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电机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是用于电机定转子冲片的加工装置及方法。
相关背景技术
[0002] 目前,电机制造厂在生产电机时,电机定转子的冲片冲压加工工序是必不可少的,在硅钢卷材进行加工成电机冲片的时候,一般采用的是冲压加工工艺,在加工过程中通过液压机进行冲压加工,从而将硅钢卷材加工成电机冲片产品。
[0003] 中国专利:CN117013772B,其公布了电机定转子冲片的加工装置,该加工装置通过将毛坯板件置于工作台任一侧的入料口内部,然后通过输送滚筒对其进行支撑,从而便于对毛坯板件进行输送,在输送的同时通过驱动装置带动冲压件对毛坯板件进行冲压,在驱动装置带动冲压件运动的同时,冲压件会带动间歇性推送装置对毛坯板件进行输送,与此同时还会带动卸料装置将冲压好的金属板件推送出去,便于人们收集,上述装置可通过对卷材进行连续冲压,使得可连续冲压金属板件,但在冲压完毕将板件推送出去后,需要人工将其转运至后续的加工工位进行处理,该种加工方式自动化程度较低、工作人员劳动强度高,且加工效率较低。
[0004] 同时现有定转子加工装置在对定转子冲压完毕后,大多是将定转子堆积在存放箱内,使得在对定转子进行组装时,由于定转子堆积较为混乱,使得工人需要花费较多时间整理,从而影响生产效率。
[0005] 基于此,现在提供用于电机定转子冲片的加工装置及方法,可以消除现有装置存在的弊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
[0035]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15所示,用于电机定转子冲片的加工装置,包括第一冲制刀具11和第二冲制刀具57,两个所述第一冲制刀具11和第二冲制刀具57分别固定设在第一安装板15和第二安装板底端,所述第一安装板15和第二安装板分别固定设在第一液压缸17和第二液压缸56输出端,所述第一液压缸17和第二液压缸56分别固定设在固定箱16和液压台架上端安装孔内,所述固定箱16固定设在加工台体20上端,所述加工台体20上端安装槽内与第一冲制刀具11位置对应处固定设有第一冲制模具19,所述加工台体20一侧两个第一固定架上设有放料辊21,所述加工台体20另一侧两个第二固定架上转动设有限位辊24,一个所述固定架一端滑动设在加工台体20一侧导向滑杆内部,所述限位辊24上套接设有收料转轴23,所述加工台体20上端两侧分别转动设有导向辊和传输辊22,所述第一安装板15一侧设有用于带动传输辊22和限位辊24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加工台体20内部设有用于对定转子原料进行转运的第一转运机构,所述第二冲制刀具57下方设有用于对定转子原料进行转运的第二转运机构,通过驱动机构便于带动传输辊22和收料转轴23转动使得对放料辊
21上卷材进行展开输送和收卷,第一转运机构便于对定转子原料进行转运传输,第二转运机构便于将定转子原料传输至第二冲制刀具57下方进行加工,同时便于对定转子进行分别收集;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单向摩擦轮25,所述单向摩擦轮25转动设在传输辊22一侧转动轴上,所述单向摩擦轮25内侧对称紧贴设有圆形限位板,所述圆形限位板固定设在传输辊
22一侧转动轴上,所述单向摩擦轮25内侧固定设有若干个棘齿26,两个所述圆形限位板之间固定轴上与棘齿26位置对应处转动设有棘爪27,所述棘爪27内侧与扭簧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扭簧另一端与固定轴固定连接,所述传输辊22一侧转动轴上与棘爪27一侧位置对应处固定设有止动板,所述单向摩擦轮25上摩擦设有摩擦板,所述摩擦板固定设在安装架28内侧,所述安装架28固定设在第一安装板15一侧,所述传输辊22一侧转动轴上第一锥形摩擦轮与第一传动轴一端第二锥形摩擦轮摩擦配合,所述第一传动轴上转动设有若干个第一转动板,所述第一转动板固定设在加工台体20上端,所述第一传动轴一端滑动设有第一套轴
