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生活用品领域,尤其是指一种连接件以及使用该连接件的置物架。
相关背景技术
[0002] 置物架是采用底板及支柱组合而成放置杂物的架子。多由条形支架支撑,加以底板作承托,造型独特,设计灵巧,装卸简便,洁净亮丽,开放式的设计。
[0003] 参照图9,在现有的置物架200中,通过在连接件111前端上设置一呈倒直角三角形的延伸部112,在该延伸部112上安装一根骨架113,在用布料覆盖在骨架113上形成用于支撑放置物品的支撑平面114,使得置物架200的支撑平面114向前延伸从而扩大了置物架200可以支撑放置物体的面积,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还是存在有以下的不足之处:虽然通过设置延伸部112增大了置物架可以支撑放置物体的面积,但由于延伸部112与底面之间形成了一空腔115缺乏支撑,当放置在的物品过重时,置物架200会发生向前倾倒的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0036] 实施例一,参照图1,一种连接件以及使用该连接件的置物架,该连接件2用于置物架1的安装,连接件2包括至少一用于支撑该置物架1的固定部3以及至少一设于固定部3前端上的突起部4以及凹陷部5。
[0037] 参照图2和图3,固定部3朝向突起部4的两侧逐渐缩小,使得突起部4的两侧与固定部3的两侧分别围绕构成两个凹陷部5,固定部3、突起部4以及凹陷部5均以同一轴心线为对称线对称设置,当固定部3的一侧在抵接在地面上时,突起部4的一侧与固定部3的一侧一起抵接在地面上支撑置物架1。
[0038] 参照图1、图2和图3,通过设置突起部4、凹陷部5以及固定部3,固定部3朝向突起部4的两侧逐渐缩小,使得突起部4的两侧与固定部3的两侧分别围绕构成两个凹陷部5,一方面当突起部4的一侧与固定部的一侧一起抵接在地面上支撑置物架1时,凹陷部5能够提高突起部4支撑置物架1的稳定性,使得突起部4在支撑置物架1时起到支撑点的作用,在使用时有效防止置物架1向前倾倒的情况,另一方面通过设置固定部3、突起部4以及凹陷部5均以同一轴心线为对称线对称设置,使得连接件2可以作为通用的标准件易生产加工,降低生产难度,提高生产效率,在将连接件2用于置物架1的安装时无需区分左右侧均可通用,提高连接件2的利用率,起到了一举两得的功效。
[0039] 参照图1、图2和图3,通过设置突起部4和凹陷部5,一方面当连接件2设置在置物架1上远离底部的一侧时,朝向上方一侧的凹陷部5可以用于悬挂物品,突起部4可以用于阻止悬挂物品从凹陷部5的前方脱落,使得悬挂物品牢固的悬挂在上方一侧的凹陷部5上,另一方面当突起部4在置物架1的底部时可以用于支撑置物架1防止置物架1向前倾倒的情况,从而使得连接件2设置在置物架1上的不同位置时可起到不同的效果,起到了一物两用的功效。
[0040] 参照图3,通过设置突起部4、凹陷部5以及固定部3,固定部3朝向突起部4的两侧逐渐缩小,形成一三角形的一套斜边,使得凹陷部5的顶端、突起部4的底端与固定部3的底端均分别设置在三角形的三个端点上,从而提高突起部4和固定部3在底面上支撑置物架1时的稳定性,另一方面通过设置凹陷部5,能够节省连接件2在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具有省材料的效果,降低连接件2的生产成本,起到了一举两得的功效。
[0041] 参照图2、图3、图4、图5和图6,突起部4包括一朝向远离轴心线一侧方向延伸的第一凸起部41、至少一朝向远离轴心线另一侧方向延伸的第二凸起部42以及两个分别朝向轴心线方向向内延伸的第五装配槽43。
[0042] 参照图2、图3和图6,凹陷部5包括至少一设于固定部3上朝向轴心线方向向内倾斜设置的第一凹槽51以及至少一设于固定部3的另一侧上朝向轴心线方向向内倾斜设置的第二凹槽52。
[0043] 参照图2、图3和图6,第一凸起部41以及第一凹槽51围绕构成一第一空腔21,第一凸起部41以及第二凹槽52围绕构成一第二空腔22,第一空腔21和第二空腔22以轴心线为对称线对称设置。
[0044] 参照图2、图3和图6,突起部4的高度与固定部3的高度相等。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第一凸起部41的顶部与固定部3的一侧高度相同,第二凸起部42的顶部与固定部3的另一侧高度相同。
[0045] 参照图2、图3、图4、图5和图6,通过设置第一凸起部41的顶部与固定部3的一侧高度相同,第二凸起部42的顶部与固定部3的另一侧高度相同,使得第一凸起部41、第二凸起部42以及固定部3的高度参数相同,便于加工生产,降低加工难度,提高生产连接件2时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当第一凸起部41或第二凸起部42作为支点与固定部3一起支持置物架1时,可以保持置物架1底部的平整,使得置物架1更稳定,起到了一举两得的功效。
[0046] 参照图4和图5,突起部4的宽度与固定部3的宽度相等。
