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消毒杀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消毒剂。
相关背景技术
[0002] 一般医用浓度为3%的过氧化氢主要用于伤口或中耳炎的消毒。遇有伤口、脓液或皮肤、口腔、粘膜的污垢,过氧化氢立即分解为氧气,致氧化能力强。当接触到细菌时,过氧化氢可消灭细菌并杀死细菌。其杀灭细菌后剩下的物质是水和氧气,没有任何毒性或刺激性,不会发生二次污染和耐药性。总之,医用过氧化氢是一种理想的伤口消毒剂。
[0003] 工业过氧化氢的浓度一般为25‑50%,高浓度过氧化氢腐蚀性强,有爆炸危险。如果浓度超过8%,需要用专用容器包装运输。采用液态过氧化氢消毒时,需要高浓度、长时间的接触,才能杀灭细菌孢子、真菌等高抗性微生物。例如,7.5%过氧化氢消毒剂被用于表面高级灭菌时,要求20℃浸泡灭菌时间为6小时。
[0004] 为了充分发挥双氧水消毒灭菌的优点(无耐药性和残留),克服其浓度高腐蚀性高、浓度低效率低等缺点,国内外研究人员对其进行了研究。上世纪80年代,美国研究人员首次发现,气态过氧化氢的杀菌能力是液态过氧化氢的200倍以上。也就是说,过氧化氢在气相中只需要较低的浓度即可达到高浓度液态过氧化氢的杀孢子能力。
[0005] 因此,亟需要一种低腐蚀、高效液态过氧化氢杀菌剂。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以下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内容,但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对本发明方法、步骤或条件所作的修改或替换,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0021] 本发明的杀菌剂银离子溶液为市场直接购买,购自广州胜欣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0022] 实施例1
[0023] 银离子0.5%、过氧化氢3%、去离子水96.4%、水溶性薄荷油0.1%将银离子溶液、过氧化氢、香精水溶性薄荷油依次加入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即可。
[0024] 实施例2
[0025] 银离子1%、过氧化氢3%、去离子水95.9%、水溶性薄荷油0.1%将银离子溶液、过氧化氢、香精水溶性薄荷油依次加入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即可。
[0026] 实施例3(最优选实施例)
[0027] 银离子0.25%、过氧化氢3%、去离子水96.65%、水溶性薄荷油0.1%将银离子溶液、过氧化氢、香精水溶性薄荷油依次加入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即可。
[0028] 实施例4
[0029] 银离子0.1%、过氧化氢3%、去离子水96.8%、水溶性薄荷油0.1%将银离子溶液、过氧化氢、香精水溶性薄荷油依次加入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即可。
[0030] 对比例1
[0031] 银离子2%、过氧化氢3%、去离子水94.9%、水溶性薄荷油0.1%将银离子溶液、过氧化氢、香精水溶性薄荷油依次加入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即可。
[0032] 对比例2
[0033] 银离子3%、过氧化氢3%、去离子水93.9%、水溶性薄荷油0.1%将银离子溶液、过氧化氢、香精水溶性薄荷油依次加入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即可。
[0034] 对比例3
[0035] 银离子0.5%、去离子水99.4%、水溶性薄荷油0.1%
[0036] 将银离子溶液、香精水溶性薄荷油依次加入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即可。
[0037] 对比例4
[0038] 过氧化氢10%、去离子水89.9%、水溶性薄荷油0.1%
[0039] 将过氧化氢、香精水溶性薄荷油依次加入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即可。
[0040] 对比例5
[0041] 过氧化氢15%、去离子水84.9%、水溶性薄荷油0.1%
[0042] 将过氧化氢、香精水溶性薄荷油依次加入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即可。
[0043] 试验例1
[0044] 根据《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真菌灭杀实验对白色念球菌ATCC 10231进行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
[0045] 表1实施例1‑2与对比例3‑4的真菌灭杀实验结果
[0046]
[0047] 可知,过氧化氢与银离子复配杀菌剂的使用效果,与单独过氧化氢对比,提升了80‑100倍。为了达到同样的消毒效果,过氧化氢浓度很低,大大降低了高浓度过氧化氢使用风险与其腐蚀性。对比例1与对比例2的银离子浓度增加,但是杀菌效果与原银离子浓度的杀菌率相差不大。虽然银离子释出是不会直接穿透皮肤到达人体,但因为银离子会不断释放出来,银离子抗菌剂如果被人体内脏吸收,会积累发生病变,且永远无法排出体外,极大危害人体健康。再者,银离子成本高,因此需要寻求最佳的银离子浓度。
