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一种圆形连铸坯用防滚动装置

一种圆形连铸坯用防滚动装置有效专利 发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圆坯连铸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选一种圆形连铸坯用防滚动装置。

相关背景技术

[0002] 目前,炼钢厂生产的圆形连铸坯存放为层与层堆放形式。如图5所示,圆形连铸坯102层与层之间呈90度堆放,在每层圆形连铸坯102两边部的圆形连铸坯102两端部正上放置斜铁101作为防止铸坯滚动的措施。斜铁101用氧气丙烷切割刀将生产现场任意尺寸的厚壁钢管在其轴向方向,人工切割为任意角度斜角后形成,其切割面烧熔面凹凸不一,切割长短不一,切割角度不一,存放角度随意性大。圆形连铸坯的直径尺寸大小不一。在生产现场使用中有以下问题:斜铁101底部存放在铸坯上表面不稳定或受振动、外力等产生掉落。斜铁101上部弧面与铸坯动方向为线接触或点接触,接触面积小,防止滚动效果差。以上问题会导致圆形连铸坯102有滚动、掉落造成生产作业人员的重大安全风险,给人员和企业带来伤害和风险。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及其有益效果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24]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圆形连铸坯用防滚动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
[0025] 圆形连铸坯存放为多层,每层内放置有多根圆形连铸坯,相邻的二层圆形连铸坯的轴线互相垂直,相邻的二层圆形连铸坯分别称为上层圆形连铸坯和下层圆形连铸坯,防滚动装置20包括:上支撑件200和下支撑件201,上支撑件200设有与上层圆形连铸坯中最外侧的圆形连铸坯配合的第一凹弧面205;下支撑件201的上端与上支撑件200的下端连接,下支撑件201的底部设有与下层圆形连铸坯中最外侧的圆形连铸坯配合的第二凹弧面211。
[0026] 详细地,圆形连铸坯102的堆放方式为由下至上层层叠放,且上下相邻两层圆形连铸坯102的轴线呈90度夹角,在本实施例的任意上下相邻的两层圆形连铸坯102中,下支撑件201放置于下层圆形连铸坯102的外圆周面的上侧,使下支撑件201的第二凹弧面211与圆形连铸坯102的外圆周面贴合,下支撑件201与圆形连铸坯102之间面接触,与现有技术中应用的斜铁相比接触面更大,无间隙,使防滚动装置20放置在圆形连铸坯102上时更加平稳,避免了斜铁因接触面积小在外力振动晃动作用下掉落。上支撑件200设置的第一凹弧面205与上层圆形连铸坯102中最外侧的圆形连铸坯102的外圆周面相抵,防止上层的圆形连铸坯102在下层圆形连铸坯102上滚动。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如图3和图4所示,至少在每一层的圆形连铸坯102的四个角位置放置四个防滚动装置20,从而防止位于上一层的圆形连铸坯102滚动。第二凹弧面211与圆形连铸坯102的外周面共圆心,即第二凹弧面211的半径尺寸根据圆形连铸坯102的规格确定,第二凹弧面211的圆弧宽度设置为150‑200mm以满足现场不同规格铸坯的使用。
[0027] 需要说明的是:圆形连铸坯102的实际堆放方式中,上下相邻两层圆形连铸坯102的轴线呈90度夹角,因此第一凹弧面205所在的圆柱的轴线与第二凹弧面211所在的圆柱的轴线垂直,以便于上支撑件200的第一凹弧面205与上层圆形连铸坯102的外圆周面贴合,且下支撑件201的第二凹弧面211与下层圆形连铸坯102的外圆周面贴合。
[0028] 上支撑件200、下支撑件201均由板状件支撑,使防滚动装置更加轻便,便于工人拿取。
[0029] 其中,第一凹弧面205、第二凹弧面211的圆弧半径取决于不同的圆形连铸坯102的半径,不同断面的圆形连铸坯102所需的防滚动装置20不同。
