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一种多功能组合式排泥装置

一种多功能组合式排泥装置有效专利 发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组合式排泥装置。

相关背景技术

[0002] 排泥装置是污水处理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传统的排泥装置多采用排泥管道直接将污泥输送至污泥浓缩池/污泥沉淀池,或经排泥泵加压输送至污泥脱水装置脱水浓缩后再进行安全化处置。此工艺流程缺陷如下:1)组成设备繁多,包含排泥管道、阀门、污泥泵、污泥脱水设备、电控设备,上述多设备组合运行导致操作工序较多,设备维护成本较高;
2)工艺段排泥工序一般是间歇运行,排泥管设置过长且埋地敷设,污泥在排泥储运时造成排泥管道内大量污泥积累,导致排泥管经常堵塞,冲洗工序频繁操作,冲洗效果较差,排泥管更换成本较高等问题。
[0003] 3)此工艺中排泥及污泥脱水均为功能性单一的相对独立的系统,土建及工艺设备投资较大,运行成本较高,此外,许多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泥产生量较少,污泥系统的高投入会导致整个污水处理系统环境经济效益不佳。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0019] 实施例一:一种多功能组合式排泥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装置本体1,装置主体部分为外方内圆型式,内部呈管道结构;装置主体下部均布钢制支腿12,通过支腿12支承装置主体的运行荷载;装置本体1一端上部连通有进泥口14,另一端下部连通有排泥口9。
[0020] 如图1所示,进泥口14上端连通于污泥斗,地上污泥浓缩池/污泥沉淀池产生的污泥储存于池体下部污泥斗中,通常根据池体设计的污泥停留时间设置定时排泥,池体内根据污泥特性采用加药沉淀方式使排出的泥的含泥量达到3%‑5%;排泥口9下端设有污泥车,经过本装置脱水后的污泥(含水率不高于85%)进入排泥口9,最终储存至污泥车中,污泥车定期清运。
[0021] 如图1所示,装置本体1内转动连接有同轴设置的主轴,装置本体1内还连接有套设于主轴外的筒状过滤网5,主轴上设有主轴转动时将物料自进泥口14向排泥口9方向推动的螺旋叶片6,筒状过滤网5与螺旋叶片6构成一个螺旋推料器,将污泥不断向排泥口9方向推动,配合筒状过滤网5的过滤效果实现脱水。
[0022] 如图1所示,筒状过滤网5设有双层,为内外双层楔形滤网,一层连接于装置本体1内,另一层连接于主轴上并随其转动;内外双层楔形滤网的滤网目数在40‑60目不等,进泥口14连通于筒状过滤网5内侧,筒状过滤网5外侧连通于电动排水阀13,电动排水阀13连通于装置本体1底部的最低点,用于排出过滤水。
[0023] 具体的,为了减少滤网的堵塞问题,筒状过滤网5中,内网固定,其靠近进泥口14一端通过内端板焊接固定于装置本体1内,外网为活动式,其靠近排泥口9一端固定有外端板,外端板内圈通过若干连接杆与主轴焊接保证同步运行,通过活动式的外部滤网提供的动力有效地避免了滤网污堵现象的发生;外端板的内圈向内延伸至内网位置,外圈抵接于装置本体1内周面上,内网远离进泥口14一端抵接于/转动连接于外端板上,外网远离排泥口9一端抵接于/转动连接于内端板上,通过相向嵌套的方式实现双层滤网的连接;使得外端板、内端板、内网外侧和装置本体1内侧之间围成筒形的滤出水通道4,进泥口14、排泥口9仅与内网内侧相连通,而内网和外网的外侧的滤出水通道4仅供滤出水或冲洗水进出;
外网与主轴焊接保证同步运行,外网可以进一步阻隔内层的滤出水,减少滤出水的含泥量,滤出水从排水阀13排出;当装置冲洗时,通过活动式的外部滤网提供的动力使周围流体相互运动,有利于滤网的清洗。
[0024] 如图1所示,主轴与螺旋叶片6采用堆焊超耐磨硬质合金层,螺旋叶片6外侧固定有钢制耐磨转刷。在污泥脱水过程中,此结构有利于污泥的高效浓缩,并可以防止污泥中较大固体颗粒因其粘性大面积截流在滤网上,同时在装置内部自动冲洗时,转刷可利用自身钢性在自动旋转过程中快速恢复滤网的通过率,提高自动冲洗的效率。
[0025] 如图1所示,装置本体1靠近排泥口9一端还连接有用于驱动主轴转动的螺旋推料器动力装置8,其包括电机及减速机,均水平安装,中心线与装置中心线重合,螺旋推料器动力装置8出轴旋转方向为正反双向传动,转速采用变频无级调节。
[0026] 如图1所示,装置本体1上部连通有冲洗水自动清洗阀3,冲洗水通过清洗阀3分多个分路均匀连通在装置本体1上部外侧,以将冲洗水均匀通入筒状过滤网5内网外侧的滤出水通道4中;为了提高冲洗效果,装置本体1内可以对称设置抵接在外网两侧的水平隔板,将滤出水通道4分隔为上下两个部分,冲洗水自上部通入,通入外网与内网后,再自滤出水通道4下部连通的排水阀13排出;也可以在装置本体1的进泥口14或排泥口9另外连通冲洗水排出管,冲洗水自滤出水通道4通入,通入外网与内网后,再从与内网内侧连通的冲洗水排出管排出。
