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一种杨树防护林间伐更新营建复层混交林的方法

一种杨树防护林间伐更新营建复层混交林的方法实质审查 发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混交林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杨树防护林间伐更新营建复层混交林的方法。

相关背景技术

[0002] 防护林是为了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减少污染所经营的天然林和人工林,是以防御自然灾害、维护基础设施、保护生产、改善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群落。因为防护林都是在比较严酷的环境里种植的,所以首先要考虑的是生命力,而杨树的生命力很强,并且可以长的很高,长的也很快,所以防护林大部分选择杨树,因此,在我国北方地区,尤其高海拔地区营建有很多杨树防护林。
[0003] 但是除少数进行持续施肥、浇水等集约经营杨树速生丰产林外,大部分杨树纯林立地条件较差,土壤肥力较低,林木生长力较小,导致大面积的杨树枯死,引发很多生态问题。究其原因,主要为林分树种单一,森林群落结构过于简单,物种多样性低,导致林分稳定性差,使杨树防护林的防护效能不足。

具体实施方式

[0042] 以下结合附图1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43] 实施例
[0044] 实施例1
[0045] 一种杨树防护林间伐更新营建复层混交林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6] S1、选择防护林:选择8年以上,林地生物环境出现退化的高原杨树防护林。
[0047] S2、营建林窗:于2月下旬土壤解冻前,砍伐枯死木、病腐木以及树叶和树干枯死率已达60%以上的树木,根据砍伐掉的树木,对应择伐长势较好的杨树,形成若干林窗,相邻两排杨树林内若干林窗从一侧至另一侧依次连线呈波浪型,砍伐的树干及枝条残体全部移出防护林;
[0048] 所述枯死木、病腐木、树叶和树干枯死率已达60%以上的树木以及长势较好的杨树,在砍伐时连同根系也挖出。
[0049] S3、苗木选择:选择长势健壮、无病虫害的一年生藏柳苗木,苗高1.5m,胸径1.8cm。
[0050] S4、苗木处理:移栽前20天进行修整,保留分枝2枝,移栽前5天起苗,修剪根系,主根剪短至10cm,将根系用麻布包裹成土球,根部充分浸水3天后移植,运输中苗木遮光、避风、避免损伤。
[0051] S5、苗木移栽:于4月下旬林窗土壤解冻后进行植苗,在对应的林窗位置挖坑穴,所述坑穴直径40cm,深40cm,相邻两坑穴间距1.5m。将步骤S4处理过的藏柳苗木植入坑穴内并回填土壤,压实土壤,及时灌溉,形成波浪型藏柳苗木带。
[0052] 所述坑穴挖出的土壤内加入1.5kg光碳核肥,充分混匀后再回填坑穴。所述光碳核肥包括碳酸钠、碳酸氢钠、焦炭、有机质、土壤改良剂、枯草芽孢杆菌、胶冻样类芽孢杆菌和黄腐酸。
[0053] 所述藏柳苗木种植后沿藏柳苗木根部垒起土埂,土埂高30cm。所述土埂内埋设有透气管,所述透气管自土埂表面延伸至藏柳苗木根部,透气管为中空的管道,管道两端设有透气网。
[0054] S6、苗木抚育:铲除林窗中的灌草植被,移植藏柳苗木后15天和30天分别灌溉一次,沥年4月中下旬追肥一次并补充磷肥,再次清理苗木周围0.5m范围内的灌草植被。
[0055] S7、林分管理:对林窗中移植的苗木实施持续性抚育管理,防止病虫害和林火的发生,禁止放牧和樵采干扰。
[0056] 所述波浪型林窗的营造方法如下:
[0057] S201、确定杨树的位置和数量,将杨树按原有种植规则划分区域。
[0058] S202、每相邻两排杨树为一组,以第一排第一棵杨树为起点,第一排杨树与第二排杨树依次斜对角连接,对角位置杨树已砍伐的补植杨树苗木,形成波浪型杨树带。
[0059] S203、将第一排杨树与第二排杨树未被连接成波浪型杨树带的区域作为林窗,以第二排第一个林窗为起点,依次斜对角连接相邻林窗,形成波浪型林窗,波浪型杨树带和波浪型林窗相互交叉。
[0060] S204、其他区域按上述步骤依次划分波浪型杨树带和波浪型林窗。
[0061] 实施例2
[0062] 一种杨树防护林间伐更新营建复层混交林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63] S1、选择防护林:选择8年以上,林地生物环境出现退化的高原杨树防护林。
