挡,一方面使待测工件80停止移动,另一方面使待测工件80停留于预期位置,以使待测工件80能顺利进入第二输送机构20。当待测工件80的停留位置发生偏移时,可调整第一阻挡装置11的位置,进而使待测工件80停留于预期位置。
[0134] 第一阻挡装置11阻挡待测工件80后,第一输送机构10继续运转一段时间后暂停运转,如此,一方面使装载待测工件80的载盘组件70能紧贴第一阻挡装置11,减小载盘组件70停留位置的误差,另一方面减小载盘组件70与第一输送机构10之间的相对摩擦时长,减小第一输送机构10磨损程度,延长第一输送机构10的使用寿命。
[0135] 请参阅图1至图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阻挡装置11包括第一阻挡气缸和第一阻挡块,通过第一阻挡气缸带动第一阻挡块伸出或者收回,进而使第一阻挡装置11实现对待测工件80的阻挡与放行。
[0136]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输送机构20的数量至少为两个,第二输送机构20沿第一输送机构10的输送方向布置。第二输送机构20的输送方向包括检测设备100的进料方向和检测设备100的出料方向。
[0137] 通过多个第二输送机构20分别对待测工件80进行上料和下料,进而避免待测工件80的上料与下料过程出现等的情况,提高检测设备100的工作效率。
[0138]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输送机构10设置有第二阻挡装置12,第二阻挡装置12用于将载盘组件70阻挡于搬运机构60的工作范围内。
[0139] 当第一输送机构10将待测工件80输送至搬运机构60的工作范围内后,通过第二阻挡装置12对载盘组件70进行阻挡,进而使载盘组件70停留于搬运机构60的工作范围内,以便搬运机构60能在载盘组件70处对待测工件80进行取放。通过第二阻挡装置12的阻挡,一方面使载盘组件70停止移动,另一方面使载盘组件70停留于预期位置,以使搬运机构60能准确地从载盘组件70内取出待测工件80或者将待测工件80放入载盘组件70。当载盘组件70的停留位置发生偏移时,可调整第二阻挡装置12的位置,进而使载盘组件70停留于预期位置。
[0140] 第二阻挡装置12阻挡待测工件80后,第一输送机构10继续运转一段时间后暂停运转,如此,一方面使载盘组件70能紧贴第二阻挡装置12,减小载盘组件70停留位置的误差,另一方面减小载盘组件70与第一输送机构10之间的相对摩擦时长,减小第一输送机构10磨损程度,延长第一输送机构10的使用寿命。
[0141]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阻挡装置12包括第二阻挡气缸和第二阻挡块,通过第二阻挡气缸带动第二阻挡块伸出或者收回,进而使第二阻挡装置12实现对载盘组件70的阻挡与放行。
[0142] 请参阅图1至图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输送机构10设置有顶升装置13,顶升装置13用于对载盘组件70进行升降,以使载盘组件70脱离或者接触第一输送机构10。
[0143] 当载盘组件70在第一输送机构10中被阻挡后,通过顶升装置13将载盘组件70顶起,杰诺瑞使载盘组件70脱离第一输送机构10。通过顶升装置13使载盘组件70脱离第一输送机构10,进而通过顶升装置13对载盘组件70进行支撑,避免载盘组件70产生晃动,进而保证载盘组件70的位置精度,保证搬运机构60能准确地在载盘组件70内对待测工件80进行取放料。
[0144] 请参阅图1至图3及图11,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顶升装置13设置有定位销14,载盘组件70设置有定位孔71,定位销14与定位孔71相适配。
[0145] 通过定位销14与定位孔71之间的配合,提高顶升装置13将载盘组件70顶起后载盘组件70的位置精度。
[0146] 请参阅图1至图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检测设备100还包括第三输送机构30,第三输送机构30的进料部位于搬运机构60的放料范围内,第三输送机构30用于对不合格的待测工件80进行下料。
[0147] 当检测出不合格品后,搬运机构60则将不合格品放入第三输送机构30,通过第三输送机构30使不合格的工件下线。
[0148]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输送机构30包括至少一个输送组件31。输送组件31的数量与待测工件80的检测指标类别数量相匹配。当检测到待测工件80不合格时,搬运机构60根据检测指标类别将待测工件80放入对应的输送组件31。
[0149] 每个待测工件80均有多个检测指标,例如特征点水平相对距离、竖直相对距离、孔间距、孔深、直径、圆角、厚度等图纸规范的硬性指标,以及针对pin针高度、数量是否缺失、垂直度及位置度,包括和pin针孔的最小间距等尺寸。对待测工件80的检测指标进行分类,当检测出不合格品后,按照检测指标类别将不同检测指标类别不合格的待测工件80分别放入不同的输送组件31,由不同的输送组件31对不同检测指标类别不合格的待测工件80分别进行输送,以便后续对待测工件80进行返修。
[0150]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151] 此外,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