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回收系统

回收系统实质审查 发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介入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回收系统。

相关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癌症发病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目前,在癌症治疗过程中,大约70%的病人需要使用放射治疗,其中约有40%的病人可以通过放射治疗实现根治,这使得放射治疗
在癌症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目前在业内存在一种较为精准的放射治疗,能够尽
量降低放射治疗对人体健康组织造成的伤害。这种方式是将放射性物质置于粒子支架内,
并将粒子支架送至病人体内的病变部位,从而针对病变组织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特别是
用于治疗食道癌、胆道癌等腔道癌症。待治疗结束,通过鞘芯拉动粒子支架回收至鞘管内,
并将内置有粒子支架的鞘管从体内取出。然而,相关技术中,鞘芯与粒子支架的连接结构牢
固性不足,在粒子支架被鞘芯拉动而运动时连接处可能出现松脱,导致粒子支架碰撞人体
组织管道而造成人体组织损伤。

具体实施方式

[0053]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
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
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54]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
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55]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
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
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56]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
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
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57]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
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
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
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58]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
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
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
方式。
[0059] 需要说明的是,在介入医疗器械领域,一般将植入人体或动物体内的医疗器械的距离操作者较近的一端称为“近端”,将距离操作者较远的一端称为“远端”,并依据此原理
定义医疗器械的任一部件的“近端”和“远端”。“轴向”一般是指医疗器械在被输送时的长度
方向,“径向”一般是指医疗器械的与其“轴向”垂直的方向,并依据此原理定义医疗器械的
任一部件的“轴向”和“径向”。在本申请附图中,“近端”即为附图所示视角下的右端,“远端”
即为附图所示视角下的左端。
[0060] 参阅图1至图2,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粒子支架200包括支架主体210,支架主体210抵持植入位置的组织管道100的内壁,组织管道100为肿瘤或病变所在的组织管道或最
