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止血压迫器

止血压迫器有效专利 发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止血压迫器。

相关背景技术

[0002] 在士兵演习或实际作战中,经常会受伤,需要及时止血。止血带在医疗手术和救护中应用十分广泛,止血带不仅可以减少患处出血量,避免血压下降,还能保证手术视野清楚,方便术者的手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减轻病人手术痛苦,为病人术后康复提供有利条件。
[0003] 然而,在股动脉或者颈动脉大出血时,一般的止血带无法用在腹股沟或者颈部的部位,通常有以下几个原因:1、因为腹股沟或者颈部的部位在止血时,所要求止血带的面积特别地大,通常的止血带都比较窄,宽度不足以止血;2、由于在腹股沟或者颈部大出血时,要求止血带对其具有较大的压强,通常的止血带无法提供较大压强,需要医护人员用膝关节来抵住,这样就费时费力,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3、不好调节止血带的松紧,如果过松就没有止血效果,过紧就会造成静脉回流受阻,增加出血而需要重新安置。
[0004] 因此,怎样才能够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提供较大压强、针对腹股沟和颈部位置的止血压迫器,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0045]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46] 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止血压迫器,包括止血带本体1和气囊组件4,所述止血带本体1用于卷握在人体上,所述止血带本体1上连接有外罩皮2,所述外罩皮2的边缘固定在所述止血带本体1上,使所述外罩皮2和止血带本体1之间形成容纳腔,且所述外罩皮2和止血带本体1皆能够沿其在厚度方向进行伸缩;其中,所述外罩皮2位于止血带本体1靠近人体皮肤的一侧;其中,所述止血带本体1展开时呈矩形结构,在所述止血带本体
1的固定端11设置有锁紧机构3,该锁紧机构3用于锁住止血带本体1的活动端12;其中,所述锁紧机构3和所述外罩皮2分别设于所述止血带本体1的相对两侧。
[0047]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气囊组件4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气囊组件4包括呈矩形阵列分布的若干气囊40和一根充气管41,相邻二个所述气囊40之间通过连接气管42进行内部连通,所述充气管41的一端连通一个所述气囊40,另一端穿过所述止血带本体1并延伸至所述止血带本体1外并形成充气端。
[0048] 本申请首先将止血带本体缠绕在人身上,并通过锁紧机构将止血带本体的端部固定,然后对气囊进行充气,气囊鼓起并对靠近人体一侧的方向施加压迫力,起到压迫止血的作用,无需医护人员使用膝关节抵住,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此外,本申请还将气囊组件设计成矩形阵列分布的多个气囊,相较于只使用一个气囊来实现压迫止血,多个气囊分散了止血带本体在弯曲缠绕在人身上时的压力,更加容易适应止血带本体的弯曲形态,保证整个止血带本体的强度。
[0049] 实施时,止血带本体1的宽度设置在5cm~10cm的范围内。
[0050] 实施时,气囊40优选为利用树脂片形成的袋装的构件,气囊40在展开时为矩形结构。
[0051] 实施时,外罩皮2优选为伸缩性优越的构件,且,止血带本体1优选为伸缩性比外罩皮2的伸缩性低的构件。
[0052] 其中,如图3和图4所示,还包括皮肤保护结构5,所述皮肤保护结构5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且皮肤保护结构5位于气囊组件4朝向外罩皮2的一侧;所述皮肤保护结构5能够沿止血带本体1的厚度方向伸缩,且所述皮肤保护结构5的压缩率高于所述止血带本体1的压缩率;所述皮肤保护结构5覆盖所述气囊组件4的整个朝向外罩皮2的一侧的侧面。
[0053] 申请人发现,随着气囊的膨胀,气囊靠近人体的一侧向人体方向移动凸起,此时,气囊靠近人体的一侧就会紧密贴合在外罩皮上,导致了外罩皮靠近人体的一侧也会向人体方向移动凸起,并与人体紧密贴合;外罩皮和人体皮肤之间的摩擦导致人体皮肤的一部分随着外罩皮上产生褶皱的部分而被拉抻,人体皮肤的一部分会进入上述褶皱的谷间部分,被卷入褶皱中,对伤口产生不良的影响,造成轻度的内出血。
[0054] 而在本申请中,在气囊朝向外罩皮的一侧设置了皮肤保护结构,由于皮肤保护结构本身具有一定的伸缩性,皮肤保护结构就会被挤入气囊所产生的褶皱的谷间部分,这样,皮肤保护结构的一部分发生弹性变形,从而缓解抵消气囊和外罩皮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外罩皮朝向人体的一侧不会产生褶皱,在不损失外罩皮与人体皮肤之间的紧密贴合性的前提下,避免了人体皮肤的一部分夹入褶皱的情况,因此,该皮肤保护结构能够有效地保护人体皮肤,减少在伤口附近的皮肤出现轻度内出血的可能。
