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模具装置。
相关背景技术
[0002] 在注射成型等中,从多品种少量生产和维护性优异的方面出发,公知有一种模具装置,其中,该模具装置具有:盒式的模具(以下称为盒模),其具有制品成型部;以及模架,其具有将盒模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于凹部的保持架模。
[0003] 在将盒模安装于保持架模而进行精密部件的成型的情况下,盒模向保持架模的定位在精度上是很重要的。作为盒模向保持架模的定位,例如采用使盒模的侧面与保持架模的面对凹部的基准面接触的方法。
[0004] 在该情况下,为了将盒模高精度地定位于保持架模,需要减小保持架模与盒模的间隙。另一方面,当保持架模与盒模之间的间隙较小时,会产生如下的问题:作业性降低,在盒模相对于保持架模的装卸上花费时间。
[0005] 因此,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技术:包含具有凸轮的夹紧单元和具有缸体的夹紧驱动单元,通过缸体对凸轮进行驱动而将盒模朝向保持架模的基准面按压,从而将盒模定位于保持架模。
[0006]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052574号公报
[0007] 但是,在上述那样的现有技术中,因使用缸体和凸轮等而使构造复杂化,因而有可能在再现性、成本方面等产生问题。特别是,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凸轮相对于两个基准面仅在与各基准面的法线方向交叉的倾斜方向的一个方向上进行驱动,因此会担心稳定的再现性。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模具装置进行说明。另外,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可以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任意地变更。另外,在以下的附图中,为了易于理解各结构,有时使实际的构造与各构造中的比例尺和数量等不同。
[0021] 图1是示出用包含中心轴线J在内的平面切断的模具装置1的剖视立体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模具装置1具有模架MB和盒模200。
[0022] 模架MB具有固定模FM和可动模MM。可动模MM相对于固定模FM在与固定模对置的中心轴线J方向上相对移动。中心轴线J所延伸的方向是固定模FM与可动模MM对置的方向。中心轴线J的方向是分别构成固定模FM和可动模MM的多个板材(详细内容在后面说明)层叠的方向。中心轴线J位于俯视矩形的上述板材的对角线彼此的交点上。中心轴线J的位置是在成型机中提供熔融材料的喷嘴(未图示)所接触的模具中心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有两个盒模200的模具装置1进行说明。但是,在附图中,示出了仅将两个盒模200中的一个盒模200安装于模架MB的状态。
[0023] 以下,在附图中,适当示出XYZ坐标系作为三维正交坐标系。在XYZ坐标系中,Z轴方向为与图1所示的中心轴线J的轴向平行的方向。X轴方向(第1方向)是与Z轴方向垂直的方向,为图1的左右方向(剖面方向)。Y轴方向(第2方向)为与X轴方向和Z轴方向这两个方向垂直的方向。以下,将固定模FM与可动模MM接触的面侧适当称为PL(分型线)侧,将与PL侧相反的一侧适当称为反PL侧。
[0024] 【盒模200】
[0025] 首先,对盒模200进行说明。
[0026] 盒模200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于可动模MM。图2是盒模200的外观立体图。盒模200具有从PL侧依次配置的嵌套模板204、承接板205、一对间隔件206、突出保持板207、突出板208以及支承板209。