靠近肿瘤位置的组织管道,依靠支架主体210和组织管道100间的摩擦力稳定的保持粒子支
架200锚定在病变部位。粒子支架200携带有放射性物质,可以对病变部位进行放射性治疗。
待治疗结束,通过回收装置将粒子支架200回收至鞘管,并将鞘管从体内取出。参阅图3至图
4,相关技术中,将粒子支架200从组织管道100内回收取出时,通常先将第一鞘管320送入组
织管道100内粒子支架200的近端一侧,再将第一鞘芯310送入第一鞘管320,使第一鞘芯310
穿过第一鞘管320后连接粒子支架200的近端。此后,拉动第一鞘芯310,便能带动粒子支架
200在组织管道100内由远端至近端运动,粒子支架200逐渐变形而进入第一鞘管320内,并
抵持于第一鞘管320的内壁,从而被稳定的回收在第一鞘管320内。当粒子支架200全部收入
第一鞘管320后,将第一鞘管320退出人体即可。然而,在此种回收方式中,即通过第一鞘芯
310拉动粒子支架200收入第一鞘管320的过程中,第一鞘芯310始终抵持于组织管道100的
内壁,会对组织管道100的内壁造成刮擦,容易造成组织管道100内壁损伤。
[0061] 参阅图5、图7、图9与图11,本申请中,回收系统包括粒子支架200与回收装置,粒子支架200用于置于组织管道100内,粒子支架200包括支架主体210、近端连接件220与远端连
接件230。支架主体210由空心管螺旋环绕而成,应当说明,空心管并不限定只能为螺旋状
态,支架主体210具有弹性以用于抵持于组织管道100的管壁,空心管的管腔用于容纳放射
性物质。支架主体210的近端连接有近端连接件220,支架主体210的远端连接有远端连接件
230。回收装置包括第一鞘管320、第一鞘芯310与第二鞘芯410,近端连接件220与第一鞘芯
310可拆卸连接,远端连接件230与第二鞘芯410可拆卸连接。对粒子支架200进行回收时,包
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将近端连接件220和远端连接件230分别连接第一鞘芯310和第二
鞘芯410后处于第一状态,第一状态下,近端连接件220能够被第一鞘芯310拉动而相对于远
端做远离运动,以缩小支架主体210的外径,带动支架主体210沿径向离开组织管道100。第
二状态下,第一鞘管320与外径缩小的支架主体210能够相对靠近以使粒子支架200进入第
一鞘管320内。
[0062] 具体地,第一状态下,当近端连接件220被第一鞘芯310拉动而相对于远端做远离运动时,支架主体210的近端与远端相对远离,使支架主体210被拉伸而弹性变形,螺旋状的
支架主体210的外径减小,支架主体210沿径向离开组织管道100。第二状态下,若支架主体
210的外径减小后仍然大于第一鞘管320的内径,则第一鞘管320与支架主体210相对移动过
程中,支架主体210会在第一鞘管320的管径限制下进一步弹性变形,从而进入第一鞘管320
内。进入第一鞘管320后,支架主体210会弹性抵持于第一鞘管320的内壁。若支架主体210的
外径减小后小于第一鞘管320的内径,则第一鞘管320与支架主体210相对移动过程中,支架
主体210能够直接进入第一鞘管320而不与第一鞘管320的内壁接触。第二状态下,当支架主
体210大部分进入第一鞘管320后,解除远端连接件230与第二鞘芯410的固定关系,并使第
一鞘管320与支架主体210继续相对靠近,将粒子支架200完全收入第一鞘管320。第二状态
下,第一鞘管320与支架主体210相对移动时,可以是第一鞘管320位置不变,第一鞘芯310与
第二鞘芯410同步朝第一鞘管320运动,从而使支架主体210朝第一鞘管320运动。或者,可以
是第一鞘芯310与第二鞘芯410位置不变,即支架主体210位置不变,第一鞘管320朝支架主
体210运动。或者,可以是第一鞘管320与支架主体210同时做靠近运动。
[0063] 本实施例中,第一状态下,支架主体210被拉伸而弹性变形,螺旋状的支架主体210的外径减小,因此,支架主体210与组织管道100的内壁的抵持力度变小,甚至与组织管道
100的内壁完全不接触。在此基础上,第二状态下,当支架主体210的外径减小后,第一鞘管
320与支架主体210相对移动过程中,若支架主体210进行运动,支架主体210对于组织管道
100内壁的刮擦力度减弱,甚至无刮擦,从而不易造成组织管道100的损伤。
[0064]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状态下,远端连接件230的位置不变。具体地,第一状态下,第二鞘芯410在组织管道100内的位置保持不变,从而使与第二鞘芯410连接的远端连接件
