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连接器组件

连接器组件公开 发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由相互嵌合的第1连接器和第2连接器构成的连接器组件。

相关背景技术

[0002]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的构造的连接器:具有沿上下以棒状延伸的信号接触件和与该信号接触件间隔开并围绕该信号接触件的周围的筒状的外屏蔽件,将第1密封部件嵌入至信号接触件与外屏蔽件之间,并且将第2密封部件嵌入至外屏蔽件的外周。在此,为了与本发明对应,将该连接器称为第1连接器。
[0003] 该第1连接器与照相机模块侧的第2连接器嵌合而成为一体的连接器组件。该连接器组件是嵌合于连接有电缆的对方连接器而对照相机模块与电缆侧的信号传送进行中介的连接器组件。
[0004] 而且,在第1连接器处于与第2连接器嵌合的状态且处于未与连接有电缆的对方连接器嵌合的状态时,承担防止浸入至该第1连接器的水向第2连接器侧泄漏的作用。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0005]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1‑166161号公报。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25]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组件和与该连接器组件嵌合的对方连接器的示意图。
[0026]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组件10具有相互嵌合的第1连接器20和第2连接器30。
[0027] 第2连接器30焊接于电路基板38。该电路基板38是构成搭载有未图示的照相机的模块的电路基板,第2连接器30是用于将该照相机的信号送出至外部的连接器。
[0028] 第2连接器30与包括该电路基板38的照相机模块一起容纳于框39内。该框39具有向由箭头U示出的上方开放的开口391和围绕该开口391的侧壁392。第2连接器30配置于与该框39的侧壁392间隔开的中央的位置。
[0029] 第1连接器20在由箭头D示出的下侧具有第1嵌合部201,在由箭头U示出的上侧具有第2嵌合部202。而且,该第1连接器20以由第1嵌合部201覆盖收纳于框39内的第2连接器30的方式与该第2连接器30嵌合。
[0030] 另外,上侧的第2嵌合部202与对方连接器90嵌合。在该对方连接器90连接有电缆91。电缆91长长地延伸,但在此,仅图示连接至对方连接器90的末端部分。
[0031] 第1连接器20首先与第2连接器30嵌合,成为嵌合状态的连接器组件10。该连接器组件10不设想在第1连接器20和第2连接器30暂且嵌合之后再次分离成第1连接器20和第2连接器30。该连接器组件10保持着第1连接器20和第2连接器30嵌合的状态而与对方连接器90嵌合,对在照相机模块与对方连接器90之间传送的信号进行中介。传递至对方连接器90的信号通过电缆91传送至处于间隔开的位置的监视器等未图示的装置。
[0032] 在此,在车的制造过程中,或在车的维护的过程中,连接器组件10处于构成该连接器组件10的第1连接器20和第2连接器30嵌合的状态,存在未与对方连接器90嵌合的状态。搭载有照相机的模块忌避水分,因而连接器组件10需要施行防水对策,以便即使是未与对方连接器93嵌合的状态,浸入至该连接器组件10的水也不会向照相机模块侧泄漏。该连接器组件10的防水是在比与对方连接器90的嵌合更之前的阶段的防水,被称为嵌合前防水或未嵌合防水。
[0033] 图2是构成第1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组件的第1连接器的立体图。
[0034] 另外,图3是构成第1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组件的第2连接器的立体图。