[0027] 嵌套模板204具有构成模腔的面的一部分,该模腔是成型出成型品的空间。不与模腔面对的嵌套模板204的+Z侧的上表面204A是与固定模FM接触的分型面。作为一例,嵌套模板204具有Z方向观察时为矩形的长方体形状。嵌套模板204具有与YZ平面平行的侧面(第1侧面)61、侧面(第2侧面)62、以及与XZ平面平行的侧面(第3侧面)63、侧面(第4侧面)64。侧面61~64是用于与模架MB的可动模MM的定位的面。
[0028] 承接板205具有Z方向观察时为矩形的长方体形状。承接板205配置在嵌套模板204的反PL侧。承接板205与嵌套模板204的-Z侧的下表面204B接触而从反PL侧对嵌套模板204进行支承。承接板205的-X侧的侧面位于比嵌套模板204的侧面61靠+X侧的位置。承接板205的+X侧的侧面位于比嵌套模板204的侧面62靠-X侧的位置。承接板205的-Y侧的侧面位于比嵌套模板204的侧面63靠+Y侧的位置。承接板205的+Y侧的侧面位于比嵌套模板204的侧面64靠-Y侧的位置。即,在Z方向观察时,嵌套模板204在X方向和Y方向这两个方向上比承接板
205大。嵌套模板204的下表面204B在X方向和Y方向这两个方向上露出到-Z侧。
[0029] 露出到-Z侧的嵌套模板204的下表面204B与后述的保持架模304中的凹部20的底面21接触而载置(参照图3)。通过配置于下表面204B与底面21接触的区域的多个螺栓B1,从PL侧将嵌套模板204紧固固定于保持架模304(参照图2、图4)。
[0030] 一对间隔件206配置于承接板205的反PL侧。一对间隔件206在Y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一对间隔件206的Z方向的长度相同。一对间隔件206的露出到外侧的各侧面与承接板205为同一面。
[0031] 支承板209配置于一对间隔件206的反PL侧。支承板209的各侧面与承接板205为同一面。如图1所示,在沿Z方向观察时,支承板209在中心位置具有沿Z方向贯通的贯通孔209A。承接板205、一对间隔件206以及支承板209在X方向和Y方向的位置相对于彼此被定位,并且通过螺栓(未图示)进行紧固固定而一体化。承接板205与嵌套模板204在X方向和Y方向的位置相对于彼此被定位,并且通过多个螺栓B2紧固固定而一体化。
[0032] 突出保持板207和突出板208在一对间隔件206之间从PL侧依次进行配置。突出保持板207和突出板208在Z方向观察时分别呈矩形状。突出保持板207和突出板208经由配置在XY平面的四角的间隔件210而沿着Z方向一体化地设置。设置有间隔件210的部位以外的区域的突出保持板207和突出板208隔开间隙地进行配置。突出保持板207和突出板208能够相对于嵌套模板204、承接板205、一对间隔件206以及支承板209一体地在Z方向上移动。
[0033] 在突出保持板207和突出板208之间的间隙中保持有第1推出销E1的头部。在突出保持板207、承接板205以及嵌套模板204上,分别在配置有第1推出销E1的XY平面的位置设置有沿Z方向贯通的贯通孔(未图示)。第1推出销E1依次贯穿分别设置于突出保持板207、承接板205以及嵌套模板204的贯通孔。第1推出销E1的前端面对嵌套模板204中的模腔。随着突出保持板207和突出板208向Z方向的PL侧移动,第1推出销E1向Z方向的PL侧移动。第1推出销E1的Z方向的移动通过突出保持板207、承接板205以及嵌套模板204各自的贯通孔来引导。突出保持板207和突出板208构成能够对第1推出销E1进行保持而在Z方向上移动的第1推出模。第1推出销E1向PL侧移动,由此在模腔中成型出的成型品从嵌套模板204脱模。
[0034] 通过对螺栓B1进行紧固而将嵌套模板204固定于保持架模304,从而将上述盒模200安装于可动模MM。通过解除螺栓B1的紧固,能够将盒模200从可动模MM脱离。
[0035] 图3是用包含中心轴线J在内的与XZ平面平行的面将可动模MM切断的剖视图。
[0036] 如图3所示,在承接板205与突出保持板207之间以压缩状态设置有能够在Z方向上伸缩的例如线圈弹簧等压缩弹簧211。借助压缩弹簧211的弹性复原力,突出保持板207和突出板208被向反PL侧按压而按压到支承板209。承接板205与突出保持板207的Z方向的距离是突出保持板207和突出板208能够在Z方向上移动的最大行程。在突出保持板207和突出板208按压于支承板209的位置,第1推出销E1的前端面构成模腔的一部分。另外,在图2中,例示出设置一根第1推出销E1的结构,但第1推出销E1的数量可以按照考虑了成型品的脱模阻力的数量和配置设置一根以上。