230在组织管道100内的位置不变。当近端连接件220被第一鞘芯310拉动时,粒子支架200的
远端位置被第二鞘芯410限制而不会随近端一起运动,则近端会逐渐远离远端,以拉伸支架
主体210变形,缩小支架主体210的外径。或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状态下,被第二鞘芯
410拉动的远端连接件230与被第一鞘芯310拉动的近端连接件220反向运动。具体地,第一
状态下,第二鞘芯410在组织管道100内朝远离远端的方向运动,第一鞘芯310在组织管道
100内朝远离近端的方向运动。因此,近端连接件220会被第一鞘芯310拉动而远离远端,同
时,远端连接件230会被第二鞘芯410拉动而远离近端,即粒子支架200的近端与远端同时反
向运动以增大近端与远端的间距,以拉伸支架主体210变形,缩小支架主体210的外径。
[0065]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状态下,近端相对于远端做远离运动直至支架主体210呈直管状。如前所述,在第一状态下,支架主体210的近端与远端相对远离,从而使支架主体210
被拉伸而弹性变形,螺旋状的支架主体210的外径减小,支架主体210与组织管道100的内壁
的抵持力度变小,甚至与组织管道100的内壁完全不接触。优选为拉伸变形程度较大,将支
架主体210由螺旋状拉至直管状,使其与组织管道100的内壁完全不接触。如此设置后,第二
状态下,第一鞘管320与支架主体210相对移动过程中,若支架主体210进行移动,支架主体
210将不会与组织管道100内壁接触,从而不会刮擦组织管道100内壁造成损伤。
[0066] 参阅图5至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鞘芯310位于粒子支架200的近端一侧,第二鞘芯410位于粒子支架200的远端一侧。具体地,第一鞘芯310与第二鞘芯410分别从人体的
不同位置进入体内,例如,其中一个从腿部进入,另一个从颈部进入。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
中,回收装置还包括第二鞘管420,第一鞘管320、粒子支架200、第二鞘管420沿自近端到远
端的方向排布,穿过第一鞘管320的第一鞘芯310与近端连接件220连接,穿过第二鞘管420
的第二鞘芯410与远端连接件230连接。具体地,第一鞘管320与第二鞘管420分别从人体的
不同位置进入体内,第一鞘芯310穿过第一鞘管320后可拆卸连接于近端连接件220,第二鞘
芯410穿过第二鞘管420后可拆卸连接于远端连接件230。第一状态下,若需要粒子支架200
的近端与远端同时反向运动以拉伸支架主体210,则第一鞘芯310与第二鞘芯410同步反向
运动即可,即第一鞘芯310与第二鞘芯410二者分别沿各自伸入人体方向的反向运动即可。
[0067] 参阅图7、图9与图11,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鞘芯310与第二鞘芯410均位于粒子支架200的近端一侧。具体地,第一鞘芯310与第二鞘芯410可以从人体的同一位置进入体
内,例如,均从腿部进入,或者,均从颈部进入。从同一位置进入体内可以使操作更加便利,
需要在人体开设的创口数量也更少。
[0068] 参阅图7至图8,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回收装置还包括第二鞘管420,远端连接件230朝向近端,第一鞘管320与第二鞘管420位于粒子支架200的近端一侧,且第一鞘管320
与第二鞘管420沿粒子支架200的径向排布,穿过第一鞘管320的第一鞘芯310与近端连接件
220连接,穿过第二鞘管420的第二鞘芯410与远端连接件230连接。具体地,第一鞘管320与
第二鞘管420从同一位置伸入组织管道100内,第一鞘芯310穿过第一鞘管320后可拆卸连接
于近端连接件220,第二鞘芯410穿过第二鞘管420后可拆卸连接于远端连接件230。远端连
接件230上用于与第二鞘芯410连接的位置朝向近端,以使得从近端一侧伸入的第二鞘芯
410能够与远端连接件230可拆卸连接。第一状态下,若需要粒子支架200的近端与远端同时
反向运动以拉伸支架主体210,则第一鞘芯310与第二鞘芯410同步反向运动即可,即第一鞘
芯310沿伸入人体方向的反向运动,第二鞘芯410沿伸入人体方向运动。
[0069]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鞘管320与第二鞘管420连为一体以形成鞘管组件。具体地,第一鞘管320与第二鞘管420固定连接为一体,或者,二者直接一体成型为一个部件。二者连