[0030] 在一个具体地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上支撑件200包括:第一支撑侧板202、第二支撑侧板212、顶部面板203,第一支撑侧板202的底部和第二支撑侧板212的底部均与下支撑件201相连接,第一支撑侧板202的顶部和第二支撑侧板212的顶部均与顶部面板203相连接,第一支撑侧板202和第二支撑侧板212朝向上层圆形连铸坯中最外侧的圆形连铸坯102的表面均为第一凹弧面205;下支撑件201为弧形开口朝下的弧形板。本实施例中,上支撑件200和下支撑件201均采用板状材料构成,一方面结构设计简单,结构功能设计合理,强度高,不易受外力作用发生变形,降低制造成本,另一方面,减小防滚动装置20的整体重量,以便于操作工人拿取布置。
[0031] 进一步地,为便于操作工人抓取,防滚动装置20还包括手柄204,手柄20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侧板202、第二支撑侧板212相连接。
[0032] 手柄204连接在第一支撑侧板202和第二支撑侧板212的与第一凹弧面205相对的侧表面上,第一支撑侧板202和所述第二支撑侧板212之间的垂直距离为80‑100mm,即顶部面板203的长度为80‑100mm方便操作人员手持放置。
[0033] 进一步地,第一凹弧面205的圆弧半径与上层圆形连铸坯中最外侧的圆形连铸坯102的半径相同;第二凹弧面211的圆弧半径与下层圆形连铸坯中最外侧的圆形连铸坯102的半径相同。上支撑件200与上层圆形连铸坯102之间面接触、下支撑件201与下层圆形连铸坯102之间面接触,与现有技术中应用的斜铁相比接触面更大,无间隙,使防滚动装置20放置在圆形连铸坯102上时更加平稳,避免了斜铁因接触面积小在外力振动晃动作用下掉落。
[0034] 其中,第一支撑侧板202、第二支撑侧板212、顶部面板203、下支撑件201之间通过连接焊接筋板焊接连接。
[0035] 进一步地,第一凹弧面205的上下两个弧形端点的垂直距离为圆形连铸坯102半径的三分之二。使第一凹弧面205与上层圆形连铸坯102的接触面积大,铸坯滚动克服的阻力大,起到防止圆形连铸坯102滚动作用。
[0036] 工作原理
[0037] 码放存放底部第一层圆形连铸坯102,工人抓取手柄204将防滚动装置20放置在边部的连铸坯的两端部。
[0038] 第二层圆形连铸坯102的码放与第一层的圆形连铸坯102呈90度,并在边部的圆形连铸坯102的两端部放置防滚动装置20。
[0039] 必须确保防滚动装置20的第一凹弧面205正对于圆形连铸坯102的弧面;第二凹弧面211接触在铸坯的上表面,并且不得歪斜。
[0040] 依次类推进行层层码放。
[0041] 转移圆形连铸坯102时,先转移,再取掉防滚动装置20。
[0042] 如图1和图4所示,第二凹弧面211的圆弧宽度小于圆形连铸坯102的直径,使多个圆形连铸坯102成排垛放时,同一层并排放置的相邻两个圆形连铸坯102的外周面接触,不会因防滚动装置20的干涉而出现间隙。本技术方案提出的防滚动装置20,在每一层圆形连铸坯102的数量超过两个时(例如三个、五个、七个、十个等),每一侧的圆形连铸坯102中相邻两个圆形连铸坯102的外周面相接触,并且上下两层之间的圆形连铸坯102的外周面相接触,在空间有限条件下可以码放较多的圆形连铸坯102。
[004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底部弧形面板(即下支撑件201)为弧形结构,与圆形连铸坯102表面接触良好,无间隙,放置平稳,不因接触面积小在外力振动晃动作用下掉落。支撑侧板(202第一支撑侧板、212第二支撑侧板)为弧形结构,第一凹弧面205的高度为铸坯半径的三分之二,接触面积大,圆形连铸坯102滚动克服的阻力大,起到防止滚动作用。
[0044] 结构设计新颖,制造成本低。结构功能设计合理,强度高,不易受外力作用发生变形。本装置可适用于各种断面直径尺寸的圆形连铸坯、棒材、钢管存放的冶金或其他行业领域。
[0045]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46]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47]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48]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相关技术
坯防相关技术
滚动装置相关技术
陈铁武发明人的其他相关专利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