[0037] 【模架MB;固定模FM】
[0038] 接着,对模架MB的固定模FM进行说明。
[0039] 固定模FM安装于成型机的固定盘。固定模FM具有从远离可动模MM的反PL侧依次配置的安装板301、流道突出板302以及模板303。固定模FM是具有三个板材的三板模。另外,作为固定模FM,可以是具有两个板材的双板模。
[0040] 安装板301安装于成型机的固定盘。安装板301在反PL侧具有与成型机的喷嘴接触而提供熔融材料的滑阀套311。流道突出板302和模板303能够以相对于安装板301分别在X方向和Y方向的相对位置固定的状态在Z方向上移动。固定模FM具有相对于安装板301将流道突出板302和模板303支承为在Z方向上移动自如的轴部件、引导套等支承部件,但在本实施方式中,省略了支承部件的说明、图示。
[0041] 模板303具有沿Z方向贯通的两个贯通孔312A、312B。作为一例,贯通孔312A、312B在Z方向观察时分别为矩形。贯通孔312A、312B在X方向上分开地配置。贯通孔312A、312B以与中心轴线J交叉的在Y方向上延伸的线为中心而呈线对称配置。
[0042] 模板303具有在反PL侧开口的凹陷部313。凹陷部313为包含贯通孔312A、312B这两者的大小。在凹陷部313固定有支承板314。支承板314的PL侧的面与凹陷部313的底面接触。支承板314的反PL侧的面与模板303的反PL侧的面为同一面。
[0043] 在贯通孔312A、312B中插入有嵌套模315A、315B。但是,对于嵌套模315B,与盒模200同样地省略了图示。嵌套模315A、315B分别从反PL侧固定于支承板314。嵌套模315A、
315B与后述的盒模200的嵌套模204A、204B分别具有模腔的一部分,该模腔是用于成型出成型品的空间。嵌套模315A、315B分别具有用于将熔融材料导入到模腔的浇口。
[0044] 【模架MB;可动模MM】
[0045] 接着,对模架MB的可动模MM进行说明。
[0046] 可动模MM安装于成型机的可动盘。可动模MM根据可动盘的移动而一体地在Z方向上移动。可动模MM具有从PL侧依次配置的保持架模304、一对间隔件305、支承板306、突出保持板307、突出板308以及安装板309。保持架模304、一对间隔件305、支承板306以及安装板309处于一体地固定的状态。突出保持板307和突出板308能够一体地在Z方向上移动。
[0047] 图4是从PL侧观察可动模MM的俯视图。
[0048] 如图3和图4所示,保持架模304具有:凹部20、贯通孔315、定位部件11、定位部件(第2定位部件)41、第1保持架部件51以及第2保持架部件52。定位部件11、定位部件(第2定位部件)41、第1保持架部件51以及第2保持架部件52设置于凹部20。
[0049] 凹部20设置于保持架模304中的与固定模FM的对置面304A。凹部20以通过中心轴线J并在Y方向上延伸的中心线CL为中心而呈线对称配置在两个部位。另外,在图4中,示出了仅在两个部位的凹部20中的+X侧的凹部20安装有盒模200的状态。以下,对两个部位的凹部20中的配置在+X侧的凹部20进行说明。
[0050] 各凹部20在俯视时为L字状。凹部20是由底面21、基准面22、基准面(第2基准面)32以及辅助面25、26包围的空间。凹部20的深度与嵌套模板204的厚度相同、或者比嵌套模板204的厚度浅。在凹部20的深度比嵌套模板204的厚度浅的情况下,作为一例,优选嵌套模板
204的上表面204A比保持架模304的对置面304A突出几十μm左右。
[0051] 基准面22与YZ平面平行,从底面21的-X侧端部起垂直地设置。基准面22沿Y方向延伸。在将嵌套模板204载置于凹部20的底面21时,基准面22与侧面61平行地对置。嵌套模板204在侧面61按压至基准面22时,相对于保持架模304在X方向上被定位。
[0052] 基准面32与XZ平面平行,从底面21的-Y侧端部起垂直地设置。基准面32沿X方向延伸。在将嵌套模板204载置于凹部20的底面21时,基准面32与侧面63平行地对置。嵌套模板204在将侧面63按压至基准面32时,相对于保持架模304在Y方向上被定位。
