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打磨设备

打磨设备实质审查 发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风电设备维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打磨设备。

相关背景技术

[0002] 随着风电叶片长度的不断增加,传统的玻纤主梁的强度已无法满足大型风电叶片的结构设计需求。目前,大型风电叶片主要采用拉挤片材作为叶片主梁。由于拉挤片材为堆叠结构,在其与叶片壳体一体灌注的过程中,会出现层间灌注不良等缺陷。
[0003] 在传统主梁维修过程中,行业内普遍采用人工方式对主梁的缺陷位置进行打磨处理。在缺陷位置周围需要进行斜坡打磨,但由于采用手工打磨方式,斜坡的质量无法控制。且打磨片为圆形结构,打磨边口直线度无法保证。同时,打磨产生的粉尘量巨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并对操作人员的健康造成危害。
[0004] 因此,亟需一种打磨设备,以解决以上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0037]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38]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9]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左”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0040]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41] 图1示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打磨设备的主视图;图2示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打磨设备的侧视图;图3示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打磨设备的俯视图;
[0042] 图4示出图3中A‑A向的剖视图;图5示出图3中B‑B向的剖视图。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打磨设备,该打磨设备包括支架机构1、第一进给机构2、第二进给机构3、打磨机构4以及高度测量机构5。
[0043] 在以下说明中,根据必要使用XYZ直角坐标系,一边参照该XYZ直角坐标系,一边对各个构件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一进给机构2的长度方向设为X方向,将与X方向正交的方向(第二进给机构3的动作方向)设为Y方向,将与X方向以及Y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Z方向。
[0044] 具体地,该支架机构1架设于待打磨部件上方,包括支撑架体11和多个支脚12。在本实施例中,该支架机构1包括四个支脚12。该支撑架体11平行于X方向设置,四个该支脚12呈矩形阵列布置,均布于该支撑架体11的底部。该第一进给机构2设置于支撑架体11上,该高度测量机构5为四个,四个高度测量机构5分别安装于该支撑架体11的四个顶角位置。
[0045] 再为具体地,该高度测量机构5包括固定架51和数显游标卡尺52。所述固定架51固连于支撑架体11,所述数显游标卡尺52插设于所述固定架51,被配置为测量待打磨部件的待打磨面的高度。
[0046] 更为具体地,该支脚12的高度能够调节。通过调节支脚12的高度,进而能够调节支架机构1的高度。在数显游标卡尺52测量的过程中,同时对支脚12的高度进行调节,进而使支架机构1的高度符合待打磨部件的打磨斜坡或沟槽深度要求。
[0047] 更为具体地,该支架机构1还包括多个吊装环14。多个该吊装环14矩形阵列设置,均匀布置在支撑架体11的顶部的四个顶角处。该吊装环14能够连接于吊装设备,便于利用吊装设备对该打磨设备进行吊装。
[0048] 继续参照图1‑图5,该第一进给机构2包括沿X方向设置的导轨组件21和滑动连接于该导轨组件21的移栽组件22。导轨组件21架设于该支撑架体11的顶部,移栽组件22能够沿导轨组件21进行移动。
[0049] 具体地,参照图3,该导轨组件21包括相互平行并沿Y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一导轨211和第二导轨212。该移栽组件22包括连接件221和多个滑块222。该连接件221跨设于该第一导轨211和该第二导轨212,多个该滑块222均布于该连接件221的相对两侧部,并滑动连接于该第一导轨211或该第二导轨212,该打磨机构4连接于该连接件221。也就是说,该连接件221能够在移栽组件22和打磨机构4之间建立连接,使该移栽组件22能够带动打磨机构4沿第一导轨211和第二导轨212进行移动,进而改变打磨机构4在X方向上的位置。
