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医药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输液药品气泡消除设备。
相关背景技术
[0002] 国家对医用输液瓶(或输液袋)内药品的洁净程度要求非常高,但由于生产环境或生产工艺等方面的原因,输液瓶内药品中可能混入一些粒径微小的杂质或悬浮物。在静脉输液的过程中,这些杂质或悬浮物可能会随着液体进入人体内,从而导致血管堵塞,严重危及病人的生命和健康。因此,灌装药品后的输液瓶需要经过灯检工序来检验输液瓶内是否存在杂质或悬浮物。
[0003] 然而,输液瓶在注入药液的过程中,输液瓶内会出现气泡,气泡的存在将会影响到灯检工序过程中对输液瓶的检测效果。因此,对输液瓶内液体进行灯检前,需要消除输液瓶内的气泡。目前主要采用静置法或手动旋转法来解决,1)静置法:将需要被检测的输液瓶静置一段时间使气泡自然消失,该种方式在静置等待时间足够长的情况下,才可以有效消除气泡,耗时较长且需要空间存放待检测输液瓶,生产效率较低;2)手动旋转法:员工手拿着输液瓶,使输液瓶翻转360°,这种方法可以较快地消除输液瓶中气泡,但是劳动强度大,且需要员工数量较多,生产成本较高。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前”、“后”“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0018] 如图1至图1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输液药品气泡消除设备,包括带动输液瓶翻转的旋转装置1,旋转装置1位于输液瓶输送带2的上方且由机架3支撑。所述旋转装置1包括转轮机构和用于夹持输液瓶的夹瓶机构11,夹瓶机构11跟随转轮机构转动过程中,输液瓶翻转了360°。所述转轮机构包括转轮4和传动机构,所述夹瓶机构11与所述传动机构连接。
[0019]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太阳轮5、行星轮6和行星轮轴7,行星轮6均与太阳轮5配合,所述行星轮6沿所述太阳轮5周向布置,所述行星轮轴7沿所述转轮4径向分布,所述行星轮轴7内端与所述行星轮6连接、外端与所述夹瓶机构11连接。在太阳轮5和行星轮6的共同作用下,输液瓶不但实现了围绕太阳轮5轴线(也是转轮4轴线)翻转360°(相当于地球围太阳的公转),还实现了围绕行星轮轴7的转动(相当于地球围太阳的自转),可以加速消除输液瓶中气泡,还可以提高消除输液瓶中气泡的效果。太阳轮5和行星轮6均为锥形齿轮,传动比较稳定。所述转轮4和太阳轮5均由伺服电机8驱动,伺服电机8由控制系统控制,本发明中采用同一个伺服电机8驱动转轮4和太阳轮5。
[0020] 所述太阳轮5和所述转轮4共轴线且同步顺时针转动,所述转轮4为外形呈正多边形状的中空结构,中空结构的转轮4可以降低整体的重量,减少能源消耗,所述太阳轮5和行星轮6均位于所述转轮4内部,所述夹瓶机构11位于所述转轮4周向外侧面上。
[0021] 所述夹瓶机构11包括卡瓶旋板9和压紧结构,所述卡瓶旋板9与所述行星轮轴7外端固定连接,所述压紧结构包括压板10和用于调节所述压板10与卡瓶旋板9之间夹角的压板调节组件。卡瓶旋板9用于卡住输液瓶的瓶颈,压紧结构用于压紧输液瓶的瓶盖,使夹瓶机构11牢固的夹住输液瓶,防止输液瓶在转动过程中脱落。
[0022] 所述卡瓶旋板9包括对称布置的第一卡瓶旋板部12和第二卡瓶旋板部13,所述卡瓶旋板9中部与所述行星轮轴7外端固定连接,这样的结构便于卡瓶旋板9更稳定地转动,且在第一卡瓶旋板部12取输液瓶时,第二卡瓶旋板部13可以放旋转后的输液瓶。所述第一卡瓶旋板部12对应的压板10为第一压板,所述第一压板与所述第一卡瓶旋板部12铰接,所述第一卡瓶旋板部12对应的压板调节组件为第一压板调节组件;所述第二卡瓶旋板部13对应的压板10为第二压板,所述第二压板与所述第二卡瓶旋板部13铰接,所述第二卡瓶旋板部13对应的压板调节组件为第二压板调节组件。第一压板调节组件与第一压板配合使用来调整第一压板与第一卡瓶旋板部12之间的夹角,可以实现第一压板压紧输液瓶瓶盖或者使第一压板脱离输液瓶瓶盖。