[0053] 保持架模304的反PL侧的下表面304B与底面21的Z方向的距离与盒模200的承接板205相同。贯通孔315在底面21开口。贯通孔315沿Z方向贯穿保持架模304。贯通孔315的剖面为矩形状。从基准面22至贯通孔315的-X侧的内侧面的X方向的距离比从盒模200中的嵌套模板204的侧面61至承接板205的-X侧的侧面的距离小。从基准面22至贯通孔315的+X侧的内侧面的X方向的距离比从盒模200中的嵌套模板204的侧面61至承接板205的+X侧的侧面的距离大。从基准面32至贯通孔315的-Y侧的内侧面的Y方向的距离比从盒模200中的嵌套模板204的侧面63至承接板205的-Y侧的侧面的距离小。从基准面32至贯通孔315的+Y侧的内侧面的Y方向的距离比从盒模200中的嵌套模板204的侧面63至承接板205的+Y侧的侧面的距离大。
[0054] 因此,在Z方向观察时,贯通孔315在X方向和Y方向这两个方向上比承接板205大。在使嵌套模板204的侧面61与基准面22接触、使嵌套模板204的侧面66与基准面32接触而将盒模200在X方向和Y方向这两个方向上定位于保持架模304时,成为承接板205以非接触的方式插入于贯通孔315的状态。
[0055] 辅助面25与YZ平面平行,从底面21的+X侧端部起垂直地设置。辅助面25在X方向上隔着凹部20与基准面22对置。辅助面26与XZ平面平行,从底面21的+Y侧端部起垂直地设置。辅助面26在Y方向上隔着凹部20与基准面32对置。
[0056] 图5和图6是将图1和图3中的凹部20周边放大的局部剖视图。如图5所示,第2保持架部件52具有如下的梯形的剖面形状:位于-Z侧的下表面52a与位于+Z侧的顶面52c平行,且下表面52a与位于+X侧的侧面52b相互垂直,并且侧面52b与顶面52c相互垂直。如图4所示,第2保持架部件52呈沿Y方向延伸的四棱柱状。作为一例,第2保持架部件52通过螺栓B3在三个部位从PL侧紧固固定于保持架模304。第2保持架部件52通过使下表面52a与凹部20的底面21接触、使+X侧的侧面52b与辅助面25接触而相对于保持架模304在X方向上被定位。
[0057] 第2保持架部件52的Z方向的厚度比嵌套模板204的厚度薄。第2保持架部件52的顶面52c位于比保持架模304的对置面304A靠-Z侧的位置。第2保持架部件52的顶面52c位于比对置面304A靠-Z侧的位置,由此能够避免顶面52c与固定模FM接触而无法将由嵌套模板204和固定模FM构成的模腔密闭的情况。
[0058] 第2保持架部件52在-X侧的位置具有第1倾斜面23。第1倾斜面23隔着凹部20与基准面22在X方向上对置。第1倾斜面23相对于YZ平面,随着从对置面304A朝向底面21而向朝向基准面22的方向倾斜。
[0059] 定位部件11具有如下的梯形的剖面形状:位于-Z侧的下表面11a与顶面11b平行,且下表面11a与作为位于-X侧的侧面的按压面12相互垂直,并且按压面12与顶面11b相互垂直。按压面12与YZ平面平行。如图4所示,定位部件11呈沿Y方向延伸的四棱柱状。作为一例,定位部件11通过螺栓B4在三个部位从PL侧紧固固定于保持架模304。
[0060] 定位部件11的Z方向的厚度比嵌套模板204的厚度薄。定位部件11的顶面11b位于比保持架模304的对置面304A靠-Z侧的位置。定位部件11的顶面11b位于比对置面304A靠-Z侧的位置,由此能够避免顶面11b与固定模FM接触而无法将由嵌套模板204和固定模FM构成的模腔密闭的情况。
[0061] 定位部件11在+X侧的位置具有第2倾斜面13。在定位部件11位于凹部20时,第2倾斜面13与第1倾斜面23平行地对置,按压面12与嵌套模板204的侧面62对置。
[0062] 定位部件11的下表面11a的X方向的长度根据嵌套模板204的侧面61与基准面22接触、第2保持架部件52的侧面52b与辅助面25接触的状态下的底面21上的嵌套模板204的侧面62与第1倾斜面23之间的距离而被规定。优选定位部件11的下表面11a的X方向的长度比上述底面21上的嵌套模板204的侧面62与第1倾斜面23之间的距离稍大。
[0063] 在将下表面11a的X方向的长度比上述底面21上的嵌套模板204的侧面62与第1倾斜面23之间的距离稍大的定位部件11像图6所示那样插入至嵌套模板204与第2保持架部件52之间并利用螺栓B4固定于底面21的情况下,定位部件11被压入至嵌套模板204与第2保持架部件52之间。