[0048] 试验例2
[0049] 按照实施例3的配方,根据《消毒剂实验室杀菌效果检验方法》GB/T38502‑2020对白色念球菌ATCC 10231进行实验。
[0050] 经3次重复实验,在20±1℃温度条件下,消毒剂浓度为原液时,消毒作用不同时间,对白色念珠菌各次试验杀灭对数值如表2所示;
[0051] 表2实施例3对白色念球菌灭杀实验结果
[0052]
[0053] 试验例3
[0054] 按照实施例3的配方,根据《消毒剂实验室杀菌效果检验方法》GB/T38502‑2020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6538进行实验。
[0055] 经3次重复实验,温度在20℃±1℃条件下,消毒剂浓度为原液时,消毒作用不同时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各次试验杀灭对数值如表3所示;
[0056] 表3实施例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灭杀实验结果
[0057]
[0058] 试验例4
[0059] 按照实施例3的配方,根据《消毒剂实验室杀菌效果检验方法》GB/T38502‑2020对大肠杆菌8099进行实验。
[0060] 经3次重复实验,温度在20℃±1℃条件下,消毒剂浓度为原液时,消毒不同时间,对大肠杆菌各次试验杀灭对数值如表4所示;
[0061] 表4实施例3对大肠杆菌灭杀实验结果
[0062]
[0063] 从表2、表3与表4可以看出,实施例3的配方,即银离子与过氧化氢的复配物对白色念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大肠杆菌在很短时间内,大概1.5min,灭杀率达到99.99%以上。
[0064] 试验例5
[0065] 按照实施例3的配方,根据《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对新型冠状病毒进行抗病毒活性实验。
[0066] 经3次重复实验,温度在20℃±1℃条件下,消毒不同时间,对新型冠状病毒各次试验杀灭对数值如表5所示;其中,对照组病毒滴度的对数值单位,lgTCID50/ml;试验组病毒滴度的对数值单位,lgTCID50/ml;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灭杀实验结果如表5所示;
[0067] 对照组杀菌剂配方如下:过氧化氢3%、去离子水96.9%、水溶性薄荷油0.1%[0068] 表5实施例3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灭杀实验结果
[0069]
[0070] 由上可知,本发明的复配消毒剂在1min可对新型冠状病毒抗病毒活性率达到99.99%以上。
[0071] 试验例6
[0072] 按照实施例3的配方,根据《消毒剂实验室杀菌效果检验方法》GB/T38502‑2020对大肠杆菌8099进行实验。
[0073] 温度在20℃±1℃条件下,消毒剂浓度为原液时,消毒不同时间,对大肠杆菌各次试验杀灭对数值如表6所示;
[0074] 表6实施例3与对比例4‑5对大肠杆菌杀灭实验结果
[0075]
[0076] 由上可知,与本发明的杀菌剂相比,对照例4与对照例5的杀菌剂杀灭相同浓度的大肠杆菌需要的时间较长,在很短时间内,比如2min,杀菌数量有限。
[0077] 试验例7稳定性试验
[0078] 测定对比例4与对比例5中过氧化氢含量、实施例3的银离子与过氧化氢混合物中过氧化氢的含量,实验方法为高锰酸钾测定过氧化氢的含量,测定结果如表7所示。
[0079] 表7对比例4‑5与实施例3的消毒剂中过氧化氢含量
[0080] 0min 10min 30min 60min 2h 4h 8h 12h 18h 24h
实施例3 3% 3% 3% 3% 3% 3% 3% 3% 2.9% 2.8%
对比例4 10% 10% 9% 8.5% 8% 7.8% 7.5% 7% 6.5% 6%
对比例5 15% 14% 13% 12.5% 12% 11.5% 11% 10% 9.5% 9%
[0081] 可知,通过银离子的作用,使得过氧化氢的稳定性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少量的银作为稳定剂被加入消毒剂,可以阻止过氧化氢的缓慢分解,因此消毒剂可以被长久保存,降低了运输风险和使用阶段的产品有效浓度持续性问题。
[0082]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消毒剂与被消毒物接触反应中,银离子是带有正电荷的金属离子,与带有负电荷的细菌、病毒接触后,在银离子作用下过氧化氢产生氢氧自由基,可攻击细胞壁,具体为围绕细胞结构,并穿透细胞壁,使其进入细胞内与蛋白质结合使蛋白质凝固,正常组织被破坏而死亡,另,破坏细菌与病毒的细胞合成酶的活性,使细菌与病毒的细胞丧失裂解繁殖能力而死亡。当细菌与病毒菌体失去活性后,银离子会从菌体中游离出来,再次重复进行杀菌活动,因而达到持续长效的杀菌抗病毒效果。
[0083] 综合以上,本发明银离子的加入对过氧化氢起到稳定剂和催化剂的作用,解决过氧化氢不稳定、在接近碱性环境下几乎没有杀菌能力等的缺点,并强化其优点,产生1+1>2的效果,复配后同时具备快速杀菌效果,而且保证没有消耗的过氧化氢可持续存在,协同银离子产生长效的抑菌作用。
[0084]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及试验,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其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