[0023] 所述第一卡瓶旋板部12左端设有与输液瓶瓶颈相适应的第一卡口14,所述第二卡瓶旋板部13右端设有与输液瓶瓶颈相适应的第二卡口15,所述第一卡口14和第二卡口15的开口方向相反,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以在第一卡口14与第一压板配合实现卡紧输送带2上输液瓶的过程,第二卡口15与第一压板的配合使旋转后的输液瓶脱离至输送带2上。所述第一压板中部与所述第一卡瓶旋板部12铰接,所述第一压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卡口14、所述第一压板调节组件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二压板中部与所述第二卡瓶旋板部13铰接,所述第二压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卡口15、所述第二压板调节组件位置相对应。
[0024] 所述第一压板调节组件包括弹簧16和升降轴17,所述弹簧16套设在所述升降轴17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压板与所述第一卡瓶旋板部12之间,所述升降轴17贯穿所述第一卡瓶旋板部12及所述第一压板右端,所述转轮机构下方设有配合所述升降轴17升降的轨道18,所述轨道18呈内凹且从下往上倾斜的弧状。升降轴17与轨道18配合使用,以及第一压板右端和升降轴17共同作用可以实现对弹簧16的压缩与松弛,当第一压板右端和升降轴17共同作用下压缩弹簧16时,第一压板左端与第一卡瓶旋板部12左端之间的夹角逐渐变大,第一压板左端逐渐脱离输液瓶瓶盖;当升降轴17脱离轨道18时,弹簧16逐渐恢复松弛状态时,第一压板左端与第一卡瓶旋板部12左端之间的夹角逐渐变小,第一压板左端逐渐压紧输液瓶瓶盖。所述第二压板调节组件与所述第一压板调节组件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0025] 所述升降轴17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布置的顶盖19、圆轴部和支撑部20,所述弹簧16套设在所述圆轴部上,所述支撑部20上设有与所述轨道18配合的滚轮21;所述顶盖19位于所述第一压板右端上方,所述圆轴部贯穿所述第一卡瓶旋板部12右端及所述第一压板右端;所述第一卡瓶旋板部12右端下方设有与所述升降轴17相适配的轴套25。
[0026] 所述第一压板调节组件和所述第二压板调节组件对应的轨道18分别设置在同一个基座22的两侧,基座22位于输液瓶输送带2的上方。所述第一压板右端设有与所述顶盖19抵接的半圆柱体, 半圆柱体便于第一压板的转动。所述圆轴部包括上圆轴段23和下圆轴段24,所述弹簧16套设在所述下圆轴段24上,所述上圆轴段23贯穿所述第一压板右端。
[0027]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本发明的输液药品气泡消除设备与光电开关配合使用,在气泡消除设备的输液瓶
输入侧设置第一光电开光,在气泡消除设备的输液瓶输出侧设置第二光电开光,第一光电开光和第二光电开光均与控制系统连接,转轮4、太阳轮5顺时针同步转动。当第一光电开光检测到输液瓶输入侧有待翻转的输液瓶,第二光电开光检测到输液瓶输出侧没有已翻转后的输液瓶时,输液药品气泡消除设备启动,当第一卡瓶旋板部12和第二卡瓶旋板部13向下旋转运行至升降轴17的滚轮21与轨道18的接触过程中(先与轨道18的最高处接触),第一卡瓶旋板部12、第一压板与第一压板调节组件三者的共同作用,第一压板左端与第一卡瓶旋板部12的夹角逐渐变大,便于第一卡口14卡住输送带2上待翻转的输液瓶瓶颈,同时,第二压板右端与第二卡瓶旋板部13的夹角逐渐变大,便于将第二卡瓶旋板部13上翻转后的输液瓶脱离至输送带2上,当升降轴17的滚轮21与轨道18脱离后(从轨道18的最低点脱离),第一压板左端与第一卡瓶旋板部12的夹角变小,使第一压板左端压紧输液瓶瓶盖,第二压板右端与第二卡瓶旋板部13的夹角变小,等待下一轮旋转至输液瓶输入侧时夹瓶,因为第一卡瓶旋板部12和第二卡瓶旋板部13会随着行星轮轴7的转动围绕行星轮轴7发生转动,当第一卡瓶旋板部12与第一压板夹取待翻转输液瓶时,第二卡瓶旋板部13与第二压板将翻转后的输液瓶输送至输送带2上,下一轮时,当第二卡瓶旋板部13与第二压板夹取待翻转输液瓶时,第一卡瓶旋板部12与第一压板将翻转后的输液瓶输送至输送带2上。
[0028]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本发明中的输液瓶也可以是输液软袋或其他输液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