[0064] 当压入定位部件11时,随着压入的载荷经由第2倾斜面13而传递至第2保持架部件52的第1倾斜面23,在与倾斜角度相对应的方向上产生垂直阻力。垂直阻力中的X方向的分力传递至定位部件11。被传递了分力的定位部件11将按压面12按压至嵌套模板204的侧面
62,从而将侧面61按压至基准面22。嵌套模板204通过将侧面61按压至基准面22而在X方向上定位于保持架模304。
[0065] 在将定位部件11插入至嵌套模板204与第2保持架部件52之间并利用螺栓B4固定于底面21时,预先对螺栓B3进行正式紧固而将第2保持架部件52牢固地固定于保持架模304,并且对螺栓B1进行临时紧固而使嵌套模板204容易在X方向上移动。对于嵌套模板204,通过预先对螺栓B1进行临时紧固,能够通过X方向的分力将侧面61有效地按压至基准面22。
[0066] 在本实施方式的模具装置1中,能够以如下简单的结构稳定地将嵌套模板204(即盒模200)定位于保持架模304:在具有第1倾斜面23的第2保持架部件52与嵌套模板204之间插入并固定具有第2倾斜面13的定位部件11。在使嵌套模板204(即盒模200)从保持架模304脱离时,通过拧松螺栓B4而从凹部20取出、或远离底面21而释放嵌套模板204对基准面22的按压。因此,能够容易地使嵌套模板204(即盒模200)从保持架模304脱离。
[0067] 在本实施方式的模具装置1中,基准面22配置于中心线CL侧,第2保持架部件52和定位部件11配置于外侧,因此从外侧至对定位部件11进行操作而在X方向上对嵌套模板204进行定位时的作业区域为止的距离变近,从而作业性提高。特别是,即使在模具装置1固定于成型机而作业性空间狭窄的状态下,也能够容易地实施盒模200的X方向的定位作业以及从保持架模304的脱离作业,从而维护性提高。两个盒模200和凹部20以中心线CL为中心而呈线对称进行配置,基准面22配置于中央侧,因此将一个盒模200按压至基准面22的力与将另一个盒模200按压至基准面22的力抵消。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模具装置1中,能够避免因对两个盒模200进行定位时的力而在X方向上破坏平衡。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模具装置1中,能够从PL侧实施上述盒模200的X方向的定位作业以及从保持架模304的脱离作业,因此不需要可动模MM的分解作业,作业性大幅提高。
[0068] 由于第2保持架部件52具有第1倾斜面23,因此即使在第1倾斜面23发生损伤的情况下,通过对第2保持架部件52进行更换或修理,也能够容易地应对,从而维护性提高。第2保持架部件52的更换或修理能够通过从PL侧拧松螺栓B3而进行应对,因此作业性提高。
[0069] 作为第1倾斜面23,可以不采用设置于第2保持架部件52的结构,而采用设置于保持架模304的结构。在第1倾斜面23为设置于保持架模304的结构的情况下,无需使用第2保持架部件52,能够减少部件数量。
[0070] 作为第1倾斜面23和第2倾斜面13相对于YZ平面倾斜的角度,例如优选为1°以上且10°以下。例如在因制造误差等而导致下表面11a的X方向的长度大于规定值从而下表面11a不与底面21接触的情况下,顶面11b的Z方向的位置发生变动。作为一例,在第1倾斜面23和第2倾斜面13的倾斜角度小于1°且下表面11a的X方向的长度比规定值长L(μm)的情况下,顶面11b的Z方向的位置向比规定位置靠+Z侧的方向移动约57×L(μm)。因此,因误差量L(μm)而导致顶面11b比保持架模304的对置面304A向+Z侧突出而与固定模FM接触,在成型时有可能无法将模腔密闭。
[0071] 另一方面,在第1倾斜面23和第2倾斜面13的倾斜角度超过10°的情况下,上述X方向的分力变小,有可能无法确保将嵌套模板204的侧面61按压至基准面22的足够的力。因此,作为第1倾斜面23和第2倾斜面13相对于YZ平面倾斜的角度,优选为1°以上且10°以下。
[0072] 通过使用上述的第2保持架部件52和定位部件11,将嵌套模板204在X方向上定位于保持架模304,与此相对,通过使用第1保持架部件51和定位部件41,能够将嵌套模板204在Y方向上定位于保持架模304。第1保持架部件51具有与第2保持架部件52同样的结构,定位部件41具有与定位部件11同样的结构,因此以下简化将嵌套模板204在Y方向上定位于保持架模304的结构而进行说明。