[0055] 实施时,皮肤保护结构5优选为厚度均匀的橡胶海绵的构件,皮肤保护结构5可以采用缝合、粘贴等手段固定在外罩皮。
[0056] 其中,如图3和图4所示,在所述气囊组件4背离所述皮肤保护结构5的一侧还设置有弹性板6,所述弹性板6能够随所述止血带本体1卷绕成圆环,并能在其径向发生弹性形变以对气囊组件4施加压力。在本申请中,弹性板可以粘结及固定在气囊上。由于能够在止血带本体卷绕在人体身上时,弹性板可以呈现的圆环状态,增加止血带本体卷绕在人体身上的稳定性。每相邻的四个所述气囊40之间的间隔位置设有竖直设置的橡胶伸缩杆43,所述橡胶伸缩杆43的一端和所述弹性板6连接,所述橡胶伸缩杆43的另一端和所述皮肤保护结构5连接。这样,橡胶伸缩杆可以支撑皮肤保护结构,减少皮肤保护结构出现塌陷情况的可能。
[0057] 其中,如图3和图4所示,所示皮肤保护结构5在其朝向外罩皮2的一侧设有第一让位槽51,所述皮肤保护结构5在其朝向气囊组件4的一侧设有第二让位槽52,所述第二让位槽52包括沿气囊组件4的矩形阵列的长度方向设置的横槽521与沿气囊组件4的矩形阵列的宽度方向设置的纵槽522,横槽521与纵槽522相连通,各所述气囊40置于第二让位槽52中且布满纵槽522以及横槽521。所述第一让位槽51设于该皮肤保护结构5的侧部,所述第二让位槽52设于该皮肤保护结构5的中部。
[0058] 这样,该设置方式给气囊留有一定的安装空间,气囊膨胀通过皮肤保护结构作用在外罩皮上,这样可以施力更均匀,避免气囊膨胀集中作用在一处使得该处凸起。
[0059] 其中,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锁紧机构3包括框体31,所述框体31包括底板311以及竖直设置在所述底板311相对两侧的侧板312,所述底板31和两侧板312之间构成供所述止血带本体1的活动端12穿过的穿置空间;其中,两侧板312的后部之间转动设置有一转轴32,所述转轴32的一端穿过所述侧板312并伸出于侧板312外与一调节块33相连;所述侧板312的前端凸起,且两侧板312的后端之间连接有一挡板34。在所述底板311上还设有一扣板35,所述扣板35的一端抵靠在所述转轴32的中部,所述扣板35的另一端通过扭簧(未图示)与底板311相连。
[0060] 这样,止血带本体的活动端从转轴和底板之间的空隙穿过,并撞开扣板,而扣板在扭簧的作用下朝转轴方向具有一定的回复力,因此能够对止血带本体施加一定的压力,从而能够实现对止血带本体的锁紧作用;在止血完毕或者需要更换止血带后,可以通过转动调节块来推动扣板,完成解锁。
[0061] 其中,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止血带本体1的固定端11通过固定结构7与锁紧机构3连接在一起,所述固定结构7包括一中空的固定块71,所述固定块71的一端开口以供止血带本体1插入固定块71内,并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固定块71内;所述固定块71背离固定块71开口的一端连接有连接块72,所述连接块72背离固定块71的一端连接有拉簧73,所述拉簧73背离连接块72的一端和所述框体31固定相连;其中,所述拉簧73和所述连接块72皆设置于所述框体31背离转轴32的一侧。
[0062] 这样,将止血带本体的固定端很好地固定在固定结构上;由于止血带本体是先卷绕在人体身上,再进行充气,本申请据此设计成固定块还依次通过连接块和拉簧与框体相连,在对气囊充气的过程中,止血带本体势必会被挤压,而固定块能够通过拉簧而产生小距离的移动,以此来调节止血带本体的固定端的位置,避免止血带本体的崩坏,而又不影响气囊对人体的压迫力所产生的止血作用。
[0063] 其中,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底板311的外表面凸设有两组限位杆36,且该限位杆36的朝所述框体31背离转轴31的一侧延伸设置,所述连接块72的底部外表面开设有两组条形槽,所述限位杆36的延伸端插置在条形槽内并与条形槽滑动连接。
[0064] 这样,对固定块的活动范围进行限制,可以防止固定块拉伸拉簧的长度过长,减少对拉簧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也防止了固定块在无节制移动的过程而导致气囊对人体的压迫止血作用失效的情况。
[0065] 其中,还包括气压控制设备(未图示),所述气压控制设备包括充气泵、充气管、放气管、放气阀和压力传感器,所述充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充气端相连通,充气管的另一端与充气泵相连通,所述放气管的一端与充气管的中部相连通,放气管的另一端上设置有放气阀,通过该放气阀来开关所述放气管;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充气端处,且所述压力传感器连接有一压力显示屏,所述压力显示屏设置于所述止血带本体的外侧,所述压力显示屏显示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的压力值。
[0066] 这样,根据压力显示屏上的压力显示,来确定何时停止充气、何时进行充气、何时进行放气,进而起到调节止血带本体卷绕人体时的松紧程度。
[0067]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