为一体后,二者的内腔可以依然处于分隔状态,或者,二者的内腔可以相互连通。如此设置
可以进一步简化回收装置的结构,同时简化操作步骤,无需向体内伸入两个独立的鞘管。
[0070] 参阅图9至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鞘管320与第二鞘管420连为一体以形成鞘管组件,并且第一鞘管320的内腔与第二鞘管420的内腔连通。鞘管组件还包括定位件500,
定位件500安装于鞘管组件内,定位件500上设有第一通孔510与第二通孔520,第一鞘芯310
穿过第一鞘管320与第一通孔510,且第一鞘芯310可以在第一通孔510内转动。第二鞘芯410
穿过第二鞘管420与第二通孔520,且第二鞘芯410可以在第二通孔520内转动。具体地,定位
件500安装于鞘管组件的内腔,且位于靠近粒子支架200的一端。具体地,定位件500一部分
位于第一鞘管320的内腔,一部分位于第二鞘管420的内腔,可以通过粘接、卡接或一体成型
等多种方式实现定位件500的安装。若第一鞘管320与第二鞘管420均呈圆管状,且二者通过
各自的侧壁连通,则形成的鞘管组件近似为空心的葫芦状或“8”字状,定位件500也设置为
对应的形状。当然,第一鞘管320与第二鞘管420也可以共同形成一个圆管状的鞘管组件,第
一鞘管320与第二鞘管420各占圆管的一半区域。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鞘管320与第二鞘
管420连为一体,可以进一步简化回收装置的结构,同时简化操作步骤,无需向体内伸入两
个独立的鞘管;同时,通过设置定位件500,可以对第一鞘芯310与第二鞘芯410进行限位,使
二者伸出鞘管组件后能够独立动作,不易相互碰撞缠绕而造成干扰。
[0071] 参阅图11至图12,在一些实施例中,远端连接件230朝向近端,第一鞘管320位于粒子支架200的近端一侧;穿过第一鞘管320的第一鞘芯310与近端连接件220连接,第一鞘芯
310具有沿轴向设置的第一通道,穿过第一通道的第二鞘芯410与远端连接件230连接。具体
地,第一鞘芯310同时当作第二鞘管420使用,第一鞘芯310上设置有沿轴向贯通的第一通
道,以供第二鞘芯410穿过。如此设置可以无需单独设置第二鞘管420,能够简化回收装置的
结构,同时简化操作步骤,无需向体内伸入两个独立的鞘管。
[0072] 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远端连接件230朝向近端,第一鞘管320位于粒子支架200的近端一侧;穿过第一鞘管320的第二鞘芯410与远端连接件230连接,第二鞘芯410具有沿
轴向设置的第二通道,穿过第二通道的第一鞘芯310与近端连接件220连接。具体地,第二鞘
芯410上设置有沿轴向贯通的第二通道,以供第一鞘芯310穿过。如此设置可以仅设置一个
鞘管,能够简化回收装置的结构,同时简化操作步骤,无需向体内伸入两个独立的部件。
[0073] 在一些实施例中,粒子支架200用于置于组织管道100内,粒子支架200包括支架主体210与连接组件,支架主体210由空心管螺旋环绕而成,支架主体210具有弹性以用于抵持
于组织管道100的管壁,空心管的管腔用于容纳放射性物质。连接组件包括连接于支架主体
210的近端的近端连接件220,以及连接于支架主体210的远端的远端连接件230,近端连接
件220用于与回收装置的第一鞘芯310连接,远端连接件230用于与回收装置的第二鞘芯410
连接。第一状态下,近端连接件220能够被第一鞘芯310拉动而相对于远端做远离运动,以缩
小支架主体210的外径。第二状态下,外径缩小的支架主体210能够与第一鞘管320相对移动
以使粒子支架200进入第一鞘管320内。本实施例中的粒子支架200即为前述回收系统的各
实施例中的粒子支架200。
[0074] 在一些实施例中,粒子支架200的回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75] S100将第一鞘芯310连接于粒子支架200的近端,并将第二鞘芯410连接于粒子支架200的远端;
[0076] S200至少通过第一鞘芯310拉动近端相对于远端做远离运动,以缩小呈螺旋状的粒子支架200的外径;
[0077] S300使粒子支架200与第一鞘管320相对靠近,直至粒子支架200进入第一鞘管320。
[0078] 具体的操作步骤可以参照前述各实施例进行。
[0079]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各实施例中提到的第一鞘芯310与第二鞘芯410各自穿过对应的鞘管时,鞘芯的径向尺寸小于所穿过的鞘管的径向尺寸,以保证鞘芯能够在鞘管内尽量