[0073] 图7是将图5和图6所示的凹部20周边用与YZ平面平行的面切断并放大的局部剖视图。如图7所示,第1保持架部件51具有如下的梯形的剖面形状:位于-Z侧的下表面51a与位于+Z侧的顶面51c平行,且下表面51a与位于+Y侧的侧面51b相互垂直,并且侧面51b与顶面51c相互垂直。第1保持架部件51是沿X方向延伸的四棱柱状。第1保持架部件51通过螺栓B5从PL侧紧固固定于保持架模304。第1保持架部件51通过使下表面51a与凹部20的底面21接触、使+Y侧的侧面51b与辅助面26接触而在Y方向上定位于保持架模304。
[0074] 第1保持架部件51的Z方向的厚度比嵌套模板204的厚度薄。第1保持架部件51的顶面51c位于比保持架模304的对置面304A靠-Z侧的位置。第1保持架部件51的顶面51c位于比对置面304A靠-Z侧的位置,由此能够避免顶面51c与固定模FM接触而无法将由嵌套模板204和固定模FM构成的模腔密闭的情况。
[0075] 第1保持架部件51在-Y侧的位置具有第3倾斜面33。第3倾斜面33隔着凹部20与基准面32在Y方向上对置。第3倾斜面33相对于XZ平面,随着从对置面304A朝向底面21而向朝向基准面32的方向倾斜。
[0076] 定位部件41具有如下的梯形的剖面形状:位于-Z侧的下表面41a与顶面41b平行,且下表面41a与作为位于-Y侧的侧面的按压面(第2按压面)42相互垂直,并且按压面42与顶面41b相互垂直。按压面42与XZ平面平行。定位部件41是沿X方向延伸的四棱柱状。定位部件41通过螺栓B6从PL侧紧固固定于保持架模304。
[0077] 定位部件41的Z方向的厚度比嵌套模板204的厚度薄。定位部件41的顶面41b位于比保持架模304的对置面304A靠-Z侧的位置。定位部件41的顶面41b位于比对置面304A靠-Z侧的位置,由此能够避免顶面41b与固定模FM接触而无法将由嵌套模板204和固定模FM构成的模腔密闭的情况。
[0078] 定位部件41在+Y侧的位置具有第4倾斜面43。在定位部件41位于凹部20时,第4倾斜面43与第3倾斜面33平行地对置,按压面42与嵌套模板204的侧面64对置。
[0079] 定位部件41的下表面41a的Y方向的长度根据嵌套模板204的侧面63与基准面32接触、第1保持架部件51的侧面51b与辅助面26接触的状态下的底面21上的嵌套模板204的侧面64与第3倾斜面33之间的距离而被规定。优选定位部件41的下表面41a的Y方向的长度比上述底面21上的嵌套模板204的侧面64与第3倾斜面33之间的距离稍大。
[0080] 在将下表面41a的Y方向的长度比上述底面21上的嵌套模板204的侧面64与第13倾斜面33之间的距离稍大的定位部件41插入至嵌套模板204与第1保持架部件51之间并利用螺栓B6固定于底面21的情况下,定位部件41被压入至嵌套模板204与第1保持架部件51之间。
[0081] 当压入定位部件41时,随着压入的载荷经由第4倾斜面43而传递至第1保持架部件51的第3倾斜面33,在与倾斜角度相对应的方向上产生垂直阻力。垂直阻力中的Y方向的分力传递至定位部件41。被传递了分力的定位部件41将按压面42按压至嵌套模板204的侧面
64,从而将侧面63按压至基准面32。嵌套模板204通过将侧面63按压至基准面32而在Y方向上定位于保持架模304。
[0082] 在将定位部件41插入至嵌套模板204与第1保持架部件51之间并利用螺栓B6固定于底面21时,预先对螺栓B5进行正式紧固而将第1保持架部件51牢固地固定于保持架模304,并且对螺栓B1进行临时紧固而使嵌套模板204容易在Y方向上移动。对于嵌套模板204,通过预先对螺栓B1进行临时紧固,能够通过上述Y方向的分力将侧面63有效地按压至基准面32。
[0083] 对于上述的定位部件11、41、第1保持架部件51、第2保持架部件52、嵌套模板204以及保持架模304,为了抑制定位部件11、41的压入状态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动,优选线膨胀系数相同。