[0047] 参照图1、图4和图5,通过设置突起部4的宽度与固定部3的宽度相等,一方面提高突起部4作支撑置物架1时在宽度方向上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使得突起部4的宽度参数与固定部3的宽度参数相同,便于生产加工,提高生产连接件2时的生产效率,起到了一举两得的功效。
[0048] 参照图2、图3、图4、图5和图6,第一空腔21和第二空腔22均呈V形。
[0049] 参照图2、图3、图4、图5和图6,通过设置第一空腔21呈V形,第二空腔22呈V形,一方面分别使得第一凸起部41、第一空腔21以及固定部3构成一三角形,第二凸起部42、第二空腔22以及固定部3构成一三角形,使得第一凸起部41或第二凸起部42在作为支点支撑置物架1时更为稳定,另一方面便于第一空腔21和第二空腔22的加工生产,起到了一举两得的功效。
[0050] 参照图2、图3、图4、图5和图6,第一凸起部41呈半圆柱状,第二凸起部42呈半圆柱状。
[0051] 参照图2、图3、图4、图5和图6,通过设置第一凸起部41呈半圆柱状,第二凸起部42呈半圆柱状,一方面使得加工更为方便且更为美观,另一方面在使用过程中更为安全,半圆柱状在用户触碰时更为舒适,减少因存在尖刺部分而对用户产生伤害,起到了一举两得的功效。
[0052] 参照图2、图3、图4、图5和图6,固定部3包括一与突起部4连成一体的壳体31、复数个设于壳体31上的安装槽单元32、至少一设于壳体31一侧朝向壳体31内侧延伸的第三空腔34以及复数根设于第三空腔34内的加强筋33,安装槽单元32沿轴心线间隔排列设置在壳体
31的上。
[0053] 参照图2、图3、图4、图5和图6,通过设置壳体31以及安装槽单元32,一方面与突起部4连成一体的壳体31使得壳体31与突起部4之间的连接更为牢固,便于突起部4的生产加工,另一方面复数个安装槽单元32沿轴心线间隔排列设置在壳体31的上,方便其他部件安装在安装槽单元32上,提高连接件2的兼容性,使得连接件2作为通用的标准件可以适用在不同的置物架1中使用,起到了一举两得的功效。
[0054] 参照图2和图3,安装槽单元32的底部朝向第三空腔34内延伸,加强筋33的一侧与壳体31的内侧连成一体,加强筋33的另一侧与安装槽单元32的外周沿连成一体。
[0055] 参照图2和图3,通过设置第三空腔34以及加强筋33,一方面减少生产固定部3时使用的原材料起到了省材料的效果,降低固定部3的重量,另一方面通过在第三空腔34内设置加强筋33有效利用第三空腔34的空间,提高了固定部3的机械强度,使得固定部3更好的支撑置物架1,起到了一举两得的功效。
[0056] 参照图2、图3、图4、图5和图6,安装槽单元32包括复数个分别设于壳体31上侧上的第一装配槽35、复数个分别设于壳体31下侧上的第二装配槽36、安装槽单元32包括复数个分别设于壳体31左侧上的第三装配槽37以及复数个分别设于壳体31右侧上的第四装配槽38。
[0057] 参照图2、图4和图5,第一装配槽35和第二装配槽36的底部均朝向第三空腔34内延伸,使得第一装配槽35的底部和第二装配槽36的底部连成一体。
[0058] 参照图2、图4和图5,设置第一装配槽35或第二装配槽36皆可用于安装置物架1的其它配件(例如:置物架1的骨架),第三装配槽37或第四装配槽38皆可用于安装置物架1的其它配件(例如:置物架1的骨架)。
[0059] 参照图2、图4和图5,通过设置第一装配槽35和第二装配槽36的底部均朝向第三空腔34内延伸,一方面第一装配槽35的底部和第二装配槽36的底部连成一体,使得第一装配槽35和第二装配槽36成对称设置,第一装配槽35和第二装配槽36共用一个底部,便于加工生产,提高生产效率,使得壳体31作为一通用部件在使用过程中无需区分上侧面或下侧面均可通用,另一方面利用第三空腔34的空间容纳第一装配槽35和第二装配槽36,节省生产时的原材料,起到了一举两得的功效。
[0060] 参照图2、图4和图5,第三装配槽37和第四装配槽38的底部均朝向第三空腔34内延伸,使得第三装配槽37的底部和第四装配槽38的底部连成一体。
[0061] 参照图2、图3和图6,通过设置第三装配槽37和第四装配槽38的底部均朝向第三空腔34内延伸,一方面第三装配槽37的底部和第四装配槽38的底部连成一体,使得第三装配槽37和第四装配槽38成对称设置,第三装配槽37和第四装配槽38共用一个底部,便于加工生产,提高生产效率,使得壳体31作为一通用部件在使用过程中无需区分左侧面或右侧面均可通用,另一方面利用第三空腔34的空间容纳第三装配槽37和第四装配槽38,节省生产时的原材料,起到了一举两得的功效。
[0062] 参照图2和图3,加强筋33的外形呈十字形,第二装配槽36的底部的中心点重叠设于加强筋33的中心上,使得第一装配槽35的底部与加强筋33连成一体。
[0063] 参照图1、图2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连接件2为树脂材料制成,壳体31的中后部分为一长条形的正四边棱柱体,壳体31的前端部分为一横截面为梯形的四棱柱体,突起部4可以为一横截面为椭圆形的柱体。