[0027] 如图1所示,进泥口14处连接有用于控制其启闭的进泥自动渣浆阀2;进泥口14处设有差压变送器;装置本体1靠近排泥口9一端上部固定有控制柜11,用于控制装置的启停及故障报警;装置本体1上部装有电控箱,与设备焊接,电控箱内部设置PLC控制系统,并设有紧急停车、马达过热/过载等保护和报警信号,远程/就地信号,在现场无人值守情况下,保证设备自动运行;
装置连续运行至差压变送器感应到进泥压差值大于设定值时,通过进泥自动渣浆阀2停止进泥并开启清洗阀3,对装置本体1内部进行冲洗;本实施例中,每次装置连续运行后,通过差压变送器将进泥压力值输出至电控箱内,当进泥压差值大于0.20MPa时,通过装置控制箱输出进泥自动渣浆阀2的关闭信号,开启清洗阀3,对装置本体1内部进行冲洗,冲洗时间设定为3‑5min后停止;装置内部所有自动阀门均设置为快开阀,同时电控箱设有紧急停车、马达过热/过载等保护和报警信号,远程/就地信号,在现场无人值守情况下,保证设备自动运行。
[0028] 也可通过装置控制箱定时输出进泥自动渣浆阀2的关闭信号,自动开启清洗阀3,对装置内部进行冲洗,冲洗时间设定为3‑5min后停止。
[0029] 如图1所示,装置本体1内设有位于筒状过滤网5内网内侧与排泥口9之间的启闭装置;启闭装置包括泥口处连接的排泥闸板阀10。螺旋推料器将脱水后的污泥不断累积推压到排泥口9上方,排泥口9通过排泥闸板阀10定时将脱水污泥储存至污泥车中,污泥车定期清运。
[0030] 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结构大致相同,区别在于:
启闭装置还包括挡泥板7,挡泥板7活动连接于装置本体1内,其运动位置包括挡设于筒状过滤网5一端的闭合位以及离开筒状过滤网5的打开位;
本实施例中,挡泥板7沿主轴方向滑移,装置本体1靠近排泥口9一端端面与挡泥板
7之间设有伸缩弹簧15,伸缩弹簧15套设于主轴外并与固定式挡泥板7焊接固定,伸缩弹簧
15驱动挡泥板7抵接于筒状过滤网5一端;
螺旋推料器将脱水后的污泥不断累积推压到挡泥板7左侧,当压力大于伸缩弹簧
15的推力时打开挡泥板7,脱水后的污泥(含水率不高于85%)进入排泥口9,排泥口9再通过排泥闸板阀10定时将脱水污泥储存至污泥车中,污泥车定期清运。
[0031] 本装置本体1集成了滤出水通道4、内外双层楔形滤网、含钢制转刷的螺旋推料器、挡泥固定板、及电控箱于一体,高效集成结构;其主要收集地上污泥浓缩池/污泥沉淀池底部排除的污泥,污泥在组合式排泥装置通过差速螺旋机不断往复运行,使污泥逐步浓缩脱水,达到固液分离;装置出泥含水率降至85%,泥饼排出后再作安全化处置;
同时,在污泥浓缩池/污泥沉淀池非排泥时间,引入工业水并利用螺旋转轴上的高强度转刷清洗装置内壁防止排水不畅,保证装置稳定运行。
[0032] 工作过程:步骤1:污泥浓缩池/污泥沉淀池产生的污泥根据时间设置定时排泥,排泥前,控制打开电动排水阀13,再开启自动渣浆阀2,污泥通过自动渣浆阀2进入至固定进泥口14进入装置内部,自动渣浆阀2运行时间计时控制;
当自动渣浆阀2设定的运行时间后,即污泥充满装置内部,开启排水阀13,开启螺旋推料器,污泥在螺旋推料器的运行下不断的浓缩,同时外部滤网随推料器一起运行,污泥在内外层滤网深层脱水后,滤出的水质含有较低的悬浮物,一定时间后(时间可调)螺旋推料器停止运行,外排污水通过排水阀13排出;
关闭排水阀13,继续开启螺旋推料器,脱水后的污泥不断累积推压到挡泥板7远离排泥口9一侧,当污泥对挡泥板7的压力大于伸缩弹簧15对挡泥板7的推力时,固定挡泥板7打开,脱水后的污泥(含水率不高于85%)进入排泥口9落入污泥车中储存,污泥车定期清运。
[0033] 步骤2:当装置正常进泥时及每次设备运行一定时间后,关闭进泥自动渣浆阀2及排泥闸板阀10,打开清洗阀3(反冲洗水压力不小于0.3MPa)及排水阀13,使冲洗水从外层滤网向内层滤网进行反冲洗,同时螺旋推料器继续运行,伴有螺旋推料器叶片边缘的钢制转刷,对内外双层滤网进行高效清洗,冲洗时间设定为3‑5min后停止,反冲洗水通过排水阀13排出。
[0034] 装置安装要求:1、地上污泥浓缩池/污泥沉淀池污泥斗的下部有不小于装置高度的安装空间;
2、场地要求:地面平整;
3、电控箱前后留有一定的操作空间便于现场操作及电缆安装;
4、电气要求:380V,50HZ。
[0035]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用于限制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发明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