自由的穿插,不易被鞘管内壁摩擦阻碍。
[0080] 如前所述,需要将第一鞘芯310连接于近端连接件220,并将第二鞘芯410连接于远端连接件230,下面各实施例对第一鞘芯310与近端连接件220的连接结构进行介绍。
[0081] 参阅图14、图16、图18、图20、图22、图24、图26与图28,在一些实施例中,回收系统包括粒子支架200与回收装置,粒子支架200可以置于人体的组织管道100内,回收装置可以
用于将粒子支架200回收至对应的鞘管内。粒子支架200包括支架主体210与近端连接件
220,支架主体210由空心管螺旋环绕而成,支架主体210具有弹性以用于抵持于组织管道
100的管壁,空心管的管腔用于容纳放射性物质,支架主体210的近端连接有近端连接件
220。回收装置包括第一鞘管320、第一鞘芯310与第一固定件330,第一固定件330与第一鞘
芯310连接,第一鞘芯310穿过第一鞘管320,第一固定件330与近端连接件220连接。沿粒子
支架200的轴向,第一固定件330与近端连接件220中的一个至少部分伸入另一个,粒子支架
200能够被第一鞘芯310沿轴向拉动以收入第一鞘管320。
[0082] 具体地,第一固定件330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卡接、粘接、一体成型等方式固定安装于第一鞘芯310的端部。具体地,沿粒子支架200的轴向,第一固定件330与近端连接件220中
的一个部分伸入另一个,或者全部伸入另一个。本实施例中,沿粒子支架200的轴向,第一固
定件330与近端连接件220中的一个至少部分伸入另一个,即二者在轴向上存在重合区域。
当粒子支架200被第一鞘芯310沿轴向拉动时,这种伸入式连接结构可以尽量保证第一固定
件330与近端连接件220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强连接结构的牢固性,使粒子支架200不
易松脱,从而不易因掉落而碰撞组织管道100内壁造成组织管道100损伤。
[0083] 参阅图13至图14,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近端连接件220的端部设置螺纹孔,在第一固定件330的外壁设置外螺纹,第一固定件330伸入螺纹孔内,通过螺纹连接将第一固
定件330固定于近端连接件220上。当第一鞘芯310伸入螺纹孔入口后,只需转动第一鞘芯
310,便可将第一固定件330旋入螺纹孔实现连接。当需要解除固定关系时,只需反向旋转第
一鞘芯310即可。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互换螺纹孔位置,在第一固定件330的端
部设置螺纹孔,在近端连接件220的外壁设置外螺纹。
[0084] 参阅图15至图1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330与近端连接件220二者之中,其中一个设置有卡槽610,另一个设置有卡块620,卡块620沿轴向伸入卡槽610内并弹性抵持
于卡槽610的槽壁。具体地,在附图所示实施例中,近端连接件220的端部设置有卡槽610,第
一固定件330包括卡块620,卡块620能够沿径向弹性变形。在其他实施例中,卡块620与卡槽
610可以互换位置。当第一鞘芯310与近端连接件220相对靠近时,卡块620会伸入卡槽610
内,并被卡槽610的槽壁抵持而弹性变形,以实现相对固定。在连接后,卡块620伸入卡槽610
内,被卡槽610包裹,从而不易从卡槽610内退出,能提高连接的牢固性。卡块620与卡槽610
可以选用现有技术中任意一种能够实现弹性卡接的结构。
[0085]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卡块620包括卡爪621以及从卡爪621上沿径向朝外伸出的限位块622,卡槽610包括沿轴向延伸的伸入槽611,以及从伸入槽611的侧壁上沿径向朝
外延伸的限位槽612。当第一固定件330与近端连接件220相对靠近,卡块620会伸入卡槽610
内,限位块622弹性抵持于伸入槽611的槽壁,随着第一鞘芯310与近端连接件220继续相对
靠近,限位块622会沿伸入槽611的槽壁滑动,直至卡入限位槽612实现固定。当限位块622卡
入限位槽612后,会弹性抵持于限位槽612的槽壁。当需要解除固定关系时,只需反向拉动第
一鞘芯310,使限位块622进一步弹性变形,并逐渐退出限位槽612,再次抵持于伸入槽611的
槽壁,并沿伸入槽611的槽壁滑动而退出伸入槽611。