[0035] 进而,图4是第1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组件的分解立体图。
[0036] 进而,图5是第1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组件的纵截面图。
[0037] 如前述那样,第1连接器20在图1中由箭头D示出的下侧具有第1嵌合部201,在图1中由箭头U示出的上侧具有第2嵌合部202。该第1连接器20在第1嵌合部201嵌合第2连接器30而构成连接器组件10。而且,第2嵌合部202承担与对方连接器90的嵌合。
[0038] 在图4中,示出分解的状态的第1连接器20,进而还示出第2连接器30。
[0039] 第1连接器20从图4所示的上方起按顺序由树脂制的外壳体21、金属制的外屏蔽件22、树脂制的内壳体23、金属制的信号接触件24、灌封块25、金属制的框壳26以及金属制的屏蔽弹簧27构成。
[0040] 信号接触件24具有棒形状,具有从第2连接器30接收照相机的信号并传递至对方连接器90的作用。该信号接触件24由内壳体23支承。
[0041] 外屏蔽件22是筒状的部件,在其内侧支撑内壳体23,进而在其中心经由内壳体23支撑信号接触件24。
[0042] 灌封块25负责防水。在此,示出了作为固化后的灌封剂的块的形状。该灌封块25分成内侧的第1灌封块251和外侧的第2灌封块252。这些灌封块251、252是在该第1连接器20的组装的中途的工序将液状的灌封剂注入至图5所示的2个灌封积存部281、282并固化的灌封块,本来不能与构成灌封积存部281、282的零件分离,但在图4中,特意取出固化后的灌封块251、252,示出它们的形状。而且,通过将液状的灌封剂注入至2个灌封积存部281、282并固化而形成灌封块251、252,由此完成防水构造。在此,内侧的第1灌封块251负责信号接触件
24与外屏蔽件22之间的防水,外侧的第2灌封块252负责外屏蔽件22与外壳体21之间的防水。
[0043] 图5所示的第1灌封积存部281和第2灌封积存部282全都具有向由箭头D示出的下方开放的开口。于是,当将灌封剂注入至这些第1灌封积存部281和第2灌封积存部282时,将组装框壳26之前的第1连接器20保持为上下反向的状态,在该反向的状态下,将灌封剂注入至第1灌封积存部281和第2灌封积存部282,保持该反向的状态,直到该注入的灌封剂固化而成为灌封块251、252。
[0044] 框壳26和屏蔽弹簧27在灌封剂注入至第1灌封积存部281和第2灌封积存部282并固化之后安装。
[0045] 在框壳26,设有具有供外屏蔽件22进入的孔261的顶板部262和在与第2连接器30嵌合的状态下以围绕该第2连接器30的方式扩展的侧板部263。该框壳26在该第1连接器20嵌合于第2连接器30时屏蔽第2连接器30。
[0046] 屏蔽弹簧27承担与框壳26和外屏蔽件22相接而将框壳26和外屏蔽件22维持于共同的接地电位的作用。而且,如果第1连接器20与第2连接器30嵌合,则该屏蔽弹簧27也与第2连接器30的外屏蔽件31相接,将框壳26和第1连接器20的外屏蔽件22、进而第2连接器30的外屏蔽件31维持于共同的接地电位。
[0047] 外壳体21具有向由箭头D示出的下方大大地开放的第1嵌合开口211,还具有向由箭头U示出的上方开放的第2嵌合开口212。
[0048] 在第1嵌合开口211,配置有框壳26。如果第1连接器20与第2连接器30嵌合,则框壳26的侧板部263围绕第2连接器30,并且,外壳体21嵌入至框39。
[0049] 当与对方连接器90嵌合时,对方连接器90嵌入至第2嵌合开口212。
[0050] 如图5的截面图所示,第2连接器30从第1连接器20的外屏蔽件22的由箭头D示出的一侧的下方的开口221进入至外屏蔽件22至内侧。而且,该第2连接器30具备金属制的信号接触件33、树脂制的壳体32以及金属制的外屏蔽件31。
[0051] 信号接触件33与第1连接器20的信号接触件24接触而传递电信号。壳体32围绕信号接触件33并支撑信号接触件33。在该壳体32的由箭头U示出的朝向的上部,形成有供第1连接器20的信号接触件24插入的插入孔321(参照图3)。另外,外屏蔽件31以筒状形成并沿上下(箭头U‑D方向)开口,以围绕壳体32的方式配置。即,外屏蔽件31通过将壳体32置于其间而与信号接触件33间隔开并围绕该信号接触件33。
