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食物加热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便携式加热器。
相关背景技术
[0002] 在户外或者办公室等场景用餐时,通常需要对食物进行加热,以确保食物的卫生,同时提升用餐体验。目前,多采用微波炉等食物加热器对食物进行加热。然而,目前的食物
加热器体积较大,不利于携带,导致在户外或办公室等场景用餐不便。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
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
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8]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
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29]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
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
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0]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
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
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31]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
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
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
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2]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
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
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
方式。
[0033] 请参见图1和图2,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便携式加热器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便携式加热器部分结构的示意图。具体地,便携式加热器包括供
电元件130,例如锂电池,便携式加热器可用于对智能手机、蓝牙耳机等外部电子设备充电。
便携式加热器还包括壳体110以及隔热板140,供电元件130及隔热板140收容于壳体110内,
隔热板140背离供电元件130的表面上设置有加热线圈141。供电元件130能够对加热线圈
141供电,以使加热线圈141产生加热磁场。由此,当待加热物体(图未示出)靠近加热线圈
141时,加热线圈141产生的加热磁场能够对加热物体进行加热,例如,对食物等带加热物体
进行加热。
[0034] 上述便携式加热器,既能够作为移动电源对外部电子设备充电,也能够对食物等待加热物体进行加热。将加热线圈141于移动电源进行集成,体积小,携带方便,使在户外或
办公室等场景用餐时,对食物进行加热更加方便。同时,通过便携式加热器中的供电元件
130对加热线圈141进行供电,能够避免没有供电插座或其他供电设备导致无法加热食物的
情况,进一步使食物的加热更加方便。另外,将加热线圈141集成于便携式加热器中,使便携
式加热器同时具备充电以及加热功能,也能够使便携式加热器的功能更加强大,提升便携
式加热器的应用范围。
[0035] 更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10包括底板111、加热板114以及侧板117。底板111与加热板114相对设置,侧板117位于底板111及加热板114之间,且侧板117环绕底板111
及加热板114的边缘并连接底板111及加热板114。供电元件130及隔热板140收容于底板
111、加热板114及侧板117围设形成的收容空间内,供电元件130的两侧分别抵接底板111及
隔热板140,隔热板140设置有加热线圈141的表面朝向加热板114设置。换言之,底板111、供
电元件130、隔热板140及加热板114层叠设置,以此缩小便携式加热器于厚度方向上的尺
寸。
[0036]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为便于体现便携式加热器的内部结构,加热板114脱离侧板117,当便携式加热器组装完成后,加热板114应当与侧板117连接。例如,
在一些实施例中,侧板117远离底板111的一端开设有阶梯槽118,加热板114于阶梯槽处嵌
入侧板内,并通过胶粘、卡扣119等任意适用连接方式与侧板117连接。加热板114背离隔热