[0086] 优选地,可以将伸入槽611的入口处设置为锥形,即沿伸入方向,伸入槽611的入口处径向尺寸逐渐减小,以便于卡块620进入。优选地,限位块622设置为楔形,沿限位块622卡
入限位槽612的方向(即沿径向朝外),限位块622沿轴向的尺寸逐渐减小。对应地,限位槽
612也设置为楔形。楔形块与楔形槽通过斜面配合,可以便于限位块622从限位槽612内退
出。优选地,卡块620呈“V”形,卡块620包括沿径向对称分布的卡爪621,以及从每个卡爪621
上沿径向朝外伸出的限位块622。卡槽610包括沿轴向延伸的伸入槽611,以及从伸入槽611
的侧壁上沿径向朝外延伸的两个限位槽612,两个限位槽612沿径向对称分布。当第一固定
件330与近端连接件220相对靠近,每个限位块622卡入对应的限位槽612内以实现固定。通
过设置两组卡接结构,可以进一步提高固定结构的稳固性,使第一固定件330与近端连接件
220不易松脱。
[0087]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鞘芯310包括第一内鞘芯311与第一外鞘芯312,第一外鞘芯312穿过第一鞘管320,第一内鞘芯311穿过第一外鞘芯312,第一固定件330连接
于第一内鞘芯311的端部。当第一鞘芯310经第一鞘管320送入组织管道100时,第一内鞘芯
311并未从第一外鞘芯312内伸出,第一固定件330中的卡块620弹性抵持于第一外鞘芯312
的内侧壁。当第一鞘芯310送入到位后,推动第一内鞘芯311,使其从第一外鞘芯312内朝近
端连接件220伸出,从而使限位块622卡入限位槽612实现固定。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不设
置内外鞘芯,直接将第一固定件330固定于第一鞘芯310的端部亦可。
[0088] 参阅图17至图1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330上设置有第一磁性件630,近端连接件220上设置有第二磁性件640,第一磁性件630与第二磁性件640磁极相反设置,以使
得二者磁性相反,当第一固定件330与近端连接件220相对靠近,第一磁性件630与第二磁性
件640通过二者之间的磁性力连接,从而实现第一固定件330与近端连接件220的连接。具体
地,第二磁性件640的端部设置有内凹的凹槽,第一磁性件630从第一固定件330的主体部分
上朝外凸出以形成凸块。当第一固定件330与近端连接件220相对靠近,第一磁性件630卡入
第二磁性件640端部的凹槽,同时,第一磁性件630与第二磁性件640通过二者之间的磁性力
连接。通过凹槽与凸块配合可以在连接过程中进行快速定位,并且,在连接后,第一磁性件
630伸入第二磁性件640内,被第二磁性件640包裹,可以增大二者磁吸接触面积,提高连接
的牢固性。优选地,可以将凹槽设置为锥形,即沿伸入方向,凹槽的径向尺寸逐渐减小,以便
于第一磁性件630进入。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第一磁性件630设置为内凹状,将第二磁
性件640设置为外凸状,第二磁性件640被第一磁性件630包裹。
[0089] 参阅图19至图20,优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330上设置有第一磁性件630,近端连接件220上设置有第二磁性件640,第一磁性件630与第二磁性件640磁性相反,
当第一固定件330与近端连接件220相对靠近,第一磁性件630与第二磁性件640相吸。同时,
第一固定件330与近端连接件220二者之中,其中一个设置有卡槽610,另一个设置有卡块
620,卡块620沿轴向伸入卡槽610内并弹性抵持于卡槽610的槽壁。
[0090] 具体地,在附图所示实施例中,近端连接件220的端部设置有卡槽610,第一固定件330包括卡块620,卡块620能够沿径向弹性变形。当第一鞘芯310与近端连接件220相对靠近
时,卡块620会伸入卡槽610内,并被卡槽610的槽壁抵持而弹性变形,以实现连接。在连接
后,卡块620伸入卡槽610内,被卡槽610包裹,从而不易从卡槽610内退出,能提高连接的牢
固性。具体地,卡块620包括卡爪621以及从卡爪621上沿径向朝外伸出的限位块622,卡槽
610包括沿轴向延伸的伸入槽611,以及从伸入槽611的侧壁上沿径向朝外延伸的限位槽
612。当第一固定件330与近端连接件220相对靠近,卡块620会伸入卡槽610内,限位块622弹
性抵持于伸入槽611的槽壁,随着第一鞘芯310与近端连接件220继续相对靠近,限位块622