29,所述第一套轴29与第一传动轴一端通过花键配合连接,所述第一套轴29一端与第一传动轴一端之间固定设有第二复位弹簧30,所述第一套轴29一端第三锥形摩擦轮与第二套轴一端第四锥形摩擦轮31摩擦配合,所述第二套轴滑动设在限位辊24一侧转动轴上,所述第二套轴与限位辊24一侧转动轴一端通过花键配合连接,所述第二套轴一端与限位辊24一侧转动轴上固定圆板一侧之间固定设有第一拉簧32,使用时,当需要对放料辊21上卷材进行输送时,将卷材一端固定在收料转轴23上,随后第一液压缸17输出端带动第一冲制刀具11对卷材进行冲压从而得到定转子原料,同时第一安装板15通过安装架28带动摩擦板移动,摩擦板一侧与单向摩擦轮25摩擦接触时,单向摩擦轮25带动若干个棘齿26转动,棘齿26拨动棘爪27转动,由于棘爪27一侧未设有止动板,使得传输辊22不跟随单向摩擦轮25转动,随后第一液压缸17输出端带动第一冲制刀具11回到初始位置,第一冲制刀具11一端脱离卷材时,摩擦板再次与单向摩擦轮25接触,由于棘爪27另一侧设有止动板,从而使得传输辊22跟随单向摩擦轮25转动,传输辊22上设有防滑层,从而使得传输辊22拉动卷材移动,同时传输辊22一侧转动轴通过第一传动轴和第一套轴29带动限位辊24转动,限位辊24带动收料转轴
23转动,从而对使用后的卷材进行收卷,值得注意的是,加工台体20上端可为光滑设置,也可在加工台体20上端设置若干个转动辊,可以根据使用选用其余方式,以便传输辊22可以拉动放料辊21上的卷材展开,所述限位辊24一端设有用于使收料转轴23均匀对卷材进行收卷的调速组件。
[0036] 所述调速组件包括限位辊24,所述限位辊24转动设在第二弹簧伸缩杆36输出端上,所述第二弹簧伸缩杆36固定设在一个第二固定架一侧安装孔内,所述第一转动轮33转动轴上固定设有顶杆34,所述顶杆34一端紧贴设有第一导向块35,所述第一导向块35固定设在第二转动板上,所述第二转动板转动设在第二套轴上,所述第二转动板一侧与伸缩杆37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37固定设在第二弹簧伸缩杆36上端,所述顶杆34一端设有滚珠,使用时,将卷材一端固定设在收料转轴23上,并拉动第二弹簧伸缩杆36输出端,使得第一转动轮33与卷材外侧紧贴,随着收料转轴23收卷卷材增加,卷材直径也随之增加,同时第一转动轮33带动第二弹簧伸缩杆36输出端和顶杆34移动,顶杆34移动时,顶杆34在第一导向块35斜面处滑动,从而通过第二转动板推动第二套轴移动,第二套轴带动第四锥形摩擦轮31移动,第四锥形摩擦轮31推动第三锥形摩擦轮滑动,第三锥形摩擦轮带动第一套轴
29在第一传动轴一端滑动,通过改变第四锥形摩擦轮31与第三锥形摩擦轮接触直径,从而降低收料转轴23转动速度,使得收料转轴23对卷材进行均匀收卷。
[0037] 所述第一转运机构包括转动壳42,两个所述转动壳42均固定设在与第一冲制刀具11位置对应处安装轴上,所述安装轴转动设在加工台体20内部安装孔内,所述转动壳42上等间距固定设有若干个第二冲制模具40,所述第二冲制模具40底端连通设有下料管41,所述加工台体20内部上端与下料管41一端位置对应处固定设有导料板43,所述加工台体20内部与导料板43一端下方位置对应处固定设有第一收集箱44,所述加工台体20内部上端与若干个第二冲制模具40位置对应处固定设有挡料板,所述挡料板呈弧形设置,所述挡料板一端处固定设有下料板45,所述下料板45固定设在加工台体20内部,所述下料板45底端与下料板45上两个出料孔位置对应处均固定设有第一限位管,所述第一冲制刀具11内部滑动设有滑动板12,所述滑动板12上端与第一冲制刀具11内部上端之间固定设有第一复位弹簧