板140的表面用于承载带加热物体,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板114背离隔热板140的表
面上开设有容置槽(图未示出),容置槽用于放置待加热物体,以便于待加热物体在加热板
114上的定位和固定。
[0037]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便携式加热器还包括控制元件150,控制元件150可以为集成有控制电路的电路板。控制元件150电连接供电元件130及加热线圈141,以控制供电
元件130对加热线圈141供电。一并参考图3所示,控制元件150固定于壳体110内,且控制元
件150的一侧抵接侧板117,另一侧于供电元件130的延伸方向上抵接供电元件130,而供电
元件130于延伸方向上的另一侧抵接侧板117。由此,通过合理的位置设计,控制元件150、供
电元件130及隔热板140之间不会互相干涉,同时使控制元件150、供电元件130、隔热板140
以及壳体110于便携式加热器的长度方向及厚度方向上结构紧凑,进一步减小便携式加热
器的体积,有利于便携式加热器的小型化设计。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便携式加热器可以
为长方体,且通过上述位置设计,便携式加热器的整体尺寸可以为:长168mm,宽81mm,厚
25.6mm。便携式加热器的体积较小,方便携带。
[0038] 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热板140的三个边缘均与侧板117抵接,且侧板117与隔热板140接触的部分向内延伸形成有多个卡扣119,多个卡扣119间隔设置于隔热板140背离供电
元件130的一侧并抵接隔热板140。由此,卡扣119与底板111共同夹持供电元件130及隔热板
140,将供电元件130与隔热板140固定于壳体110内。
[0039] 进一步地,参考图2和图3所示,供电元件130的数量不限,在一些实施例中,供电元件130设置有八个,其中每四个供电元件130并列设置,每两个供电元件130并行设置,即供
电元件130以四行两列排布。底板111朝向隔热板140的表面设置有四个第一定位槽112,隔
热板140朝向底板111的表面开设有四个第二定位槽113,每行供电元件130、第一定位槽112
及第二定位槽113一一对应。每个第一定位槽112与对应的一个第二定位槽113相对,每行供
电元件130的两侧分别位于对应的一个第一定位槽112与对应的一个第二定位槽113内。设
置第一定位槽112与第二定位槽113对供电元件130进行限位,配合侧板117及控制元件150
的限位,能够将供电元件130稳定固定于壳体110中。同时,当第二定位槽113与供电元件130
相互限位时,也能够实现隔热板140的定位。换言之,隔热板140部分嵌入相邻的供电元件
130之间,能够使隔热板140不易晃动,更好地固定于壳体110内。当然,当供电元件130的数
量有不同的设置时,第一定位槽112与第二定位槽113的数量也应当适应调整,并且,当供电
元件130仅成一列排布,则供电元件130与第一定位槽112及第二定位槽113一一对应。
[0040]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当待加热物体放置于加热板114背离隔热板140的表面,加热线圈141产生的加热磁场对待加热物体进行加热时,待加热物体发热,待加热物体的热量也
会经加热板114传导至便携式加热器的内部。因此,为避免热量对供电元件130造成干扰,影
响供电元件130的使用寿命,隔热板140应该具备良好的耐热性能以及隔热性能。例如,在一
些实施例中,隔热板140采用耐高温且隔热性能良好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或尼龙
材料。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供电元件130为硬度与耐热性能良好的18650锂电池。当
然,加热板114也应当具备良好的耐热性能,同时,加热板114可采用易于磁场透过的材质,
以避免加热板114干扰加热线圈141产生的加热磁场对待加热物体进行加热。例如,在一些
实施例中,加热板114采用陶瓷材料。
[0041] 在一些实施例中,便携式加热器还可包括温控元件(图未示出)以及排热气泵(图未示出),温控元件设置于隔热板140朝向供电元件130的一侧,以检测经隔热板140传递到
供电元件130所在空间的热量。排热气泵设置于隔热板140朝向供电元件130的一侧,且排热
气泵与壳体110外连通。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排热气泵贯穿侧板117,排热气泵的排气口
朝向壳体110外设置。温控元件设置有温度阈值,具体地,温度阈值可以为不损坏供电元件
130的温度值。当温控元件检测到隔热板140朝向供电元件130一侧的温度超过温度阈值,温
控元件控制排热气泵开启,以将供电元件130所在空间的热量排出壳体110,降低供电元件
130所在空间的温度,以免供电元件130因温度过高而损坏。
[0042] 由于便携式加热器中的供电元件130多为直流电输出,而若要使加热线圈141产生加热磁场,通常需要对加热线圈141施加交流电。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元件150上集
成有增压逆变电路,增压逆变电路能够将供电元件130输出的低压直流电转换为增压交流