会沿伸入槽611的槽壁滑动,直至卡入限位槽612实现固定。当限位块622卡入限位槽612后,
会弹性抵持于限位槽612的槽壁。同时,当第一固定件330与近端连接件220相对靠近,第一
磁性件630与第二磁性件640通过二者之间的磁性力连接。本实施例中,通过卡接结构与磁
吸结构配合,可以实现双重固定,能进一步提高第一固定件330与近端连接件220固定结构
的牢固性。
[0091]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鞘芯310包括第一内鞘芯311与第一外鞘芯312,卡块620连接于第一内鞘芯311,第一磁性件630连接于第一外鞘芯312,卡块620穿过第一外
鞘芯312与第一磁性件630,第二磁性件640上设有与卡槽610连通的导入口641,当第一固定
件330与近端连接件220相对靠近,卡块620经导入口641伸入卡槽610,第二磁性件640套设
于第一磁性件630。
[0092] 具体地,第一外鞘芯312穿过第一鞘管320,第一内鞘芯311穿过第一外鞘芯312。第一固定件330连接于第一内鞘芯311的端部,第一磁性件630连接于第一外鞘芯312的端部。
当第一鞘芯310经第一鞘管320送入组织管道100时,第一固定件330与第一内鞘芯311并未
从第一外鞘芯312内伸出,第一固定件330中的卡块620弹性抵持于第一外鞘芯312的内侧
壁。当第一鞘芯310送入到位后,推动第一内鞘芯311,使卡块620穿过第一外鞘芯312与第一
磁性件630伸出。第二磁性件640呈内凹状,以在其内部形成导入口641。当第一固定件330与
近端连接件220相对靠近,卡块620经导入口641卡入卡槽610实现固定,同时,第一磁性件
630伸入第二磁性件640内磁吸固定,第一磁性件630被第二磁性件640包裹。本实施例中,通
过卡接结构与磁吸结构配合,可以实现双重固定,能进一步提高第一固定件330与近端连接
件220固定结构的牢固性;同时,第二磁性件640形成的导入口641可以对卡块620的卡入进
行导向,能够在连接时实现快速定位。
[0093] 参阅图15与图16,图19与图20,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导向件650,导向件650设置于卡槽610的入口外圈以包围卡槽610,沿卡块620伸入卡槽610的方向,导向件650的径向
尺寸逐渐减小,且第一固定件330与近端连接件220相对靠近时,导向件650被第一鞘管320
的内壁抵持而变形弯折。具体地,导向件650呈空心锥形,导向件650套设于卡槽610入口处。
当第一固定件330与近端连接件220相对靠近,粒子支架200逐渐被收入第一鞘管320过程
中,受第一鞘管320的管径限制,导向件650将会被抵持而朝远离第一鞘管320的方向发生弹
性变形而弯折,不会影响粒子支架200的回收。通过设置导向件650,可以对卡块620的卡入
进行导向与快速定位,从而快速完成固定。当然,在图13至14所示实施例中,以及图17至图
18所示实施例中,也可以依照上述方式设置类似的导向结构。
[0094] 参阅图21、图23、图25与图2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330与近端连接件220中的至少一个包括挂钩710,第一固定件330与近端连接件220挂接。
[0095] 具体地,参阅图21与图2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330包括第一挂钩,近端连接件220包括第二挂钩,第一挂钩与第二挂钩挂接。具体地,第一固定件330的端部朝外伸出
有挂钩710,近端连接件220的端部也朝外伸出有挂钩710,两个挂钩710挂接,从而实现固
定。挂接时,先通过转动第一鞘芯310,将第一固定件330端部设置的挂钩710转动至与近端
连接件220端部设置的挂钩710错开,然后将第一鞘芯310送入到位,使两个挂钩710在轴向
上位置对准,然后转动第一鞘芯310,使两个挂钩710实现挂接。需要说明的是,附图所示的
挂钩710为平面图,实际上,其中一个挂钩710上设置有平行于纸面的挡板,例如,近端连接
件220端部设置的挂钩710中在纸面内侧设置有平行于纸面的挡板,则第一固定件330朝纸
面内转动时,第一固定件330端部设置的挂钩710将会被该挡板阻挡,从而抑制两个挂钩710
松脱。在通过第一鞘芯310拉动粒子支架200的近端运动时,可以一边拉动粒子支架200移
动,一边将第一鞘芯310朝纸面内侧转动,使得两个挂钩710抵紧。设置挡板时,需要考虑粒
子支架200的螺旋方向,需要保证第一鞘芯310朝纸面内侧转动时,能将粒子支架200的螺旋