[0064] S2、营建林窗:于3月上旬土壤解冻前,砍伐枯死木、病腐木以及树叶和树干枯死率已达60%以上的树木,根据砍伐掉的树木,对应择伐长势较好的杨树,形成若干林窗,相邻两排杨树林内若干林窗从一侧至另一侧依次连线呈波浪型,砍伐的树干及枝条残体全部移出防护林;
[0065] 所述枯死木、病腐木、树叶和树干枯死率已达60%以上的树木以及长势较好的杨树,在砍伐时连同根系也挖出。
[0066] S3、苗木选择:选择长势健壮、无病虫害的一年生藏柳苗木,苗高2.5m,胸径2.8cm。
[0067] S4、苗木处理:移栽前30天进行修整,保留分枝3枝,移栽前10天起苗,修剪根系,主根剪短至15cm,将根系用麻布包裹成土球,根部充分浸水5天后移植,运输中苗木遮光、避风、避免损伤。
[0068] S5、苗木移栽:于4月下旬林窗土壤解冻后进行植苗,在对应的林窗位置挖坑穴,所述坑穴直径50cm,深50cm,相邻两坑穴间距2.5m。将步骤S4处理过的藏柳苗木植入坑穴内并回填土壤,压实土壤,及时灌溉,形成波浪型藏柳苗木带。
[0069] 所述坑穴挖出的土壤内加入2kg光碳核肥,充分混匀后再回填坑穴。所述光碳核肥包括碳酸钠、碳酸氢钠、焦炭、有机质、土壤改良剂、枯草芽孢杆菌、胶冻样类芽孢杆菌和黄腐酸。
[0070] 所述藏柳苗木种植后沿藏柳苗木根部垒起土埂,土埂高50cm。所述土埂内埋设有透气管,所述透气管自土埂表面延伸至藏柳苗木根部,透气管为中空的管道,管道两端设有透气网。
[0071] S6、苗木抚育:铲除林窗中的灌草植被,移植藏柳苗木后15天和30天分别灌溉一次,沥年4月中下旬追肥一次并补充磷肥,再次清理苗木周围0.5m范围内的灌草植被。
[0072] S7、林分管理:对林窗中移植的苗木实施持续性抚育管理,防止病虫害和林火的发生,禁止放牧和樵采干扰。
[0073] 所述波浪型林窗的营造方法如下:
[0074] S201、确定杨树的位置和数量,将杨树按原有种植规则划分区域。
[0075] S202、每相邻两排杨树为一组,以第一排第一棵杨树为起点,第一排杨树与第二排杨树依次斜对角连接,对角位置杨树已砍伐的补植杨树苗木,形成波浪型杨树带。
[0076] S203、将第一排杨树与第二排杨树未被连接成波浪型杨树带的区域作为林窗,以第二排第一个林窗为起点,依次斜对角连接相邻林窗,形成波浪型林窗,波浪型杨树带和波浪型林窗相互交叉。
[0077] S204、其他区域按上述步骤依次划分波浪型杨树带和波浪型林窗。
[0078] 实施例3
[0079] 一种杨树防护林间伐更新营建复层混交林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80] S1、选择防护林:选择8年以上,林地生物环境出现退化的高原杨树防护林。
[0081] S2、营建林窗:于3月下旬土壤解冻前,砍伐枯死木、病腐木以及树叶和树干枯死率已达60%以上的树木,根据砍伐掉的树木,对应择伐长势较好的杨树,形成若干林窗,相邻两排杨树林内若干林窗从一侧至另一侧依次连线呈波浪型,砍伐的树干及枝条残体全部移出防护林;
[0082] 所述枯死木、病腐木、树叶和树干枯死率已达60%以上的树木以及长势较好的杨树,在砍伐时连同根系也挖出。
[0083] S3、苗木选择:选择长势健壮、无病虫害的一年生藏柳苗木,苗高2.0m,胸径2.3cm。
[0084] S4、苗木处理:移栽前25天进行修整,保留分枝3枝,移栽前8天起苗,修剪根系,主根剪短至12.5cm,将根系用麻布包裹成土球,根部充分浸水4天后移植,运输中苗木遮光、避风、避免损伤。
[0085] S5、苗木移栽:于5月初林窗土壤解冻后进行植苗,在对应的林窗位置挖坑穴,所述坑穴直径45cm,深45cm,相邻两坑穴间距2.0m。将步骤S4处理过的藏柳苗木植入坑穴内并回填土壤,压实土壤,及时灌溉,形成波浪型藏柳苗木带。
[0086] 所述坑穴挖出的土壤内加入1.8kg光碳核肥,充分混匀后再回填坑穴。所述光碳核肥包括碳酸钠、碳酸氢钠、焦炭、有机质、土壤改良剂、枯草芽孢杆菌、胶冻样类芽孢杆菌和黄腐酸。
[0087] 所述藏柳苗木种植后沿藏柳苗木根部垒起土埂,土埂高40cm。所述土埂内埋设有透气管,所述透气管自土埂表面延伸至藏柳苗木根部,透气管为中空的管道,管道两端设有透气网。
[0088] S6、苗木抚育:铲除林窗中的灌草植被,移植藏柳苗木后15天和30天分别灌溉一次,沥年4月中下旬追肥一次并补充磷肥,再次清理苗木周围0.5m范围内的灌草植被。