电对加热线圈141供电,以使加热线圈141产生足够的加热磁场对待加热物体进行加热。
[0043] 参考图1和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线圈141由多圈线圈由内到外环绕形成,加热线圈141中径向尺寸最小的线圈形成加热线圈141的内圈,加热线圈141通过胶粘或
焊接等任意适用连接方式固定于隔热板140上。为便于加热线圈141的定位,便携式加热器
还可包括定位骨142,定位骨142成环状结构,定位骨142固定设置于隔热板140背离供电元
件130的表面,且定位骨142的形状与加热线圈141的内圈相适应。当加热线圈141固定于隔
热板140上时,定位骨142嵌入加热线圈141的内圈,即加热线圈141的内圈套设于定位骨142
上,定位骨142的设置使线圈的定位更准确,固定更稳定。
[0044] 一并参考图1和图4所示,为便于供电元件130对外部电子设备充电,或外部电源对供电元件130充电,在一些实施例中,便携式加热器还包括输出元件151及输入元件152,控
制元件150上集成有与供电元件130电连接的充放电线路。输出元件151可以为充放电线路
引出的输出口,例如USB接口,供电元件130能够通过输出元件151对外部电子设备供电,换
言之,供电元件130能够经输出元件151向外部电子设备释放电能。输入元件152可以为充放
电线路引出的输入口,例如MIC-5PIN接口,外部电源通过输入元件152对供电元件130充电,
使供电元件130储存电能。输入元件152及输入元件152贯穿侧板117且接口朝外设置,以便
于与外部电子设备或电源连接。当然,输出元件151的数量不限,只要不超过供电元件130的
充电负荷即可,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便携式加热器包括两个输出元件151,即供电元件
130能够同时对两个电子设备充电。在一些实施例中,充放电线路还可引出双向元件153,例
如TYPE-C接口,双向元件153即能够用于对供电元件130进行充电,也能够用于对外部电子
设备充电。
[0045]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便携式加热器还包括显示器154以及温度传感器(图未示出),温度传感器用于感应待加热物体的加热温度,显示器154能够显示温度传感器感
应的温度值,以便于对加热温度进行实时监控。具体地,由于加热线圈141产生的加热磁场
经过加热线圈141的内圈,当对待加热物体进行加热时,待加热物体通常与加热线圈141的
内圈之间的部分相对。因此,温度传感器可设置于隔热板140上,且位于加热线圈141的内圈
之间,当对待加热物体进行加热时,待加热物体的热量经加热板114传递到温度传感器上,
温度传感器通过显示器154显示出待加热物体的加热温度。此时,温度传感器位于壳体110
内,与加热板114间隔设置,温度传感器不易受损。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温度传感器也可设置
于加热板114背离隔热板140的一侧,当对待加热物体进行加热时,温度传感器与待加热物
体接触。
[0046] 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当不需要对待加热物体进行加热时,显示器154也可用于显示供电元件130的剩余电量,便于对供电元件130的剩余电量进行实时监控。而在一些实
施例中,便携式加热器还可包括控制按钮155,控制按钮155设置于控制元件150上,且控制
按钮155伸出侧板117。控制按钮155与显示器154通过控制元件150的控制电路电连接,以控
制显示器154的开启或关闭。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控制按钮155控制显示器154关闭
时,显示器154不显示内容。当便携式加热器不对待加热物体进行加热,即加热线圈141未通
电时,控制按钮155控制显示器154开启,显示器154显示供电元件130的剩余电量。当便携式
加热器对待加热物体进行加热,即加热线圈141通电时,控制按钮155控制显示器154开启,
显示器154温度传感器感应的温度值。通过设置按钮及显示器154,便于对便携式加热器的
状态进行监控,使便携式加热器的使用更加方便。
[0047]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器154设置于控制元件150上,显示器154的显示面与加热板114相对。加热板114上开设有与显示器154的显示面相对的显示孔115,用户能够透过显示
孔115获取显示器154显示的内容。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板114还可包括透明的显示
镜片116,显示镜片116设置于显示孔115内,能够防止灰尘进行壳体110内部,对壳体110内
部起保护作用。
[0048]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
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49]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
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
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