[0052] 图6是第1实施方式中的屏蔽弹簧的立体图。
[0053] 另外,图7是图5所示的由虚线包围的区域R1的放大图。
[0054] 屏蔽弹簧27具备基部271、第1舌部272以及第2舌部273。
[0055] 基部271以环状形成,以围绕第1连接器20的外屏蔽件22的方式配置。
[0056] 第1舌部272从基部271的外缘271a延伸,具有弹性,与框壳26相接。
[0057] 另外,第2舌部273从基部271的内缘271b延伸,具有弹性,与第1连接器20的外屏蔽件22相接。另外,如果第1连接器20和第2连接器30嵌合,则该第2舌部273也与第2连接器30的外屏蔽件31相接。
[0058] 作为该第1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示例,如图5和图7所示,该屏蔽弹簧27的基部271配置于框壳26的顶板部262的由箭头D示出的下侧,第1舌部272具有与框壳26的内表面相接的第1触点部272a。
[0059] 另外,第2舌部273具有第2触点部273a,第2触点部273a从基部271的内缘271b向下(箭头D方向)延伸,向基部271的环状的向内方向突出,与第1连接器20的外屏蔽件22相接。而且,该第2舌部273还具有第3触点部273b,第3触点部273b从第1连接器20的外屏蔽件22的由箭头D示出的一侧的下方的开口221向该外屏蔽件22的内侧延伸,与第2连接器30的外屏蔽件31相接。
[0060] 通过该屏蔽弹簧27,框壳26、第1连接器20的外屏蔽件22以及第2连接器30的外屏蔽件31维持于共同的接地电位。
[0061] 在此,关于第1舌部272和第2舌部273,它们全都形成于基部271的以环状延伸的周向多个部位。
[0062] 如果第1舌部272和第2舌部273形成于多个部位,则框壳26、第1连接器20的外屏蔽件22以及第2连接器30的外屏蔽件31这3个零件具有进一步的可靠性地维持于共同的接地电位。
[0063] 在后文中对采用该屏蔽弹簧27而产生的进一步的优点进行阐述。
[0064] 图8是第2连接器的信号接触件的侧视图(A)和立体图(B)。
[0065] 第2连接器30的信号接触件33具有触点部331和信号传送部332。
[0066] 触点部331具有筒形状,形成有:开口331a,其供第1连接器20的信号接触件24插入;以及细径部331b,其以与从该开口331a插入的信号接触件24相接的方式将筒形状缩小成细径。从开口331a插入的信号接触件24在细径部331b与该第2连接器30的信号接触件33接触。
[0067] 另外,信号传送部332与触点部331的由箭头D示出的朝向的下端相连,横穿触点部331的将所插入的信号接触件24向下方延长的中心线331c而延伸。该信号传送部332在其末端具有焊接于电路基板38(参照图1)的焊接部332a,承担与该电路基板38的信号传送。
[0068] 在第1连接器20与第2连接器30嵌合时,第1连接器20的信号接触件24和第2连接器30的信号接触件33有可能产生位置偏移。如果采用具有上述的构造的信号传送部332的信号接触件33,则该信号传送部332柔软地挠曲而吸收位置偏移。即,如果采用该构造的信号接触件33作为第2连接器30的信号接触件,则容许信号接触件24与信号接触件33之间的大的位置偏移,能够放宽该连接器组件10的零件的尺寸精度或组装精度而抑制成本。
[0069] 图9是由处于嵌合的状态的第1连接器和第2连接器构成的连接器组件的仰视图。
[0070] 在该图9中,屏蔽弹簧27的基部271表现为圆形。而且,多个第1舌部272从该基部271的外缘271a以放射状延伸。这些第1舌部272与框壳26相接。另外,多个第2舌部273从该基部271的内缘271b朝向中央延伸。这些第2舌部273与第1连接器20的外屏蔽件22和第2连接器30的外屏蔽件31相接。
[0071] 另外,在第2连接器30的外屏蔽件31,在遍及一周的多个部位,形成有用于向电路基板38(参照图1)的未图示的接地部焊接的焊接部311。另外,在此,表现了第2连接器30的信号接触件33的信号传送部332。该信号传送部332的末端的焊接部332a焊接于电路基板38(参照图1)的承担信号的传送的未图示的信号端子。
[0072] 在此,对采用图6所示的屏蔽弹簧27而产生的进一步的优点进行说明。