[0084]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模具装置1中,对于将嵌套模板204(即盒模200)在Y方向上定位于保持架模304的情况,也能够得到与在X方向上定位的情况同样的作用、效果。使嵌套模板204(即盒模200)从保持架模304脱离的情况也是同样的。
[0085] 作为第3倾斜面33和第4倾斜面43相对于XZ平面倾斜的角度,与第1倾斜面23和第2倾斜面13相对于YZ平面倾斜的角度同样地优选为1°以上且10°以下。
[0086] 作为第3倾斜面33,可以不采用设置于第1保持架部件51的结构,而采用设置于保持架模304的结构。在第3倾斜面33为设置于保持架模304的结构的情况下,无需使用第1保持架部件51,能够减少部件数量。
[0087] 返回到图1,一对间隔件305呈四棱柱状。一对间隔件305在X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一对间隔件305在X方向上分别配置于比贯通孔315靠外侧的位置。一对间隔件305的Z方向的长度与盒模200的一对间隔件206和支承板209的Z方向的合计长度相同。在将盒模200的嵌套模板204载置于保持架模304的凹部20的底面21时,一对间隔件206和支承板209位于一对间隔件305之间的空间。在将盒模200的嵌套模板204载置于保持架模304的凹部20的底面21时,支承板209被支承板306从反PL侧进行支承。
[0088] 在将盒模200安装于可动模MM时,支承板306从反PL侧对支承板209进行支承。如图1和图3所示,支承板306具有引导套317,该引导套317在将盒模200安装于可动模MM时位于与支承板209的贯通孔209A同轴的位置。
[0089] 作为一例,突出保持板307和突出板308在Z方向观察时分别为矩形状。突出保持板307和突出板308在Z方向上层叠而一体化。如图3所示,突出板308通过Z位置规定螺栓318来规定Z方向的位置。Z位置规定螺栓318具有螺钉部318a、轴部318b以及头部318c。螺钉部
318a、轴部318b以及头部318c沿着Z方向从PL侧依次同轴排列。螺钉部318a被螺钉固定于支承板306的反PL侧的下表面306B。轴部318b呈沿Z方向延伸的圆柱形状。轴部318b在+Z侧的端部与下表面306B卡合。头部318c设置于轴部318b的-Z侧端部。头部318c的直径比轴部
318b大。
[0090] 突出板308具有贯通孔319a和锪孔部319b。贯通孔319a沿Z方向贯穿突出板308。Z位置规定螺栓318的轴部318b在Z方向上移动自如地插入到贯通孔319a中。插入到贯通孔319a中的轴部318b对突出板308的Z方向的移动进行引导。锪孔部319b与贯通孔319a同轴地设置于突出板308的反PL侧的下表面308B。
[0091] 突出保持板307具有沿Z方向贯通的贯通孔320。贯通孔320与突出板308的贯通孔319a同轴。贯通孔320的直径比贯通孔319a的直径大。在贯通孔320设置有能够在Z方向上伸缩的例如线圈弹簧等压缩弹簧321。在压缩弹簧321的内部贯穿插入有Z位置规定螺栓318的轴部318b。
[0092] 压缩弹簧321在压缩的状态下使+Z侧的端部与支承板306的下表面306B接触,使-Z侧的端部与突出板308的PL侧的上表面308A接触。通过压缩弹簧321的弹性复原力,将突出保持板307和突出板308向-Z侧按压。通过将突出保持板307和突出板308向-Z侧按压,突出板308的锪孔部319b从+Z侧与Z位置规定螺栓318的头部318c接触。锪孔部319b从+Z侧与Z位置规定螺栓318的头部318c接触,从而对突出板308的Z方向的位置进行了规定(以下将对Z方向的位置进行了规定的状态称为初始状态)。支承板306的下表面306B与初始状态的突出保持板307的PL侧的上表面307A之间的Z方向的距离是突出保持板307和突出板308能够在Z方向上移动的最大行程。
[0093] 突出保持板307在与设置于支承板306的引导套317同轴的位置分别对第2推出销E2进行保持。第2推出销E2出沿Z方向延伸的圆柱形状。第2推出销E2配置于与突出保持板207和突出板208在Z方向上重叠的位置。突出保持板307和突出板308构成能够对第2推出销E2进行保持而在Z方向上移动的第2推出模。
