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4比1电梯曳引系统

4比1电梯曳引系统实质审查 发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4比1电梯曳引系统。

相关背景技术

[0002] 随着国家产品集群政策推进、物流地产大力发展,近年货梯市场需求量增长明显。同时,货梯中配置PM曳引机的需求也逐渐增加。曳引比2:1的曳引系统应用已非常广发,大载重高速度的曳引机的成本高,技术难度大。提高系统的曳引比可以降低系统对PM曳引机性能的要求。
[0003] 公开文献CN212127186U提供了一种结构紧凑且承重强的4比1无副梁电梯结构。其技术方案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0004] 一、绳轮系统配置有导向轮,减小了曳引轮的包角,曳引能力弱,容易打滑,并且系统轮系结构复杂,轮系的制造和安装成本高,同时,导向轮通常是引发振动的源头,因此系统稳定系较差;因为结构中有导向轮,因此曳引机安装位置需要抬高,需要额外设置加高台,导致成本增加、机房高度要求增大。
[0005] 二、轿厢侧反绳轮只有一个,当轿厢宽度变大时,曳引轮和导向轮之间的间距会相应变大,此时曳引轮包角进一步减小,可能存在某些情况下曳引能力不满足;同理,曳引轮和导向轮的间距会根据轿厢宽度变化而变化,造成曳引机座结构根据轿厢宽度跟随变化,因此物料繁杂。
[0006] 三、虽然该技术方案中无对重承重主梁,但对重绳头的位置设置在主承重梁投影范围之外,同时还需要4根增强槽钢,进一步造成结构复杂化,增加了制造和安装成本,更重要的,其所述增强槽钢突出主承重梁的悬臂作为对重侧绳头板的安装位置,是一种不稳定的悬臂结构,存在倾覆的危险。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技术效果。本发明还可以通过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加以应用,在没有背离发明总的设计思路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本发明下述示例性实施例可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得本发明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具体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
[0038] 实施例1
[0039]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4比1电梯曳引系统,包括曳引机12、轿厢9、对重10、承重组件和绳轮系统。
[0040] 曳引机12具有曳引轮3;绳轮系统包括轿厢侧反绳轮、对重侧反绳轮4、第一对重轮5、第二对重轮6、第一轿顶轮7、第二轿顶轮8、曳引钢丝绳11、对重侧绳头组件20和轿厢侧绳头组件15。在本实施例中轿厢侧反绳轮为两个,分别为第一轿厢侧反绳轮1和第二轿厢侧反绳轮2。
[0041] 承重组件包括第一承重梁16、第二承重梁17、曳引机安装梁19、对重侧反绳轮梁21以及轿厢侧绳头梁18。其中第一承重梁16和第二承重梁17平行设置,安装在机房内的承重结构上,起到主要承载作用;曳引机安装梁19和对重侧反绳轮梁21安装在第一承重梁16和第二承重梁17上,用于增强承载能力,同时,对重侧反绳轮梁21和其中一个曳引机安装梁19共同起到安装承载对重侧反绳轮4的作用;轿厢侧绳头梁18安装在第一承重梁16和第二承重梁17上,用于安装轿厢侧绳头组件15。
[0042] 第一轿厢侧反绳轮1和第二轿厢侧反绳轮2安装在第一承重梁16和第二承重梁17之间,第一轿厢侧反绳轮1和第二轿厢侧反绳轮2在径向上处于同一平面内,保证曳引钢丝绳11在运行时不产生额外的磨损。示例性的,第一轿厢侧反绳轮1和第二轿厢侧反绳轮2还可以包括反绳轮罩壳组件(图中未标示)可以对其起到保护作用;
[0043] 曳引机安装梁19具有两根,对重侧反绳轮4安装在对重侧反绳轮梁21和临近对重侧反绳轮梁21的其中一根曳引机安装梁19之间。示例性的,对重侧反绳轮4的轴线与第一轿厢侧反绳轮1和第二轿厢侧反绳轮2的轴线相垂直。示例性的,对重侧反绳轮4可以包括对重侧反绳轮罩壳组件(图中未标示)对其进行防护。
[0044] 第一轿顶轮7和第二轿顶轮8安装在轿厢9顶部,第一轿顶轮7和第二轿顶轮8与第一轿厢侧反绳轮1和第二轿厢侧反绳轮2在径向上处于同一平面内。
[0045] 第一对重轮5和第二对重轮6安装在对重10顶部,第一对重轮5和第二对重轮6的中轴线与对重导轨中心面呈40~45°夹角,大大缩减了对重装置外形尺寸,使土建布置更加紧凑。
[0046] 曳引机12安装在曳引机安装梁19上,示例性的,承重组件还可以包括曳引机座13和多个减震橡胶14,曳引机12通过曳引机座13安装在曳引机安装梁19上,多个减震橡胶14设置在曳引机座13和曳引机安装梁19之间。示例性的,曳引轮3在径向上与第一轿厢侧反绳轮1和第二轿厢侧反绳轮2处于同一平面内。
[0047] 轿厢侧绳头组件15固定安装在轿厢侧绳头梁18上,在竖直方向上轿厢侧绳头组件15的投影位于由第一承重梁16和第二承重梁17构成的投影面内,在竖直方向上由第一承重梁16和第二承重梁17构成的投影面如图2中的矩形ABCD。
[0048] 曳引钢丝绳11一般为多根,按如下方式悬挂:
[0049] 曳引钢丝绳11悬挂在曳引轮3上,曳引钢丝绳11用于悬吊轿厢9的一端向下直接绕过第一轿顶轮7然后向上从第二轿厢侧反绳轮2和第一轿厢侧反绳轮1上面绕过,再向下绕过第二轿顶轮8,再向上通过轿厢侧绳头组件15固定;
[0050] 曳引钢丝绳11用于悬吊对重10的另一端从另一侧向下绕过第一对重轮5然后向上从对重侧反绳轮4上面绕过,再向下绕过第二对重轮6,最后向上通过对重侧绳头组件20固定。
[0051] 本实施例的轿厢侧绳头组件15通过两根轿厢侧绳头梁18固定在第一承重梁16和第二承重梁17之间,对重侧绳头组件20则直接安装在第一承重梁16上,这种方式使得承重结构更加简单紧凑,简化了安装过程,降低了材料和制造成本。
[0052] 本实施例的曳引轮3和第一轿顶轮7之间的曳引钢丝绳以及曳引轮3与第二对重轮6之间的曳引钢丝绳在空间中近乎垂直,这是由于取消了导向轮结构,使得曳引轮3的钢丝绳包角达到170~190°,这对于提升系统的负载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同时,这种设计进一步简化了系统结构,对于载重要求高、机房空间紧凑的工况更加有利。
[0053] 以上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这些并非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做出许多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