[0073] 框壳26具有供第1连接器20的外屏蔽件22进入的孔261。于是,在框壳26形成切片,该切片从该孔261向内侧延伸,与进入至该孔261的外屏蔽件22相接。如果这样做,则关于框壳26和第1连接器20的外屏蔽件22,它们能够以成为共同的接地电位的方式电连接。
[0074] 另外,为了将第1连接器20的外屏蔽件22与第2连接器30的外屏蔽件31电连接,可考虑切开第2连接器30的外屏蔽件31而形成与第1连接器20的外屏蔽件22接触的切片。如果这样做,则由该切开的切片将第1连接器20的外屏蔽件22与第2连接器30的外屏蔽件31电连接。
[0075] 因此,如果在框壳26形成切片、并且在第2连接器30的外屏蔽件31也形成切片,则能够不具备屏蔽弹簧27就将框壳26、第1连接器20的外屏蔽件22以及第2连接器30的外屏蔽件31电连接,将它们维持于共同的接地电位。
[0076] 然而,在此情况下,需要由具有导电性和良好的弹性的材料形成框壳26这样的大面积的部件整体,另外,框壳26的形状变得复杂,成本有可能上升。
[0077] 另外,对于第2连接器30的外屏蔽件31,也需要为考虑了导电性和弹性的材料。
[0078] 进而,第2连接器30的外屏蔽件31承担围绕第2连接器30的信号接触件33而屏蔽该信号接触件33的作用。因此,如果将该外屏蔽件31切开而形成用于与第1连接器20的外屏蔽件22接触的切片,则切开该切片的部分的屏蔽性变得薄弱,有可能以此为原因而对噪声的耐性下降或信号的传送速度受到限制。
[0079] 在第1实施方式中,考虑了这些缺点,其结果是,采用将需要弹性的部分汇集于1个零件的屏蔽弹簧27。通过采用该屏蔽弹簧27,对于第2连接器30也确保充分的屏蔽性。
[0080]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组件进行说明。当说明以下的第2实施方式时,将在第1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组件的说明中标注的符号按其原样采用,仅对与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进行说明。
[0081] 图10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组件的纵截面图。该图10是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图5对应的图。
[0082] 在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图5所示,形成有承担防水的灌封块25。该灌封块25由内侧的第1灌封块251和外侧的第2灌封块252构成。这些第1灌封块251和第2灌封块252是通过将液状的灌封剂注入至2个灌封积存部281、282并固化来形成的。
[0083] 与此相对的是,在图10所示的第2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不存在与第1实施方式的灌封积存部281、282对应的灌封积存部,因此也不存在与灌封块25对应的灌封块。
[0084] 在第2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代替灌封块而具备以圆环状形成的第1防水橡胶283和第2防水橡胶284。
[0085] 信号接触件24插入至第1防水橡胶283,与该信号接触件24水密地相接。另外,该第1防水橡胶283与外屏蔽件22的内壁面222遍及一周水密地相接。即,该第1防水橡胶283与第
1实施方式中的第1灌封块251同样,承担信号接触件24与外屏蔽件22之间的防水。
[0086] 另外,外屏蔽件22插入至第2防水橡胶284,与该外屏蔽件22的外壁面223水密地相接。另外,该第2防水橡胶284与外壳体21的内壁面213遍及一周水密地相接。即,该第2防水橡胶284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第2灌封块252同样,承担外屏蔽件22与外壳体21之间的防水。
[0087] 这样,代替第1实施方式中的灌封块25,在第2实施方式中,防水橡胶283、284负责防水。