[0064] 参照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第一装配槽35、第二装配槽36、第三装配槽37、第四装配槽38均为圆柱形的凹槽用于适配安装置物架1的其它配件(例如:置物架1的骨架)。,参照图1、图2、图3和图7,两个第五装配槽43的底部连成一体,第一凸起部41设于第五装配槽43的下侧上、第二凸起部42设于第五装配槽43的上侧上,使得第一凸起部41、第五装配槽43以及第二凸起部42连成一体。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五装配槽43分别与壳体31和加强筋33连成一体。
[0065] 参照图1、图2、图3和图7,通过设置两个第五装配槽43,一方面两个第五装配槽43共用一个底部,使得两个第五装配槽43成对称设置,便于加工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通过设置第一凸起部41、两个第五装配槽43以及第二凸起部42连成一体减轻突起部4的重量,第五装配槽43还可用于安装其它置物架1的其它部件(例如:安装置物架1的骨架6,从而能够增大置物架1的置物空间)起到了一举两得的功效。
[0066] 参照图1、图2、图3和图7,第五装配槽43均为圆柱形的凹槽用于适配安装置物架1的其它配件(例如:置物架1的骨架6)。
[0067] 参照图2,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第一装配槽35、第二装配槽36、第三装配槽37、第四装配槽38、第五装配槽43均分别与壳体31和加强筋33加强筋连成一体。
[0068] 实施例二,参照图2和图8,本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该置物架1包括复数根相对间隔设置的骨架6以及复数个相对间隔设置的连接件2,连接件2包括一可拆卸地装设有至少一根骨架6的突起部4以及一与突起部4连成一体的壳体31以及复数个安装槽单元32,每根骨架6均对应地可拆卸地装设在对应的安装槽单元32上。
[0069] 参照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和图8,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第一装配槽35、第二装配槽36、第三装配槽37、第四装配槽38、第五装配槽43均用于可拆卸地安装骨架6。
[0070] 参照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和图8,第一装配槽35、第二装配槽36、第三装配槽37、第四装配槽38、第五装配槽43外形均为圆柱形的凹槽用于适配安装置物架1的骨架6。
[0071] 参照图2和图8,连接件2包括至少一用于支撑该置物架1的固定部3以及至少一设于固定部3前端上的突起部4以及凹陷部5。
[0072] 参照图2和图3,固定部3朝向突起部4的两侧逐渐缩小,使得突起部4的两侧与固定部3的两侧分别围绕构成两个凹陷部5,固定部3、突起部4以及凹陷部5均以同一轴心线为对称线对称设置,当固定部3的一侧在抵接在地面上时,突起部4的一侧与固定部3的一侧一起抵接在地面上支撑置物架1。
[0073] 参照图2、图3、图4、图5和图6,突起部4包括一朝向远离轴心线一侧方向延伸的第一凸起部41以及至少一朝向远离轴心线另一侧方向延伸的第二凸起部42。
[0074] 参照图2、图3、图4、图5和图6,固定部3包括一与突起部4连成一体的壳体31、复数个安装槽单元32、至少一设于壳体31一侧朝向壳体31内侧延伸的第三空腔34以及复数根设于第三空腔34内的加强筋33,安装槽单元32沿轴心线间隔排列设置在壳体31的上。
[0075] 参照图2、图3、图4、图5和图6,通过设置壳体31以及安装槽单元32,一方面与突起部4连成一体的壳体31使得壳体31与突起部4之间的连接更为牢固,便于突起部4的生产加工,另一方面复数个安装槽单元32沿轴心线间隔排列设置在壳体31的上,方便骨架6安装在安装槽单元32上,提高连接件2的兼容性,使得连接件2作为通用的标准件可以适用在不同的置物架1中安装骨架6,起到了一举两得的功效。
[0076] 通过设置两个第五装配槽43,一方面两个第五装配槽43共用一个底部,使得两个第五装配槽43成对称设置,便于加工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通过设置第一凸起部41、两个第五装配槽43以及第二凸起部42连成一体减轻突起部4的重量,第五装配槽43还可用于安装置物架1的骨架6,从而能够增大置物架1的置物空间,起到了一举两得的功效。
[0077] 其它结构与实施例一相似,在此就不再赘述。
[0078] 上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发明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发明保护范围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