13,所述第一冲制刀具11内部上端固定设有轴孔刀具14,所述加工台体20一侧设有用于带动安装轴转动的联动组件,使用时,当第一冲制刀具11通过第一冲制模具19对卷材进行冲压后得到定转子原料,随后第一液压缸17输出端继续带动第一冲制刀具11移动,使得定转子原料掉落至第二冲制模具40上端,随后通过轴孔刀具14对定转子原料中心处冲压轴孔,随后第一液压缸17带动第一冲制刀具11回到初始位置,同时在滑动板12和第一复位弹簧13的作用下,防止定转子原料跟随第一冲制刀具11移动,随后通过联动组件带动转动壳42转动,从而对第二冲制模具40进行切换,同时被冲压后的废料通过下料管41排入至导料板43内部,由于导料板43呈倾斜设置,使得废料掉落至第一收集箱44内部进行收集,装载有定转子原料的第二冲制模具40在挡板的作用下使得原料始终处于第二冲制模具40内部,当原料跟随第二冲制模具40转动至下料板45上方出料孔处时,定转子原料从第二冲制模具40内部掉落。
[0038] 所述联动组件包括蜗轮38,所述蜗轮38固定设在安装轴一端,所述蜗轮38上啮合设有蜗杆39,所述蜗杆39两端转动轴上均转动设有第三转动板,所述第三转动板固定设在加工台体20一侧,所述蜗杆39一端第一从动轮通过第一皮带与第二传动轴一端第一主动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上转动设有若干个第四转动板,所述第四转动板固定设在加工台体20一侧,所述第二传动轴一端第五锥形摩擦轮与传输辊22一侧转动轴上第一锥形摩擦轮摩擦配合,使用时,当传输辊22转动时,传输辊22一侧转动轴通过第一锥形摩擦轮带动第二传动轴转动,第二传动轴通过第一皮带带动蜗杆39转动,蜗杆39与蜗轮38相互啮合转动,从而使得蜗轮38带动安装轴转动固定角度。
[0039] 所述第二转运机构包括传输带52,所述传输带52设置在第二冲制刀具57下方,所述传输带52两端分别设有驱动辊和传动辊,所述驱动辊和传动辊两端转动轴分别固定设在两个安装撑板53两端安装孔内,所述安装撑板53底端固定设有若干个支撑腿,所述传输带52上等间距固定设有若干组放置部件,一组所述放置部件由第三冲制模具46和第四冲制模具47组成,所述第三冲制模具46和第四冲制模具47底端固定连接板与传输带52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冲制模具46和第四冲制模具47底端均对称设有辅助支腿,所述第三冲制模具46和第四冲制模具47两侧安装槽内均滑动设有滑动模具板48,所述第三冲制模具46和第四冲制模具47内部滑动模具板48一侧分别通过两个和一个第二拉簧49与第三冲制模具46和第四冲制模具47连接,所述驱动辊一侧转到轴与传动箱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传动箱固定设在一个安装撑板53一侧,所述传动箱输入端与安装撑板53一侧第一电动机54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箱16一侧固定设有第一行程开关55,所述第一安装板15一侧与第一行程开关
55位置对应处设有触发板,所述第一行程开关55与第一电动机54电性连接,两个所述安装撑板53之间与第二冲制刀具57位置对应处固定设有若干个固定撑板58,一个所述安装撑板
53一侧矩形穿孔内与第二冲制刀具57位置对应处设有第二收集箱59,使用时,当第一冲制刀具11对定转子原料轴孔冲压完毕回到初始位置时,摩擦板带动单向摩擦轮25转动,单向摩擦轮25带动转动壳42转动使得原料通过下料板45底端第一限位管掉落至一组放置部件内,随后第一液压缸17再次带动第一冲制刀具11进行冲压使得触发板触碰第一行程开关55时,第一电动机54输出端带动驱动辊转动,使得驱动辊带动传输带52转动,使得对下料板45下方放置部件进行切换,随后定转子原料跟随放置部件移动至第二冲制刀具57下方时,第二液压缸56输出端带动第二冲制刀具57对原料进行冲压,从而将原料冲压出定子和转子,同时固定撑板58可对放置部件进行支撑,被冲压后的废料掉落至第二收集箱59内部进行收集,同时第一液压缸17带动第一冲制刀具11回到初始位置。