[0088] 此外,伴随着使防水橡胶283、284负责防水,如果与第1实施方式相比,则部件的形状变更,在此省略对部件的形状变更的说明。
[0089] 图11是第2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组件所采用的屏蔽弹簧的立体图。
[0090] 另外,图12是图10所示的由虚线包围的区域R2的放大图。
[0091] 屏蔽弹簧27与图6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屏蔽弹簧27同样,具备基部271、第1舌部272以及第2舌部273。
[0092] 基部271以环状形成,以围绕第1连接器20的外屏蔽件22的方式配置。
[0093] 第1舌部272从基部271的外缘271a延伸,具有弹性,与框壳26相接。
[0094] 另外,第2舌部273具有第2触点部273a,第2触点部273a从基部271的内缘271b向由箭头D示出的向下方向延伸并向内突出,与第1连接器20的外屏蔽件22相接。另外,如果第1连接器20和第2连接器30嵌合,则该第2舌部273也与第2连接器30的外屏蔽件31相接。
[0095] 在第1实施方式中的屏蔽弹簧27的情况下,如图5和图7所示,其基部271配置于框壳26的顶板部262的由箭头D示出的下侧。与此相对的是,关于该第2实施方式中的屏蔽弹簧27,如图10和图12所示,其基部271配置于框壳26的顶板部262的由箭头U示出的上侧,第1舌部272具有与框壳26的上表面相接的第1触点部272a。
[0096] 另外,第2舌部273具有第2触点部273a,第2触点部273a从基部271的内缘271b通过设于框壳26的孔261,向由箭头D示出的向下方向延伸,向基部271的环状的向内方向突出,与第1连接器20的外屏蔽件22相接。而且,该第2舌部273还具有第3触点部273b,第3触点部273b从第1连接器20的外屏蔽件22的由箭头D示出的一侧的下方的开口221向该外屏蔽件
221的内侧延伸,与第2连接器30的外屏蔽件31相接。
[0097] 在使用该第2实施方式的屏蔽弹簧27的情况下,框壳26、第1连接器20的外屏蔽件22以及第2连接器30的外屏蔽件31也维持于共同的接地电位。
[0098] 在此,该第2实施方式的屏蔽弹簧27也与第1实施方式的屏蔽弹簧27同样,关于第1舌部272和第2舌部273,它们全都形成于基部271的以环状延伸的周向多个部位。
[0099] 这样,屏蔽弹簧27也可以配置于框壳26的下侧,也可以配置于上侧。但是,与该配置位置相应地变更形状。
[0100] 该第2实施方式中的与第1实施方式的主要的不同点为以上,其它不同点为非本质的不同点,省略说明。
[0101] 依据以上的第1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实现谋求成本的降低化和制造的容易化的连接器组件。符号说明
[0102] 10 连接器组件20 第1连接器
201 第1嵌合部
202 第2嵌合部
21 外壳体
211 第1嵌合开口
212 第2嵌合开口
213 外壳体的内壁面
22 外屏蔽件
221 外屏蔽件的下方的开口
222 外屏蔽件的内壁面
223 外屏蔽件的外壁面
23 内壳体
24 信号接触件
25 灌封块
251 第1灌封块
252 第2灌封块
26 框壳
261 框壳的孔
262 框壳的顶板部
263 框壳的侧板部
27 屏蔽弹簧
271 屏蔽弹簧的基部
271a基部的外缘
271b基部的内缘
272屏蔽弹簧的第1舌部
272a第1触点部
273屏蔽弹簧的第2舌部
273a第2触点部
273b第3触点部
281 第1灌封积存部
282 第2灌封积存部
283 第1防水橡胶
284 第2防水橡胶
30 第2连接器
31 第2连接器的外屏蔽件
311 外屏蔽件的焊接部
32 第2连接器的壳体
321 插入孔
33 第2连接器的信号接触件
331 信号接触件的触点部
331a触点部的开口
331b触点部的细径部
331c 中心线
332 信号接触件的信号传送部
38 电路基板
39 框
391 框的开口
392 框的侧壁
90 对方连接器
91 电缆。

当前第1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