[0089] S7、林分管理:对林窗中移植的苗木实施持续性抚育管理,防止病虫害和林火的发生,禁止放牧和樵采干扰。
[0090] 所述波浪型林窗的营造方法如下:
[0091] S201、确定杨树的位置和数量,将杨树按原有种植规则划分区域。
[0092] S202、每相邻两排杨树为一组,以第一排第一棵杨树为起点,第一排杨树与第二排杨树依次斜对角连接,对角位置杨树已砍伐的补植杨树苗木,形成波浪型杨树带。
[0093] S203、将第一排杨树与第二排杨树未被连接成波浪型杨树带的区域作为林窗,以第二排第一个林窗为起点,依次斜对角连接相邻林窗,形成波浪型林窗,波浪型杨树带和波浪型林窗相互交叉。
[0094] S204、其他区域按上述步骤依次划分波浪型杨树带和波浪型林窗。
[0095] 对比例
[0096] 对比例1
[0097] 一种杨树防护林间伐更新营建复层混交林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98] S1、选择防护林:选择8年以上,林地生物环境出现退化的高原杨树防护林。
[0099] S2、营建林窗:于3月上旬土壤解冻前,砍伐枯死木、病腐木以及树叶和树干枯死率已达60%以上的树木,根据砍伐掉的树木,对应择伐长势较好的杨树,形成若干林窗,林窗与杨树株间混交,砍伐的树干及枝条残体全部移出防护林;所述枯死木、病腐木、树叶和树干枯死率已达60%以上的树木以及长势较好的杨树,在砍伐时连同根系也挖出。
[0100] S3、苗木选择:选择长势健壮、无病虫害的一年生藏柳苗木,苗高2.5m,胸径2.8cm。
[0101] S4、苗木处理:移栽前30天进行修整,保留分枝3枝,移栽前10天起苗,修剪根系,主根剪短至15cm,将根系用麻布包裹成土球,根部充分浸水5天后移植,运输中苗木遮光、避风、避免损伤。
[0102] S5、苗木移栽:于4月下旬林窗土壤解冻后进行植苗,在对应的林窗位置挖坑穴,所述坑穴直径50cm,深50cm,相邻两坑穴间距2.5m。将步骤S4处理过的藏柳苗木植入坑穴内并回填土壤,压实土壤,及时灌溉,形成波浪型藏柳苗木带。
[0103] 所述坑穴挖出的土壤内加入2kg光碳核肥,充分混匀后再回填坑穴。所述光碳核肥包括碳酸钠、碳酸氢钠、焦炭、有机质、土壤改良剂、枯草芽孢杆菌、胶冻样类芽孢杆菌和黄腐酸。
[0104] 所述藏柳苗木种植后沿藏柳苗木根部垒起土埂,土埂高50cm。所述土埂内埋设有透气管,所述透气管自土埂表面延伸至藏柳苗木根部,透气管为中空的管道,管道两端设有透气网。
[0105] S6、苗木抚育:铲除林窗中的灌草植被,移植藏柳苗木后15天和30天分别灌溉一次,沥年4月中下旬追肥一次并补充磷肥,再次清理苗木周围0.5m范围内的灌草植被。
[0106] S7、林分管理:对林窗中移植的苗木实施持续性抚育管理,防止病虫害和林火的发生,禁止放牧和樵采干扰。
[0107] 对比例2
[0108] 选择同一时期同一区域的一片杨树纯林作为参照,于2月下旬土壤解冻前,砍伐枯死木、病腐木以及树叶和树干枯死率已达60%以上的树木,连同根系也挖出,后期抚育和管理采取杨树藏柳一样的措施。
[0109] 性能检测试验
[0110] 试验方法
[0111] 新营建的杨树藏柳混交林与同一区域内杨树纯林做比较,在混交林营建初期,测量并记录混交林内杨树的树高和胸径,以及同一时期同一区域内杨树纯林的树高和胸径,经3年后,再次测量并记录混交林内杨树的树高和胸径,以及同一时期同一区域内杨树纯林的树高和胸径,本试验中每个记录项中的树高和胸径均取平均值。
[0112] 表1杨树生长状况记录表
[0113]
[0114] 结合实施例2和对比例2并结合表1可以看出,杨树藏柳混交林的树高增长率为57.2~67.4%,较纯林提高了25.6~35.8%;胸径增长率为34.8~53.2%,较纯林提高了
9.6~28%,说明杨树和藏柳混交林的营建可有效利用地上部分空间的光能和地下部分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促进杨树的生长发育,进而使防护林林分稳定,防护效果显著。
[0115] 结合对比例1并结合表1可以看出,藏柳苗木与杨树株间混交的混交林杨树树高增长率为57.2%,胸径增长率为34.8,明显比本申请中波浪型杨树带和波浪型藏柳苗木带相互交叉的混交林杨树的树高和胸径低,说明波浪型杨树带和波浪型藏柳苗木带相互交叉的混交林更显优势。
[0116]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申请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