[0040] 所述第一安装板15底端固定设有若干个第一弹簧伸缩杆18,所述第一弹簧伸缩杆18输出端均固定设有挤压板,使用时,便于使得卷材传输至第一冲制刀具11下方后,第一液压缸17带动第一冲制刀具11对卷材进行冲压前,挤压板首先与卷材接触,随后使得第一弹簧伸缩杆18输出端伸缩,从而使得卷材展平。
实施例2
[0041]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一个所述安装撑板53一侧与两组放置部件位置对应处均固定设有支撑架63,所述支撑架63上端与第三冲制模具46和第四冲制模具47位置对应处安装孔内均转动设有转动盘62,所述转动盘62上端固定设有若干个限位柱64,所述第三冲制模具46和第四冲制模具47底端均固定设有第二限位管,所述传输带52上与第二限位管位置对应处均固定设有圆形穿孔,所述第三冲制模具46内部滑动模具板48底端一侧均转动设有第二转动轮51,两个所述安装撑板53上端与第三冲制模具46所在转动盘62对应处分别对称设有第二导向块60和第三导向块61,所述第三冲制模具46内部滑动模具板48一侧均固定设有联动板50,所述第四冲制模具47所在滑动模具板48一侧与联动板50对应处均设有连接槽,一个所述安装撑板53一侧设有用于带动若干个转动盘62转动进行切换的切换组件,使用时,当第三冲制模具46和第四冲制模具47内部定转子原料被第二冲制刀具57冲压成定子冲片和转子冲片后,定子冲片和转子冲片跟随第三冲制模具46和第四冲制模具47移动,当传输带52带动第三冲制模具46和第四冲制模具47移动至第二导向块60位置处时,第三冲制模具46内部滑动模具板48底端第二转动轮51与第二导向块60斜面处紧贴,随着传输带52带动第三冲制模具46移动,使得第三冲制模具46内部两个滑动模具板48打开,在联动板50的作用下使得第四冲制模具47内部两个滑动模具板48跟随移动,当第三冲制模具46和第四冲制模具47移动至转动盘62位置对应处时,两个转动盘62上端其中一个限位柱64与第三冲制模具46和第四冲制模具47同轴,同时两个滑动模具板48打开的间距使得转子冲片掉落,在第二限位管的作用下使得转子冲片掉落至转动盘62上端,在限位柱64的作用下使得对转子冲片进行整理收集,随后传输带52再次移动时,使得只带有定子冲片的第三冲制模具46和第四冲制模具47跟随传输带52移动,当第二转动轮51与第三导向块61斜面处接触并继续移动时,使得两个滑动模具板48再次打开,第三冲制模具46和第四冲制模具47再次移动至另两个转动盘62上端时,使得定子冲片掉落在转动盘62上端,随后在第二拉簧49的作用下使得两个滑动模具板48回到初始位置,同时通过切换组件使得转动盘62上方第三冲制模具46和第四冲制模具47切换时,转动盘62同时对限位柱64进行切换。
[0042] 所述切换组件包括第六锥形摩擦轮65,所述第六锥形摩擦轮65固定设在转动盘62底端转动轴上,所述第六锥形摩擦轮65上均摩擦设有第七锥形摩擦轮,所述第七锥形摩擦轮固定设在第四传动轴一端,所述第四传动轴另一端固定设有第八锥形摩擦轮,所述第四传动轴上转动设有若干个第五转动板,所述第五转动板固定设在支撑架63上端,两个所述第八锥形摩擦轮均与一个第九锥形摩擦轮摩擦设置,所述第九锥形摩擦轮固定设在第三传动轴66一端,所述第三传动轴66上转动设有第六转动板,所述第六转动板固定设在支撑架63上端,所述第三传动轴66另一端均固定设有第二从动轮,两个所述第三传动轴66一端第二从动轮分别通过第二皮带和第三皮带与第二电动机67输出端两个第二主动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电动机67固定设在一个安装撑板53一侧,所述液压台架一侧与第二连接板位置对应处固定设有第二行程开关68,所述第二行程开关68与第二电动机67电性连接,使用时,当第二液压缸56输出端通过第二连接板带动第二冲制刀具57对定转子原料进行冲压时,第二连接板对第二行程开关68进行按压,使得第二行程开关68控制第二电动机67启动,第二电动机67输出端通过第二皮带和第三皮带分别带动两个第三传动轴66转动,第三传动轴66通过第九锥形摩擦轮带动两个第四传动轴转动,两个第四传动轴分别带动转动盘62转动,从而对转动盘62上端限位柱64进行切换。