[0050] 再为具体地,该第一进给机构2还包括第一丝杠组件23,该第一丝杠组件23平行于X方向设置,并位于第一导轨211和第二导轨212之间,如图3所示。该第一丝杠组件23螺旋贯穿该移栽组件22,由于移栽组件22通过多个滑块222与第一导轨211和第二导轨212的配合形成导向,当该第一丝杠组件23绕其自身轴线转动时,第一丝杠组件23能够带动该移栽组件22沿该第一导轨211和第二导轨212移动。
[0051] 更为具体地,该支架机构1还包括两个轴承座13。两个轴承座13间隔布置于支撑架体11在X方向上的两端的顶部,第一丝杠组件23贯穿于两个轴承座13中。该轴承座13能够为第一丝杠组件23提供可靠支撑,且提高了第一丝杠组件23的转动可靠性。
[0052] 可选地,该第一进给机构2还包括第一驱动部24。该第一驱动部24设置于该第一丝杠组件23的端部,该第一驱动部24能够驱动该第一丝杠组件23旋转。该第一驱动部24可以是转盘结构,该转盘结构同轴固连于第一丝杠组件23的端部,通过人力转动该转盘结构,即可带动第一丝杠组件23进行旋转。在其他实施例中,该第一驱动部24也可以选择伺服电机,该伺服电机与控制器电连接,通过利用该控制器控制伺服电机的轴向进给速度,可高效准确地实现第一丝杠组件23的旋转,以控制移栽组件22在X方向上的移动速度和移动距离。
[0053] 继续参照图1‑图5,该第二进给机构3安装于该移栽组件22,打磨机构4连接于第二进给机构3,利用该第二进给机构3的动作,即可实现打磨机构4在Z方向上的位置调整。
[0054] 具体地,参照图3和图4,该第二进给机构3包括导向轨31、升降件32和升降滑块35和第二丝杠组件33。该导向轨31平行于Z方向利用螺栓固定设置该连接件221,该升降件32滑动连接于该导向轨31,该打磨机构4连接于该升降件32的底部。在本实施例中,该导向轨31为燕尾槽导轨,该升降件32正对该燕尾槽导轨的一侧开设燕尾槽滑槽,该升降滑块35固连于升降件32的侧部,该第二丝杠组件33平行于Z方向设置,螺旋穿设于升降滑块35中。当第二丝杠组件33绕其自身轴线转动时,能够带动升降滑块35以及固连于升降滑块35侧部的升降件32沿该导向轨31滑动,进而在Z方向上调节打磨机构4的位置。
[0055] 再为具体地,参照图3和图4,该连接件221包括两个滑块底板2211和磨轮底板2212。两个该滑块底板2211均平行于Y方向设置,并沿X方向间隔布置,每个滑块底板2211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滑块222。该磨轮底板2212位于两个该滑块底板2211之间的间隙中,并通过L形板件固连于升降件32背离升降滑块35的侧部。该打磨机构4安装于磨轮底板2212的下侧部。
[0056] 更为具体地,该第二进给机构3还包括第二驱动部34,该第二驱动部34设置于该第二丝杠组件33远离该升降滑块35的端部。该第二驱动部34能够驱动该第二丝杠组件33旋转。该第二驱动部34可以是转向盘,该转向盘同轴固连于第二丝杠组件33的端部,通过人力转动该转向盘,即可带动于第二丝杠组件33进行旋转。在其他实施例中,该第二驱动部34也可以选择伺服电机,该伺服电机与控制器电连接,通过利用该控制器控制伺服电机的轴向进给速度,可高效准确地实现第二丝杠组件33的旋转,以控制打磨机构4在Z方向上的移动速度和移动距离。
[0057] 继续参照图1‑图5,该打磨机构4包括磨轮防护罩41、打磨轮42、驱动组件43和传动组件44。该磨轮防护罩41磨轮底板2212的下侧部,并罩设于该打磨轮42上方。该驱动组件43通过异形支架连接于磨轮底板2212的上端面,且驱动组件43连接于升降件32背离升降滑块35的侧部。该驱动组件43通过该传动组件44连接于该打磨轮42的转轴421,该转轴421平行于Y方向设置,转动连接于该磨轮防护罩41。该驱动组件43可以选用现有技术中的电机,其通过传动组件44对打磨轮42进行控制。该打磨轮42为金刚石磨轮。打磨轮42的直径为
150mm,表面粒径为60目,转速为750rpm。
[0058] 具体地,该传动组件44包括第一多契带轮441、第二多契带轮442和多契带443。该第一多契带轮441同轴设置于该驱动组件43的输出端,该第二多契带轮442同轴设置于该转轴421。该多契带443套设于该第一多契带轮441和该第二多契带轮442的外部,该第一多契带轮441和该第二多契带轮442分别啮合于该多契带443的内部。通过该传动组件44,能够将驱动组件43的输出端的转动传递至转轴421。
[0059] 再为具体地,该传动组件44还包括保护罩444,该保护罩444罩设于第一多契带轮441、第二多契带轮442和多契带443外部,以便对其形成保护。
[0060] 本实施例提供的打磨设备的使用步骤如下:
[0061] 步骤一、利用吊装设备将打磨设备吊装至风力叶片上,并通过紧绳器将打磨设备固定在风力叶片表面;
[0062] 步骤二、利用高度测量机构5测量待打磨部件的待打磨面的高度,对支脚12的高度进行调节,支架机构1的高度符合待打磨部件的打磨斜坡或沟槽深度要求;
[0063] 步骤三、启动驱动组件43,并调节第二进给机构3,使打磨轮42磨削待打磨面;
[0064] 步骤四、调节第一进给机构2,使打磨轮42沿X方向移动,即沿风力叶片的长度方向移动,直至打磨结束。
[0065]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