散开。螺旋散开的指将原本螺旋状的粒子支架200通过扭转的方式变成直管。当然,挂钩710
的形状不限于此,其他能够实现类似功能的结构亦可。本实施例中,当两个挂钩710挂接时,
设置有挡板的一个将另一个半包围,可以抑制两个挂钩710松脱,连接更加牢固。
[0096]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330与近端连接件220中的一个包括挂钩710,另一个包括拉索720,拉索720挂接于挂钩710。
[0097] 具体地,参阅图23与图2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330的端部设置有朝外伸出的挂钩710,近端连接件220的端部设置有朝外伸出的多根拉索720,多根拉索720围绕呈
球面状,当第一固定件330与近端连接件220相对靠近,挂钩710可以穿过拉索720,伸入拉索
720之间,并实现挂接。挂接完成后,朝远离粒子支架200的方向拉动第一鞘芯310,使近端相
对于远端远离,从而拉动支架主体210变形,使粒子支架200的外径减小,同时,该动作还能
使拉索720与挂钩710挂接更牢固,不易出现松脱。
[0098] 或者,挂钩710与拉索720可以互换位置。参阅图25与图2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330的端部设置有朝外伸出的拉索720,拉索720形成闭合的环状,近端连接件220的
端部设置有朝外伸出的挂钩710。当第一固定件330与近端连接件220相对靠近,拉索720可
以套在挂钩710上,从而实现挂接。挂接完成后,朝远离粒子支架200的方向拉动第一鞘芯
310,使近端相对于远端远离,从而拉动支架主体210变形,使粒子支架200的外径减小,同
时,该动作还能使拉索720套紧在挂钩710上,不易出现松脱。优选地,近端连接件220的端部
设置有朝外伸出的两个挂钩710,两个挂钩710沿径向对称分布。对应地,第一固定件330的
端部设置有朝外伸出的两根拉索720,当第一固定件330与近端连接件220相对靠近,每根拉
索720可以套在对应地挂钩710上,从而实现挂接。第一鞘芯310的内部中空,一根主拉索穿
过第一鞘芯310,并在第一鞘芯310的端部分流为两根拉索720。第一鞘芯310的内腔端部设
置有与前述图9中定位件500类似的部件,该部件上设有两个通孔,分别用于两根拉索720的
穿过。通过设置两组挂接结构,可以增强连接后的牢固性,在挂接后不易出现松脱。优选地,
沿自近端到远端的方向,挂钩710的径向尺寸逐渐增大,即挂钩710上形成斜面,从而使拉索
720能够沿该斜面滑动进行导向,以便于完成挂接。
[0099] 参阅图27至图2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330与近端连接件220中的一个包括挂钩组件,另一个包括捕捉头组件,挂钩组件包括多个沿周向间隔排布的挂钩710,捕捉
头组件包括连杆730以及连接于连杆730的端部的捕捉头740,捕捉头740挂接于相邻的两个
挂钩710之间。具体地,在附图所示实施例中,近端连接件220的端部设置有朝外伸出的挂钩
组件,挂钩组件呈花形抓头状。第一固定件330的外端设置有捕捉头组件,捕捉头组件包括
多根沿周向排布的连杆730,每根连杆730的端部连接有球状的捕捉头740。相邻的挂钩710
的根部间隙小于捕捉头740的直径,当第一固定件330与近端连接件220相对靠近,捕捉头
740会伸入相邻的挂钩710之间,并实现挂接。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互换挂钩组件
与捕捉头组件的位置。
[0100] 在一些实施例中,回收装置还包括第二固定件,第二固定件与第二鞘芯410连接,第二固定件连接于远端连接件230,沿粒子支架200的轴向,第二固定件与远端连接件230中
的一个至少部分伸入另一个。具体地,第二鞘芯410与远端连接件230的连接结构可以选用
前述各实施例中第一鞘芯310与近端连接件220固定结构的任意一种,此处不再赘述。
[0101]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
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102]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
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
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