[0043] 上述实施例公布了用于电机定转子冲片的加工装置,其中,在对定转子冲片进行加工时,将卷绕有卷材的放料辊21放置在第一固定架上,将卷材一端固定在收料转轴23上,随后第一液压缸17输出端带动第一冲制刀具11对卷材进行冲压,第一液压缸17带动第一冲制刀具11对卷材进行冲压前,挤压板首先与卷材接触,随后使得第一弹簧伸缩杆18输出端伸缩,从而使得卷材展平,随后第一冲制刀具11对卷材进行冲压得到定转子原料,第一液压缸17输出端继续带动第一冲制刀具11移动,使得定转子原料掉落至第二冲制模具40上端,随后通过轴孔刀具14对定转子原料中心处冲压轴孔,随后第一液压缸17带动第一冲制刀具11回到初始位置,同时第一安装板15通过安装架28带动摩擦板移动,摩擦板一侧与单向摩擦轮25摩擦接触时,单向摩擦轮25带动传输辊22转动,传输辊22拉动卷材移动,同时传输辊
22一侧转动轴通过第一传动轴和第一套轴29带动限位辊24转动,限位辊24带动收料转轴23转动对使用后的卷材进行收卷,同时传输辊22一侧转动轴通过第一锥形摩擦轮带动第二传动轴转动,第二传动轴通过第一皮带带动蜗杆39转动,蜗杆39与蜗轮38相互啮合转动,从而使得蜗轮38带动安装轴转动固定角度对第二冲制模具40进行切换,装载有定转子原料的第二冲制模具40在挡板的作用下使得原料始终处于第二冲制模具40内部,原料跟随第二冲制模具40转动至下料板45上方出料孔处时,定转子原料从第二冲制模具40内部掉落,通过下料板45底端第一限位管掉落至一组放置部件内,随后第一液压缸17再次带动第一冲制刀具
11进行冲压使得触发板触碰第一行程开关55时,第一电动机54输出端带动驱动辊转动,使得驱动辊带动传输带52转动,使得对下料板45下方放置部件进行切换,随后定转子原料跟随放置部件移动至第二冲制刀具57下方时,第二液压缸56输出端带动第二冲制刀具57对原料进行冲压,从而将原料冲压出定子和转子,同时固定撑板58可对放置部件进行支撑,被冲压后的废料掉落至第二收集箱59内部进行收集,同时第一液压缸17带动第一冲制刀具11回到初始位置,第三冲制模具46和第四冲制模具47内部定转子原料被第二冲制刀具57冲压成定子冲片和转子冲片后,定子冲片和转子冲片跟随第三冲制模具46和第四冲制模具47移动,当传输带52带动第三冲制模具46和第四冲制模具47移动至第二导向块60位置处时,第三冲制模具46内部滑动模具板48底端第二转动轮51与第二导向块60斜面处紧贴,随着传输带52带动第三冲制模具46移动,使得第三冲制模具46内部两个滑动模具板48打开,在联动板50的作用下使得第四冲制模具47内部两个滑动模具板48跟随移动,当第三冲制模具46和第四冲制模具47移动至转动盘62位置对应处时,两个转动盘62上端其中一个限位柱64与第三冲制模具46和第四冲制模具47同轴,同时两个滑动模具板48打开的间距使得转子冲片掉落,在第二限位管的作用下使得转子冲片掉落至转动盘62上端,在限位柱64的作用下使得对转子冲片进行整理收集,随后传输带52再次移动时,使得只带有定子冲片的第三冲制模具46和第四冲制模具47跟随传输带52移动,当第二转动轮51与第三导向块61斜面处接触并继续移动时,使得两个滑动模具板48再次打开,第三冲制模具46和第四冲制模具47再次移动至另两个转动盘62上端时,使得定子冲片掉落在转动盘62上端,随后在第二拉簧49的作用下使得两个滑动模具板48回到初始位置,第二液压缸56输出端通过第二连接板带动第二冲制刀具57对定转子原料进行冲压时,第二连接板对第二行程开关68进行按压,使得第二行程开关68控制第二电动机67启动,第二电动机67输出端通过第二皮带和第三皮带分别带动两个第三传动轴66转动,第三传动轴66通过第九锥形摩擦轮带动两个第四传动轴转动,两个第四传动轴分别带动转动盘62转动,从而对转动盘62上端限位柱64进行切换。
[0044]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