[0094] 第2推出销E2的前端部的直径比盒模200的支承板209中的贯通孔209A的直径小。第2推出销E2在Z方向上移动自如地嵌合在引导套317的内周面。初始状态下的第2推出销E2的前端从支承板306向+Z侧突出。从支承板306向+Z侧突出的第2推出销E2的前端部插入至安装在可动模MM的盒模200中的支承板209的贯通孔209A中。初始状态下的第2推出销E2的前端面与安装在可动模MM的盒模200中的突出板208的-Z侧接触或在Z方向上隔开间隙地对置。
[0095] 突出保持板307和突出板308的X方向以及Y方向的大小为包含轴中心J且能够对第2推出销E2进行保持的大小。
[0096] 安装板309安装于成型机的可动盘。安装板309具有以轴中心J为中心而沿Z方向贯通的贯通孔322。贯通孔322的内表面的X方向的位置和Y方向的位置是在与突出保持板307和突出板308各侧面之间设置有间隙的位置。
[0097] 安装板309的反PL侧的下表面309B与初始状态的突出板308的下表面308B位于同一面或者位于比下表面308B靠-Z侧的位置。在初始状态的突出板308的下表面308B位于比安装板309的下表面309B靠-Z侧的位置的情况下,在将可动模MM安装于成型机的可动盘时,突出板308与成型机的可动盘接触而有可能使至少一方损伤。
[0098] 在成型机的可动盘上,如图3所示,在轴中心J的位置设置有能够向+Z侧前进以及能够向-Z侧后退的突出杆ER。突出杆ER在使成型品从与固定模FM分开后的可动模MM脱模时向+Z侧前进,该成型品是使固定模FM与可动模MM接触而进行合模并对导入到模腔中的熔融材料进行冷却固化而得到的。
[0099] 即,在上述模具装置1中,首先将两个盒模200如上述那样定位于可动模MM,使安装于成型机的固定盘的固定模FM与安装于可动盘的可动模MM接触而进行合模之后,经由滑阀套311、支承板314以及嵌套模板315A、315B的浇口而向模腔中导入、填充熔融材料。作为熔融材料,可以使用熔融的金属材料或熔融的树脂材料等。
[0100] 在经由模具装置1对熔融材料进行冷却固化之后,使可动模MM后退而开模。然后,向+Z侧前进的突出杆ER克服压缩弹簧321的弹性复原力而使突出保持板307和突出板308向+Z侧移动。随着突出保持板307和突出板308向+Z侧的移动,第2推出销E2向+Z侧移动,使盒模200的突出保持板207和突出板208克服压缩弹簧321的弹性复原力而向+Z侧移动。随着突出保持板207和突出板208向+Z侧的移动,按照两个盒模200中的每个盒模200设置的第1推出销E1一体地向+Z侧移动,使模腔中的成型品突出而从可动模MM脱模。
[0101] 突出杆ER在按照预先设定的移动行程前进之后,后退至远离初始状态的突出板308的位置。当突出杆ER后退时,通过压缩弹簧321的弹性复原力使突出保持板307和突出板
308后退至初始状态的位置。随着突出保持板307和突出板308的后退,第2推出销E2向-Z侧移动。第2推出销E2向-Z侧移动,从而通过压缩弹簧211的弹性复原力而使突出保持板207、突出板208以及第1推出销E1向-Z侧移动。通过周期性地重复进行多次上述突出杆ER的前进和后退,使在模腔中成型出的成型品多次突出,从而能够抑制成型品残留在模腔中。
[0102]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模具装置1中,能够以如下的简单结构稳定地将盒模200定位于可动模MM:在具有第1倾斜面23的第2保持架部件52与嵌套模板204之间插入并固定具有第2倾斜面13的定位部件11。
[0103]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当然不限于该例子。在上述的例子中示出的各结构部件的各形状和组合等只是一例,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根据设计要求等进行各种变更。
[0104]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出将盒模200装卸自如地设置于可动模MM的结构,但不限于该结构。本发明也包含将盒模装卸自如地设置于固定模FM和可动模MM这两者的结构。
[0105]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出在X方向和Y方向的各方向上使用具有倾斜面的定位部件对盒模200进行定位的结构,但也可以采用仅在任意一方的方向上进行定位的结构。